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医校合作”手机APP,提高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性
2016-02-13曾诗健
曾诗健
(广州工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7)
建立“医校合作”手机APP,提高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性
曾诗健
(广州工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7)
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随着智能手机业的不断崛起,如今手机APP已经融入了每一个人的生活中,对大学生的影响较甚,给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建立“医校合作”手机APP,是网络时代背景下提高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有效性的创新性举措。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医校合作”手机APP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此意见明确了创业、协同制造和益民服务等11项具体行动计划。这标志着“互联网+”成为国家行动计划,互联网已经迅速占领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对大学生的影响尤为明显。在大学生中,人手一部手机,QQ、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及手机安全软件已经成为大学生基本的手机配置。学习软件、热门游戏、新闻杂志APP、购物软件等被大学生广泛使用,手机APP已经融入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笔者在广州工商学院内,随机发放了200份关于使用手机APP的调查问卷,被调查者的男女比例为1:1,专业随机,并对有效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在“你经常用到的手机APP类型是什么”的问题中,几乎有95%的选择了通讯社交类。从调查可见,手机APP已经在生活、学习、社交上深深影响了大学生,由于我们越来越多地运用手机APP,使我们产生了依赖心理。由此可见,学生越来越倾向于使用手机APP与外界互动,在网络媒体上表达自我情感,彰显个性。
受传统观念影响,大学生对心理咨询较为抗拒,积极主动求助心理帮助的学生较少。结合学生特点,为学生提供更为安全、更为便捷的咨询条件,是提高危机干预有效性的重要部分。
一、建立“医校合作”手机APP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变化,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凸显。贫困生问题、情感问题、就业问题、网络依赖问题、家庭问题和自杀问题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死亡的主要原因。心理危机,即当一个人面临困难时,而他先前处理危机的方式和惯常的支持系统不足以应对眼前的处境,即他需面对的困难情境超过了他的能力时,就会产生暂时的心理困扰,这种暂时的心理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当学生在面临心理危机时,其应对方式主要是消极逃避,主动寻求帮助的意识不够,更倾向于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正是危机干预的重要切入点。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在心理学指导下,对有心理危机的个体或群体的一种短期的帮助行为,其目的是及时对出现心理危机的对象提供支持和帮助,使之恢复心理平衡。心理危机干预不同于一般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最突出的特点是及时性、迅速性。但是,笔者认为,危机干预不仅仅是种简短的心理治疗,而应该既包括应急性反应,又包括长期预防。近几年,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是,由于我国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起步较西方国家较晚,仍存在较多问题。如在心理危机干预上重危机处理,轻危机防范和预后跟踪,危机干预的方式较为单调,以传统的面对面心理危机干预为主,未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便捷性的优势,同时缺乏与社会或其他高校的沟通联系。
1.很多高校缺乏完善的预警机制
以广州工商学院为例,学生心理健康信息库尚未建立起来,大学生心理问题筛查未常规化。三年或四年的大学生活,仅在大一入学时做一次心理调查问卷,学生的心理信息是零碎的、不系统的。如何发现存在心理危机的学生呢?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不愿意去心理咨询中心求助,更多是靠班级心理联络员、辅导员去发现,等到发现时,心理危机已经发展较为严重。建立医校合作APP,学生可以在心理危机萌芽或发生前主动上平台咨询老师,达到早发现、早干预。
2.心理危机干预途径和方式片面单一
目前,高校的心理危机干预方式还是主要通过思想教育、情感疏导等,专业化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比较薄弱,这跟心理咨询教师人手不足,理论与实践脱节有很大关系。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解决的一般是程度较轻的心理危机,由于大部分高校与医院没有合作,无法及时向医院转介,心理危机较为严重的,一般通知家长带学生回家治疗。
3.高素质的心理危机干预师资不足
虽然各高校日益重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但心理建设资金缺位,师资配备不足。在美国,心理咨询师和学生的配比率是1:1500;在中国,教育部规定的配比率是1:5000。此外,心理咨询老师的临床经验不足,较之心理医生,存在较大差距。
