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影片《布达佩斯大饭店》浅析韦斯·安德森电影色调的应用
2016-02-14■文/肖曦
■文/肖 曦
从影片《布达佩斯大饭店》浅析韦斯·安德森电影色调的应用
■文/肖 曦
色彩是艺术作品的灵魂,随着文化发展,人们对色彩的需求也越发的不满足。有着色彩的作品,就有色调的存在。色调是人眼和大脑产生的一种生理现象,是色彩特点的集中表现。电影是将色调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色调是电影的色彩灵魂所在。本论文从色调的概念出发,阐述了色调产生的和谐,通过与影片《布达佩斯大饭店》相结合,系统地论述了导演韦斯·安德森常用的各种类型的色调在其影片中的作用。
色调;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
《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导演韦斯·安德森被誉为好莱坞的童话导演,他的一系列作品如《特伦鲍姆一家》《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和《月升王国》等,都带有韦斯·安德森鲜明色彩的标签,有异于其他导演的独特风格。韦斯大概是目前美国新生代导演中最富有激情、创造力、文艺色彩和趣味性的独立电影人,其作品在保持符号化和个人趣味的同时,市场反馈和口碑都非常不错。
到目前为止,韦斯·安德森一共导演了八部剧情长片、一部黑白短片、两部彩蛋式的番外彩色短片和为普拉达(Prada)拍摄的两支广告。韦斯·安德森远算不上多产,但出片速度稳定,质量没有较大的起伏,且制作精良,个人风格在每一部影片都有所发展或演化,让他很快就收获了一批忠实的影迷,在业界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并演化成了个性鲜明的“韦氏电影风格”。他的作品以色彩见强,在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中的色彩更是经过了导演的精心设计,且“韦氏电影风格”最主要就体现在和谐色调的应用上。我们首先要了解色调的概念,以及什么是色调的和谐。
1.色调的概念与种类
艺术作品的内容、形式及艺术感染力是通过各种艺术手法表现出来的。就色彩而论,它在视觉上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产生什么样的情绪和感情,其效果强烈与否,取决于富有魅力的色彩。本文主要论述的是色调在电影中的作用,通过色调的和谐而达到电影整体的和谐。
1.1 色调概念
色调是画面色彩的总体倾向,在画面中总体概括了各种各样的色彩变化,从而达到“多样化的统一”,组成整体的、和谐的、有色彩节奏感和韵律感的画面。而色彩会对人的情绪进行控制,人们看到不同的色彩会产生不同的联想,因此色调成为了作者传达思想感情的媒介,让观众得到共鸣。
在当代电影中,色彩成为了影片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为了渲染情节环境,就要在一定的色彩基调中进行发展。电影色彩作为影视创作的重要元素,不仅可以使人们欣赏和领略到电影本身夺目的色彩韵味,更重要的,他还能让人们从更深的相关层次上触摸到色彩的深层寓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一种颜色的光线照射下,物体本身的颜色会发生变化,被照射物体的颜色统一在这种光线之下。也可以说这种颜色的光线将整个画面中的物体颜色统一在了同一个色调之中。
固有色即物体本身的颜色,固有色对色调变化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决定色调的重要因素。将同一色相的物体放在一起就会固然形成这种颜色的色调。
统一与和谐是色彩美的基本要求。所谓统一, 即以“一”统“多”或曰“多”统于“一” 。简单地说就是把一种颜色、形体或色调作为主要铺陈色彩的方法。因为色彩变化无穷,色彩统一的方法也是变化多端的,艺术家能用各种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创造色彩美。和谐则是色彩统一达到的效果,和谐是指色彩的统一是有序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 是赏心悦目的, 而不是刺眼伤神的。
1.2 色调分类
和谐的色调是从色相、色度与明度三方面通过艺术加工和处理而变得变化统一的。根据色相环中的颜色,可以简单概括为如下三种和谐色调的关系:单一色相、邻近色和对比色。
1.2.1 单一色相
单一色相的和谐,即用一种颜色作为整幅画的色调,通过调整色彩的明暗、饱和度和冷暖变化形成一种简单明朗又统一的和谐感。很常见的例子就像当今版画的制作,只有单一的颜色来表现事物。以及我国的黑白水墨画,只用黑白灰的变化形成和谐的色调,表达了不同的思想感情。
1.2.2 邻近色
