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汉语存现句配价“空位”释义

2016-02-13庞俐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论元二价三价

庞俐娟

(北京语言大学 人文社科学部,北京 100083)

现代汉语存现句配价“空位”释义

庞俐娟

(北京语言大学 人文社科学部,北京 100083)

透过“空位”理论和“构式”压制来解释存现句中动词配价一致性的原因,即非二价动词和二价动词进入存现句后都会显示为二价的原因。发现隐性论元位置的存在可以解释这一现象,通过“施事格”“位事格”“受事格”“旁格”句法位置的变化来解释动词配价的变化。

存现句;动词配价;空位;构式

一、引言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存现句,确切地说是存现句中的动词配价情况。存现句的动词极富个性,即一般主谓句中动词的价目在进入存现句后会发生变化,本文对这一变化进行了详实描写,同时采用“空位”“构式”等理论对这一变化现象加以解释,希望能对配价语法的个案研究有所贡献。

二、理论准备

(一)配价理论

配价理论最早是由特思尼耶尔提出的,其初衷是为了说明一个动词在句中可以支配多少个名词或名词短语(NP),即动词跟一定数目的名词成分之间的从属关系。本文对动词配价的分类采用的是陆俭明先生的分类[1]。

A类动词:不强制要求与某种性质的名词性词语关联的,这类动词我们就称它为“零价动词”,记为“V0”,“零价动词”大多是反映自然现象的动词;B类动词:强制要求与一种性质的名词性词语关联的,我们把这类动词称为“一价动词”,记为“V1”,“一价动词”差不多就是一般说的不及物动词;C类动词:强制要求与两种性质的名词性词语关联的,我们把这类动词称为“二价动词”,记为“V2”,“二价动词”差不多就是一般说的及物动词;D类动词:强制要求与三种性质的名词性词语关联的,我们把这类动词称为“三价动词”,记为“V3”,“三价动词”差不多就是一般说的双宾动词。

也就是说现代汉语动词的配价类型分别有零价、一价、二价和三价,零价动词的存在尚有争议,一价、二价和三价动词基本已得到认同,即一价动词只有一个必有的行动元NP,二价动词有两个必有行动元,三价动词则有三个。

(1)昨天他在家里用洗衣机洗衣服。

这句话中共有5个名词性成分,但是只有两个NP是必有的——他、衣服,其他的NP都是可有成分,可有成分的存在与否对句子的完整性没有限制,所以“洗”

(二)空位理论

“空位”理论,有的语言学家也称为“空语类理论”[2],“空位”是指在句法、语义表达式中存在,而在音系表达式中没有音系矩阵的成分,也就是说,“空位”是具有句法和语义作用,但没有语音形式的语言成分[3]。在现代汉语中,空位的“空”主要针对的是主语位置和宾语位置[4],也就是动词的论元位置,是句法结构中直接联系VP的NP。

英语中的“空位”主要有两种:一类是移位造成的语迹空位,一类是隐含造成的隐含空位。而汉语由于缺乏广泛的形态标记,因此分类与印欧语略有出入,大致可分为三类空位[5]:“省略型空位”——没有出现但可以补出的NP,见例(2);“移位型空位”——NP出现在句中其他位置且不能在原位置补出有形词语,见例(3);“隐含型空位”——没有出现且不能补出的NP,见例(4):

(2)[s 他洗了e]

(3)[s 那几件衣服他洗了e]

(4)(他打算)[s e 洗那几件衣服]

如上是本文主要涉及的两项语法理论,这两项语法理论中,“配价”理论是存现句动词配价的语法描写,而“空位”理论则是针对描写的语法解释。

三、存现句动词配价及“空位”详辩

(一)存现句动词的配价类型

1. 存现句的结构

存现句是现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的句式,存现句按其定义可细分为存在句、出现句和消失句[6]。存现句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定型的句式,典型的存现句都是由处所段、动作段、存现宾语段三部分构成的,即A段(处所)+B段(动作)+C段(存现物),也可以说,这是存现句的语义结构,如:

