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肇庆市文化创意产业研究

2016-02-13陈伟杰

珠江教育论坛 2016年1期
关键词:肇庆市肇庆文化产业

陈伟杰

(肇庆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肇庆市文化创意产业研究

陈伟杰

(肇庆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文化创意产业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新动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肇庆市发展的新引擎。本文结合肇庆市现有文化创意产业环境,客观地分析了该市文化创意产业行业情况,发现了其在现阶段存在如下问题:泡沫式发展、定位不清晰、产品附加值偏低、产业化程度低等。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如下发展肇庆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议:转变观念、重视人才、加强产权保护、加强与珠三角其他城市横向合作等,以期为提高肇庆市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提供参考。

肇庆市;文化创意产业;软实力

一、引言

目前,全国各地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形成一股研究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热潮。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广东省内各地级市政府也相应制定了建设文化强市的总体规划与政策纲要,这标志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但是,对于如何很好地发挥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价值等一系列问题有关方面尚未形成良好的共识,肇庆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也正在经历着逐步加深认识的过程。

肇庆市具备深厚的文化资源,以及丰富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条件,在集中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形势下,肇庆市的文化事业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大的突破。然而,由于受众多因素的制约和一些城市发展的通病,肇庆市文化创意产业也存在着很多阻碍发展的问题。本研究试图通过对肇庆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入分析发现这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能够促进肇庆市和其他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概述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含义

2006年,北京市统计局发布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编制》一文,对“文化创意产业”做出了明确的解释,即“以创作、创新作为根本手段,通过文化内容与创意成果作为最终的核心价值,并以实现知识产权或消费者交易为特征,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具有内在关联的行业集群”。这是我国官方首次公开使用“文化创意产业”这一名词并对其内涵进行解析。

2009年,国务院颁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其中提到“文化创意产业要着重发展文化科技、艺术创作、音乐制作、动漫游戏等文化企业,通过增强影响力和带动力,来拉动相关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该文件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同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内容含义做出详细的论述,突出了文化创意在文化产业中的核心地位。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

金元浦(2014)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分为3个阶梯式的层次。第一层次是借助地区的旅游业而发展起来的特色文化产业,这种衔接发展是属于相对初级的文化创意产业;第二层次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些文化产业,包括影视、广播、传媒、新闻、出版、艺术、文化等国家级或者省部级的文化机构;第三层次是利用各类高科技而兴起的新型创意产业,这包括各类多媒体网络信息产业、创意设计产业、动漫与网游、休闲娱乐以及现代会展业等一系列与科技相结合的产业形态。

熊澄宇(2012)研究表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具备4个要素。第一是内容,这是文化创意企业的核心要素,它不仅要凸显中国元素,还要注重原创性;第二是科技,如今正处于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新技术已经渗透到了各种文化创意产业的许多环节;第三是资本,一些拥有较强实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已经认识到资本性扩张的需要,正在对其进行加速布局;第四是服务,各企业所生产或提炼出来的产品,最终应该回归到服务于普通百姓的目的。

(三)肇庆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必要性

1.有利于提升城市软实力

文化经济在我国已成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彰显某一国家或地区在国际竞争中“软实力”的重要标准。作为珠三角城市之一的肇庆,与区内其他城市相比,其经济发展是明显落后的。但是,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肇庆,其所具备丰富的优质性资源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面对激烈的竞争,肇庆市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提高经济实力与城市品牌力的着力点显得尤其重要。

2.是建设文化强市的需要

在肇庆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徐萍华书记提出“要把肇庆打造成宜居文化名城”,而建设“文化强市”是其中一个重要议题。2200多年的建城历史,曾经是西江流域政治与经济的文化中心,这是肇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丰厚“文化家底”。在推进文化强市的建设进程中,肇庆市可以依靠其优质的文化资源,不断地加快文化创意的产业化,改革产业服务体制,解放肇庆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力,从而达到提高肇庆市社会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目的。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就是实现“文化强市”这一目标的突破口,可以高效地促进经济、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这对提高肇庆市民综合素质、提升肇庆城市品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3.是建设幸福肇庆的需要

“建设幸福肇庆”是市政府对外宣传的文化口号,而该目标的达成是以城市经济处于发达阶段、社会治安稳定等一系列条件为基础的。文化的发展无论在塑造本地区在外来投资者或是本地居民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有着积极的意义,而文化创意产业正是表现该地区文化特色的一种重要方式。辖区内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是城市对内和对外宣传的重要依托,文化创意产业也是提高生活质量不可替代的重要部分。肇庆市属于欠发达地区,但具备深厚的文化资源优势,文化创意产业能达到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与提高居民幸福指数两者的统一,为建设“幸福肇庆”创造条件。

