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环境下高校社团的管理创新
2016-02-13宋超波
张 舒,宋超波,牧 琪
(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
论网络环境下高校社团的管理创新
张 舒,宋超波,牧 琪
(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
如今,在大学校园中的学生社团蓬勃发展,不仅数量快速增加,而且新类型的社团也不断涌现。大学生社团正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各种社交软件风起云涌,比如:微信、微博、QQ、社区人人网。这些社交软件是网络环境下发展的必然产物。与此同时,高校学生社团也趁着这股东风蓬勃发展,不仅数量快速增加,而且在类别上也有所突破,新的社团方心未艾。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做好高校社团的管理工作也成为了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创新;网络环境
大学校园文化丰富多彩,活跃着一支朝气蓬勃的队伍——高校学生社团。高校学生社团在学生管理、学业创新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对大学生的学业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也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学生拓展兴趣爱好的热情,使得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有所提高。如今,高校学生社团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的一大练兵场。另外,信息时代社会发展变化一日千里,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当今高校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几乎占据了广大学生群体的活动空间,网络覆盖逐渐普及。在这样的环境下,高校学生社团发展过程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状况,比如“网络社团增多”“跨校活动增多”“与社会联系增多”。高校社团在网络环境下出现的这些新的变化,既是大学德育工作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但同时这又是一把双刃剑。新兴网络使得我们的高校德育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极大的风险。网络环境下高校社团的管理创新,是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
一、网络环境下高校社团的变化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详细分析了中国网民规模情况,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10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2132万人,增长率为3.1%。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较2015年底增加3656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 2015年底的90.1%提升至92.5%,手机在上网设备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仅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1.73亿,占整体网民规模的24.5%。另外调查还显示,中国1700 万在校大学生中,有
95%以上都是网民。
基于以上数据,我们了解到如今校园中的社团活动主要通过网络进行,几乎所有社团在网络上都有自己的“官方门户”。比如QQ、微博、网页等。在各种社交软件中,微信作为一款全新的人际交往软件,以其不可复制的优势席卷大学校园,正在成为当下学生社团的主要活动阵地。我们甚至可以预测,在不久的将来,社团会完全抛弃传统的口头通知、壁报栏等方式,完全拥抱互联网。
正是基于上述现实,高校社团出现了一些变化:
第一,高校社团活动的主阵地发生了不可逆的转变。以前高校社团只能通过有限的手段进行校内宣传,比如散发宣传单页,张贴布告,进行公开表演等。现在随着网络的发展,一些新型的手段逐渐纳入到高校社团的宣传活动中,社团都有自己的QQ群组,学生可以通过搜索社团QQ ,了解相关社团的类型以及近期所开展的社团活动等内容。另外,微信、微博的广泛使用也极大地促使了社团的开展。微信、微博作为最受90后、00后喜欢的社交软件,不仅紧紧抓住了年轻人的好奇心理,而且方便快捷,通过简单的扫描二维码、关注微博等途径,就能够加入到所喜欢的社团中,从中详细了解到所在社团的结构、开展活动现状以及之前开展的丰富内容、社团成长历程等相关内容。
第二,高校社团逐步开始运用网络进行建设和管理。高校体育社团的管理是否合理,直接制约着各种体育社团的健康运行,每个体育社团无论开展任何活动,都必须遵循该校社团的管理条理以及本校的规章制度。然而在传统的管理中,高校社团总是无法发挥最优作用,功能受到限制。但是随着网络的发展,新型的社交网络促进了高校社团的健康发展。另外,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在时间和空间上打破了传统管理的天花板,在学校管理与学生互动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第三,高校社团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忽视了德育教育。在现实中,大多数高校社团都是学生在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培养兴趣爱好,更好地发展社交友谊自愿结成的团体,并规定了一定的组织章程,按照章程活动。因此,无论是其发源原因还是运作过程,都是以共同的兴趣爱好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也就不可避免地忽视了德育教育。不可否认,社团与网络环境高度融合是社团发展的新趋势,有助于社团以及学生拥有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但是与此同时,互联网上的高校社团也成了德育教育缺失的“法外之地”。在当下大学对社团的管理模式中,各个社团的指导老师大都是团委老师兼任,我们的团委老师在平时的行政工作中就已经忙得不可开交,对待社团管理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使得当下社团管理工作裹足不前。