鉴于传统的心理危机干预存在的问题,在移动网络背景下,建立医校合作APP,能有效弥补目前的不足。
二、建立医校合作APP,开展“院校一体,医教合作”的双重模式
建立医校合作APP,开展“院校一体,医教合作”的双重模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当前能有效进行心理危机干预预防和干预有效性的重要举措。APP的开发和设计,可以根据各高校的需求设置不同的功能。
(一)学生客户端功能
个人信息管理模块:在个人空间中,个人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为必填项目,方便在必要时进行心理监控。同时,学生可以在个人空间中搜索、添加、删除好友,也可以发表帖子、收藏文章等,好友间可以进行文字或语音聊天。
心理测试模块:在心理问题设置上,可以多从医学的心理健康角度设置题目,让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老师共同出题,提高心理健康测试的全面性和科学性。问卷的统计结果直接录入数据库。
心理咨询模块:该模块可以设置心理咨询老师在线、辅导员在线功能、朋辈在线功能。学生可以查看咨询师信息,也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选择对象进行心理咨询。此模块还可以设置预约功能。由于医院心理医生较忙,门诊的病人较多,所以学生不能直接找心理医生咨询,只能先找心理咨询老师或学生咨询,待心理咨询老师认为该学生情况较严重需要医生介入时,把学生转介给医生咨询,必要时还可以在线下转介到医院进行专业治疗。心理咨询可以通过在线聊天的方式进行,可使用文字、语音或视频。此模块充分利用了网络的迅速性、便捷性、隐私性,丰富了学生咨询的渠道,使学生可以突破传统的“害怕别人知道自己看心理医生”的心理困扰,突破空间和时间限制,主动寻求专业帮助。同时,在APP平台,学校心理咨询老师与心理医生可以增强专业互动,共同探讨解决方案,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答疑解惑。一方面,可以丰富心理咨询老师的临床诊断经验;另一方面,大学生心理案例又成为心理医生医学案例。“院校一体,医校合作”的模式,可以促进医校心理健康事业的共同发展。
心理资讯模块:学生可以在该模块查看心理书籍、心理新闻、心理视频、心灵鸡汤等推送条目。学校和医院可分不同内容推送,医院可以从医学案例、医学的角度推送咨询。
开心一刻模块:可以在后台编辑、发布简短的娱乐、幽默笑话等,通过娱乐的方式放松心情,缓解紧张情绪。
心理论坛模块:学生可自行发帖、发言,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情感宣泄、发表情感的平台,还能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监控,发现苗头,立刻介入处理。
(二)医生和教师客户端功能
个人信息管理模块:可以查看、编辑、修改个人信息以及各项好友功能。
心理咨询模块:可以进入该模块与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管理个人名下的预约,可通过学生咨询情况进行数据记载,建立档案。
危机干预模块:进入后可查看所有重点学生,可对重点关注学生发送心理慰问信或者语音。
心理监护模块:输入学生姓名或学号,就可查阅该学生所有的心理活动过程。
由此可见,医校合作手机APP不仅可以在心理危机干预中实现早预防、早教育,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便捷、安全、隐密的咨询渠道,实现线上、线下相互补充,整合学校和医院优势资源,提高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性。
“医校合作APP”,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深度了解APP的运行方式和新媒体特有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将APP的效用发挥到极致。同时,要求学校加大经费投入开发和管理,设立专门技术小组对APP进行开发、运营和管理,增加专业心理咨询老师的配备,并且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进行APP软件使用的培训活动,切实将APP的作用落实到实处,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效果提供基础保障。
医校合作的方式可以丰富多样。除了建立APP,医院可以定期来学校进行义诊、讲座宣传,开展心理健康活动等,还可以建立心理危机干预的学校、医院转介模式,使当事人获得最佳治疗时间和最佳咨询。
三、结语
如何有效进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建立安全和谐校园,已经成为高校中的重要课题。医校合作APP能够有效推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深入,可以充分利用线下资源扩展线上工作空间,可以整合医校资源,提高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性。但是,建立医校合作APP,需要医院和学校建立巩固有效的合作机制,加大经费投入,需要社会各方资源的积极配合,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性。
[1]Bradway K.Developmental Stages in Children Sand World[J].Sandplay Suddies,G.G.Jung Institute of San Francisco,1981:3-7.
[2]王昊.新媒体平台在中国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研究[C].中国特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5.
[3]徐炜炜,金蓓蓓,乐晓蓉.中美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之比较与启示[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5(32).
G44
A
1673-0046(2016)12-006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