(5)屋里 放着 两张桌子。

另一方面,存现句的句法结构的确定就不如语义结构的确定那样顺利,早期关于A段和C段究竟孰为主语孰为宾语的问题曾有过很大争议。主语和宾语的认定在各种语言中都有各自的标准,而目前现代汉语中主宾语确定的基本标准就是语序(即位置)、施事性和话题性,当然若三者皆备则是典型的主语。典型之外必有例外,存现句的主语就不是典型的主语,存现句A段表处所,虽不具备施事性,但符合位置和话题性标准,同时后面的陈述部分也可看作是对A段的描写,且A段自身是一个实词性的NP,因此A段可看做是全句的主语[7,8]。同理,则同一句中另一与动词联系紧密的名词性词组C段则是宾语。

2. 存现动词的配价类型

前面提到动词目前有四种,除存有争议的零价动词外,一价、二价、三价动词都可进入存现句的B段。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对动词配价的分类是核心动词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因此是动词自身的价类,而非入句的价类。同时我们还注意到,一般主谓句中的典型动词并不能自由进入存现句,这是由存现句的特殊语义结构决定的,存现句的语义表达式是:NP(处所)+VP(存在/隐现)+NP(存现人/存现物),这就对动词的语义特征提出了要求,从而限制了动词的语义类型,因此能够进入存现句的动词都必有[+存在]或[+隐现]的语义特征,这一点在二价动词和三价动词入句的筛选上尤为显著。

1)一价的存现动词①

一价存现动词是仅支配一个必有行动元的动词,即全句中只有一个论元成分NP,这类一价动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及物动词,这类存现动词主要有两类。

存在类——坐

(6)四个学生坐在教室里。

(7)病人躺在床上。

例(6)中的“坐”和例(7)中的“躺”都是只支配一个论元——“四个学生”“病人”,所以是不及物的一价存现动词,论元的语义格都是施事格。同时,这类动词含有“存在于某处”的语义特征。

隐现类——出来、逃走

(8)一个男人从河里出来了。

(9)犯人从监狱逃走了。

例(8)中的“出来”和例(9)中的“逃走”都是仅支配一个论元——“一个男人”“犯人”,因此是一价存现动词,两个论元都是施事格。这一类的动词含有“出现或消失于某处”的语义特征。

2)二价的存现动词

二价存现动词是在存现句中可支配两个必有论元的动词,全句中有两个论元成分,但是事实上能够进入存现句的二价动词非常有限,限于存现句A段+B段+C段的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一般主谓句中的二价动词如“吃”“打”等都不能进入,可进入的二价动词常常是“是”“在”“有”等。

(10)食堂后面是宿舍。

(11)食堂在宿舍后面。

(12)食堂后面有宿舍。

例(10)中的“是”、例(11)中的“在”和例(12)中的“有”都是二价动词,但这三个二价动词却不是典型的二价动词,因为它们所支配的两个论元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施事格和受事格,而是表处所的处所格。

3)三价的存现动词

三价存现动词与二价存现动词的情形类似,典型的三价动词是双宾动词如“送”“给”等,在全句中可支配三个论元,但能够进入存现句的三价动词却是“贴”“写”“挂”这一类的动词,朱晓亚[9]称这类动词为三价置放动词。

(13)他把字写在黑板上。

(14)他把一幅画挂在墙上。

例(13)中“写”所支配的三个论元成分分别是施事格“他”、事格“字”和位事格“黑板上”,例(14)的“挂”支配的则是施事格“他”、受事格“一幅画”和位事格“墙上”三个论元,因此“写”和“挂”都是三价的存现动词。

如上,可进入存现句的三类动词—一价动词、二价动词和三价动词,这三类动词的价由其动词性质决定,姑且可称为动词的“本价”。

(二)存现句动词的变价及原因探析

既有动词“本价”,那么就会存在另一个与之相对的概念,暂且称为动词的“变价”,变价不同于本价,变价的价目确定并不是完全取决于核心动词的性质,而是既要考虑动词的自身特性和语义特征,也要取决于入句后全句的语言环境。

1. 存现句动词的配价变化

存现句动词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上述三类配价的动词即一价、二价、三价动词,在进入存现句后均变价为二,也就是说B段的动词只可以是二价的存现动词,不管是本价还是变价。这是存现句中动词变价最显著的特点,也是本文试图解释的语法现象。关于存现句中动词配价的特殊变化,有很多学者都注意到了,可是如何解释这一现象似乎还没有一致的分析。

