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思考
2016-02-13柴巧叶
柴巧叶
(山西金融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8)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思考
柴巧叶
(山西金融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8)
本文以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项目为依据,提出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的工作目标与主要任务,构建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旨在有效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改进
目前,许多高校在教学价值取向、教学过程管理与控制、教学质量评价与考核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直接影响着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及常态化自我诊断与改进机制不健全。主要体现在:质量保证理念缺失,学校组织架构与制度架构尚未建立完善,学校信息系统的管理、应用以及优化停滞不前,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及学生全面发展不能持续改进与提高。
加快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建立常态化、周期性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开展多层面多维度的诊断与改进工作,形成特色质量文化,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主旋律。因此。高职院校应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质量观,着力构建和不断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一、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内涵
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指学校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运用系统理论的概念和方法,把人才培养质量管理的各阶段、各环节的职能组织起来,对人才培养全过程实行结构化、动态化、持续化的监控、评价和诊断,形成的质量生成和质量管理主体彼此间任务、职责、权限明确,又互相协调、互相促进、能够保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稳定、有效的质量管理系统。它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共同参与的质量管理模式,并具有系统性、协调性和动态性。
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诊断与改进是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生成主体以学生发展需求为宗旨,为高质量地全面达成计划目标并不断创造性地超越原定目标,以事实和数据为基础,以体系化制度为保证,根据按目标影响要素制定的指(座)标体系对现实工作状态进行常态化自我定位、诊断,进而激发内在学习、创新动力,实现持续改进、同步提升的工作模式。
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的主要项目包括:系总体架构(质量保证理念、组织架构、制度架构)、专业质量保证、课程质量保证、师资质量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等。
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可分为纵向五个系统、横向五个层面和一个现代信息技术平台。纵向五个系统指决策指挥(含领导体制、组织结构、制度建设、协调管理等)、质量生成(含教学、学生工作组织实施、校园文化建设等)、资源建设(含组织、人事、校内外教学资源开发、储存、使用、管理等)、支持服务(含生活服务、社会服务、合作平台、数字化校园建设、安全保障等)、监督控制(含质量数据采集、汇总、分析,质量报告,预警发布等);横向五个层面包括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
二、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的工作目标
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一个动态化管理运行系统,需要常态化诊断,持续性改进。诊断与改进是一个系统化工程,诊断项目应包括:体系总体构架、专业质量保证、课程质量保证、师资质量保证、学生全面发展保证以及体系运行效果等项目。
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要有明确的工作目标。要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服务发展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为宗旨,以事实和结果(即时采集、源头生成的数据、信息)为依据,以体系化制度(“质量改进螺旋”为基本单元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为保证,按照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的指标体系,对现实工作状态进行常态化自我定位与诊断,坚持问题导向与持续改进,实现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三、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的主要任务
(一)健全组织机构,落实主体责任
1.按照“五纵五横一平台”校内质量保证体系基本架构,学校成立内部质量保证委员会,下设三个机构:质量管理办公室、质量管理专项组、数据管理中心。质量管理专项组下设六个分组:综合管理(后勤服务与行政管理)质量保证组、教学管理质量保证组、专业建设质量保证组、课程建设质量保证组、教师发展质量保证组、学生发展质量保证组。质保委全面负责学校内部质量保证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的落实与推进,诊改工作的统筹与协调。
2.按照学校部门分工设置质量改进螺旋。建立党委领导,院长指挥,质量保证委员会全面协调,行政职能部门质量改进提升,质量管理办公室实施质量监控和诊断,学工、教辅、后勤部门提供服务保障,二级教学系(部)(专业、课程、教师、学生)质量生成核心的质量改进螺旋。确保校内质量保证体系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有序推进。
(二)确立质量目标,建立质量标准
1.专业建设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1)建立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动态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教学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的修订、教学质量监控与考评、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和信息反馈、专业质量诊改、课程质量诊改等制度,使学校各专业建设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及学生发展需求。
(2)以校内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为抓手,建立常态化的校内外专业与课程质量诊改机制,进一步规范专业教学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考核模式,提高专业实训基地的仿真度及开出率。
(3)试行专业整改。在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基础上,试行专业整改。主要对金融管理与实务、投资与理财、会计、市场营销、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省级重点专业、特色专业试行专业整改。以学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坚持问题导向,实时监控诊断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动态调整并持续改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课程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1)依据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修订完善课程建设规划,优化课程体系,规范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应具备科学性、先进性、规范性与完备性;
(2)制定课程诊改制度,开展对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的诊改。
3.教师发展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1)根据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制定教师发展规划与教师发展标准。以师德师风、职业素质、专业能力、教学水平、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为主线,关注教师发展,优化教学工作设施。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与教学绩效考核制度,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2)教师队伍建设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系部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师德建设合力。
(3)把培育良好师德师风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将师德考核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师德表彰奖励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评奖评优的首要条件。
4.学生发展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1)编制学校育人规划、制定学生综合素质标准、学生发展标准、学生工作制度及学生发展诊改工作方案等,建立对学生管理部门育人工作的诊改制度。
(2)定期实施对育人部门工作及效果的诊断与改进,形成常态化诊改机制,并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各教育阶段实施监控、诊断、考评与改进。主要从制定的素质标准、工作制度、培养目标定位等方面进行诊断与改进;检查育人工作是否因材施教,注重分类培养与分层教学;是否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主动学习积极性、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5.加强校内质量监控数据平台建设
(1)加强学校信息化系统建设,建立信息采集与平台管理工作制度,保证数据采集实时、准确、完整。
(2)建设和完善网上评教系统、人才培养工作状态实时监控数据平台、校内质量诊改网络平台等。运用平台进行日常管理和教学质量过程监控,各级用户定期开展数据分析,形成常态化的信息反馈诊断分析与改进机制。
(3)以平台信息为基础,查找人才培养过程的薄弱环节,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有效推进各项质量诊改工作,为人才培养质量考评及学校发展决策提供基本依据。
建立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以质量为核心,需求为导向,以平台为依据,坚持问题导向,全程化监控、常态化内诊,动态化调整,持续性改进学校办学定位、发展目标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符合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创新等对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的支撑度,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运行、人才培养质量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的吻合度,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等对人才培养的保障度,有效推进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诊断与改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李国强.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成效问题与展望[J].中国高教研究,2016(2):1-10.
[2]刘志峰.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本质、意义和内容[J].职业技术教育,2016(18):24-28.
[3]马艳红,刘淑英.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6(13):52-53.
G718.5
A
1673-0046(2016)12-01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