三、肇庆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发展现状

1.平稳快速发展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崛起,国民消费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变,居民以物质消费为主逐渐过渡到文化休闲消费比例大大增加,这极大地刺激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2008年以来,肇庆市34家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完成了转企改制。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文化创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并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从2009年至2011年,肇庆市共有6个项目获得1800万元的专项资金扶持,居全省之首。近3年,肇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投入共2200万元,已扶持81个项目。从2009年,肇庆市连续4年组团参展,共签约43个项目,揽资达46.86亿元。2008年至2010年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41.34亿元的增加值,年均增长24%。

2.面临国内外竞争压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兴起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热潮。纽约、巴黎等城市都纷纷抓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先机,成为全球著名的文化创意之都。

全球化浪潮使中国成为文化创意产业潜在的市场,成为吸引中外创客的投资场所。这一方面有利于肇庆市企业及时学习国外先进的发展理念和革新技术,但另一方面外国企业也会抢占中国的文化资源和市场,甚至会威胁到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生存空间。

全国各地也在不断重视和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地位,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全国区域间的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必将日趋激烈。

(二)取得的成就

1.政策导向明确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中央出台了多条相关的文件与规定:如2014年2月26号,国务院提出《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同年4月,我国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发展计划》。广东省进一步加强了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先后制定了《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和《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等文件,提出要构建一个现代化的文化产业体系;2012年出台的《广东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1-2015)》则拟定了广东省“十二五”规划五年内文化产业发展方向。

2.产业初具规模

随着肇庆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规模总量稳步提升,行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初步形成了一个以高科技企业为主体,带动发展其他产业的格局。现在肇庆市拥有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3个省级文化产业基地(园区)、2家广东省重点文化企业以及1家上市文化企业。肇庆市文化产业净值对比增加了44多亿元,占肇庆市GDP比重的3.3%,年均提高0.26%。

同时,一大批科技园、影视基地等大型项目相继落户肇庆,如端砚文化村、中巴软件园、砚州岛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园、封开广信文化园等。这一批文化创意企业的建立为整合当地文化资源和跨地区跨行业的发展提供良好契机。目前,肇庆市已初步形成了文化旅游业、工艺美术业、传媒信息业、文化用品制造业、养生休闲娱乐业五大支柱产业。

3.经济圈资源丰富

2009年3月30日,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肇庆提出“广佛肇同城三市一体”的经济圈发展理念。由“广佛同城化”延伸到“广佛肇”一体化经济圈,该理念开创了广东经济发展的新局面。自联合签署《广佛肇经济圈合作框架协议》后,3所城市实现了区域间的优势互补,产业链条的做大,形成广佛肇区域优势和产业集群,提升了广佛肇经济产业综合竞争力。

随着广佛肇一体化的逐步推进,3所城市的合作条件也在日益完善,各方都更加重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结合广东省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建设文化大省规划纲要》,正在共同努力打造一个广佛肇一体化的岭南文化核心圈。

(三)存在的问题

1.泡沫式发展

随着政府多项促进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出台,肇庆市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全面开花。这种由政府提出发展战略的“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虽然具备着产业发展所需的强大执行力和影响力,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多地区、多公司一哄而上而形成泡沫式发展的问题。这种泡沫式发展将影响肇庆市经济的平衡运行,对经济结构造成极大的破坏力,从而出现国民经济总量的虚假增长和经济结构的扭曲。

2.定位不清晰

长期以来消费渠道信息不畅是影响中国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前我们过分注重产品的生产,将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而忽略对消费者的关注,所以整体而言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化程度较低,现阶段难免出现适销对路的产品不足、产品质量水准不均、消费者层次把握不准的问题。肇庆市统计局数据显示,能够达到一般消费水准的文化创意产品刚刚接近五分之一。这说明肇庆市市场上极度缺乏高质量、高品质、高深度的文化创意产品,且文化创意产品个性不鲜明。这与文化创意产业中急功近利、过度追逐商业利益的不良文化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3.产品附加值偏低

肇庆市很多文化创意产业公司的产品加工手段粗糙、制作水平不高,个性化文化创意产品缺乏,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低,文化创意产品供给无法跟上消费者群体对文化创意产品的个性化需求。与其他发达城市相比,肇庆市的文化创意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过低,多数企业缺乏文化创新意识和企业品牌经营意识,因此肇庆市文化创意企业更需要科技创新,亟需创立出属于自己的品牌。

