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出版业变革的“MOOC思维”路径
2016-02-14宋贞颖
■文/ 刘 彤 宋贞颖
传统出版业变革的“MOOC思维”路径
■文/ 刘 彤 宋贞颖
短短一年多,MOOC在线学习席卷全球,国内大型互联网公司、知名高校都纷纷投入到这场依托互联网技术的教育革命中。MOOC在线教育热潮的来袭意味着整个教育服务市场格局正在悄然变化,传统出版行业也在教育思维急速变革的时代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移动互联网日新月异的传播技术下,MOOC技术衍生出的全新教育思维为传统出版业的变革指明了方向,本文将从认识MOOC发展概况着手,在深入剖析MOOC教育思维模式的基础上,借助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的契机,顺应“互联网+”的时代潮流,探索传统出版业变革的“MOOC思维”路径。
MOOC;教育思维 ;出版业 ;“互联网+”时代
1.MOOC的发展概况
1.1 MOOC的基本涵义
MOOC是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assiveOpen Online Courses)的简称,在2008年由加拿大学者提出,是互联网时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成为当前在线教育的一个新热点,它不单是教育技术的革新,更能带来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方式等过程的深刻变化。
2013年MOOC的爆发让“颠倒的教室”不再遥远,让“精英教学”近在咫尺,智能终端技术的快速发展,让MOOC从梦想成为现实,预期未来发展势不可挡,云课堂真正进入了学校,云教材真正来到身边,这一切的出现在短短几年内影响了传统出版业固有的发展规模,引起了出版业的恐慌。
1.2 MOOC的发展现状
据计世资讯发布的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到824.9亿元人民币,预计2015年将达到965.2亿元人民币。投资在线教育的企业包括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去哪儿、新东方、雷军旗下的YY等众多互联网公司。
可见,MOOC教育的影响范围之广泛,发展之迅速,它最大的价值是可以让每个人都能免费获取来自名牌大学的资源,可以在任何地方、用任何设备进行学习。
2.MOOC教育思维模式
MOOC的开放性、交互性以及多媒体形态的特征能快速地席卷出版市场,形成教育史上重大的技术改革,必然有一条贯穿根本的教育思维模式,这种教育思维不是完全颠覆传统教育体制,也不是彻底改变教育市场的消费主体,它是在大数据的容量下慢慢积累而成,借力大数据作为数字化转型契机,激发人类社会一直潜藏的数据规律和分析价值。在观察MOOC的传播方式、教学体系之后笔者总结出MOOC具有的几点教育思维模式。
2.1 大数据思维
众所周知,大数据具有典型的四大特征即体量大(volume)、种类多(variety)、速度快(velocity)、价值深(value),简称4V特征,但是大数据的意义不在于获得数据表象的“大与多”,而在于挖掘数据背后所孕育的价值和彰显的启示,激发数据背后的规律和信息价值,这也是MOOC教育思维为什么能得到重塑的根本。
互联网平台提供了开放、共享、共赢的思维。在大数据的互联网时代,通过挖掘用户需求,善用已有平台,激发数据规律,大数据能更准确地控制教学内容和传播途径。通过大数据分析,为不同学习者制定不同的学习路径,实现基于大数据基础下的个性化学习。
2.2 资源整合思维
传统的教学类图书主要是以纸质教材为主,可扩大为包括教学录音带、录像带、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内容较单一且不全面,关联性较弱。而MOOC的出现立即寻求资源整合途径,以多种渠道推出试题库、网络课程等教学资源、教辅资源,形成众多媒体形态在内的教学资源集合体,这是MOOC教学最大的优势,也是可供出版行业借鉴的首要途径。
2.3 精品内容思维
传统教学教材的编写主要是通过编者的实地调查和观察展开编辑和设计,无可厚非带有作者主观拍板的用意,而MOOC教学中的教材选择是通过互联网数据,自动过滤思想内容不高、形态表达单一、观点陈旧的教材,以客观规律定位教材选择,呈现制作精良、内容精准的产品。在已有资源中挖掘产品的核心价值,开发具有冲击力的MOOC产品,利用传统教学多年积累的资源优势,整合精品内容,形成精英教学,这是MOOC教育思维中的核心,也是新兴出版业借鉴的重中之重。比如开发高考试题库,形成MOOC的精英产品,克服大多数学生做题方面的困难,学生很快就能发现它的核心用途。
2.4 移动阅读思维
移动出版是数字化出版的一个分支,学生只要掌握智能终端手段(平板设备、电脑、手机),通过在线下载课程内容,可以立即展开学习,以随时随地移动阅读吸引用户。根据学科特点和学习需求自动化设计开发课程,将优秀内容存储于移动终端,形成内容资源推广的立体化。在MOOC教学中,学生通过智能终端掌握知识类型,根据学习者原有水平和学习风格设计弹性教学任务,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5 多元化传播思维
线上线下的多元化传播路径为MOOC教育提供了全新的传播手段。过去教育市场主体由学校、老师、学生组成线下教学,现在则转变为由学生自我操作的线上教学,在整个传播过程中,并不是彻底丢掉线下教学,而是多元化展开,多途径传播,双管齐下,以线上教学为核心,线下辅导为基础。
