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媒介融合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及其应对
2016-02-14何卫东
■文/何卫东
简析媒介融合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及其应对
■文/何卫东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伴随日新月异而又错综复杂的媒体环境,电视新闻节目在集聚信息、娱乐、分享为一身的融合媒介(如微博、微信、贴吧、直播网站等)的冲击下转“安”为“危”。面对自由迅猛的融合型媒介,电视新闻节目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和考验。本文通过辩证的维度,主要分析媒介融合对电视新闻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电视新闻节目;媒介融合;应对措施
引言
媒介融合,亦称媒体融合。从通俗角度来讲,它是指基于一定的传播技术(含数字数码技术、信息传播技术、网络条件等),以社会群体信息消费市场为导向,把内容和网络平台以及传播和接受单元所形成的媒介形态合二为一的一种体现。
起初,依托于互联网平台的新兴媒体并没有对传统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形成巨大的挑战。但伴随我国网络群体基数的日益增长和外扩,尤其是近些年来移动手机市场消费群体的井喷式增加,融合媒介所代表的新媒体快速抢占观众、听众市场。电视媒体的“媒体之王”地位已经摇摇欲坠。
1.媒介融合的概念
最早萌生出“媒介融合”观点的国家是美国。这个概念的提出时间始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马塞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I·浦尔认为,媒介融合就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我国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媒介融合在我国也开启了中国特色的新篇章。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双微”时代的开启,我国传统新闻节目的受众数目在迅速衰退。该如何应对“融媒体”的冲击成了现今所有媒体人都迫在眉睫考虑的问题。
2.媒介融合对电视新闻节目影响
2.1 负面影响
2.1.1 抢占固有的媒体市场,减少广告收益
受众,作为媒体资讯行业最鲜活的鲜血,是传统媒体行业重要的媒体市场。受众的去留将直接关系到电视新闻节目的媒体影响力以及与之相伴的广告收益。
随着自媒体、微博、微信在人民群众中的普遍推广和应用,用户消费习惯、获取资讯的习惯被新兴媒体迅速抢占。原本习惯于从电视新闻节目中获取资讯的受众群体也逐步开始被外表鲜丽、互动活泼的新媒体所吸引,且其投入在非电视新闻节目的时间呈上升趋势。
而正是出于新兴媒体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受众分散现状,原本占主流媒体地位的电视新闻节目日益衰退。其栏目广告招商效益日益下滑。原本处于新闻节目前后时间段的广告可以带给电视台巨大的盈利,但是由于一些精良的自媒体平台的出现,广告投放商有了其他优质的广告投放平台。因此,电视新闻节目所产生的广告收益下降很多。
2.1.2 抢占及时性新闻先机,电视新闻节目消息滞后
本着互联网“分享”与“自由”的精神,新兴媒体提供给每个人发送新闻、发送消息的权利和便利条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事件的发生过程中,已经有参与者或目击者通过自媒体平台在第一时间发布出资讯。而对于获得新闻线索之后的电视新闻节目记者,当其赶到新闻现场的时候,新闻现场可能由于时间因素已经改变、损坏,该条新闻的时效性也有可能会因时间延后而减弱或丧失。
2.2 积极影响
正是出于应对融合媒介对于电视新闻节目的冲击,电视台和传播机构感受到了压力,电视人、新闻记者因为外部形式的改变而不得不考虑电视新闻节目如何应对的问题。而出于这些问题的思索,电视新闻节目开始被研究、被探讨、被优化。电视人也开始关注和参与研究把一个新闻栏目做好的方法和技巧。“对内重视自身价值链延伸与品牌形象塑造”成了部分电视人关注的领域。
3.电视新闻节目在媒介融合形式下的应对办法
3.1 电视新闻栏目应增强注重剪辑,注重质量
“节目质量是基础”。电视新闻节目应对融合媒介的根本点是发展自身节目质量。节目质量是一个电视新闻节目的最为重要的部分。没有良好的节目质量,即使有很好的传播技术和手段,一时被广大受众收看,最后也会因为自身栏目质量不行而淘汰、关闭。
就目前我国电视新闻节目制作而言,大多数节目制作较为粗糙。一些由著名主持人力撑起来的栏目,在某些时段也会出现质量跟不上去的问题。
参考我国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精致的《焦点访谈》节目,可以发现其不单单是在报道、陈述一个新闻事件,而其更重要的是在于出色的剪辑技巧所形成的“新闻故事”。有些时候,观众会因为该栏目剪辑所形成的节奏、情绪而产生与之相对应的情绪,目不转睛,持续关注。剪辑是时间和空间再构造的创作过程。同样一个故事,通过顺序的方式和倒叙的方式讲述有时候可以达到差距极大的两种效果。通过良好的剪辑所形成的新的故事脉络,可以紧紧地吸引观众注意力和抓住观众兴趣点,可以达到比原本状态更好的表达效果。
