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开放发展理念社会组织“走出去”可行性的研究

2016-02-13马中英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走出去理念政府

马中英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徐州 221000)

基于开放发展理念社会组织“走出去”可行性的研究

马中英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徐州 221000)

社会组织作为政府外交的“细胞”单位,便于从多维度、多层面、多视角拓展开放发展理念,落实国家公共外交战略。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给社会组织“走出去”以时代契机。社会组织“走出去”的可行性方案研究,可以促进中国社会组织的制度、管理及发展战略的不断完善,最终提高社会组织“走出去”的核心竞争力。

开放;社会组织;走出去;发展理念

一、何谓社会组织“走出去”

1996年,江泽民同志在唐山市考察工作时,鼓励国有企业突破传统经营理念的限制,要积极“走出去”,做好国际市场。从此,“走出去”思想开始在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领域广泛应用。“走出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走出去”是指国家发展战略的“开放性”及“主动性”;狭义上的“走出去”是指国家产品、服务、资本、技术、劳动力、管理、企业及非营利性组织等走向国际市场,开展国际性经营战略或全球化经营战略。“社会组织”是指政府与企业以外的为了达到一定的社会目标、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执行一定的社会功能而由社会成员自发成立的,以一个相对独立单位存在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走出去”,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是社会组织积极主动与国际接轨,积极主动参与国际治理,从社会组织层面扩展国家的国际影响力。

二、社会组织为何“走出去”

第一,开放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的一个重要维度,彰显了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发展主体利益和命运的紧密联系,中国要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务必要进一步提高开放水平。宏观层面的“对外开放”“一带一路”战略与微观层面的社会组织“走出去”齐头并进,将有利于中国大国形象的多层次展开、中国故事的多角度讲述及中国参与国际治理影响力的多维度辐射。

第二,通过积极主动的开放思维,调整我国在国际治理体系中的角色意识与行为方式,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世界经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复苏缓慢,中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隐忧,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中国依然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中国的“开放”不是独善其身,而是互惠互赢,旨在打造包容“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外开放”的“宏观”层面策略与“微观”层面社会组织“走出去”具有内在的关联性。过去,传统的对外开放多为“政府——政府”的线性外交模式,而社会组织“走出去”是“政府——政府”“人民——人民”“政府——人民——政府”“人民——政府——人民”的非线性多元主体外交模式。社会组织作为政府外交的“细胞”单位,便于从多维度、多层面、多视角拓展开放战略,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关联性。社会组织“走出去”的目的就是从微观层面落实国家的发展战略,也是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治理的必要途径。

三、社会组织“走出去”的前期研究成果评述

国内关于社会组织“走出去”的研究较少,但是却较为集中。综合现有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社会组织“走出去”的必要性研究

邓胜国教授在《中国民间组织国际化的战略与路径》一书中指出,中国民间组织有履行国际责任的必要性,有参与政府对外发展援助的必要性,有协助海外中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会长何道峰在该书总序中指认,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是基于国家外交的需要,并以中国的第三世界弱国战略的实施从而使中国成功进入联合国为例证。同时他还认为,中国国际地位发生变化对中国国家的行为应对、理论阐释和角色调整与形象重塑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挑战。

(二)国外社会组织“走出去”的个案研究

黄浩明的著作《社会组织走出去——国际化发展战略与路径研究》详细梳理了美国、英国、日本、巴西等国的非营利组织国际化的现状,可谓是对国外社会组织国际化即“走出去”现状最有价值的研究。书中分别梳理了美国、英国、日本、巴西非营利性组织国际化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组织“走出去”的启示。王名、李勇、黄浩明分别在2012年和2015编著两本著作,集中梳理了美国非营利性组织和香港非营利性组织的发展演变、发展现状和特点、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具体组织的发展概况。这些都是针对发达国家的社会组织国际化做的个案剖析与总结,对于中国社会组织“走出去”研究,不无裨益。

(三)中国社会组织“走出去”面临的实际困境研究

邓国胜、王杨认为,中国社会组织“走出去”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社会组织“走出去”的能力不足,社会认同度不高。孙志祥认为,中国社会组织“走出去”的困难主要有:经验缺乏,目前是起步阶段;人力资源也比较缺乏,不仅缺乏参与国际规则制订的人才,而且缺乏在基层与当地民众打成一片,语言好,既有爱心,又有志愿精神的基层志愿者;稳定的资金支持缺乏,国家的支持是很重要的一块,但是企业这方面的资源还没有调动起来,还缺乏长期有效的资金支持保障;体制机制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社会组织与政府组织在国外援助中如何协同还不明确。

