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护理干预分析

2016-02-14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3期
关键词:偏曲矫正术鼻中隔

刘 清

(吉林省白山市通化矿业集团总医院五官科,吉林 白山 134300)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护理干预分析

刘 清

(吉林省白山市通化矿业集团总医院五官科,吉林 白山 13430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围术期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18%,高于对照组的79.4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3.53%(P<0.05);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2%,低于对照组的26.47%(P<0.05)。结论对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采用围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鼻内镜;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围术期护理

鼻中隔偏曲为耳鼻喉科临床常见鼻内畸形疾病,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依照患者具体情况及病情严重程度,可以选取不同手术治疗方式。相关临床研究表明[1],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有严重影响,因此应加强临床护理干预。我院对患者采用围术期护理干预,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2月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68例,排除合并免疫性疾病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及其他部位恶性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4例,男14例,女20例,年龄23~57岁,平均年龄(38.3±6.2)岁,病程1个月~3年,平均(1.3±0.2)年,其中鼻甲肥大者11例;观察组34例,男13例,女21例,年龄24~55岁,平均年龄(38.1±6.3)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1.1±0.3)年,鼻甲肥大者12例。上述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术期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术前护理:术前护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及术前准备三个方面,首先在同患者沟通交流过程中,了解并掌握患者心理状况,采用鼓励、安慰、引导等方法对其存在的不良情绪进行引导,确保其术前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其次向患者介绍手术治疗方案、治疗优势及预期效果,同时向其讲解近期手术治疗的成功案例,叮嘱其手术注意事项,提升患者配合度;术前协助患者进行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等检查,术前1 d备皮、剪鼻毛、剃胡须,必要情况下给予患者口服安定,以确保其睡眠充足。②术中护理:术中护理主要包括体位护理及组织缺氧护理两方面,协助患者取去枕平卧位,并将头偏向一侧,术中密切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及生命体征变化情况,酌情给予吸氧。③术后护理:术后护理主要包括术后口腔护理、鼻腔护理、饮食护理及出院指导等,术后患者会出现鼻腔少量淡血水样分泌物等情况,可采用额部及颈部冷敷进行处理;指导患者如何避免打喷嚏,叮嘱其不可大声咳嗽或挤压鼻部;术后采用湿纱布覆盖口唇,避免长时间张口呼吸造成的口唇干裂,叮嘱其多饮水,可采用漱口水等保持口腔清洁卫生;饮食以温热流质饮食为主,禁食硬性食物,忌辛辣、油腻。

1.3 观察指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

1.4 疗效判定[2]:依照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疗效判定:治疗后患者鼻中隔偏曲相关症状消失,且经由鼻内镜检查后未显示明显偏曲及鼻部息肉情况,可视为显效;治疗后鼻中隔偏曲相关症状好转,鼻内镜检查显示鼻中隔偏曲部分矫正,存在轻微鼻部息肉,可视为有效;治疗后相关症状无改善或出现明显加重,视为无效。

采用我院自制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等级,护理满意度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34例患者中,治疗后显效19例(55.88%),有效12例(35.29%),无效3例(8.82%),治疗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34例患者中,治疗后显效11例(32.35%),有效16例(47.06%),无效7例(20.59%),治疗有效率为79.41%,两组数据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34例患者中,非常满意24例(70.59%),基本满意8例(23.53%),一般1例(2.94%),不满意1例(2.94%),护理满意度为94.12%;对照组34例患者中,非常满意13例(38.24%),基本满意12例(35.29%),一般5例(14.71%),不满意4例(11.76%),护理满意度为73.5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34例患者中,发生术后感染2例(5.88%)、鼻黏膜血肿1例(2.94%),未出现鼻中隔穿孔例数,并发症发生率为8.82%(3/34);对照组34例患者中,发生术后感染5例(14.71%)、鼻黏膜血肿3例(8.82%),鼻中隔穿孔1例(2.94%),并发症发生率为26.47%(9/34),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

3 讨 论

鼻中隔偏曲属于鼻内畸形疾病,引发该疾病的原因较多,例如异物压迫鼻中隔、鼻中隔软骨发育不平衡、肿瘤、小儿腺样体肿大及外伤等。大量临床资料表明[3],鼻中隔偏曲情况下产生的鼻部狭窄,会造成患者出现鼻窦口阻塞、呼吸不畅等症状,从而引发鼻息肉、鼻窦炎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且还可能会引发中风、心绞痛、脑梗死等严重疾病。通常情况下,鼻中隔偏曲会造成患者经常性流鼻血,长期发展可能会导致失血性贫血[4],会对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威胁。

临床以往采用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进行该病的治疗,但是采用该种手术方法治疗的过程中,会切除患者大部分的四方软骨[5],引发术后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且在将患者四方软骨切除后,鼻中隔丧失了天然支架,可能会导致鼻梁塌陷等问题的出现[6]。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是临床治疗该疾病的新型方法,该种手术主要是通过矫正的方式缓解患者鼻中隔偏曲相关症状。同以往的手术治疗方法相比,其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操作简便且安全可靠等优点。

有临床研究表明,鼻中隔偏曲患者病程普遍较长,且受严重鼻塞症状的影响,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及烦躁心理,对患者治疗信心及治疗效果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加强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并巩固治疗效果。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通过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及术后护理各项护理措施的开展,有效的减少了患者不良情绪,同时提升了患者机体免疫力,对巩固手术治疗效果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意义重大。本次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综上所述,围术期护理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进行推广应用。

[1] 张小燕.138例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围术期护理[J].当代护士,2014,24(8):85-86.

[2] 范雪源.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的护理对策[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5):121.

[3] 王志长.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观察[J].现代养生,2013,21(12):89.

[4] 龚俊霞.鼻阻力计评估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后疗效的观察与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1):7-8.

[5] 胡红岩.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护理配合[J].中外健康文摘,2011,8(25):335-336.

[6] 陈仕琴.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护理新进展[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0,2(12):16-17.

R473.76

B

1671-8194(2016)33-0201-02

猜你喜欢

偏曲矫正术鼻中隔
鼻中隔偏曲要手术吗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鼻中隔偏曲需要做手术吗
眼睑外翻矫正术的护理
改良Fasanella-Servat法上睑下垂矫正术疗效观察
口腔正畸矫正术中弓丝的应用分析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
鼻中隔软骨在鼻尖整形和隆鼻手术失败后修复术中的应用研究
鼻中隔矫正术后采用鼻中隔褥式缝合的疗效观察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耳科电钻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