本文试以“空位”作为一种分析角度和解决方法,希望能对存现句的这一特殊语法现象给出合理合法的解释。

2.“空位”释义

如上我们已经对可进入存现句的动词的配价类型进行了详实的描写,下面则是对动词变价的具体解释。

1)本价为一价,变价为二价

本文例(6)中的“坐”是本价为一价的存现动词,而例(15)是进入存现句后本价为一价的动词“坐”变价为二价的例句:

(6)四个学生 坐 在教室里。

(15)教室里 坐着 四个学生。

例(6)中只有一个论元“四个学生”,而例(15)中却有两个论元“教室里”和“四个学生”②。

首先,我们对两个例子进行对比可以得到句法表达式和语义表达式。

例(6):NP主语+VP+PP

施事格+VP+旁格

例(15):NP主语+VP+NP宾语

位事格+VP+施事格

根据表达式的描写,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6)的旁格变成了(15)的位事格,且有移位。介词是汉语中的一种格标记,汉语中的主语和宾语是无标记的,可自由出现在论元位置而不受限制,旁格则不可以,旁格是有标记的,是需要由介词引导的。(6)中的介词格标记“在”引导旁格“教室里”,而在(15)中“教室里”前无介词格标记,“教室里”可以无标记地出现在主语位置,因此不再是旁格,而是升级为可充当论元的位事格。

这种变化是具有普遍性的:

(16)一个人 坐 在.旁边(处所旁格)。 → 旁边(处所位事格)坐着一个人。

(17)病人 躺 在.床上。 → 床上躺着病人。

通过变换分析法,我们可以得知,左边的矩阵可以变换为右边的矩阵,且句子的基本意思不变。这种变换,是通过介词的消失,成分的移位,同时表处所的成分由旁格升级为位事格,由介词短语升级为主语实现的。左边的矩阵中处所成分由于介词的限制而充当旁格,所以V(“坐”“躺”)是一价动词;右边的矩阵中处所成分是主语,升级为位事格,从而使V(“坐”“躺”)显化为二价,也就是说,如果左边的矩阵没有介词的限制就会出现另一个论元位置,V也会成为二价。介词的限制使介词后的NP的论元特性隐藏,因此我们可以说左边的矩阵也有两个论元位置,只是一个是显性的论元位置,另一个是隐性的论元位置,这一隐性的论元位置就是“空位”,即:

NP(显性论元)+VP+PP(介词+隐性论元-空位)

→ NP(显性论元)+VP+NP(显性论元-介词消失、空位显化)

原为一价动词的时候配价情况是:论元1+一价动词+空位;进入存现句后,由于存现句特有的结构而使配价情况发生变化:论元1+二价动词+论元2。这就可以解释为何一价动词进入存现句后变价为二的现象,是由于隐性的论元位于“空位”。

英语中的例句也可证明一价动词结构中“空位”的存在:

(18)The woman is coming.(一个女人过来了。)

(19)There is coming a woman.(一个女人过来了。)

在这两例中,差别基本在于(19)多了一个成分there,且发生了移位,句子的基本意思不变。而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19)的there是形式主语,在Comrie著、沈家煊[10]译的《语言共性和语言类型》中主语一编,也承认there可以是主语,这恰与汉语存现句的情况类似。come是不及物的一价动词,却可以出现在有两个论元成分的(19)中,那么(18)中必有容纳另一隐性论元存在的“空位”,这一潜在的“空位”在(19)中得以补充,潜在的隐性论元得以显化。

2)本价为二价,入句仍为二价

在本文第三(一)2之2)已经列举了二价存现动词,主要有“是”“在”“有”等,这三个动词在一般主谓结构中显示的本价是二价的,并且“‘是’、‘有’类表存在的句子,其本身就是存在句式,因此不存在主谓结构向存在结构转换的问题”[11],既然不存在句式结构的转换当然也就不会引起价目的提升或消减。

(20)食堂后面是宿舍。 → 宿舍后面是食堂。

(21)食堂在宿舍后面。 → 宿舍后面有食堂。

(22)食堂后面有宿舍。 → 宿舍在食堂后面。

三个例子中使用的具体动词虽不同,整体语义却相似,均表示“某物存在于某处”。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左边矩阵的结构和后边相同,成分的性质和数量也相同。

