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新建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现实处境与策略分析

2016-02-13峥,杨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新建校园文化教室

万 峥,杨 波

(贵州师范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8)

地方新建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现实处境与策略分析

万 峥,杨 波

(贵州师范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8)

班级文化建设在地方新建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本文分析了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班级文化建设在文化建设的整体性、班级环境、班级娱乐活动等方面存在的现实困境,并提出了改进的策略,即在充分考虑地方性、新建性的基础上,在班干部队伍建设、班级氛围营造、班级活动开展、专业学习引导等方面积极努力,实现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合理建构,提升班级管理的品质和效果,培养具有高雅文化修为、扎实文化知识的合格大学生。

地方新建院校;班级文化;现实处境;策略分析

一、班级文化建设在地方新建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价值意义

班级文化建设是地方新建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由于具有地方性和新生本科院校的双重特征,校园文化建设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能力的提升过程中占据显要位置。

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颁布实施,我国部分省份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一批经过成教本科改制、专科升格为本科、中专学校组建为专科院校等形式构成的高校群体,纷纷进入高等教育的组织实施序列。截止到2011年4月27日,全国有新建本科院校总数291所,占全国同期820所普通本科高校的35.49%。而笔者所在的贵州省,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十一年间增加的高校占据了全省高校总数的58.82%,居全国第一。

因为院校自身的新生性质,新建院校校园文化积淀严重不足,文化育人能力薄弱。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便成为学校发展的题中之义。班级作为在校学生接受教育和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对于进入高等教育的学生而言,班级文化建设则在大学生个人良好的成长环境、和谐的人际氛围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地方新建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现实处境

在社会大系统中,高校是文化集聚的教育社区,具有其他社会群落难以比拟的文化环境。具体言之,高校一般是通过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层面共同作用,形成凝聚全校师生的内在牵引力,从而构建一所高校独特的文化品味和魅力。而班级文化则是班主任利用和创设班级的精神氛围、文化制度、文化关系、文化环境等来熏陶和培育学生文化人格的影响活动。班级文化既是学生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又是校园文化建设整体的一部分。目前,地方新建院校的班级文化建设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现实处境:

(一)校园文化建设整体存在滞后性和片面性

一方面,由于新建本科院校大多处于落后地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一般均在靠后位置。相比较而言,其所属地区很少居于文化中心,文化边缘化特点极为突出。因此,学校文化建设没有深厚的文化圈以及具有突出特征的中心文化的支撑,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很难有自己的独特意味。更进一步而言,地方性本科新建院校的班级学生大多来自比较落后的地区,其生源质量并不高,高考分数也并非完全尽如人意,学生成长过程中文化熏陶也极为单薄,其文化修为更需要在大学期间实现大幅提升。

另一方面,新建本科院校在校园建筑、教师组成、学校文化积淀等方面均属新生群体,校园建筑方面,均为新建,历史感和具有纪念意义的建筑几乎没有,全新的建筑群落无法形成影响学生心灵的美学力量。纵观其他高校或者名校,如“北大红楼”,武汉大学的“国立武汉大学”牌坊,清华大学的“清华学堂”,斯坦福大学的“胡佛纪念塔”等,均在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就成为他们内心自信和自豪的动力和源泉。教师方面,新生本科院校则很难在师资方面与传统高校抗衡,名家大师更是廖若星辰。我们知道,富有历史意义的校园建筑,一大批名家大师的汇聚,是一所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但是这恰恰是新建本科院校,特别是地方性新生院校的弱势所在。

(二)班级环境建设显得粗糙,缺乏表现力

物质文化层面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表现为班级教室的布置,是否具有高雅的艺术情趣、整洁的卫生环境等方面。教室是学生接收教育的最主要的场所之一,教室的布局以及整体环境的舒适程度、文化表现如果显得大方而又富有文化内涵,那学生进入教室则会受到良好的熏陶。

反之,我们见到一些大学班级,要么教室卫生垃圾遍布,或者学生根本没有打扫和保持教室卫生的习惯,也根本没有进行策划和布置;或者一些教室,学生在构想布置时并没有从文化的角度出发,而是将一些花里胡哨、极为浅薄的内容置于教室环境之中,让学生感受不是宁静而美丽的良好氛围,而是浮躁、粗糙的学习场域,这就严重影响了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提升。

(三)班级活动多娱乐而少思想学术熏陶,缺乏厚重感

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学生重要的生活组成。目前,高校开展的文化活动大体包括文娱类、体育类等类型。因此,高校学生的课余文娱生活并不乏味,立体多元的形式和活动为高校学生的生活、成长提供有益养料。但是目前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至少存在着活动过于频繁,学生难以应付;娱乐性活动多,“文化”含量少;同质化严重,具有地方性、个性化的活动太少等方面的偏差。

在如此的大背景下,地方新建高校的班级文化活动也多显得外表热烈而内在性不足,具有较高思想性、学术性的文化活动很难成为班级管理中的主流。另外,由于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这样的学生进入城市就学,常常对娱乐性校园活动趋之若鹜,而对于相对较为“清静”的学术性活动则采取冷落态度。以此向前推进一步,则是一个班级内在精神文化的缺失。我们认为,精神文化层面的表现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人们常常提及的“老三届”“七八级”“七九级”“黄埔一期”等具有丰厚的历史内涵的班级或者年级称谓,这些称谓经过时间的淘洗后,已经变成了一个时期、一个独特意味的符号,成为一代人的精神记忆和精神依归。高校的班级文化建设也应该向着这样的目标努力。