3.2 电视新闻栏目应增强注重包装和虚拟演播室技术
伴随着欧美影视媒体技术经验丰富老牌传媒国家对我国传媒市场的文化输出,加之日益兴起的中国电影影视行业的发展,“受众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追求高质量、高像素、大片效果的中国观众,对于当下制作周期短、制作不精良的电视新闻节目逐渐丧失了视觉兴趣。
影视是视觉与听觉的艺术。对于在视觉维度提升电视新闻节目的方法主要有注重栏目包装和应用更为先进的虚拟演播室技术。
如何评价一个栏目制作水平,据市场调研,四分之一的受众会将电视栏目的片头、片尾、包装效果考虑为第一位。出于这个角度的考虑,电视新闻节目在节目的片头包装、片尾包装以及整体效果时需要投入足够的时间考虑。正如央视《新闻联播》节目、《新闻1+1》栏目、央视春晚系列开头、甚至是《天气预报》栏目,每次的片头设计都更加具有动感、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气息。《新闻联播》在片头的制作上,颜色更加有选择性、天气主题的动画更加生动和形象,字体也更加灵活精巧。
在制作一档电视新闻节目时,整体的包装效果很为重要。同时,虚拟演播室技术的应用和提高,对于电视新闻节目而言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目前地市级及以下广电系统中,主持人评述新闻报道的时候,如果在使用虚拟演播室的情况下往往以纯蓝色静态背景为主。由于是静态的背景,受众在观看时易形成视觉疲劳。而主持人在单一静态背景下也略显单调。而与之相对比的省级及以上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坐在虚拟演播室中,其背景会有动态的背景,如地球运动、当地室外景象、提前拍摄好的与主题相关的影视资料等。动态元素的加入使得画面信息量的增大,从而带给受众更多的视觉冲击,达到较高水准的电视新闻栏目的技术。
在河南电视台的一些节目中,仍存在着一些早期的虚拟演播室背景。当与穿着靓丽的主持人对比时,这些早期较为简单的虚拟演播室技术背景显得单调而不和谐。为了应对来自融合媒介的挑战,电视新闻节目有必要对自身的包装、虚拟演播室技术做出积极的优化和调整。
3.3 引进直播、弹幕等的新型媒介的传播模式
近两年直播网站、直播软件手机客户端在受众市场中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直播领域,下载并使用了直播软件看他人直播中的故事。同样,有些企业的发布会、有些歌星的演唱会都在使用直播软件传递给受众。小米的无人机发布仪式就是使用某直播软件发布的。
而对于新闻而言,本身就是以及时性和真实性为特点的传播媒介,可以尝试使用新兴媒介所带来的方式方法去获取更多的受众市场。直播网站和客户端的信息消费群体通过网络及时观看“正在发生的新闻”,获取第一手的信息。
同样,弹幕技术的使用在电视新闻栏目中也有一定的可实现性。如果有良好的言论把关、筛选程序,将不符合节目氛围、不符合意识形态的言论去掉,弹幕在新闻栏目的应用也有一定的实践可能性。
通过这种互动性极高的交流方式,电视新闻节目会吸引到一批不关注电视关注互联网的青年群体,也会逐渐培养出一批忠实的“吐槽”受众。从而增强其节目的娱乐性,也落实了电视新闻节目的宣传性。
3.4 降低传播技术成本,扩展电视的覆盖率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有观看电视节目的,就有与之相对应的不观看电视节目群体。而这群不观看电视节目的群体,大多数是因为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原因。在河南农村还有一定量的老年群体,因为家庭经济问题和子女教学负担而不舍得付费观看电视。
而通过“提高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效率,并大大降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成本”,降低电视传播成本,降低用户观看有线或无线电视的成本,将会有更大的几率使得这些贫困家庭、交通闭塞群体负担得起电视观看成本。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这部分群体大多没有接触网络的条件,电视将绝大可能性地成为他们获取外界资讯的唯一媒介手段。因此,该群体将有更大的几率成为电视新闻节目的忠实受众。
4.结语
迫于互联网时代,媒体信息低成本、分享快速的新兴媒体传播现状,电视台及传媒集团应当重视起融合媒介对于传统媒介的受众冲击、广告竞争等现状,以积极的态度去优化自身,提高节目水准和质量,增加竞争力。同时,如何在新兴媒体包围的融合媒介环境中寻找电视新闻栏目发展自身、改变现状的方法,也应当成为当下每个媒体人、电视人都着重考虑的问题。
[1]张北南.论媒介融合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及其应对[J].西部广播电视,2014(20):70.
[2]斯雪松.报业的媒介融合与数字时代[J].中国地市报人,2012(6):58-59.
[3]齐永光,武文颖,周堃.试论媒介融合时代的电视媒体发展之路[J].新闻传播,2009(11):121.
[4]魏彩霞.浅谈电视品牌节目的打造[J].新闻研究导刊,2003(5):29.
(作者单位:河南电视台)
G22
A
何卫东(1973-),男,汉族,河北省邯郸市人,本科,国家一级播音员,研究方向:电视节目编导制作,播音与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