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象训练法在高校篮球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2016-02-13陈先梅
陈先梅
(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0)
表象训练法在高校篮球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陈先梅
(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0)
在体育运动实践中,表象训练是其中运用较为广泛的心理训练法之一,开创了利用心理因素来促进学生篮球技术学习的新途径,能够极大地提升技术动作的质量。本文主要围绕高校篮球技术教学,简要分析表象训练法在其中的应用,以期能给高校篮球教学带来一定的借鉴作用。
表象训练法;高校篮球;篮球教学
随着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从最初的教学到之后的训练再到最终的比赛,心理因素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表象训练法是一种心理训练法,已经得到了广大教练员的广泛运用。近些年来,人们尽管对表象训练法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是对教学系统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本文主要围绕高校篮球技术教学,分析表象训练法在其中的主要运用,以达到提升篮球技术教学的质量。
一、表象训练法的主要概念
表象训练法实际上是对心理规律进行运用的一种方法,是指练习者通过一种意念的形式,来对自己训练过程中的动作进行反复回忆,在回忆的过程中找到亲自参与的感觉。运用这种方法,有助于练习者加强对自己所学的技术要点的掌握程度,能够提升自己对技术动作的熟悉程度。在这个过程之中,练习者能够使自己的心理变得更加稳定,能够更精准地掌握一些技术要领。这个概念的提出,最早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苏恩所提出来的。苏恩认为,采用表象训练法,实际上就像是“放电影”一样,将平时在实际训练中所学习的技术动作在脑海中进行再现。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能够感觉到自己所学的东西有着一定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对所学技能的理解,增强了自信心。在现实生活当中,表象训练法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例如体育训练、专业考试等。
表象训练法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可以促使练习者有一个清晰的感知,能够感知到自己在技巧掌握上的提升程度或者是熟悉程度。这样就有助于他们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有着较大的提升,对于练习者的心理来说,对他们的情绪稳定有着较大的引导作用,对塑造他们健康的心理也有着重要的作用。第二,可以促使练习者进行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回忆所学习到的技能,在不断的积累过程中,激发练习者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更有信心去参与到学习当中。第三,也是最为直接的一点,采用表象训练法,能够提升练习者在运动技能方面的表现,对稳定他们既有的技术水平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在篮球技术教学过程中,表象训练法的应用方法
(一)建立正确的篮球技术动作表象
在高校篮球技术教学中,采用表象训练法有着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那就是建立一个正确的篮球技术动作表象。在学生的头脑之中,若是没有一个相应的篮球运动规律图像,那么他们将很难去进行回忆或者说进行再现,表象训练法也难以得到有效的应用。通常来说,篮球运动的表象是根据以下一系列的动作顺序所进行的,先选择投篮的位置,然后持球,接下来就要将球举起来试图投篮,再借助腿部的力量蹬伸,让球能够更好地投出去,再进行投篮等顺序进行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接下来一个环节所进行的前提条件,环环相扣,步步推进。故此,在进行篮球技术教学时,老师要先给学生建立起一个正确的篮球技术表象,那么,就需要老师将这几个步骤进行有序的安排。选择一个正确的位置在篮球运动中非常重要,而这就往往是运动者根据篮球运动中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的自我选择,所选择的位置要有利于自己,要增加对手的防守难度,还要考虑到队友的位置。而持球过程则是运动者要保持自己对球的控制状态,一方面防止队友断球打反击,另一方面又能够将球及时地传给其他队友,持球过程往往是控制球场上主动权的一种表现。举球一方面可以选择将球传给队友,另一方面,如果有机会也可以进行投篮,最终形成得分。蹬腿的过程与举球的过程是相辅相成的,可以借助蹬腿的过程跳起来将球传给队友,也可以借助蹬腿的动作跳起来投篮。最后,投篮就是根据前面一系列动作的相辅相成形成的致命一击,如果前面的动作都完成得不是很好,那么,将会使投篮的命中率大打折扣。这一套动作应该是非常流畅的、完整的,要让练习者建立一个选中位置—持球—举球—蹬腿—投篮的动作表象。在接下来的训练过程中,学生的脑海中就会浮现这些动作,继而根据这些动作来完成自己的训练。
(二)为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动作思维程序
