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区整合背景下的高校内设研究机构运行分析

2016-02-13杨亮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内设企业化科研机构

杨亮

(江苏科技大学,江苏 镇江 212003)

校区整合背景下的高校内设研究机构运行分析

杨亮

(江苏科技大学,江苏 镇江212003)

高校内设的研究机构依据其功能,可以分为管理平台型研究机构、依托于教学单位的虚设型研究机构、拥有独立建制的实体型研究机构等三种类型。其中实体型研究机构较为理想的运行模式应为企业化运行,但由于原有管理体制和科研工作自身特点,实体型研究机构在适应这一模式时出现大量问题,为消解这些制约性,有必要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和国家科研体系。

高校内设研究机构;实体型研究机构;企业化运行

或许新校区建设这项工作对于国内众多高校已经成为“过去时”,但因校区资源整合带来的内涵建设和运行模式革新应该远未结束,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在新的条件下更好地发挥高校的职能,包括人才培养,也包括科技研发和服务社会,这些都需要更为深入地探讨。无疑,依托新校区条件建设校内的科技研发基地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但科研基地的建设有赖于其中一个个“细胞”,即高校内设研究机构的活力。因校区整合,人力、物力资源更为集中,为内设研究机构的建设创造了更为有利的物质条件,但笔者认为,较之于物质条件的改善,制度、体制这些“软”条件的建设似乎更为重要,也更为艰难。

基于上述原因,笔者试图在此讨论高校内设研究机构分类,并重点对其中的实体型研究机构及其运行进行分析。

一、高校内设研究机构及其分类

高校研究机构是高校自主设立的科研机构,是高校教师从事科研的主要阵地,也是高校学科发展、教学体系完善、行政机构健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凝聚科研骨干、领军人物,突出学校主要研究方向,形成优势、特色,以承担重大科研任务和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目前高校内设的研究机构依据其功能不同,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种类。

1.管理平台型研究机构。如许多高校设置的高等教育研究所、政策研究所,这类机构除了自身进行研究之外,一个主要职能是以课题发布、成立研究会等形式组织校内外的教师、专家进行相关研究,因此这类机构基本等同于学校的一个机关部门,其主要工作目标也是通过积聚校内外的智慧为学校的教育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因此更确切的名称应该是科研管理机构。这类研究机构其经费来源一般为学校拨款。

2.依托于教学单位的虚设型研究机构。这类机构一般由学院、系等学校的二级教学单位中的科研骨干根据专业划分汇聚而成,可以视为专业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集体化作业单位,其成员一般由学院(系)的教师组成,即从事教学工作又开展科研工作,并且通过实践性教学等形式将两者有效融合,因此可以看做学校教学工作范畴。其经费来源一般为学校拨款和课题科研经费。

3.拥有独立建制的实体型研究机构。实体型研究机构有的是由高校自主设立,有的是在本世纪初通过事业单位改革并入高校。这类科研机构仍隶属于学校,名称上与第二类机构也很相似,但在人财物,以及日常运行等具体事务上具有相对独立地位,往往还伴随着自负盈亏等要求。其成员一般都是专职科研人员,不从事教学工作,或少量承担研究生培养等任务。

二、实体型研究机构的运行

就运行模式而言,上述三类研究机构的前两种比较简单,管理平台型研究机构一般按照高校的行政机关模式运行,而依托于教学单位的虚设型研究机构没有独立的组织系统,其工作过程基本融合在学院(系)的运行之中。需要重点讨论的是实体型研究机构的运行,依据其盈利能力、服务市场情况和学校财政支持程度等因素,实体型研究机构的运行往往具有不同的模式。

1.企业化运行模式

科研机构的企业化运行模式有其社会大背景。1999年我国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等部门关于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对国家经贸委管理10个国家局所属242个科研机构进行企业化的管理体制改革,开始了中国科研机构企业化改制。其目标一是在国家层面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技术进步,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将科研机构引入生产体系,从而解决国家创新机制和体系不够健全,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和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二是在研究机构层面,用市场机制和手段激发其内部活力,使科研成果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更为密切地联系。三是在财政方面,减少政府的财政负担,1999年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启动,国务院就提出:除教育和极少数事业单位之外,事业单位经费每年削减1/ 3,三年实现自负盈亏。在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财政部部长在预算报告中明确提出:“除少数特殊行业外,对事业单位的经费要减少1/3”。

2.学院化运行模式

笔者认为,学院化运行模式事实上是部分实体型研究机构改革不彻底或者还处于过渡阶段的一种表现,甚至可以说是各种力量、群体角力、妥协后的一种折中。一方面,其在人财物,以及日常运行等具体事务上具有相对独立地位,有的还是独立法人,这一点与高校内部的学院(系)有本质性的不同。但另一方面,这些机构的经费,包括其成员的工资、津贴、绩效奖金等全部或大部有赖于学校拨款,也就是说,这些实体型研究机构的专职科研人员在待遇和获取报酬的途径上与学校的一般专任教师是完全一致的。