既然左边矩阵的结构已然是存现句结构,那必符合存现句A段+B段+C段的句式要求,也就是说句中有且仅有两个必有论元的位置,左边矩阵结构的句法表达式如下:

左:NP1(主语)+VP+NP2(宾语)

左边矩阵结构中没有“空位”也不允许“空位”的存在,因为每个论元位置已经有相应的名词性成分填充,每个论元位置无论是隐性的还是显性的,都已表现在句中。

右边矩阵的结构与左边矩阵的结构相同,也是:NP1+VP+NP2。

因此二价的存现动词无论是在一般主谓句中还是在特殊的存现句中,都不需要进行变价处理,只需要进行简单的移位就可以。

3)本价为三价,变价为二价

齐沪扬[12]先生认为可进入存现句的三价动词是“挂”类“写”类,朱晓亚则称“挂”“写”这类动词为三价置放动词:

(23)他把字写在黑板上。 → 黑板上写着字。

(24)他把画挂在墙上。 → 墙上挂着画。

上面两个例子中左边的是一般主谓结构,右边的是存现句。左边矩阵中的V(“写”“挂”)支配的论元是“他”“字”“黑板上”,因此是三价存现动词。右边矩阵中的V(“写”“挂”)支配的论元是“墙上”和“画”,因此是二价的存现动词。

我们首先对这两个矩阵的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进行表达式的描写:

左边矩阵:NP1+NP2+VP+NP3

施事格+受事格+VP+位事格

右边矩阵:NP1+VP+NP2

位事格+VP+受事格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二者的不同之处:左边矩阵中有施事格,右边矩阵中没有;左边矩阵的受事格和位事格在右边矩阵中发生了移位;左边矩阵的V恰好支配三个论元——施事格、受事格、位事格,V为三价动词;右边矩阵的V支配位事格和受事格两个论元,V是二价动词。

(23)他把字写在黑板上。 → 黑板上写着字。

同一个“写”由三价降为二价,关键就在于左边矩阵中“施事格”的隐化,一般主谓句中三价动词支配的“施事格”在进入存现句后不再出现,但却在语义上留有“空位”,正是陆俭明先生所总结的汉语“空位”类型中的“隐含型空位”,即NP论元没有出现在句中且不能补出:

(24)[s 他把字写在黑板上] → [s黑板上 e 写着字]

“s”是“句子”(sentence)的缩写符号,“e”是“空位”(empty)在句中的代替符号,在这句话中就是施事格“他”,“他”在存现句中的任何一个论元位置上都没有出现且不能补出,是由于存现句的特殊句式要求而将“施事格”隐化起来,不再充当句中的主要论元,因此“他”由左句中的显性论元——主语降级为右句中的隐性论元,而隐性论元所占据的位置就是“空位”e,可描写为:

NP1(显性论元-主语)+NP2(显性论元)+VP+NP3(显性论元)

→ NP1(显性论元)+NP’(隐性论元-空位)+VP+NP2(显性论元)

在主谓句中三价动词的配价构成结构是:论元1+论元2+VP+论元3,进入存现句后结构调整为:论元1+空位+VP+论元2,因此三价动词在存现句中被压制为二价。

这种句法表现与一价存现动词变为二价存现动词的情况恰好相反。一价动词的“空位”在存现句中得到显化,因此提升为二价;三价动词的“空位”在存现句中被压制,因此消减为二价。

3.“构式”压制

本文的理论主体是用“空位”理论解释存现句动词配价变化的动因,但同时笔者认为“构式”语法对这一语法现象也有用武之地。

构式语法理论(Construction Grammar)是90年代逐步形成的一种新的语法分析理论,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语言学家Goldberg,Goldberg[13]在《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对构式的定义:C是一个构式,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意义的配对且C的形式或意义的某些方面不能从C的构成成分或其他先前已有的构式推测。

换句话说,构式是通过整体综合感知来理解的,而不是通过部分的叠加来理解的。

(25)He sneezed the napkin off the table.

