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安徽私家刻书考

2016-02-13张守卫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6年10期
关键词:刻书刊刻私家

张守卫(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清代安徽私家刻书考

张守卫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清代安徽地区私家刻书地域广、人数多,规模大、技术精,是安徽历史上刻书较为发达的时期。前人研究安徽刻书,多集中于研究徽州一地之刻书,难以反映安徽刻书的全貌。现采取考证的方法,就清代安徽私家刻书情况、发展特点进行考述,以全面反映清代安徽私家刻书之成就。

清代;安徽;私家刻书

清代是安徽地区私家刻书最为发达的时期,刻书地域之广、刻书人数之多,刻书规模之大、刻书技术之精都远超前代。除著名的徽州私家刻书之外,宁国、太平、池州、安庆、庐州、凤阳、颍州7府及5个直隶州私家均刻印了数量不等的图书。然而,前人研究安徽刻书,多集中于研究徽州一地之刻书,难以反映安徽刻书的全貌。今不揣谫陋,仅就安徽私家刻书(不含坊刻)情况、发展特点考述如下,不妥之处,请方家指正。

1 清代安徽各州府私家刻书情况

1.1宁国府私家刻书

清代,宁国府下辖宣城、南陵、泾县、宁国、旌德、太平6个县。

宣城,汉时称宛陵,宁国府治所在地。该地私家刻书历史悠久,早在元代至正十八年(1358)宣城人贡师泰就在宣城雕刻了宋戴复古撰《石屏诗集》10卷。[1]明代则涌现了以梅鼎祚、梅膺祚、徐元太等为代表的著名私人刻书家。[2]特别是宣城梅山梅氏家族,自北宋梅尧臣之后,累代书香,历代刻书不绝。至清代,梅氏著名的家刻先后有康熙十年(1671)刻清梅清撰《天延阁集》,康熙三十六年(1697)梅枝凤刻梅尧臣撰《宛陵先生集》,康熙间刻清沈寿民撰《谷山遗集》,乾隆二十六年(1761)数学家梅瑴成以家刻堂号承学堂之名辑刻其祖清代著名的数学家梅文鼎撰《梅氏丛书辑要》23种61卷(另有附录2卷系梅瑴成作品),乾隆中再刻梅文鼎撰《绩学堂诗钞》4卷,《文钞》4卷。咸丰九年(1859)梅体萱补刊雍正元年(1723)兼济堂辑刻梅文鼎撰《兼济堂纂刻梅勿庵先生历算全书》,又名《梅氏丛书》28种74卷。宣城诗人、文学家施闰章,人称愚山先生,室名学余堂,康熙中刊自撰诗文集《学余堂诗集》50卷、《学余堂文集》28卷附《外集》6卷。其子施彦淳将其父主要著述编为《愚山全集》94卷,并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刊刻了其中的86卷附闰章孙施瑮撰《随村遗集》4卷。此外,宣城刘锦韩光绪二十年(1894)刊刻了清汪绂撰《戊笈谈兵》九卷。

泾县人赵绍组,有古墨斋,是当时著名的家刻堂号。自嘉庆元年(1796)到道光十四年(1834)先后刊刻了自撰《古墨斋集》35种151卷、与赵绳祖编辑刊刻了地方文献《泾川丛书》51种95卷。其后人还在光绪十三年(1887)以小古墨斋重刊了道光中赵绍组自刊的《赵氏渊源集》27种11卷。泾县人朱珔,好藏书,喜著述,爱刻书,家有小万卷斋。刊刻的书籍有嘉庆二十年(1815)刊《阐真集》4卷,道光五年(1825)刊自纂《泾川张香都朱氏支谱》34卷,道光十二年(1832)刻《紫阳家塾诗抄》24卷,道光中刻自编《小万卷斋经进稿》4卷、《小万卷斋文稿》24卷、《诗稿》32卷、《续稿》12卷。卒后,其大部分著作由其后人于泾县朱氏家塾继续刊刻或重刊。著名的有同治十二年(1873)刻《文选集释》24卷,光绪元年(1875)重刊《文选集释》24卷、八年(1882)重刊《紫阳家塾诗抄》24卷、十一年(1885)重刊《小万卷斋文稿》24卷、《经进稿》4卷、《诗稿》32卷、《续稿》12卷等。光绪中朱氏还刊有清陶福履辑《豫章丛书》26种48卷、《说文假借义证》28卷《首》1卷等。泾县包世臣及其后人亦先后刊刻了许多图书,如道光二十六年(1846)包世臣以白门倦游阁室名木活字排印自撰《安吴四种》36卷,咸丰元年(1851)又用木雕重刻《安吴四种》36卷,同治十一年(1872)其子包诚再次重刊。道光七年(1827)小倦游阁刊包世臣从弟包世荣撰《毛诗礼征》10卷。著名的包氏家刻还有《宋名臣言行录》5种75卷、吴卓信撰《汉书地理志补注》103卷等。泾县洪汝奎,常以唐石经馆、公善堂、晦木斋号刻书,先后刊刻了《洪氏唐石经馆丛书》《洪氏公善堂丛书》《洪氏晦木斋丛书》49种1025卷。