(四)中国社会组织“走出去”的路径研究

邓胜国认为,政府应该加大对社会组织“走出去”的资金扶持力度;完善社会组织“走出去”的相关法律及制度;加强中国社会组织“走出去”的各类平台建设;加强中国社会组织“走出去”的能力建设;营造社会组织“走出去”的社会氛围。孙志祥认为,要重视和加强社会组织参与国家对外援助和公共外交政策的顶层设计;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完善社会组织的参与机制;以共同发展为指导,在对外人道主义援助中创造出“中国特色”;拓展多元治理框架和枢纽型组织作用,促进民间外交和人道救援领域的社会合作;做好自身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提升社会组织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综合国内研究成果,学者分别从必要性、案例分析、面临的困境及解决思路的逻辑演进进程,对中国社会组织“走出去”进行了成熟的研究。但是,社会组织“走出去”和国家的发展战略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尤其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之开放维度,就是对继续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深度阐释。所以,从五大发展理念及国家的发展道路维度重新审视中国社会组织“走出去”,就显得尤为必要。

四、基于开放发展理念的社会组织“走出去”可行性方案

(一)社会组织怎么“走出去”的现实困境,

从国家层面来讲,国家还没有将社会组织“走出去”视作国家外交政策的“微观”进路,所以,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国家在避免权力干预的前提下对社会组织的资金投入以及风险防控做得不够。从社会组织自身来讲,社会组织参与国际项目的能力不足,缺乏实际操作经验,专门从业人才培养不够,自身核心竞争力需要加强。从政策体制层面来讲,国家的相关立法、政策机制方面还不成熟,社会组织与政府组织在国外援助中的联系网络还没有建立。从民众认同角度来讲,还没有从合适的角度切入对民众的宣传,国家的发展理念有待于深入民心。

(二)社会组织“走出去”的建议

1.立足国家公共外交政策的顶层设计高度,促进立法及制度的完善

十八大提出公共外交政策具有建设性意义。此政策和传统的对外交流有根本的区别。传统对外交流主要强调了我国交流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而公共外交则强调的是交流主体的多元性。对于当下中国来讲,政府应尽快着手社会组织“走出去”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让社会组织的国际化成为国家法律的一部分,从而形成社会组织实施国际化战略的法律基础,从制度上保证社会组织“走出去”有法可依,鼓励社会组织积极“走出去”。

2.去政府权力干预,引导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结构的自我完善

社会组织是一个独立的单位,本应与政府、市场等公共机构及私人机构构成上下全方位合作、协商的体系。但是从目前来看,社会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还受一定的限制,政府权力在社会组织履行职能时还有一定的参与,政府权力干预是社会组织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及加强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的前提。

3.建立社会组织的良性竞争机制,规范社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在鼓励社会组织有序发展的同时,政府需要完善社会组织的监管机制,规范社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建立良性的竞争机制,培育优秀的具有潜力的能发挥关键性作用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社会组织“走出去”。自身管理机制及社会公信力是社会组织“走出去”的核心竞争力。

4.建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为社会组织“走出去”构建公共关系网络

通过建立“智库”构建海外关系网络,因地制宜,研究拟开展项目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以及风险评估,避免操作的盲目性。政府应瞄准世界一流智库建设,重视体系构建,建立社会组织“走出去”的全程管理体系。

5.构建符合“中国道路”的社会组织“走出去”特色项目

社会组织“走出去”不干涉受援国政治,避免“中国威胁论”“中国殖民说”,但是,中国社会组织“走出去”是中国“自主输入型现代化”到“自主辐射性现代化”发展理念的“微观”呈现。构建符合“中国道路”的社会组织“走出去”特色项目,致力于协助其他国家的发展。

6.政府为社会组织“走出去”构建风险防控系统

社会组织“走出去”会面临市场、信用、政治、人力、贿赂、突发事件等风险,政府应针对不同的项目,从“顶层设计”的高度,为社会组织构建相应的风险防控系统,为社会组织“走出去”解决后顾之忧。

7.国家发展理念深入人心,需要宣传系统的协助

国家发展理念、发展策略要宣传到位。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将讲人民听得懂的道理,用具有亲和力的语言,使得国家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这从另一个方面也可以促进民间组织的发展壮大,和社会组织“走出去”遥相呼应。

[1]杨勇,盛庆旺.构建社会控制机制促进和谐社会建设[J].决策咨询,2011(1).

[2]邓国胜,王杨.中国社会组织“走出去”的必要性与政策建议[J].教学与研究,2015(9).

[3]孙志祥.社会组织“走出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5(12).

[4]孙志祥.以开放发展理念促进社会组织走出去[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6(2).

D6

A

1673-0046(2016)12-0140-02

猜你喜欢

走出去理念政府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