2.6 用户中心思维
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MOOC注重用户体验过程。从MOOC的精品化内容设置、多元化传播路径、综合化资源集成,都是为了以用户为中心开展服务,使用户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被动学习上升到主动的线上学习,用户思维是大数据时代改变的根本,从本质上改变了教学中的传播角色,大大促进了学习者的能动性。
3.传统出版业的MOOC变革路径
从出版行业诞生以来,教育出版业一直承担着提供教育产品的角色。而今天,我们看到了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变革,从云计算到大数据的涌现,面对日新月异的传播技术,出版业前进的步伐总有些沉重。传统出版业如何学习借鉴MOOC思维模式,突破传统,迎接机遇显得越来越重要。
笔者将从传播学的角度入手,结合MOOC的互联网思维模式,从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受众、传播反馈四大核心点寻求传统出版业的变革路径。
3.1 再造内容编辑系统
第一,挖掘核心竞争产品。评价一个出版产品的优劣主要看它内容质量的高低,打造数字化精品内容是实现出版数字化发展的重中之重。MOOC告诉我们,一门优秀的线上课程不仅仅是靠精英教师和技术平台的结合就能实现的,对产品教学内容的控制恰恰是出版社掌握的最大弹性。合理改善数字产品,积极开发形式多样、内容生动的教学资源,提高数字化服务质量。
随着大型互联网公司以及国外巨头的进入,在线教育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出版业在重新洗牌的过程中,尽管面对众多竞争对手,同时也要清楚自己的优势。多年来,教育出版社积累了丰富的专家资源和人才优势,运用各类学科的顶尖产品资源、客户资源以及各类已成系统的教材和教辅资料,形成数字化资源的聚合效应,在确保拥有足够信息量后,找到核心内容产品,迈出数字化出版第一步。例如对MOOC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包括课程结构、文字、图片、音视频、测试题等)进行设计和编辑,发挥出版社拥有的独特优势,把不同的教育资源整合起来,以知识库的方式进行传播。
第二,研究开发立体化教材。立体化教材建设是再造编辑系统的升级,是不断维护、更新用户使用过程中的内容支持。新兴出版业要紧紧把握立体化教材建设,深入研究和探讨新课题,针对数字化教育特点编写新的纸质题材或将优秀的纸质教材编撰为电子教材,树立“立体化教材”思维。
在教学方面开设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试题库,达到为课程教学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目的,包括对原有的具有重大学术价值、文化价值的书籍以多种形式展开出版。2015年4月,《辞海》编辑委员会在沪宣布,正式启动第七版编纂工作,将改单一的纸质版为纸质版、电子版和网络版并行,推出适用于各种阅读终端的《辞海》,以便更多人更方便地使用。这一背负百年光环的《辞海》在面对数字化浪潮对出版业的深刻影响下,与时俱进,继续延续《辞海》的生命力,努力探索数字化编撰方式和传播渠道,利用网络协同的数字化编撰平台,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不仅大幅提升编撰工作效率,而且以三版同行的立体化方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更好地发挥功能,也成为不断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标志。
第三,灵活组织出版内容。数字产品的一大特点就是信息量大,然而,单个出版社的信息资源十分有限,要加强出版行业的内外联合,实现信息资源的交流和共享,灵活组织出版内容,去中心化、去权威化意识,突破纸质教材并不仅仅意味着把纸质教材数字化,是需要出版业整合多种形式的数字化资源。以某个产品集群为核心,同时考虑出版纸质图书、电子书、光盘、MOOC等多种形式,每一种形式都能拥有自己特色的出版内容,实现多种形式的优势互补和相互促进。
灵活组织出版内容需要出版商打破传统教材内容的编撰思维,探索内容的内在规律和形态,遵循每种形态的传播本质,实现重组设计。新兴出版业需要站在更加宏观的角度思考内容与载体的匹配度,让内容更加体系化、集成化、网络化。
3.2 再造内容发行系统
第一,建立数字化出版平台。数字化出版是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将图像、文字、声音、影像等内容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整合应用的产品和服务,数字化出版平台是数字产品的发行平台,出版商借助数字化平台,在线经营内容资源,扩大读者群体,创造新的创收群体,不再是单纯依靠纸质出版或者依靠网络发行纸质教材的过程,而是依靠移动终端实现网上发行、在线学习、线上销售等。数字化出版模式下,网络不仅成为传统出版商营销升级的工具,也是内容生产的经营平台。
第二,建立个性化服务平台。在图书产品转化为MOOC产品的过程中,要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课程为中心,而不是以图书为中心重构MOOC产品框架。同样,在数字化出版平台需要选择适宜的形式作为载体,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是为产品对象服务的。在产品转化中,需要考虑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实现多种形式的优势互补和相互促进,打造个性化服务平台。