旌德吕贤基及其子吕基文、曾孙吕美璟亦是著名的刻书家族。道光二十九年(1849)吕贤基刊清吕飞鹏撰《周礼补注》6卷、洪亮吉撰《国语韦昭补注疏》18卷,光绪二十七年(1901)吕美璟刻其祖吕锦文选《文选古字通补训》4卷《拾遗》1卷,咸丰五年(1855)刊吕锦文选《埙篪雅唱》2卷附赵昭珩《影梅词抄》1卷、赵锡璜《倚笛词抄》1卷,咸丰六年(1856)刊吕锦文撰《怀研斋吟草》1卷、《筹笔闲吟》1卷。旌德朱琳,家有立本斋藏书室,道光五年(1825)刻《尚书考异》5卷,八年(1828)刻《书集传》6卷。[3]旌德汪守成道光间刊刻了清姚配中撰《周易姚氏学》一书。

南陵著名藏书家、刻书家徐乃昌在清先后刻成《积学斋丛书》20种63卷、《鄦斋丛书》21种46卷、《怀豳杂俎》12种17卷、《随庵徐氏丛书》20种93卷、《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100种112卷附徐氏《闺秀词钞》16卷《补遗》1卷。[4]

1.2安庆府私家刻书

安庆府,清代安徽省治所在地,领怀宁、桐城、潜山、太湖、宿松、望江6县。因全省政治中心地位的确立、桐城学派的影响,此一地区的刻书事业很快发展成为仅次于徽州的安徽江北另一刻书中心。

