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的网络化广播技术开展研究

2016-02-14孙华纾

中国传媒科技 2016年8期
关键词:网络化听众广播

■文/孙华纾

新媒体视域下的网络化广播技术开展研究

■文/孙华纾

由于经济、科技的发展以及网络媒体技术的更新换代为广播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好、更高的平台。在新媒体时代下,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更是成为广播技术发展的一大挑战,将广播技术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高度。本文围绕新媒体时代广播技术的发展展开讨论,先阐述了新媒体时代广播技术发展的形势,深入探究传统广播技术向网络化广播技术的演化发展,了解网络广播的特征和优势,并提出网络化广播发展的策略,为新媒体广播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

新媒体时代;网络化广播技术

1.新媒体时代广播技术演化与形势

新媒体被称为“第五媒体”,较之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杂志更加新颖。主要有数字化的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电影以及网络、桌面视频、手机短信等等。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字多媒体时代下信息传媒日新月异,在各种技术科技日益普及和传播需求日益增长的今天,广播事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考验。传统的广播技术在发射频率和信息资源方面有很大限制,内容不可存储,稍纵即逝。而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人们要求更为轻松便捷的信息传递方式,更为充实丰富的内容形式,这就使传统广播技术难以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难以呈现新的内容形式,促使了新的广播技术在此背景下诞生。广播技术积极转变和改进传媒方式,不断改良和创新传播方法,经过了激烈的竞争和与时俱进的改革,网络化广播技术应运而生。网络化广播是传统广播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便捷性、互动性等特点为人们所青睐,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广播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

2.网络广播

互联网传播平台为广播的发展提供了视频、音频等文件,促使传统广播与网络相互融合,形成网络广播。网络广播可以打破地域和时空的限制,改变收听方式,充分发挥广播的信息量丰富、传播速度迅速等优势。那么什么是网络广播呢?网络广播主要包括广播网络化和网络化广播。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网络广播:

2.1 广播网络化

直播和点播是广播网络化的主要形式。直播是将电台播出的节目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具有时效性强,受众及时,传播迅速等特点。点播则是分片段播送,按节目内容划分片段并分别注释标题再将其传送给用户。这两种形式的本质都是将节目放在网络上进行转播。

2.2 网络化广播

互联网在传播技术中的辅助性作用称之为网络化广播。即在传播过程中利用互联网的多媒体信息,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结合互联网的特点,实现实时互动,进行网络直播。由此扩大了交流方式,壮大了互动规模,打破了传统广播与用户之间交流屏障与界限。

3.网络化广播技术的特征与优势

3.1 较强的互动性

网络化广播改变了传统的被动听广播形式,使听众可以主动地与主持人进行多项的互动和交流。打破了以往听众与主持人只能进行电话一对一互动的局限。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参与广播活动,可以自主选择广播内容和形式,并能在网络上查询自己感兴趣的节目,储存自己喜爱的内容,增加了对广播的积极性。由单项交流拓展为多项互动。听众还可以自己安排收听的时间和内容,使广播传媒具有更强的吸引力。

3.2 打破时空限制

传统的广播传播只能在当时当地进行,受众面小,信息传播慢。用户很多时候不能及时收听广播,也受到了所在地点信息传递条件的限制。网络化广播可以打破以往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听广播的局限性,可以有选择性地对广播的内容、时间、形式、地点进行筛选,具有更强的自主性和趣味性。在全球范围内的网络化广播收听相对自由,内容更为丰富,信息传递更加通畅。

3.3 多样化的收听方式

众所周知,传统的广播只能用于“听”,而且受到信息传递的局限,听众所听的内容比较单一。而现在的网络化广播实现了听觉和视觉的完美结合,既可以通过双耳获取信息,又能通过图片、视频等视觉信息实现“看”广播。将多样化的信息内容、丰富的信息形式传递给用户,使广播传递的内容更加具有可视性、形象性和真实性。提高了收听广播的效率也丰富了广播传播的内容和信息量。

3.4 广泛的覆盖面

网络化广播在彻底摆脱时空局限的前提下,深化了广播信息传递的范围,拓宽了信息领域和渠道,增加了信息受众面和传播空间。随着互联网的应用和普及,网络化广播的扩展是大势所趋。在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网络走进千家万户,世界各个角落都能通过不同形式获取广播信息。广播的受众面不仅跨越了时间、地点的限制,还包含了年龄和性别的区分,更宽地拓展了广播信息收听量,为大众所广泛追求。

