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技术下的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

2016-02-13李友奔

中国传媒科技 2016年7期
关键词:新闻事业新闻媒体娱乐

■文/李友奔

新媒体技术下的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

■文/李友奔

“新闻娱乐化”现象已成为一种大趋势。在当前新媒体技术发展的背景下,针对当下普遍存在的新闻娱乐化现象,要把握好“度”的问题,积极引导,为新闻的娱乐化现象觅得一条正确发展方向,推动我国新闻传媒行业的蓬勃发展。

新媒体,新闻娱乐化;大众媒介;受众

1.新闻娱乐化的概念及其实质

新闻娱乐化是指新闻在给受众提供新近发生事实报道的同时,让受众可以体验情趣,体会情感,享受新闻报道。从内容来看,体现的是偏向一些软新闻或者通过多种方式将硬新闻软化,或者拼命地从严肃的硬新闻,如政治、经济等方面挖掘其含有的娱乐元素。

在新闻的娱乐化中突出娱乐性,迎合受众口味是其宗旨。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商业原则的驱使下,有些媒体将“利润至上”作为原则。为了更高的收视率、更高的广告费,各家媒体通过一切方法来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当下所面临的大环境,使新闻的娱乐化现象成为众多媒体为获取更多市场份额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手段。

2.当前新闻媒体出现娱乐化的原因

2.1新闻娱乐化现象表现出的经济原因

随着新闻媒介的不断发展与演化,当下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面临着与互联网为代表新兴媒体激烈竞争的局面,市场俨然成了一个随时会被媒体瓜分的“香饽饽”,而媒体的种类和数量都在变化中,且呈现上升势头。为了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让媒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媒体开始在新闻中加入一些好玩的娱乐性色彩的东西,这样产生的新闻多是一些充满噱头、八卦类的内容。从而来达到满足观众的“娱乐”心理,满足自己的某种“欲望”。这是新闻娱乐化表现出的经济原因。

2.2新闻娱乐化现象表现出的受众需求

从传播学来看,受众指的是:“大众传媒的信息接收者或传播对象,如纸质媒体报刊杂志的读者、电视电影的收视受众、广播的听众,以及新媒体的互联网用户等[1]。”

随着经济的增长、社会的发展,娱乐开始遍布每个地方、每个瞬间。把娱乐视为一种时尚,满足受众的参与性,拉近与受众之间的“心理”层面的距离,这是新闻媒体所要努力的目标之一。这要求新闻媒体把那些生硬难懂、官方的“硬新闻”软化,赋予它一种娱乐元素,使之增加一些人情味、故事性的情节。

以如下三条新闻为例:“国内成品油价迎年内第4次下调”“‘东方之星’翻船事件”,以及“范冰冰李晨恋爱正式公开”。“东方之星”沉船事件的新闻报道会让人觉得更具人情味,大家众志成城、凝聚一心等待奇迹的出现,受众心里满满的都是对遇难者及失踪人员的担心。这一刻,受众心里激发出了人文关怀及性本善的天性;而范冰冰李晨恋爱的新闻公布,这是典型的娱乐新闻,充满了轻松愉悦的气氛,满足了受众对于娱乐圈好奇的欲求;而第一条关于调整石油价格的新闻,其实新闻价值是很高的,但它只能满足小部分受众的需求,及那些开车人士对油价的关注。正是受众的这种心理需求,极大地刺激了许多新闻媒体对类似富有“娱乐精神”的新闻事件的大肆报道。

3.新闻娱乐化的影响

3.1新闻娱乐化对新闻事业的影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茶余饭后的生活有了更高一层的追求,一些新闻媒介为了满足人们在这方面的要求,开始增加新闻娱乐化的元素,传播社会中好玩儿的奇闻异事,增加节目的趣味性,满足人们多方面、多层次的心理需求。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能够体会到新闻娱乐性带来的轻松享受,带给新闻事业直接有利的影响就是迎合了受众的需求,受众的关注度增加,收视率上升,收视率高的节目也会受广告商的青睐。广告商对新闻事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广告商大量的投资是新闻事业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安徽卫视《超级新闻场》曾获得早间卫视收视冠军节目,其所取得的成功与它融入的新闻娱乐化元素不无关系。

3.2新闻娱乐化对文化的影响

随着高新技术的普及和迅猛发展,文化开始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新闻娱乐化对文化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关键在于“度”的把握。适度的新闻娱乐化会给整个大众文化环境产生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好的气氛带给人们的自然是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对推动社会进步和人们乐观心理的塑造都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受商业利益的驱动,新闻媒体对娱乐化这个“度”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新闻的泛娱乐正在侵蚀着我们的大众文化。