4.产业化程度低

无论从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比例的角度,还是从产业总值占城市GDP比例的角度,肇庆市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化程度都较深圳、广州等城市低;另外肇庆市文化创意产业企业或单位,都存在规模小、负债经营或者是严重负债的问题。由于没有健全的产业化建设,肇庆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约化程度较低,生产要素配置过于分散,导致其对规模经济的影响力甚小。目前,肇庆市虽然已经组建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创意产业集团,但这些集团在规模上与发达城市的文化创意集团公司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总体产业集中度很低。

四、肇庆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

(一)转变观念

肇庆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须加深对该产业发展的前沿性和重要性的理解。文化创意产业是全球化产业发展中的新兴产业,其经营理念和思维路径与传统产业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发展肇庆市的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全市各级领导决策层更进一步地解放思想,学习和借鉴各国先进的产业发展理论、经营理念和品牌管理策略等,结合肇庆市本地经济状况和人文社会发展现实,实实在在地开创一条跨越式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路径。

(二)重视人才

据文化产业网的最新统计显示:近年传媒、出版、印刷、包装类的职位空缺增幅已经高达13%,教育、娱乐、体闲行业近两年平均每月的职位空缺数有高达18%的增幅。这说明市场亟需大批的创意人才。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肇庆市文化创意产业提高竞争实力的核心解决途径。文化创意产业领域需要大量既懂艺术鉴赏又擅长管理、经营的复合型人才。人力资源不足是制约肇庆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政府和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引进、培养这方面的高层次人才,营造出良好的用人环境,增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原动力。

(三)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

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肇庆市要着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品牌。实际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生命力正是在于不断的创新和文化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企业要深入研究,把高科学技术引进文化艺术领域,达到跨领域的无缝衔接,加大肇庆市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从而开辟出属于肇庆市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天地。

做好知识产权保护是将科技引入文化创意产业之后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有利于营造一个适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只有制定了严格的准入制度,才能避免有些企业打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幌子获取政策上诸多“优惠”,浪费了社会资源。另外政府要加强对文化产业的执法力度,坚决抵制并清除腐朽的、有害的文化垃圾。只有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才能对民间资本有强大的吸引力。还要做好产业园周围环境的改造,给创业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文化、艺术创作环境。切实对创意、艺术、教育和知识产权提供保护,才能推动肇庆市多元文化创意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四)加强与珠三角其他城市的横向合作

虽然肇庆占据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是其较弱的经济实力也制约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肇庆市必须主动与周边地区合作,争取各种资源的共享。在广佛肇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肇庆市应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加强与广州、佛山的合作,借助外界力量来培养自己城市的知名度,从而提高自身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做好文化创意产业必须积极鼓励创新,并加大扶持新生产业的力度。政府和企业通过传播手段的创新和科技的创新,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做好整个城市文化产业链条的延伸,构建一个现代化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肇庆现在必须利用区位优势,加强粤、港、澳、台之间的文化创意产业合作,推动广深佛文化创意产品的升级。

五、结语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一般而言,文化创意产业被认为是类同于高科技行业、金融服务业的领导行业,有可能成为未来经济市场的枢纽动力。肇庆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所拥有文化资源优势使其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方面有天然的优势,理清如何进行布局产业、如何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化、如何建立良好的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等一系列问题,是发挥这一优势并使肇庆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得以腾飞的先决条件。

[1]常静.肇庆市文化产业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J].南方论刊,2013(6):14-17.

[2]毕中林.砚都肇庆文化秉赋与产业新思维[J].文化网刊,2014(1):70-75.

[3]罗有茂.把肇庆文化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N].西江日报,2011-8-22(002).

[4]杨衍江.文化产业发展与肇庆区域经济振兴[J].肇庆学院学报,2011(3):1-6.

[5]徐丹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文献综述[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1(2):105-113.

[6]梁毅娟.文化是形象更是生产力[N].西江日报,2012-5-27(001).

[7]金元浦.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三个阶梯与三种模式[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0(1):20-24.

[8]张蔷.中国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布局及发展对策[J].地理科学进展,2013(8):1227-1236.

[9]梁毅娟.肇庆文化产业走进万紫千红的春天[N].西江日报,2012-5-17(B01).

[10]梁毅娟.肇庆文化创意产业渐入佳境[N].西江日报,2012-5-12(001).

[11]陈汉欣.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瞻[J].经济地理,2008(5):728-733.

[12]金元浦.中国创意产业的困境与瓶颈[N].社会科学报,2013(2):10-31.

(责任编辑:宋先红)

陈伟杰,男,肇庆市肇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11级学生。

指导教师:周 丽,女,肇庆市肇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

猜你喜欢

肇庆市肇庆文化产业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星科学校
大地回春—肇庆十八年林丰俗作品特展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幸福街道中心小学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南丰镇中心小学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第二小学
基于指数模型的R = P(Y <X <Z)统计推断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