3.5 便捷的沟通方式

新媒体视域下,网络为广播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让听众有广泛的参与度与自由度,且传递范围无边界性。另外,手机、电脑等传播设备的改进,让广播的传播方式更为多样化。传统的沟通只能通过电话交流的形式,现在网络的兴起,出现了贴吧、微博、微信、论坛等网络互动方式。人们可以利用各种多媒体设备接收广播、与广播节目进行沟通交流。不仅实现了多方式沟通,更实现了多方向沟通,使得来自世界各地的听众都可以在同一时间进行沟通交流,更便捷地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乐趣。

3.6 高质量的信息传递

广播技术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也是较为直接便利的信息传播方式。在新媒体视域下,网络更是实现了信息传递的便捷化。有了网络的助推作用,使广播信息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形式更为多样。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服务形式,提高了服务质量,满足了用户的感官需求,提高了传递信息的水平和质量。

4.网络化广播的建设策略

在新媒体时代的前提背景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广播事业发展态势良好。各广播电视台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听率大力引进各种先进技术并结合互联网的功能,对现有系统进行改造和创新,由此促进了网络化广播的进步,为其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1 改变陈旧的运营观念

打破听众被动接受信息的局面,实现网络化广播与用户的互赢,打破低投资局面,实现投资与发展互赢,打破单项发展,实现同行业相互进步态势;形成准确定位,面向全国性、全球化的受众群;把握成熟稳定、满足实现业务需求、符合网络发展态势的网络技术原则;改变重硬件设施,轻软件技术的观念,开发设计高质量的硬件设备并配之以高技术的软件。

4.2 明确电台网站的总体目标

首先,电台网站要为电台广播服务,并确定其主旨。朝着信息准确化、服务高质量、频道专业化、定位高标准、栏目精品化、内容个性化的角度发展。要建立网络营销的概念,树立创新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以明确的总体目标引领并指导广播发展的前进方向,以目标求发展。并用精品节目吸引听众,以此获得更多的收听量,稳定其市场地位。

4.3 实现广播与互联网的优势互补

广播与互联网各有千秋,如果把两者相结合,将会取得更好的成效。广播本身就是传播信息的媒介,在传播上实时性强,又具有直接性。而互联网信息内容丰富多彩,使用方便快捷,因此广播可以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向互联网进军。结合互联网的便捷性、广泛性特点,实现优势互补,摆脱以往翻版节目的误区,重点突破。建立高质量、高标准、强阵容的广播、互联网合作。

4.4 规划广播电台网络的主要功能

与电视等强势媒体相比较,广播在财力物力投资方面较少。要实现广播功能的充分发挥,必须做到以下两点;要树立新形象,实现信息的及时有效发布,电台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应该具有一定的规模效应,实现广播的一体化,规范化管理;要精益求精,追求更高质量和目标,以日益精湛的技术在同行媒体中取得优势。

4.5 树立品牌化战略

品牌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品牌又是知名度的象征。对用户来说,品牌价值是产品在用户中的综合体验,品牌依赖于用户的评价。因此不仅要打响品牌战略,还要促使节目内容品牌化,主持人品牌化,广播电台品牌化。用品牌的力量求得发展。

4.6 改变受众方式

对听众来说,任何一种新的媒介形式都需要一定的接受过程和习惯。网络化广播以其新的面孔显现在公众视野,对绝大部分听众来说,都需要一定过程去接受和适应。因此,网络化广播要通过媒体对公众进行传播推广,以此培养听众的受众方式,改变传统听广播的习惯,培养新的与网络化广播相适应的受众习惯,让人们正确使用和有效利用各种传播媒介。

综上所述,网络化广播为了求生存谋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力争上游,必须采取新技术引进新科技来保障广播事业的发展,必须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使其丰富多元化。在改进网络化广播缺乏稳定性、成熟性、创新性等缺点的基础上,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新媒体视域下网络化广播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1]张欣奇.关于新媒体时代广播技术的发展从广播网络化到网络化广播的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14(11X).

[2]刘芳.浅谈新媒体时代广播技术的发展从广播网络化到网络化广播[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18).

[3]王春雷.新媒体时代广播技术的发展[J].中国传媒科技, 2012(20).

[4]王晁晟.基于新媒体时代的广播技术发展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4(22).

(作者单位:天津广播电视台)

TN934

A

孙华纾(1983-),汉族,女,天津市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广播设备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网络化听众广播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STK及IGS广播星历在BDS仿真中的应用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基于OPC的网络化群梯管理系统开发
最早的无线电广播
学会倾听(一):做哪一种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