邻近色的和谐,就是在画面中通过搭配相近的颜色而形成的一个总体的色调,构成了比同色相色调更加生动的色调。邻近色给人安逸、舒适、稳定的感觉,原因是邻近色选择了与自身相似的或者说相结合的颜色,让整体色调都偏向了同一颜色。比如黄色,偏暖是红色,偏冷是蓝色,那么与黄色的邻近色就是与红色相比更近的橙色,和与蓝色相比更近的绿色,如果一副作品主要是这三个颜色,那么整体的色调就是黄色。
1.2.3 对比色
对比色的和谐即是色相、明度、饱和度都相差较远的颜色调配,通过对比而组织在统一的关系中,给人以强烈的感觉。强烈的对比色也表现出了作者的强烈感情,比如红蓝,紫绿等跨度较大的颜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要让激烈的对比画面和谐也就是要让色彩有一定程度上的统一,比如当某一个颜色所占的比例多的时候画面就倾向于那个颜色的色调,或者在明度和饱和度上做文章,以达到色彩的和谐。
2.影片《布达佩斯大饭店》中色调的应用
在大多数观者眼里,“韦氏电影风格”极其符合“强迫症”的特点:画面构图严谨对称,色彩浓艳而和谐,镜头运动规律稳定等,以至于大家都会猜测导演韦斯·安德森实际上是个“处女座导演”。在影片《布达佩斯大饭店》中,韦斯·安德森也将这种“强迫症”发挥到了极致,他非常关心如何渲染他所创造的世界里的色彩,整部电影像是精心配制过的调色盘,完全遵照了安德森的美学。下面我们就具体分析一下在影片《布达佩斯大饭店》中色调的应用。
2.1 单一色相系列
在影片中出现很多单一色相色调的画面,这些画面既确定了画面基调,又彰显了导演风格,非常有特点,主要靠同类色、饱和度、明度和消色来体现。
同类色色调,就是同一种色相中,明度、饱和度发生变化形成的,这样的色调使画面显得单纯、柔和、平稳,在电影中主要运用在比较舒缓平静的画面。如在影片的开篇,作者回忆起60年代时逐渐萧条的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景象,整座山上几乎没有人,仅有几位熟客在饭店里度假,客人们也都保持着自己的一片小空间,不与他人多交流,流露出一丝孤寂的气氛。有一个镜头表现的就是一位老人独自一人在饭店的阳台上看满山萧瑟的秋景,运营不良的大饭店和山中的树木呈现出一致的橙黄色,这画面让人倍感孤独与平静。
饱和度是指色彩的艳丽程度,也叫做色彩的纯度。饱和度高,画面含色度高,就色彩艳丽,饱和度低,含色度低,画面阴沉平缓。在电影中,饱和度低的色调里出现高饱和度的事物,产生的对比能够吸引观众的视线。饱和度对比分为两种情况:不同色彩之间的饱和度对比,以及色彩与消色的对比。为了吸引眼球,画面中的饱和度最高的事物成为镜头的焦点,成为主角,抓住观众的视线,这在绘画作品和电影作品中都十分常见。如早期的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形象,饭店坐落在高高的山顶,作为战前贵族名流的消遣之地,整座建筑崭新且奢华,色泽粉嫩,就像一座童话城堡,相比较山脚下灰扑扑的商店民宅,大饭店的形象让人过目不忘。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也就是色彩含白色和黑色的程度。电影画面经常使用明暗对比来表现空间的层次感,从而渲染环境气氛。色彩的明度有两种情况:在相同的色相当中最明亮与最阴暗色调区域的对比,以及不同物体的固有色彩之间产生的颜色本身的明暗强弱对比。如同一颜色在强光照射下显得明亮,弱光照射下显得较灰暗模糊,从电影的单一画面来看,明度对比强烈是为了凸显主体事物。明亮部分的增多减少是故事进展的关键,用暗来辅助明的部分,从而推动故事发展。如在博物馆里被杀手追杀的律师正在逃跑时的窗前剪影,整个人影是全黑的,唯独留下一副反光的眼镜,更突显出他的惊恐,这时候暗的部分是未知的空间,让人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会出现攻击主人公的对象,给观众以神秘感、紧张感。
消色色调即是黑白色调,影片中也出现了一段黑白胶片的画面,是在结局之前火车上第二次被大兵停车检查时的部分。如片尾停车检查,古斯塔夫先生没有逃过大兵的暴力,牺牲了,所以这段消色的画面既有庄严肃穆之感,又带有沉痛回忆的意味,严肃而悲伤。
2.2 邻近色系列
邻近色色调的色相感,要比同类色色调更鲜明、完整、丰富。邻近色色调可以保持明确的色相倾向,并且使色相统一,是属于比较弱的色相色调。相较与同类色色调,它依然可以保证统一、柔和等优点。
在邻近色色调中,冷暖 、明度的变化对色调的影响较大。如剧中让所有人为之疯狂抢夺的油画《拿苹果的男孩》挂在饭店的领班前台,油画中大面积的帷幔和男孩的衣物让整幅画呈现出典雅的暗红色,而前台的装潢则是秉承60年代末饭店主打的橙色,油画在前台的墙壁上显眼但不突兀,色调和谐恰到好处。
2.3 对比色系列
对比色色调的色相感,较邻近色色调更强烈。强烈的色相对比给人的视觉造成更大的冲击和兴奋感,所以这种对比在舒缓的爱情类故事类电影中是不常用的,容易给观众造成视觉和精神疲劳。因此这种强烈的对比适合出现在动作电影和恐怖电影中。通过强烈的对比而凸显想要表达的人物角色或者引起观众的注意,起到对故事的推动作用。如杀手在夜间的小巷里骑着摩托风驰电掣,冬季墨蓝色的天空和摩托车的红色尾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杀手的恐怖和冷漠无情仿佛随着寒风席卷而来。