当建立了一个正确的篮球运动表象之后,学生就对篮球这项运动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开展篮球技术教学时,老师就可以提出要求,让他们在平常的生活中对所学习的篮球技术动作进行回忆。这个过程应该是学生主动选择的一个过程,学生在休息时,可以通过闭目回忆来想象自己在篮球训练中的动作表象。我们就以最基础的运球为例,从许多高校学生的篮球姿势以及一些非专业篮球爱好者的运球姿势来看,大多数人在运球过程中动作都不够规范,都喜欢盯着篮球去运球,这样只会导致运球者对场上的形式不够了解。所以,体育老师就需要加强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首先得从运球开始。如果学生是右手运球,那么就可以让他的左腿向前弓字迈出,并且左手作格挡状,意思是挡住对手前来断球,然后用右手在身体的右侧进行运球,眼睛要目视前方。当老师为学生进行了示范之后,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锻炼,再让学生在脑海中将这个运球的基本姿势进行回忆,学生就会加深对这个动作的熟练程度。如果在执行这个运球技术动作时,学生将表象训练法运用进去,在脑海中进行反复回忆,对动作进行仔细的揣摩,必然会提升他们的运球技能。同理,如果将表象训练法运用到其他篮球技术动作中去,让学生形成一种习惯性的思维形式,就会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学习技能。如三步上篮这个动作在篮球运动中非常经典,有助于帮助持球者快速得分,那么,老师就要为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三步上篮动作表象,第一步的步子幅度要稍微大一些,有助于甩开防守队员,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保护好球,而第二步的步子幅度就要更小一些,因为步子小有助于持球者顺势上篮,如果第二步的步子较大,将不利于第三步的上篮,因此,第三步也就是决定是否得分的一步,顺势蹬地上篮。这三个步骤都是连贯的,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个动作,那么老师就可以让他们运用表象训练法,在平常休息的时候去回忆这个动作,让他们能够在脑海中再现这些动作,进而对三步上篮的技术熟练度更进一步。当然,表象训练法不仅仅可以运用到篮球运动之中,如果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形成了一种习惯性的思维形式,将其运用到学习当中,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运用表象训练法的注意事项
(一)建立的表象时间不能够过长
这主要是对参与篮球技术训练的个体来说,学生在进行反复回忆时有一个重要前提条件,那就是他们所回忆的东西不能够太久,否则学生很难去进行有效的记忆。学生要想对技术动作进行回忆,那么对技术动作的记忆则是前提条件,否则将无法进行有效的记忆,无法进行记忆,将难以进行回忆。故此,在对学生进行表象建立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时间变量与空间变量,要在学生比较乐意接受的时间维度内以及空间维度内去建立表象,当学生接触到这些表象之后,会积极地去进行反复的回忆,并且能够在日常的行为中进行不断的锤炼。
限制表象建立的时间还有一个显著的优点,学生在对自己所学习的篮球技术进行回忆时,单位次数所花费的时间要更短,这样就会更加提升记忆的效果。
(二)要科学地去建立表象的内容
学生在参与到自我反思的过程中,表象内容的正确则是其中的前提条件,如果所建立的表象内容不正确,那么进行回忆的价值也就难以凸显出来。在篮球的技术教学中,我们以运球为例,如果将这些基本的运球动作的任何一个步骤进行忽略,虽然整个运球过程也依然能够进行下去,但是所取得的效果却不是非常好,因为学生在运球时还是会非常习惯地去看球运球,这将会影响到他们后期的篮球运动。此外,对于投篮的动作,从位置的选择—持球—举球—投篮等动作,如果忽略了其中任何一个步骤,动作也能够进行下去,但是却不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故此,老师在开展篮球技术训练时,一定要向学生传递一个正确的信号,让学生在回忆时能够对正确的技术动作进行回忆,从而将这些技术动作深刻地印藏在自己的脑海当中。
(三)在建立表象时要以学生的个体特征为依据
在运用表象训练法的过程中,老师要结合学生的个体情况,与学生进行交流与对接。学生在参与表象训练时,通常都会更加偏向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说选择自己擅长的东西。故此,体育老师在运用表象训练法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来建立表现形式。例如,在进行篮球技术训练时,有些学生会更加喜欢远距离投篮,而有些学生则更喜欢运球过人,还有的学生则喜欢练习背身单打,那么,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些差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帮助学生快速地掌握自己喜欢或者擅长的篮球技巧。当学生掌握了这些自己所喜欢或者擅长的篮球技巧之后,会将其保存在自己的脑海之中,进而形成历史记忆,当他们进行回忆时,或者再现这些篮球技巧时,这些历史记忆就成为了宝贵的资源。
在进行篮球技术训练时,运用表象训练法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促使学生在脑海中回忆这些篮球技术进而增加对这些技术的掌握程度。在篮球技术训练过程中,老师要先为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篮球运动表象,确保这些表象内容是正确的。此外,在运用表象训练法时,也要注意所建立的表象时间不能够过长,要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去建立表象,这样才能够促使篮球技术训练取得更好的效果。
[1]叶常青.表象训练法在高校篮球技术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体育科学,2003(2):30-31.
[2]黄家莲.表象训练法在高校篮球教学的运用研究[J].体育科技,2009(2):79-82.
[3]苏文涛,徐宣,谭淼.“表象训练法”在普通高校体育课篮
球教学中的运用[J].湖北体育科技,2007(4):442-443,418. [4]战美迎.表象训练法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运动,2016(4):75-76.
[5]汪普健.表象训练法应用到高校篮球投篮教学中的作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5(17):42-43.
G642
A
1673-0046(2016)12-009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