(他打喷嚏打得把餐巾弄到桌子下了。)

这是Goldberg在书中列举的例子,她提到sneeze(打喷嚏)是不及物动词,但在有些句子中却可以带宾语。例句(25)明显具有使动义,使动义是sneeze表示的,而这种使动义是由特殊的句式赋予给sneeze的。

因此用“构式”来解释存现句的特殊表现似乎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存现句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定型的句式,具有自己的句法结构(A段NP+B段VP+C段NP)和语义结构(处所+存现动作+存现物),且整个句式所具有的功能并不是通过部分的功能叠加而来的,因此可以看作是一种构式。

(26)一个人坐在旁边。

(27)旁边坐着一个人。

“坐”由一般主谓句(26)中的一价变为存现句(27)中的二价,正是存现句这一构式对B段动词的压制造成的,存现句构式的B段只可以允许二价动词进入,无论一价还是三价,一旦进入存现句B段都会被压制为二价,且同时具有[+存在]的语义特征,这特殊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都是由特殊的构式赋予的。因此笔者认为,“构式”整体对部分成分句法功能的调整,对部分句法成分的压制作用也可以成为存现句动词价目变动的一个原因。

四、结语

存现句中动词特殊的配价变化一直吸引着学者们的关注,本文基于“配价”理论和“空位”理论对可进入存现句的一价、二价、三价动词逐一进行描写和分析,得到结论:一价、二价、三价存现动词在进入存现句后均变价为二,这是由于隐性论元位置的存在,隐性论元的位置也就是“空位”,“空位”可以作为解释存现句动词配价特点的一种新角度和新方法,同时,“空位”的提出也可以大大增强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的整齐度。此外,“构式”整体对句中成分功能的调整和压制作用也对存现句动词配价变化有一定的解释力。

[注释]

① 本文第三(一)2部分的例句均为一般主谓句,并非动词在存现句中的用法。

② 对于“教室里”是否可以充当论元,在本文上一部分讨论存现句的结构时已经做过解释。

[1]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122-123.

[2] 张翼.汉语无空位关系结构:认知语法视角讨[J].现代外语, 2014(3):331-340.

[3] 袁毓林.句法空位和成分提取讨[J].汉语学习,1994(3):2-11.

[4] 钱春杭.汉语中空位主语和宾语及控制理论讨[J].浙江大学学报,1987(2):132-142.

[5] 陆俭明,沈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48-149.

[6]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92-93.

[7] 唐玉柱.等距与汉语存现句的主语宾语问题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1):38-45.

[8] 姚远.汉语存现句的“假主语”考察讨[J].语言本体研究,2014 (7):70-73.

[9] 朱晓亚.现代汉语句模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1-22.

[10] 伯纳德·科姆里.沈家煊,罗天华,译.语言共性和语言类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70-92.

[11] 张成进.现代汉语存现句的语义价的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2010(1):70.

[12] 齐沪扬.位置句中动词的配价研究[A].沈阳,郑定欧.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132.

[13] Adele E. Goldberg.吴海波,译.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1-14.

(责任编辑、校对:任翠香)

An Interpretation of “Vacancy” in Existential Sentences

PANG Li-juan
(Department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reason of consistency of verb valence in existential sentences, namely why the non bivalent verbs and bivalent verbs becomes divalent in existential sentences. It is found that this phenomenon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implicit theory, especially the existence of position element, and that changes in verb valence can be explained by changed syntactical positions of “agentive” “location” “accusative” and “oblique”.

existential sentences; verb valence; vacancy; construction

H314.3

A

1009-9115(2016)06-0039-05

10.3969/j.issn.1009-9115.2016.06.009

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15YCX020)

2016-05-04

庞俐娟(1989-),女,回族,河北张家口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学、话语分析。是二价动词。

猜你喜欢

论元二价三价
美国FDA批准两种二价新冠疫苗作为加强针使用
鸡球虫病三价活疫苗免疫效果研究
九价HPV疫苗上市了,二价和四价HPV疫苗还有用吗?[2019年07月05日发布]
浅析俄语形容词配价问题
经济学家连平谈“三价”
硫酸亚铁溶液氧化制备硫酸高铁条件探讨
镀锌层三价铬常温彩色钝化工艺
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毒株更换
基于依存树距离识别论元的语义角色标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