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电视台如何办好特色专题栏目
2016-02-14李逸丹
■文/李逸丹 毛 辉
市县电视台如何办好特色专题栏目
■文/李逸丹 毛 辉
大部分市县电视台会有少量的自办栏目,除了新闻类的节目之外,通常有1~2个专题节目。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诸多限制,市县电视台即便开办了一些专题节目,但并不能同中央、省市里的电视台相匹配,其运作方式也不同。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市县电视台想要在其中具有一席之地,就需要结合当地受众的需求和自身所具有的地域特点办出具有特色的专题栏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节目内容进行不断调整、不断完善、不断充实,将多样化的节目形式同丰富灵活的节目内容相融合。
市县电视台;特色专题栏目
前言
衡量一个电视台综合水平和能力的关键在于该电视台所开办的专题栏目质量。近几年,各大省市众多媒体和卫星频道的不断参与,促使竞争也越加激烈,这给市县电视台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市县电视台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如何才能站稳脚跟,将自办栏目做得更大更具有竞争力,如何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欣赏水平,如何才能不断提高节目的收视率,这也是各市县广电人员一直研究和探索的话题。市县电视台怎样办好具有特色的专题项目,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1.制约市县电视台办好特色专题栏目的因素分析
市县电视台想要将专题栏目做大做全并非易事,而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市县电视台受自身条件的约束,能够利用的资源素材比较少。央视所取的素材和报道的题材都面向全国,而市县电视台所能选取的则局限在本地社会生活范畴内的素材和报道题材,能够运用和选择的新闻资源本就比较少,再加上栏目不断播出,时间一长新闻资源就容易缺乏。另一方面是市县电视台所能运用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十分有限,并不能长时间承受专题栏目的消耗,此种情况下各专题栏目将会面临形式僵化和内容匮乏的局面。市县电视台想要突破这种困境就必须要有所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摆脱眼前困境。产品想要赢得更多客户的青睐都需要不断更新换代,同理电视节目不断推新、灵活多变,才能更具有活力和生命力。但是怎样进行创新呢?照搬照抄中央或省市成功频道的栏目模式显然是行不通的,市县电视台其本身具有的资源也很难达到中央省市频道的规模,即便勉强达到也会因栏目空泛没有深度,没有特色而渐渐匮乏失去观众。因此,市县电视台想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必须要立足于实际,运用当地基层最生动、珍贵的一手题材创办出具有地域特色、风俗民情的专题栏目,从而赢得观众的青睐。
2.市县电视台特色专题栏目运作的具体策略
2.1 转变经营理念,加快电视栏目产业化进程
电视行业创新和改革的新目标已转变为进行电视栏目产业化,这一理念也被越来越多的界内人士所认可并采用。对于传统的电视栏目而言,电视栏目产业化在运作方式上对他们有着巨大的冲击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延续着传统栏目运作方式的市县电视台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作用。作为电视台重要单元之一的专题栏目,在具体运作时,需要转变其经营理念,加快电视栏目的产业化进程,这也是市县电视台想要使专题栏目得到更好发展的必经之路。进行电视栏目产业化不仅遵循了传播的规律,保证了媒体的导向,还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市县电视台专题栏目的内容品质,给电视产品带来更多的丰富内容和新的途径。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推动中的情况下,市县电视台应当建立传媒集团,逐步弱化事业单位性质,运用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相关机制,来展现电视节目将会面向产业化和市场,此外将新闻以外节目的部门渐渐融入到市场管理中去,进行制播分离,可将节目拍摄制作的相关事宜委托给音响公司进行。
2.2 抓好盈利点,创造电视栏目产业链