建立海量内容基础上的在线服务,充分体现出数字化出版的个性化服务特点,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的麦格劳-希尔出版集团推出的百科全书,该书于2002年完成了内容管理平台的自主开发工作,面向大学生、高校图书馆发布其在线内容,2004年还依靠ALEKDS人工智能助教软件向读者提供个性化印刷服务,目前已有上千本电子书和上万个案例,可由读者选择在线或纸质印刷服务。
再如一项教育产品可以推出线上教育课程、在线测试辅导等,也可以将其中的授课视频、动画演示以光盘形式单独出版发行,提供给不方便使用互联网的用户,或进一步出版精品授课内容的纸质版本从多种渠道发行内容,建立个性化服务平台,满足用户不同需求。
3.3 重塑反馈系统
第一,建立受众反馈机制。传统出版社的编撰程序是编辑、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信息传递,从传播学角度而言,传播者与受众之间不存在及时反馈和传播效果的获取。但MOOC教学模式的出现,很快打破了作者与读者或者说是编辑与学生之间信息流的传递模式,消除了传统意义上传受之间的信息鸿沟,这种传统信息距离的消弭,动摇了传统意义上出版社的职能功能。
在新兴出版业的发行系统中,设置受众反馈机制,受众适时参与到编撰环节中,让内容随着读者与用户的需求而流动,同时,受众反馈机制的运营也能对用户的身份进行反馈,促进出版内容及时修改和完善。
第二,研发产品后期服务。作为一个商业机构的出版社,要想在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就应该立足产品后期服务。出版社研发后期产品服务不仅是有效利用受众的反馈机制,更是寻求可持续发展出版需要,以科学、规律、高效的方法重新组合产品,体现出新兴出版行业以“服务”为宗旨的变革目标。
例如教育产品后期服务中包括课程后期服务、反馈设置服务、追踪调查服务、实时交流服务、监控线上课程服务、设计线下活动服务、数据更新服务等。从内容、时间、频率、技术等方面将线下活动的信息及时反馈到线上,达到产品后期持续性服务计划,实现线上线下良性互动。再如,网络销售图书时可以依据用户以前的选择内容,进行自动购书筛选和推荐,弥补了以前传统出版业后期服务功能的欠缺。
第三,培养“全民创作”意识。在传统出版模式中,受众作为被动接受知识的一方,一直都是以接受权威、接受教材的角色出现,而传统出版业变革就是从根本上打破受众被动接受的地位,成为传播中的主动接受者。受众自主选择教材、课程等内容,并且有权利挑战精英文化,在数字化传播平台,受众拥有表达意见的领地和发言空间,这样新兴出版的阵地就成为了“全民创作”的乐园,每一个领域的研究者、爱好者都能通过出版平台展现价值,实现创作主体地位的转变。
3.4 重塑知识产权和认证系统
第一,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比起传统出版业,数字化出版平台更需要利用网络、媒体多种传媒手段,消除数字盗版,维护公民知识产权,加强版权保护宣传,彻底净化互联网环境,齐心协力共同打击侵犯版权的不法行为,通过进行权限设置、添加密码、数字签名、认证措施来保护数字出版时代的版权,使保护措施与共享措施结合。
第二,提高系统管理。出版单位要尽快摒弃传统出版思维和管理方法,建立起适应新生产关系的运作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提高系统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实现课程评价和认证的初步探索,用机器对客观测试进行评价和反馈,及时实现内容资源的数字化。
4.结论
MOOC教学模式的横空出世不仅带来了整个教育制度、教育方法的改革,更是为数字化出版行业带来启示,促进出版行业从单一纸质媒介向数字时代的纸质书籍、电子芯片教程等全媒体多元并存的方向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和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出版行业在技术变革的洪流中,不再固守传统意义的出版模式,而是融合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行业,牢牢树立以“服务用户”为宗旨,抓住“互联网+”的技术潮流,研发核心产品,建立反馈机制,探索产品后期服务,实现多元化的资源共享,创造独有的出版品牌,打造新的盈利模式。在传统出版业变革道路上,始终坚持出版被赋予的传播文化、传承文明的使命,牢牢坚守出版的文化本质。
[1]吴勇.网络教育:出版业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编辑研究,2004(04):30.
[2]唐艳,吕思颖. 教育出版业变革:在爆发的大数据时代[J].出版广角,2013(12):01.
[3] MOOC对教育出版转型的启发与思考[J].出版参考,2014(04).
[4]曲莹.没落的纸媒介 兴起的出版业[J].中国出版,2014(21).
(作者单位:四川传媒学院)
G231
A
1671-0134(2016)11-068-03
10.19483/j.cnki.11-4653/n.2016.1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