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二级心理辅导站建设初探

2016-02-13李翔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辅导站心理咨询民办高校

李翔

(广州工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7)

民办高校二级心理辅导站建设初探

李翔

(广州工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7)

近年来,民办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建立与完善二级心理辅导站建设的工作势在必行。本文以某民办高校为例,剖析目前二级心理辅导站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完善辅导站建设进行对策探讨。

民办高校;二级心理辅导站;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办学条件与教学水平的日益提高,民办高校的招生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近年来,随着社会需求变化、生活压力的增加,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这一现象的变化不容忽视。秉承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标准(试行)》(教思政厅[2011]1号)文件的指导思想,民办高校同样需要在现有校级心理咨询中心的基础上,在各院系建立二级心理辅导站,不断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本文以笔者所在民办高校为例,从学院建立二级心理辅导站的必要性及现状出发,分析目前已建站点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构建一个完善的、科学的民办高校二级心理辅导站进行对策研究,以期逐步健全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一、二级心理辅导站建站必要性及现状

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心理咨询中心隶属于学生处,为全院师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目前,中心共有4名专业心理咨询老师,9名兼职心理辅导老师,为全院19000多名学生提供服务。从人员配比来看,专职老师的资源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学生数量。从近几年新生入学的心理普查结果及日常学生咨询心理问题的情况来看,学习压力、人际交往、人生规划与发展等问题频频出现,以目前的师资力量根本无法满足现状。因此,在各系部建设二级心理辅导站大有必要。

二级心理辅导站的建立,不仅在时空上有一定的便利性,而且在辅导上更有针对性。学生对自己系部具有熟悉感可降低防御度,能更好表露问题、发现问题。同时,二级辅导站在开展工作上可以提升主动性和提高防控能力。目前,虽然各系部建立了自己的二级心理辅导站(以下简称“辅导站”),但是在建设与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二、目前系部建站存在的问题

(一)定位不清晰,组织架构不健全

目前,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是院级心理咨询中心主导,部分工作由各系部来承担。辅导站在开展工作中,并没有很好地履行制度上规定的职责分工,只是在按部就班传达上级下达的通知与任务。为了避免辅导站形同虚设的局面,会主动迎合学生而开展一些有关身心健康的活动或讲座,并没有很好地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与需求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建设与工作开展的实施办法》指出,辅导站的运作由各系学工组负责,学工组长兼任辅导站站长,负责辅导站的管理工作;而辅导员则作为站内辅导老师。由此可见,辅导站的运作主要还是依附学工团队,并没有独立的管理团队或专职心理辅导老师。

(二)硬件设施不足,暂无专项资金

辅导站的办公地点大都设在相关辅导员的办公室,并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从保护学生的隐私与隐秘性方面来讲,很难给予学生安全感和温馨感。个别辅导站有自己的独立办公室,但是布置相对简陋,且不规范,缺乏一些基础的专业设备,如宣泄器材、放松仪器等,从而造成辅导站的心理辅导工作不能很好地开展。

从经费支持方面而言,学校并没有设立独立的专项资金用于辅导站建设与运行。辅导站所需费用大都来源于系部团委学生会或学工团队的经费支出,而且额度远低于相关标准,致使辅导站的建设与发展受到制约。

(三)辅导人员的专业性不强

心理咨询是一项专业性要求很高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与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辅导站咨询老师的专业度,而当前辅导站的辅导老师主要是由辅导员或班主任担任,他们既不具有相关心理学专业背景或心理咨询职业资格,又不能专职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大多只是经过短期培训就开始了心理辅导工作。另外,辅导员本身工作事务性繁杂,而班主任也担任了某些课程的授课任务,并不能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在辅导站的工作上,这些大大限制了辅导站的运行与发展。而香港高校对从事心理辅导的辅导员要求严格,心理辅导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需要拥有辅导学、教育心理学或者是临床心理学等专业硕士以上学位。

(四)工作按部就班,缺少监督机制

虽然学院制定了二级心理辅导站建设实施办法,但内容大都流于形式,并没有体现各系部自身现状与学生特点。就辅导站自身而言,也并未建立符合自身建设的制度,从而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其次,对辅导站的监管缺少监督机制。辅导站工作的开展大多只是为了敷衍了事,并没有真正地考虑到活动效果与影响力。而对于咨询老师的工作能力、服务意识、保密性等方面的考量也无据可依,致使学生对于辅导站的可信度、依赖度降低,但若有需要,仍会选择去学院心理咨询中心进行求助。

(五)活动单一,服务渠道局限

从历年开展活动的情况来看,活动单一、形式局限,太过于大众化、形式化,并没有考虑学生真正的需求。一成不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课程、循规蹈矩的系列讲座,枯燥乏味,互动性有限。活动形式与效果难以兼顾,心理辅导活动特色不明显。