桐城学者方以智,入清不仕,潜心著述,刊刻流布。先后刊刻自撰著述《博依集》《方子留寓草》《物理小识》《博雅》《浮山文集》等100多卷。其子亦爱藏书、著述、刻书,长子方中德康熙四十五年(1706)刊自撰《古事比》53卷,次子方中通康熙二十六年(1687)刊自撰《数度衍》23卷《首》3卷,后又刊自撰《陪集》17卷附陈舜英撰《文阁诗选》1卷及自撰《篆隶辨从》2卷,三子方中履刻自撰《古今释疑》18卷。桐城派始祖方苞及其后人以抗希堂为号,自康熙至嘉庆间先后刊刻了方苞撰,戴名世、刘月三论次的《方灵皋全稿》不分卷、《抗希堂十六种》(又名《方望溪全集》)148卷。咸丰元年桐城戴均衡重刊方苞撰《望溪集》,分正集18卷,集外文10卷,年谱2卷。桐城钱澄之,有家刻堂号斟稚堂,康熙间初刻自撰《田间全书》5种,不分卷,康熙二十三年(1684)再刻时分为《田间文集》30卷、《诗集》28卷、《田间易学》12卷、《田间诗学》12卷、《庄屈合诂》2卷。宣统二年(1910)其后人又以振风学社活字排印了《田间文集》30卷附其子钱撝禄撰《田间年谱》1卷。桐城潘江,康熙十五年(1676)刊自撰《木厓集》27卷,康熙间自刊《木厓续集》24卷,又以石经斋刻自辑《龙眠风雅》64卷、《续集》27卷、《末集》1卷等。桐城陈焯,康熙间家刻自辑《宋元诗会》100卷。桐城显宦张英、张廷玉张氏家族,累代著述不绝,家刻延及清末。著名的家刻有康熙四十年(1701)刻《笃素堂文集》16卷、《诗集》7卷,康熙四十三年(1704)重刻时增刻《易经衷论》2卷、《书经衷论》4卷,新刻《存诚堂诗集》25卷,康熙末刻《文端集》46卷附《杂著》6种,乾隆二年(1737)刻《澄怀园诗选》12卷,乾隆十二年(1747)刻《张氏宗谱》24卷,乾隆十三年(1748)刻《澄怀园全集》4种31卷,光绪四年(1878)刻《澄怀园语》4卷、六年(1880)刻《澄怀主人自订年谱》6卷、十七年(1891)刻《澄怀园文存》15卷、二十三年(1897)刻《张文端集》5种59卷及张宗翰自光绪十五年(1889)至十六年(1890)重修刻《张氏宗谱》等。桐城姚莹,世代书香,道光中家刻自撰《中复堂全集》12种97卷附其子濬昌撰《中复堂年谱》1卷,道光十三年(1833)刊自撰《东溟文集》26卷、十五年(1835)辑刻姚范撰《援鹑堂笔记》50卷,咸丰间家刻《姚氏先德传》6卷等。桐城光聪谐,喜藏书,爱著述,有家墨轩室名,道光初家刻其高祖光标撰《片舫斋诗集》30卷,道光中刊自撰《家墨轩易学》《家墨轩诗集》《文集》《外集》多种,刊自辑《龙眠丛书》70种等,其后人于光绪中刊其《家墨轩集》3种23卷及咸丰兵燹后所余《龙眠丛书》18种等。吴汝纶及其子吴闿生是桐城清后期著名的刻书家族。刊刻的图书主要有吴汝纶撰《吴挚甫尺牍》5卷,吴汝纶辑《古文四家》5卷,吴汝纶撰、吴闿生辑《桐城吴先生全书》3种,吴汝纶撰、吴闿生编《桐城吴先生日记》16卷,吴闿生撰《江北先生文集》7卷,刘大櫆撰《梅峰文集》10卷、《诗集》8卷、《补遗》1卷等。桐城徐宗亮自同治十三年(1874)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先后刊刻刘大櫆撰《海峰先生文集》10卷、陶潜撰《陶渊明集》10卷、姚鼐撰《惜抱轩文集》16卷附《后集》10卷《诗集》10卷、自撰《善思斋集》4种31卷,是桐城派末期重要的刻书家之一。

怀宁学者陈世镕家有刻书堂号“独秀山庄”,为清后期安庆府重要家刻。道光二十五年(1845)至咸丰元年(1851)先后刊自撰《求志居全集》11种87卷。

潜山熊宝泰,嘉庆十八年(1813)刻自辑《赐墨堂家集合编》4种。

望江倪氏两强勉斋,光绪三年(1877)刊清倪模撰《古令钱略》32卷,《卷首》1卷,《卷末》1卷。[5]309

1.3太平府私家刻书

太平府,下辖当涂、芜湖和繁昌3个县。

清代太平府私家刻书地主要集中在府治所在地当涂县。当涂人黄钺,工诗文,善书画,著有《黄勤敏公全集》《韩昌黎诗增注证讹》。其子黄富民,亦多才多艺,著有《过庭小草》《礼部遗集》《黄勤敏公年谱》等。这些著作,大多为黄钺及其子黄中民刊刻。主要有黄钺嘉庆二十年(1815)自刊《壹斋集》27卷,道光十年(1830)续刊《壹斋诗集》28至35卷,道光十九年(1839)续刊《壹斋集》36至40卷。其子黄中民道光二十八年(1848)刊黄钺注《韩昌黎诗增注证讹》11卷附《年谱》1卷,咸同间汇印《黄勤敏公全集》11种51卷。同治九年(1870)黄氏家族还刊刻了黄富民撰《礼部遗集》9卷等书。当涂另一著名的私人刻书者当属博学多识的夏燮,著有《五服释例》《校汉书八表》《明通鉴》《中西纪事》等重要史著。他的著作除了官刻之外,大多有自刻本。如同治四年(1865)自刊《中西纪事》24卷、同治七年(1868)自刊《五服释例》20卷、同治八年(1869)自刊《粤氛纪事》13卷等。此外,当涂金长春的怡经堂于嘉庆十八年(1813)刊刻了自辑《怡经堂藏书》七种,朱煌于乾隆末年刊刻了宋李琪撰《春秋王霸列国世纪编》3卷等。