第四,高校社团逐步专业化、市场化。经费是高校社团的发展经营的核心,无论是开展活动,还是进行日常管理,都离不开一定量的经费支撑。一个社团能否高效地开展相关活动,与其是否拥有充足的经费有很大关系。一般而言,社团活动经费都是如下几种模:本校资金的投入、体育社团成员的社费、所拉赞助费用、个人赞助或捐助。高校社团有如此需求,但仅仅靠学校提供经费支持又往往杯水车薪,于是走入社会寻求校外合作就成了必由之路。网络环境下社团的受众对象变得十分广泛,在局部形成了一个个小市场,具有很大的经济潜力。社会中的各种企业有意打入高校消费市场,于是社会企业与高校社团就达成了这样一种合作关系。
二、网络环境下管理方式的转变
加强网络环境下高校社团的管理已经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加强社团管理也已经形成了社会共识。我们必须明白地认清当前的形势,扬长避短,不断优化、完善社团管理体制,促进高校社团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造福、惠及更多的同学。在当前复杂的互联网生态中,我们既要深刻认识网络大环境对社团的推力,对学生发展的积极方面,同时也要防微杜渐,理性认识互联网糟粕对社团管理的冲击,积极创新管理方式,在社团发展的新潮流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和谐健康的社团发展环境。
任何事物发展运行都有自己的准则。网络大环境下的社团管理也是这个道理。我们应该在科学、理性认识社团以及互联网特点的基础上,在充分尊重社团特色、学生兴趣的前提下,对社团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我们既要重视硬件的建设,也不可忽视软件的防护。在管理工作中要统筹兼顾,不断提升社团管理质量,推进社团活动开展。
(一)领导工作要加强,社团定位要科学
高校学生社团是当代大学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它不仅是构建充满活力大学校园的助推剂,更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压仓石。学生社团在不同维度、不同空间可以发挥学校课堂无法发挥的作用,把课堂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使得学生更加容易地接触社会,更加主动地适应实践需要。当前,我们应该把对高校社团的建设和领导放到一个较高的地位,重视这项工作。社团建设应该坚持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注重素质教育,把这一工作从高校工作的全局出发进行再认识。共青团委是进行社团管理的主力,各高校共青团应该在坚持党委领导下积极地创新社团管理方式;高校各职能部门也要对社团发展下工夫,在需要的时候给于一定的物质支持。
(二)在网络环境下要更加重视高校社团内部民主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制度是高校社团健康发展的保证,是社团逐渐壮大的催化剂。没有健全制度的支持,任何社团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社团的内部管理也带有更加浓厚的互联网色彩。在无处不在的网络环境里,社团的管理必须更加透明、高效、及时。
(三)网络环境下必须加强引导和监督,互联网领域的法律法规必须坚决执行
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对校园文化来说,既是机遇又是风险,在这个大潮中社团建设也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对大学社团加强引导,完善监督机制,防止社团受到互联网负面影响尤为必要。比如,引导学生创建新型网络社团,在社团建设、发展上给予资金支持;加强监管,设置网络社团监管机构,强化共青团对社团工作的领导;防微杜渐,加强法制宣传,进行法制教育。
高校学生社团是当代大学教育的第二战场,更是学生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练兵场,应当看到它在繁荣学校校园文化、推动高校素质教育、推进学术科技创新、深化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开发成员潜力、提升成员竞争能力、增进校园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育人作用。当下,高校社团借着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便利朝气蓬勃。新的形势下,互联网重新定义了社团的意义、形式和模式。这股科技浪潮把社团建设的老树开出了新花。有鉴于此,全国高校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社团创新建设纷纷行动起来,采取各种措施应对冲击。实际情况表明,不断创新网络环境下社团管理的方式有助于改进我们的高校管理工作,促进校园文化发展,对我们的教育事业十分必要。
[1]程振凯.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0,26(5):153-155.
[2]昝玉林.大学生网络社团的兴起与高校德育的应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1).
[3]柴文学,张锐,贾小兵.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占领高校网络阵地[J].中国电力教育,2010(S2).
[4]陈菊平.新媒体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山东省团校学报,2010(3):54-57.
[5]李靖.论高校学生社团党建工作的历史必然性[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G645
A
1673-0046(2016)12-008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