3.导演韦斯·安德森其他经典影片中色调的应用
韦斯并不是第一个偏爱色彩的导演,也绝不是唯一一个,从使用和依赖色彩的程度上来讲,韦斯也远不如让·皮埃尔·热内(执导《天使爱美丽》)和中岛哲也(执导《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来得偏执和狂烈,甚至比王家卫还要弱一分。色彩的设计对于他来说更多的是一种调剂,像发放给影院观众的糖果,偶尔惊艳,但绝不是全部。
除了个人喜好外,韦斯大量使用浓艳色彩也有助于凸显故事的戏剧性,也就是说,观众可以通过色彩感知到,韦斯所讲述的故事并不太可能是真实发生的,很大程度上融入了传奇和幻想的成分。这与韦斯的故事里荒诞不经的细节是吻合的。接下来我们用韦斯的另外几部经典影片来论证一下巧妙的色调对影片的影响。
3.1 影片《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中的秋意盎然
除了《布达佩斯大饭店》,在体现“韦式电影风格”上,另一部不得不说的电影就是《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韦斯的这部动画长片改编自一个英国作家的儿童故事,据说是韦斯小时候读的第一本故事书。韦斯在这部动画作品里完成了一件了不起的成就,拍出了一部小孩也能看懂的,却又不乏深度和细节,全片都抖着机灵的动画。虽然进入了二次元,但那些韦斯特色的东西,一个也没落。
说道狐狸,大家脑海中浮现出的颜色自然是红狐鲜艳的毛色。故事开始时正值丰收季节,整部电影在描述狐狸一家日常生活时自然是使用大面积的橙黄色,这种同类色色调即是狐狸的代表色,又表现出金秋收获的喜悦。
而当夜幕降临时,狐狸爸爸又换上了另一幅面孔,明明有稳定的收入和幸福的家庭,他却患上了中年危机,不耐寂寞想要一展身手,化身为偷鸡贼流窜于各大农场之间。此时,冷峻的夜色和温暖的养鸡场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一边是冰冷的现实,一边是明亮的希望,电影通篇都在使用这种对比色色调来营造紧张矛盾的气氛。
3.2 影片《月亮升起之王国》里的少年青涩
影片讲述了在1965年夏天的新英格兰地区的海岸边,一对12岁的孩子相恋、秘密订婚之后私奔到一个海岛上。当整个小镇动员的人都起来寻找他们的时候,一场暴风雨正悄然来袭,这个平静的海岛小镇被搞得天翻地覆,呈现了一场伴随着青涩初恋的盛大童年冒险。
年少初恋,就像柠檬薄荷般清新鲜美,如影片的前半段持续着暖黄绿色调的画面,用邻近色色调演绎着像新鲜水果一样可口的情愫。女孩苏茜相对男孩山姆来说自身矛盾和家庭矛盾更多一些,所以苏茜家的房子和她的穿衣打扮则是使用黄绿色的互补色红色系,用对比色色调营造一些冲突感。
与以往作品不同的是,在表现矛盾冲突的情节时,导演使用了一种画面拼贴的方式将存在矛盾的人物平摊开来展现,如警长在与山姆的养父母通话时,两组人对于孩子失踪这一事件的态度就能从饱和度色调表现出来,一边是愁云惨淡担心孩子安危,一边是阳光明媚完全没有烦恼。原本两边女性角色的上衣是同一色号,右边养母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就比左边接线员要轻松愉悦得多,本身需要大段文字描述出的心理活动仅仅是通过色调就可以展现得淋漓尽致。
4.结论
色彩引导观影者的观影心理,在特定的情况下应该使用能够充分表达其气氛感情的色调。和谐色调的运用是将心理状态通过具象手法的一种表达方式,是和观众心理相契合的重要艺术表现手段。笔者先从近几年的新晋经典《布达佩斯大饭店》入手,通过分析导演韦斯·安德森的一系列经典影片,进一步研究和论证了色调的运用对电影的影响,是电影色彩灵魂的观点。这一结论将会指导我们在当代电影中更好地运用和谐的色调,对推动将来国产电影视觉语言的进步有着深远的意义。
[1]田玉岭.浅谈色调在绘画中的作用[J].淮阳教育学院学报,1996(2):28.
[2]齐璘.论电影色彩的艺术表达[J].大众文艺,2010(12):141.
[3]龙健才,龙丹.论色彩的统一与和谐之美[J].湘南学院学报,2012,8(33):77.
[4]陈军.色调与和谐.中国美术家网,http://www.meishujia. cn/index.php?act=app&appid=264&mid=2815&p=view&sa id=98.
[5]资淇如.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的色彩审美[J].芒种 ,2015(08).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
J904
A
1671-0134(2016)11-073-03
10.19483/j.cnki.11-4653/n.2016.1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