1.4池州府私家刻书

池州府,下辖贵池、青阳、铜陵、石埭、建德、东流6个县。

池州府的家刻主要集中在石埭(今石台县)和建德县(今东至县)。石埭徐士恺有书斋观自得斋,藏书画、古物、金石3000多种,收藏鉴赏同时,亦爱刻书,为清末安徽省著名的刻书家。光绪十二年(1886)刊清徐士怡撰《寄生山馆诗剩》1卷、《瘦玉词钞》1卷;光绪十二年至二十年(1886~1894)刊清陈其荣辑《仓颉篇》;光绪十三年(1887)刊宋李清照撰,明玉兰芳增辑《马戏图谱》1卷、清厉鹗撰《樊谢山房集外诗》1卷;光绪十四年(1888)刊明王良枢辑、明周履清校续《诗牌谱》1卷、明汪禔撰《投壶义节》1卷、清刘遵陆撰《牙牌参禅图谱》1卷、局中门外汉撰《伦敦竹枝词》1卷、于敏中撰《浙程备览》5卷;光绪十七年(1891)刊清徐宗亮撰《黑龙江述略》6卷;光绪十八年(1892)刊清孙周撰《大瓠堂诗录》8卷、沈德潜撰《畅叙谱》1卷;光绪十九年(1893)刊明袁凯撰《袁海叟诗集》4卷《补》1卷、清高兆撰《续高士传》5卷、朱焘撰《北窗呓语》1卷;光绪二十年(1894)刊宋杨潜撰《云间志》3卷《续志》1卷、元杨譓撰《昆山郡志》6卷、清林侗撰《唐昭陵石迹考略》5卷附《谒唐昭陵记》1卷、张廷济撰,陈其荣辑《清仪阁金石题识》4卷、金嘉采撰《泉志校误》4卷、程庭鹭撰《多暇录》2卷、程嗣章撰《明宫词》1卷、王士禛撰《渔洋山人集外诗》2卷、王士禛述、何世基录《然灯记闻》1卷、王士祺撰《律诗定体》1卷《渔洋山人诗问》2卷、吴伟业撰《梅村诗话》。江淮名医,建德周学海,终生潜心医学,广刊医籍,从光绪十七年(1891)起,先后刊刻了《神农本草经》《本草经疏》《脉经》《脉诀刊误集解》《难活本义》《中藏经》《内照法》《巢氏诸病源候论》《脉因证治》《小儿药证直诀附方》《阎氏小儿方论》《小儿癍疹各急方论》12种113卷,定名为《周澄之校刻医学丛书》。宣统三年(1911)周氏后人汇印时改称为《周氏医学丛书·初集》,以后又陆续汇印了二集、三集,共30种198卷,为我国古代医籍十大丛书之一。其兄弟周学熙、周学渊、周学辉及后人入民国后继续刊刻了大量古籍,成为民国著名的刻书家。建德清末另一重要的家刻为胡念修,家有刻鹄斋、灵仙馆、倦秋亭、向湘楼等室名,光绪二十三年至二十七年(1897~1901)刊《刻鹄斋丛书》17种96卷。包括自辑《四家纂文叙录汇编》5卷,自撰《向湘楼骈文初稿》4卷、《灵芝仙馆诗钞》12卷、《倦秋亭词钞》2卷,胡念萱辑《息园旧德录》1卷,胡浚撰《绿萝山庄骈体文集》12卷,胡敬撰《崇雅堂骈体文钞》4卷,宋董棻编《严陵集》9卷,揭暄撰《璇玑遗述》6卷、《图》1卷,邵懿辰撰《尚书通义残稿》2卷,彭兆荪撰《潘澜笔记》2卷、《忏摩录》1卷,纪大奎撰《纪慎斋求雨全书》2卷,汪中撰《汪容甫先生诗集》6卷、《附录》1卷,金士麒撰《易义来源》4卷,方旭撰《虫荟》5卷,郑瑶等纂《[景定]严州续志》10卷,谭献撰《复堂文续》5卷。贵池刻书大家刘世珩于清末先后刊刻了《玉海堂景宋元本丛书》15种430卷、《聚学轩丛书》61种264卷等。