市县电视台在专题栏目运作中难免出现经费缺乏的现象,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电视栏目自身盈利功能比较低,专题栏目一旦有了盈利,进行产业化发展就有了基础。电视栏目想要盈利最基础和重要方法就是提升收视率和节目价值,吸引更多的广告,而这就需要所办专题栏目具有一定的品味和质量,才能吸引受众持续关注。市县电视台想要吸引更多的受众,就必须将节目策划、节目摄制、节目播出等做好。市县电视台如若有精品栏目,不仅可以在本台进行播出,还能够将此精品栏目转卖给其他电视台。比如大家所熟知的《天下女人》《鲁豫有约》等精品栏目能在好几个电视台看到。这些栏目通过发行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节目的收入,增加了此节目在各地的影响力,逐步突破了市县电视台的束缚,面向更多的地区。与此同时,专题栏目需要建立制作是为了赢得更大的市场理念,重视音像和图书等衍生制品的开发,加大栏目影响力和曝光率。
2.3 注重节目本土化,让地域文化得以传承
市县电视台在栏目制作中需从当地地域文化出发,充分运用当地独特资源和地域文化,创办出具有浓厚本土化、地域化和特色化的专题栏目。不能总是照搬或效仿央视、省台当红节目。市县电视台本身就属于基层媒体,面向基层,具有本土特色的专题栏目其受众也比较多,当地甚至区域外都会有长期受众,通过媒体进行文化传播,专题节目所能发行的范围也会越来越广,不仅能将本土文化继承和发扬,还能提升节目的收视率。
2.4 顺应时代发展,满足受众需求
媒体的发展已从卖方市场慢慢转换成了买方市场,在此环境下媒体若想获得受众更多的关注和支持,首先就需要主动适应受众的需求,对受众要主动关注。其次,重视对受众的精准定位,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媒体形象,以确保在传媒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最后,市县电视台可利用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等形式同受众进行互动,给受众一定的发言交流机会,加强同受众的联系,让他们成为长期受众。
2.5 强调贴近性,创新栏目形式
《科技之窗》栏目自1998年7月开播十几年来也可谓经久不衰,此栏目就是以贴近实际、群众、生活为主,满足人们对技术、知识、致富信息的渴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该专题栏目形式也出现了僵化、呆板,无法跟上形势的情况。为改变这种情况,增加专题节目的可视性,就必须将这种单向式教化的报道模式转变为以服务为主的双向交流模式。此外在进行选材时,开通热线电话,便于了解受众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对专题栏目内容做出适当调整。专题栏目中可加入生动鲜活的故事,增加情节的趣味性和感染性。《科技之窗》进行改版后已更多注重科学的方法、过程、精神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普及了科学知识,对广大百姓具有启迪作用,这也更加吸引了受众的关注,增加了互动,提高了栏目的收视率。
2.6 制定激励机制,加强人才建设
从整体来讲市县电视台无论是在制度、体制上,还是在用人机制上都是比较落后和僵化的,并不重视人才的培养,这也导致了市县电视台专题栏目竞争力不强。面对这些问题,可通过对员工进行持续性、系统性的专业培训来加强员工自身的业务才干,电视台可更多地开展栏目策划、专题制作、媒体经营、电视制片管理等相关专业培训课程,才能更有效地提高采编人员整体新媒体素质,为电视台培养更多的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全能型媒体人才。与此同时,对采编人员业务能力大小也要引起重视,可以请业界、学界的专业人士或者资深专家前来做传媒方面的讲座培训,并进行业务交流,以此来加强采编人员挖掘、整合资源的能力,加强员工间的竞争意识,提高市县电视台整体水平。
3.小结
市县电视台想要办出具有特色的栏目,办好专题节目,就必须结合当地地域特色、受众需求、时代发展趋势来对专题栏目进行充实、调整和完善。将丰富的内容与灵活多样的节目形式相结合,并加以深厚的乡土文化气息和地域性地方特色来创办专题栏目,这不仅能贴近受众、打动受众,更为市县电视台专题栏目的不断发展创造了条件。
[1]向翠林.讲述“真”“情”故事缔造期刊神话[D].华中师范大学,2006.
[2]陶贤都.大众传媒与公众科学素养的培养[A].全民科学素质与社会发展——第五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06.
[3]荆翡.任秀芹电视民生新闻的故事化表达[J].昆明大学学报,2007 (03).
(作者单位:海南省儋州市广播电视台)
G22
A
李逸丹(1971-),女,海南儋州人,记者,1992年大学毕业后在儋州市广播电视台工作,曾先后担任新闻记者、主编职责,现担任法制栏目制片人,曾获“儋州市十佳记者”“十佳新闻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毛辉(1968-)男,广东高州人,助理记者,1992年大学毕业,曾任乡镇企业局办公室主任、儋州报社副总编,现任儋州市广播电视台副台长,曾获“海南省青年岗位能手”“海南省电视通联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