对于服务学生的途径而言,除了预约个体面谈之外,朋辈辅导资源利用不足;其他服务渠道欠缺,没有足够的人员进行管理与开发。

三、完善辅导站建设的对策探讨

(一)明确工作职责,健全组织架构

二级心理辅导站是学院心理咨询中心的延伸与发展。辅导站应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更具特色、针对性的个体咨询与团体辅导,答疑解惑,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其次,定期对高危学生进行排查,必要时进行转介。第三,规范学生档案的管理工作,切实做好保密工作。第四,对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归类,深入研究,推进工作科学化。

构建“学院—学生处(心理咨询中心)—系部—班级—宿舍”五级心理教育网络系统。班级和宿舍是学生最主要的生活场所,也是了解学生信息的重要渠道。将各班心理委员、宿舍长吸收进“朋辈心理咨询队伍”,加以专业的培训与指导,协助辅导站的辅导老师更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助人—自助—互助”形成更好的人文关怀氛围。

(二)完善硬件设施,设立专项资金

二级心理辅导站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坚力量,若在软件、硬件设施上存在不足,将会削弱教育工作的实施效果。因此,各辅导站应设立专门的办公场所,并配备必要的办公桌椅、沙发、文件柜等办公设备,满足个体咨询和谈话的需要;另外,有条件的站点可考虑配备情绪发泄器材、情绪舒缓仪器,从而提高咨询效果。

在软件方面,辅导站内应配置心理学相关书籍、视频资料等资源,以满足老师与学生的需求与专业发展。另外,学院应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各辅导站的正常运行与工作效果的提高。

(三)培养队伍专业化,提高综合素质

辅导站的主要工作人员是辅导员,而辅导员的专业化将是重中之重。邀请心理咨询中心专业老师介入或外聘专业心理咨询师对辅导员进行工作指导。其次,邀请全国知名专家,为辅导员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危机干预等方面的专题培训。第三,鼓励辅导员考取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第四,吸收一批心理学专业毕业的、具有丰富咨询经验的人员担任辅导站的专职咨询老师或督导。另外,为了配合辅导站“五级心理教育网络”建设的顺利进行,对各班心理委员、宿舍长和朋辈辅导团队的成员,也要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学相关知识的培训。专兼结合,专业互补,完善辅导站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提高全员综合素质。

(四)建立督查机制,完善考评制度

为提高辅导站的工作效能,院级心理咨询中心应加强监管力度,促使辅导站工作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结合我院实情与各系部特色建立辅导站工作督查机制,完善考评制度。由专业资深人士组成督导小组,对辅导站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工作督导与专业研讨工作,及时发现与解决问题。督导员的存在,不仅可以协助辅导站的老师提高其专业技能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帮助辅导站团队人员及时清理情绪“垃圾”,使其能保证良好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

(五)服务渠道多样化,开展特色活动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充斥着人们的生活,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辅导站应随时代发展,建立“多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采用“线上线下协同辅导”,针对大学生难于与陌生人直面交谈自己心理问题的情况,开通线上咨询功能,既可保护其隐私,又能及时、高效地对心理异常进行心理破冰。如线上服务不能达到理想效果时,可线下预约,进行一对一的面谈咨询,更好地为其提供辅导。另外,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QQ群,定期推送心理健康相关的微视频、微讲座、微知识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应充分研究个体与群体特点,制订适宜的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计划,分类予以辅导,如网瘾学生、社交焦虑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大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成长阶段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压力与困惑。对于新生,从适应性、角色转换等方面引导他们更快地融入大学生活;大二,恋爱懵懂期遇上学习迷茫期,帮助他们建立自我同一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价值观;大三,因考研与择业问题引起心理不适,可通过人生规划与就业指导来加以辅导。最后一年,面对即将踏入的职场社会,紧张、恐慌的情绪强烈,考虑开展一些心理调适、压力舒缓等方面的体验活动。

综上所述,二级心理辅导站的建设对于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二级心理辅导站是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的重要环节,若在建设工作中能抓重点,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能力,完善督查及考评制度,丰富服务渠道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将事半功倍。各高校应结合自身特点,建设适合本高校的二级心理辅导站。

[1]任思丹.大类培养模式下的高校二级心理辅导站建设初探——以浙江大学求是学院为例[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下),2015(5):104.

[2]徐艳平.大学生心理辅导站建立的可行性探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106-108

[3]林英.高校网络心理辅导站工作模式探索[J].华夏教师,2015(5)5:87.

[4]徐添庆,李华云,陆永超.浅谈如何有效发挥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的作用[J].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2009(10):55-57.

[5]张曼.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工作模式初探[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145-146.

G44

A

1673-0046(2016)12-0068-02

猜你喜欢

辅导站心理咨询民办高校
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在晋函授教育辅导站年检合格名单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生命,在爱的奉献中更美丽
——叶连平义务兴办校外家庭辅导站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焦虑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
“捡”来的书屋和辅导站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