1.5庐州府私家刻书

庐州府,下辖合肥、舒城、巢县、庐江4个县和一个州无为州。

其家刻主要集中在府治所在地合肥,著名者主要有蒯氏家刻、李氏家刻和张氏家刻。蒯氏家刻发起人为蒯德模,其后子蒯光典、弟蒯德标、侄蒯寿枢等先后刻印了数量不等的家人著述及其他书籍。蒯德模所办安道书院同治九年(1870)刊陆世仪撰《桴亭先生文钞》6卷、《续钞》1卷、《诗钞》8卷,光绪二年(1876)刊陈瑚撰《确庵先生文钞》6卷、《诗钞》8卷,光绪十二年(1886)蒯德标排印李文馥著、毛奇龄等选《容斋千首诗》8卷,光绪间排印李孚青撰《野香亭集》12卷,重刻顾炎武撰《亭林余集》1卷。合肥李国松,家有藏书、刻书堂名集虚草堂。光绪二十一年(1895)刊唐皮日休《皮子文薮》10卷及自辑《宋元明诗》2卷。光绪三十至三十二年(1904—1906)刊自辑《集虚草堂丛书》9种70卷,包括马其昶撰《周易费氏学》8卷、《叙录》1卷、《中庸篇义》1卷《屈赋微》2卷、《左忠毅公(光斗)年谱定本》2卷、孚青撰《道旁散人集》5卷、《附录》1卷、郑景撰《郑东父遗书》5种6卷、姚永朴撰《尚书谊略》28卷《叙录》1卷、徐子苓撰《敦艮斋文钞》4卷、《诗存》2卷、《诗存补遗》1卷,宣统三年(1911)《集虚草堂丛书》本还续刊马其昶撰《桐城耆旧传》12卷。合肥张树声,清末著名淮军将领,平素酷爱读书、刻书,有家刻堂号毓秀堂。最有名的家刻图书为光绪元年(1875)毓秀堂刊自辑《庐阳三贤集》3种19卷,包括包拯撰《包孝肃奏议》10卷、《附录》1卷、余阙撰《青阳山房集》5卷、《附录》1卷、周玺撰《垂光集》1卷、《附录》1卷。[5]291合肥张士珩,家有味古斋,家刻图书主要有光绪五年(1879)刊清吴鼎撰《百萼红词》2卷,光绪七年(1881)刊汪士铎撰《汪梅村先生集》12卷、《文外集》1卷、《悔翁诗钞》15卷、《补遗》1卷、《诗余》5卷、《笔记》6卷,光绪十一年(1885)刊李时珍编《本草纲目图》52卷、《卷首》1卷、《本草纲目》3卷、《奇经八脉考》2卷附蔡烈先撰《本草万方针线》8卷、赵学敏撰《本草纲目拾遗》10卷、《卷首》1卷,光绪三十年(1904)刊自撰《竹居小牍》12卷、《竹居录存》1卷。此外,张氏刊刻的图书还有管同撰《因寄轩文集初集》10卷、《二集》6卷、《补遗》1卷、《小异遗文》1卷、包世臣书《小倦游阁草书》3册、《小倦游阁法帖》1册。庐江吴保初光绪间刻周家禄撰《粤簃朝鲜三种》4卷,分别为《朝鲜世表》1卷、《朝鲜载记备编》2卷和《朝鲜乐府》1卷。