学院化运行模式的一个基础性的问题在于,其运行体制和运行目标是冲突的。一般而言,专任教师的基本职能是教学,某种程度上其科研工作是教学工作的“衍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科研活动的最主要目标还是人才培养,也就是说,对专任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贡献度”评价不完全是科研成果的先进性或实用性,更重要的在于其“内向”的教学意义,事实上目前政府对高校的拨款的依据即是高校的标准生数,由此推理,教师的薪金也是对人才培养的酬劳,相对的,教师的科研经费则自然来自项目。反之,实体化研究机构的工作人员应与上述专任教师迥异,其“贡献度”评价应该主要是外向性的,要么根据市场对科技成果的需要,要么根据国家科研发展的需要,完全应该是“项目导向”,多劳多得,自负盈亏,也就是企业化运行。

三、实体型研究机构企业化运行的困难

1.传统管理模式的“惯性”。由于教育工作的特性,高校管理是典型的松散型的管理模式,赋予教师个体以较大的自由度,同时在教学科研等方面“风格各异”、各有所长,教师在科研领域也往往习惯于研究自己最擅长或者最喜欢的项目,或者与自己教学工作相一致、“一脉相承”的项目,这与人才培养的目标也较为一致;反之,企业化运作则要求较为严格的程序化管理,研究方向也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成果能得以顺利转化为前提,这种新旧管理模式之间的冲突在所难免。

2.运作方式的“惯性”。高校在科研方面一般采用“课题运作方式”,整个单位不是作为一盘棋统一操作,而是以研究室、课题组甚至个人作为单位。这种运作方式在企业化环境下很容易演变为违背经济规律的小作坊式的短期化操作,难逃低水平重复与科技资源浪费的怪圈。

3.个体思维“惯性”。我国经济改革过程中,人们对事业单位的看法出现了一个U字型的过程,从最初紧抱事业编制的“铁饭碗”,到进外企、私企和“下海”浪潮,再到1998年、2008年两次金融危机后再次出现的公务员热、事业单位热。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稳定的工作和预期收益、足额的工资福利,以及退休生活保障等都驱使实体型研究机构的工作人员不愿意放弃原有身份。正如诸多统计表明,即便出现所谓的公务员“离职潮”,但每年的公考依然火热。对于高校内设的实体型研究机构而言,这一点是改革最大难度所在,无论是自主设立的这类机构,还是合并而来的机构,其成员原本几乎都是事业编制的职工,同时与社会其他科研机构相比,这些职工还有学校各学院(系)和机关中没有改变身份的同事作为“参照物”,必然导致“不公平”的想法和平等待遇的要求。

四、实体型研究机构企业化运行的基本要求

1.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

这是我国企业健康发展和做大做强的共同要求,也是实体型研究机构企业化运行的根本保证。在前文我们讨论实体型研究机构企业化运行遇到的困难时曾提出了诸多方面的因素,但在根本上可以一言以蔽之:有后顾之忧。无论对于整个机构还是其中的个体工作人员,留在“体制内”的最大吸引力在于保障问题。因此,打破这一禁锢的的最主要手段就在于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包括养老保险、社会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以及对于这些机构进行离退休人员补贴等等。

2.建设科学的科研体系

就国家层面的现状而言,政府更愿意扶持体量大,传统特色明显的科研部门,因此,相对于学校而言,企业化后的实体型研究机构较为弱势,在科研实力、科研总量,以及获取科研课题的传统渠道方面无法与国有大型研究机构和高校等抗衡,从而迫使他们更多地与企业合作,取得一些“横向”的、规模较小的项目。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理顺各种关系,明确政府、企业、国家所属的“体制内”研究机构及走向市场的企业化研究机构等各个主体应扮演的角色和履行的职能,尤其在市场化初期政府对企业化研究机构的扶持政策。

就学校而言,若要真正建设好科研基地,激活其内部研究机构的活力,对校内工作人员分类管理势所难免。首先要在内部打破“铁饭碗”,改革“计划经济最后的堡垒”,进而,或许在实施进程中影响原有的教学领域和人事分配制度,为整个学校的改革带来实践经验。

[1]梁郁郁.现代高校研究机构建制模式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4):4.

[2]陈敏.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模式分析[J].创新创业与企业科技进步,2004(10):96.

[3]邵庆国.地方科研机构转制存在十大障碍[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9):102.

[4]龚康达.我国农业科研的困境分析[J].当代经济,2010 (3下):12.

G718.5

A

1673-0046(2016)7-0109-02

江苏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立项课题:新校区建设背景下学校运行模式的转变与衔接研究(GJKTY2014-41)

猜你喜欢

内设企业化科研机构
机构编制小常识
吉林省加快发展新型科研机构的综合思考
逆行者的武汉
国企党建如何防止“空泛化”——陕煤党建工作引入现代企业化管理理念
山西省县级纪委内设机构改革全面完成
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企业化探讨
医疗科研机构生物安全柜使用管理相关问题研究
案管中心与检察院内设相关部门衔接机制论要:以强化内部监督为视角
基层检察院内设机构整合问题的思考:以某省基层检察院内设机构为视角
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德基机械与多家知名科研机构展开技术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