在当下市场经济的刺激下,一些新闻媒体往往去宣传一种“低水平”“低层次”的充满享乐主义的内容,误导人们对高尚情操和精神境界的追求。甚至一些严肃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新闻也被部分不良媒体“软化”、恶搞,严重影响社会文化风气。那些经过娱乐化“渲染”过后的电视新闻节目,使原本新闻节目的宣传教育、引导社会舆论等功能被弱化,反而对社会形成不良的影响。

“所以说新闻娱乐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新闻事业产生积极的影响,但与此同时,如果没有把握好新闻娱乐化“度”的问题,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对新闻事业来说也是致命的[2]。”

3.3新闻娱乐化降低了大众的审美能力

“大众审美是符合多数人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方式,是当代大众在生活中涉及的一种审美经验,大众审美是对现实美好事物的印照[3]。”过度的新闻娱乐化现象则会降低大众的审美认知能力。在新闻娱乐化过度泛滥的影响下,大众审美能力会趋向简单、趋向表面。这种娱乐化现象带给观众更多的是一笑而过的感觉,对事物的认知只存在于表面,认识不到事物的本质。如果长期以这种方式看待世间百事,我们会形成一种肤浅片面看问题的态度,不愿去思考、认识事物的内在意义。

4.规范新闻娱乐化的对策

4.1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建设

新闻事业所要服务的对象是社会大众,由于大众所受教育、社会层次参差不齐,所以新闻从业人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素质建设,用渊博的知识文化来武装自己、充实自己。用负责任的精神和态度来满足受众对新闻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

新闻从业人员在工作中要时刻谨记事实第一性原则,报道新闻要做到真实、全面、客观、公正,有思想、有立场,不跟风随大流,这是新闻从业人员应该拥有的特质。

新闻从业人员要把时间、精力充分应用到对新闻事实的研究和挖掘中,而不是去研究和挖掘怎么把新闻变得娱乐化。把握好娱乐化“度”的问题,处理好新闻和娱乐之间的关系,不让新闻的泛娱乐化现象充斥在整个社会环境中。

4.2提高新闻媒体的责任意识

新闻媒体在报道内容时应该发挥信息传播、价值导向等作用,而不是一味地去迎合受众。对一些严肃的政治新闻、会议新闻、灾难性的报道,要把客观事实真实地向受众传递,避免对此类新闻娱乐化。而对于一些轻松愉悦的软新闻,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娱乐元素。要更好地做到这点,就必须提高新闻媒体的责任意识。

新闻媒体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加强对新闻媒体的改革和创新。抵制低俗、恶搞、夸张的新闻报道,提高媒体的品味和层次,挖掘出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创造一个健康向上的视听舆论环境。

4.3增强新闻管理部门的监管力度

新闻主管部门要完善监管体系,加大监管力度。尤其加强对媒介内容的监管,做到优胜劣汰,对于新闻过分的娱乐化现象要给予坚决的抵制和处理,还新闻界一片晴朗的天空。增强新闻管理部门的监管力度,使新闻媒体行业避免不正当的市场竞争,在良好干净的社会环境中健康发展。

新闻娱乐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以及社会的进步。它的出现有其自身的合理性。俗话说,“没有无杂草的花园”。一方面新闻的娱乐化可以加强新闻媒体对受众的关注,重视与受众的交流,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促进新闻播报节目形式的改革和新闻传播方式的革新。另一方面,如果过分地强调新闻娱乐化,必然造成媒体公信力的下降,形成“泛娱乐化”现象。“不管怎样,新闻工作者必须要坚持真实、客观、全面、公正的原则,确保新闻事实的真实准确[4]。”

[1]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2]杨金鹏. 新闻娱乐化及其负面影响研究[D]. 南昌大学, 2005.

[3]王晓华. 论艺术审美与大众审美的相互影响[J]. 南昌高专学报,2009(2):44-45.

[4]王妍, 潘玉红. 实施综合治理 杜绝虚假新闻[J]. 当代电视, 2009(9):47.

(作者单位:阜阳广播电视台)

G2

A

李友奔,男,安徽阜阳人,任职于阜阳广播电视台,编辑。

猜你喜欢

新闻事业新闻媒体娱乐
浅谈提高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感的对策
市场经济对新闻事业的影响
中国记协发布《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2017年)》
时代召唤老区新闻媒体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
我国首发新闻事业整体发展报告
2014美国新闻媒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