对于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而言,由于学校本身的文化积淀薄弱,班级文化建设很难在一个扎实的基础上展开,这就赋予了班级辅导员更多的责任和使命,需要在班级教室布置、学生行为的引导以及班级精神的凝聚与凝练等方面做出努力,才能建设一个和谐且具有延伸性的班级文化群落。

三、地方新建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分析

对于文化深厚的传统高校,班级所产生的内聚作用似乎已经不被重视。但是,对于年轻的地方性新建本科院校,只有用班级的文化建设托举起整个学校的文化集聚,才能在学校的文化积淀中起到充实内涵、增加厚度的作用。

(一)组建团结有力的班干部队伍,抓住班级文化建设的主心骨

班干部是班级管理的有力助手,事实证明,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中,班干部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视。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干部的选择至关重要,一定要选择学习优秀、积极参与班级工作并具有一定的组织才能的学生担任班级干部。

班干部选择好仅仅是班级管理的第一步,作为辅导员,应该将班干部群体建设成为班上最具核心价值和引领作用的人群,他们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不仅自身垂范,而且是班级精神凝聚的核心所在。我们知道,高校的班级并不像中小学,学生的学习、生活时间比较集中,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均具有极大的自主性,大家在一起学习、生活的时间相对较短,班级凝聚力往往不及中小学。据此,班干部必须在班级凝聚力方面发挥核心和辐射带动作用,能将自己周围的同学引领至班级文化建设中来,成为班级文化营构的一分子。

(二)布置优美宁静的班级教室,营造高尚文雅的班级氛围

教室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空间。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所好的学校,墙壁也会说话。”但是,我们在高校发现,很多教室并没有在文化布置上展现高校特色。其实,教室的布置情况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晴雨表”,班级文化建设良好的班级,一般教室卫生比较整洁,图画、照片以及文字布置比较有序并且具有一定的文化含量。而班级文化建设较为凌乱的则表现为卫生情况较差,教室里的照片、图画、书法以及文字布置较为散乱,缺乏协调性。

新建本科院校,一般而言,建筑的年龄都较为年轻,没有厚重的文化根基,如果辅导员老师能在班级教室的文化布置中精心构思,构建文化色彩浓厚的内容和形式,则可以弥补整个学校文化气息不浓的问题。

(三)开展丰富向上的班级活动,构建学生行为养成的可靠载体

班级文化活动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重要手段,目前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班级活动普遍表现为学校、院系活动的下移或者是被动接受,班级自主性活动很少,如“诚信教育”“安全教育”或者特定节日的纪念性活动。

我们认为,新建本科院校在缺乏固有的文化沉淀之时,班级自主性活动至关重要,班级辅导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名著阅读、诗文朗诵、班级演讲等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活动,这也是给被动性的活动主办的一种有益补充,减少学生对班级活动的抵触情绪,使得全班学生在浓厚、欢快的活动氛围中得到文化的熏陶,个人身心得到良性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班级自主开展的文化活动一定不能盲目跟风,应该在征求大部分同学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由班级骨干负责开展。在活动内容的设计上,可以考虑学生的入学文化基础,在扩展学生阅读面,开阔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等方面做出深入尝试。因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的入学成绩、文化视野均不及其他传统高校,学生的人文素质需要在短时间内实现补足。同时,活动还可以从地方性出发,设计一些富有地方气息、地域文化色彩的文化活动,以提高学生对于脚下土地的理性认知。

(四)建设积极努力的学习氛围,打造班级文化的经典品牌

我们认为,学习仍是高校学生的首要任务,但是,在部分地方高校甚至传统高校,学生以及部分辅导员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我们在高校常见的一种现象是:学生拿着学校、院系的“公用请假条”,向自己的专业任课教师请假,大有各类活动比专业学习重要的趋势。故此,很多学校、院系大多将参加各级各类活动积极或者出色的学生视为最优秀学生,在各类评奖评优组织中,这些学生也获得最多,而学生的学习成绩却被忽视了。另一方面,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是慢性的,并非一时之功,这也让众多辅导员老师出现“短期利益”,把学生的学习情况抛之脑后。

需要注意的是,高校学生的学习成绩虽然不是评价学生综合素养的唯一因素,但却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的基础成绩本来就较为滞后,这就需要辅导员老师在班级管理中,积极引导学生对于学习的重视。同时,也需要在各类评奖评优活动中将学生的学习成绩纳入最重要位置,让学生对专业学习不敢不重视,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总之,于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而言,班级管理维系着学校的每一个细小的神经,可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作为班级管理的辅导员,应该从班干部队伍建设、班级氛围营造、班级活动开展、专业学习引导等方面积极努力,打造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合理建构,提升班级管理的品质和效果,培养具有深厚的文化修为的合格大学生。

[1]顾永安,陆正林.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的设置情况分析及其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2(2):68-70.

[2]徐磊,张敬伟.对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2012(12):84.

[3]万峥.美育视野下的高校校园文化活动[J].华章,2014(14):272.

[4]陈秋燕.新建地方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与策略[J].教育与考试,2012(1):60.

G645

A

1673-0046(2016)12-0075-03

贵州省教育厅2013年人文社科重点项目:贵州省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研究,项目编号:13ZD001

猜你喜欢

新建校园文化教室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313”教室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曹新建水彩画作品欣赏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