1.6凤阳府私家刻书

自雍正起,凤阳府基本下辖5县2州,分别为凤阳县、怀远县、定远县、凤台县、灵璧县、寿州和宿州。

可考的私家刻书有寿县祁氏道光二十七年(1847)刻顾亭林、阎若璩年谱合刊《顾阎年谱合刻》2册。定远惧盈斋同治十一年(1872)刊晋刘昫等撰《旧唐书》200卷,清罗士林等《校勘记》66卷。[5]319定远方浚师光绪二年(1876)刊宋陈旸撰《乐书》200卷。[5]450

1.7颍州府私家刻书

颍州府雍正十三年设,领阜阳县、太和县、蒙城县和亳州。

安徽颍州(今阜阳)人刘凡,康熙十七年(1678)刊其父刘体仁《七颂堂识小录》1册、《七颂堂集》14卷,同治九年刘体仁六世孙刘瑸重刊《七颂堂集》,增益别集《空中语》1卷,凡15卷。道光八年亳州刘氏刊明薛蕙撰《考功集》10卷。[3]844

1.8徽州府私家刻书

清代徽州私家刻书延续明代刻书之盛,刻书之家遍及徽州各地。据刘尚恒《徽州刻书与藏书》所录,仅徽州本地32姓,私人所刻图书即达300余种,这自然“远非历史原貌”,[6]但据此亦刻推及徽州私家刻书之发达。徽州私家刻书具体情况,因刘尚恒、徐学林二先生已撰专著论述,这里不再赘述。[7]

1.9六安州私家刻书

六安州,直隶州,领今安徽霍山县和湖北英山县。其私家刻书亦较著名。今国家图书馆就藏有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朱彝尊序,六安杨希洛刊元白朴撰《天籁集》2卷。道光十一年(1831)晁贻端用木活字排印的汇编420余种图书的著名丛书《学海类编》。六安清末最著名私人刻书家为涂宗瀛,有刻书堂号求我斋,刻书达300余卷。著名的有:同治十年(1871)刊刘廷诏撰《理学宗传辨正》16卷;同治十二年(1873)刊朱熹撰《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100卷《续集》11卷《别集》10卷;同治十年(1871)及十六年(1877)刊宋程颢、程颐撰、朱熹辑《河南程氏全书》6种66卷;光绪六年(1880)刊许衡撰《许文正公遗书》12卷《首》1卷《末》2卷,胡居仁撰《文敬胡先生集》3卷,《胡敬斋先生居业录》12卷,倭仁撰《倭文端公遗书》8卷《首》2卷《末》1卷《续》4卷;光绪十年(1884)刊清何桂贞撰《何文贞公遗书》5种,此外尚刻有《书目答问补正·子部》等书。同治十三年(1874)霍山刘氏五忠堂刊朱熹著白鹿洞本《四书或问》39卷,《考异》1卷。[5]213

1.10滁州私家刻书

滁州,直隶州,领全椒、来安2个县。可考私家刻书有:

光绪二十七年(1901)滁州李氏求要堂刊姚鼐选《古文辞类纂》75卷,[5]239嘉庆十七年(1812)全椒吴鼒刊《宋元检验三录》,二十三年(1818)仿宋乾道刊本刊《韩子》20卷,附《识误》3卷。[3]417同治七年(1868)薛时雨刊自辑《薛氏五种》。光绪十五年(1889)薛福成刊《天一阁见存书目》4卷。

1.11四洲私家刻书

四洲,直隶州,领盱眙县、天长县、五河县3个县。可考的私家刻书有:

盱眙吴氏望三益斋咸丰五年(1855)刊清吴裳辑《望三益斋丛书》,同治六年刊《周易传义音训》8卷,《易学启蒙》1卷,同治十三年刊宋魏了翁撰《鹤山文钞》32卷,《周礼折衷》4卷,《师友雅言》1卷。[5]319

2 清代安徽私家刻书特点

2.1安庆刻书成就显著,形成了以安庆为中心的安徽江北刻书中心

安庆,作为清代安徽省治所在地,因其全省政治中心地位的确立、桐城学派的影响,成为仅次于徽州的安徽江北另一刻书中心。出现了以方以智、方苞为代表的方氏家族,以张英、张廷玉为代表的张氏家族、以姚莹为代表的姚氏家族,以吴汝纶为代表的吴氏家族等众多刻书家族。他们本身多是著名学者或显宦,或著或编,著作等身,又是著名的刻书家,所刻多是自己或族人、乡贤、师友的著作。在光耀门庭,宣扬自己及学派主张的同时,也惠施了后学。著述与刻书相互促进,刻印了大量部头大、质量精的全集、丛书,如《方望溪全集》《田间全书》《龙眠全丛书》《桐城吴先生全书》等。刻书的质和量都成为仅次于徽州的刻书地区,成为安徽江北的刻书中心。

2.2泥活字印刷的成功再实践,印证了北宋毕升泥活字印刷的可行

泥活字印刷始见于北宋沈括《梦溪笔谈》的记载。然因无泥活字及印本的存世,道光以前人们一直怀疑泥活字能够印书。清道光年间,泾县翟金生用沈括记录的毕升制作泥活字的方法,历三十年心血,率家人造泥活字十万,印行了自著、自编的著作《泥版试印初编》《仙屏书屋初集》《仙屏书屋初集诗录》《修业堂集》《泾川水东翟氏宗谱》等。其部分泥活字及《泥版试印初编》《仙屏书屋初集诗录》《泾川水东翟氏宗谱》泥板至今尚存,有力地印证了北宋毕升发明的泥活字术的可行,驳斥了泥活字不能印刷的怀疑,捍卫了中国活字印刷的发明权。

2.3受文字狱影响,康隆交替之际刻书寥寥

康熙五十年(1711),都察院左都御史赵申乔告发桐城人戴名世私刻文集,肆口游谈,倒置是非,语多狂悖。康熙严厉处置,大肆株连,涉及者达300多人。除戴名世、方孝标两族外,为戴名世《南山集》作序、刊刻、销售及与戴名世有交往、收藏该书的藏家均被捕入狱。戴名世遭诛杀,《南山集》及其他著作或禁或毁,大部散佚。[8]受此影响,其后康熙朝和乾隆朝初年安徽刻书大大减少,见于记载的亦不多见。

[1]张守卫.元代安徽刻书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12):57-59.

[2]张守卫.明代安徽私家刻书考[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5(2):91-94.

[3]劭懿辰撰,邵章续录.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45,50.

[4]杜泽逊.文献学概要[M].北京:中华书局,2008:253.

[5]杨绳信.中国版刻综录[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6]刘尚恒.徽州刻书与藏书[M].扬州:广陵书社,2003:94-107.

[7]徐学林.徽州刻书[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107-193.

[8]清实录·圣祖仁皇帝实录[Z].北京:中华书局,1986:卷248,253.

Research on Anhui Private Printing in the Qing Dynasty

Zhang Shou-wei

The private printing in Anhui area,especially in the Qing Dynasty,featured with a broa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a large number of people involved,a large-scale and highly skilled,was highly developed in the history.Previous studies of Anhui private printing were more concentrated in the study of Huizhou area,which hardly reflected the whole picture of Anhui.This article takes the textual research method to fully reflect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private printing of Anhui in the Qing Dynasty.

Qing Dynasty;Anhui;Private Printing

G256

E

1005-8214(2016)10-0099-05

本文系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地区刻书研究”(项目编号:AHSK11-12D50)阶段性成果之一。

张守卫(1968-),男,博士,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6-01-28[责任编辑]李金瓯

猜你喜欢

刻书刊刻私家
近四十年古代书院刻书问题研究综述
宋人對三蘇文章的選編與刊刻
地下二层的专属影音室,兼顾影院/影K双重需求 济南麓府私家影院
定制私家影院系统中的传输损耗(上)
论王先谦《骈文类纂》的刊刻传播
论晚明元剧选刊刻现象及其文化审美意义
论元代儒学刻书
论元代儒学刻书
江西豫章书院书文状况概说
私家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