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护理方法

2016-02-13黄海茹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降温体温发作

黄海茹

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护理方法

黄海茹

目的 探讨高热惊厥患儿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选取2014年1-12月朝阳市第二医院收治的55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 经抗惊厥、控制体温、对症治疗、加强身心护理等有效救治,55例患儿经5~14 d治疗及护理,均痊愈出院;惊厥缓解后神志均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神经系统检查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惊厥发作时医护人员给予及时恰当的救治和优质的、高效的护理特别重要。

小儿高热惊厥;临床护理

小儿高热惊厥也称热性惊厥,是由于感染、中枢神经系统之外的原因造成的神经系统功能暂时紊乱,神经细胞异常放电的现象,属儿科常见急症,发病率是成人的15倍[1]。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达38.2 ℃以上,发热12~24 h内出现惊厥抽搐,惊厥常在体温急速上升时出现。小儿高热惊厥为突然发生的短暂全身性惊厥,且会出现意识丧失,好发于6个月至3岁儿童。若不及时给予抢救和治疗,抽搐时间较长或反复发作会损伤脑细胞,导致智力低下,严重者会对患儿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对高热惊厥患儿进行及时、有效、优质的紧急护理,向患儿家属进行详细、全面的出院宣教,能够控制惊厥,缓解患儿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挽救患儿生命及有效预防再次发作。本研究就护理干预在高热惊厥患儿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4年 1-12月我院收治的55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发病前体格检查和智力发育均正常,其中男30例,女25例,年龄6个月至5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44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5例,腹泻(胃肠型感冒)3例,其他3例。所有患儿均为先发热,体温达38.2 ℃以上时发生惊厥抽搐,主要临床表现为口吐白沫、头部后仰、两眼斜视及向后翻、屏气或发绀,全身性或局部的阵挛或强直性痉挛,部分伴有大小便失禁;发作后表现为软弱无力、嗜睡,甚至出现短暂意识丧失。所有患儿均符合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相关要求,患儿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1.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发作时勿搬动患儿,就地进行抢救,解开患儿衣扣和腰带,取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或口腔内分泌物误吸入气道内;将舌头轻轻向外牵拉,防止阻塞呼吸道;及时清除患儿口鼻部及呼吸道分泌物,防止吸入气管,维持充分通气,必要时进行吸痰。

1.2.2 迅速控制惊厥 使患儿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

停止或减轻抽搐是抢救的关键[2],确保以最快的速度减轻或使惊厥停止,可缓慢静脉推注地西泮,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儿呼吸、心率变化情况,抽搐停止后即可停止推注,以免造成呼吸抑制等情况发生;也可用10%水合氯醛稀释1~2倍后保留灌肠。

1.2.3 吸氧 无论有无发绀,均需予以吸氧。开始时可给予高流量氧气,防止缺氧导致脑水肿;待患儿颜面及口唇颜色由发绀转红润、呼吸节律规整平稳后,遵医嘱给予低流量氧气。一旦患儿出现窒息情况,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应用简易呼吸器,必要时可行气管插管或切开气管。

1.2.4 降温 高热可以引起耗氧量增加、脑皮质兴奋、脑细胞水肿,抽搐缓解后,患儿如果仍高热,这时若不积极退热,可能还会导致惊厥再次发生。因此,控制体温是防止反复抽搐及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手段。

1.2.4.1 药物降温 发热时帮患儿解开衣被,擦干汗液,及时更换衣服;遵医嘱肌内注射复方氨林巴比妥等退热药物,也可使用小儿退热栓(扑热息痛栓)。

1.2.4.2 物理降温 将患儿置于环境安静、阴凉、空气流通处。体温超过39.5 ℃时,可采取温水擦浴方法,擦浴头额、双腋及腹股沟等部位时需稍用力且延长时间,注意保暖,防止受寒。擦浴时需注意观察患儿有无面色苍白、寒战、心率加快等情况,若患儿出现皮肤苍白或全身发凉应立即停止。患儿头部应以物理降温为主,可置冰袋,使用冷毛巾湿敷前额,以提高患儿缺氧耐受性,保护脑细胞,减轻脑水肿,使体温尽快降至惊厥阈以下,使脑组织缺氧缺血得以改善。

1.2.4.3 补充水分、电解质 高热可导致机体代谢增快,水分丢失增多,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酶活力降低,胃肠功能紊乱,患儿可出现食欲减退现象,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并注意热量供给。对于心肾功能良好的患儿,遵医嘱补充液体及电解质,既能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又可使体内的废物、细菌毒素等排出体外,利于体温下降。

1.2.5 注意人身安全,加强防护 抽搐发作时,医护人员要守护在患儿身旁,注意防止其碰伤及坠床,四肢适当约束,可加床档;抽搐牙关紧闭时,可将开口器置于其上、下臼齿间,防止舌及口唇咬伤。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减少对患儿的移动。

1.2.6 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观察并记录患儿抽搐持续时间、发作类型、程度、间歇时间、有无呕吐等伴随症状。一旦再次发作均应使用地西泮抗惊厥,将脑损伤降到最低[3]。注意患儿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面色、末梢循环等的变化,两侧瞳孔是否等大正圆,光反应是否灵敏,每0.5~1小时测量体温 1次。尤其注意惊厥停止后意识恢复情况、颜面及口周有无发绀、口腔状况等,发现异常,应及时向医师报告。

1.2.7 使用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路 使用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路时,应选择粗直静脉,采用留置针准确快速地进行穿刺,并应用透明贴膜妥善固定,防止患儿惊厥躁动时针头移位或脱出。其可以遵医嘱及时、正确地应用各种药物对患儿进行治疗,利于急救药品快速滴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需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按照医嘱及时准确地应用抗生素,应用 20%甘露醇降颅压时,输注速度要快,保证在15~30 min内输完,并注意观察输液部位皮肤情况,如有药液外渗,应及时进行处理。

1.2.8 加强营养,做好基础护理 患儿惊厥发作时,需暂禁食,禁止经口给药,以防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清醒后给予清淡、富含维生素的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多饮温开水,防止快速降温以及过多出汗导致患儿出现虚脱症状。同时做好口腔护理,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擦洗;保持病室环境整洁、安静,避免刺激,床单清洁、无污垢、无碎屑。对于大小便失禁患儿,应及时更换衣被,温水清洗臀部及会阴部,以预防感染。

1.2.9 心理护理 因小儿高热惊厥起病多较突然,家属易存在紧张、焦急、担忧等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必须急而不乱、快速行动、反应灵敏,确保抢救工作及时有效。并且告知家属高热惊厥大多预后良好,选择家属关心的问题适时引导,并嘱其密切配合治疗[4]。惊厥控制后,及时向家属做好自我介绍及沟通,向家属讲解疾病相关关知识,使其对疾病有所了解,从思想上进一步提高对高热惊厥严重性的认识程度,树立信心,配合抢救与治疗;关心爱护患儿,护理人员应在治疗前后注意与患儿的情感交流,多与患儿交谈、多给予其温柔的抚摸,在患儿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信任感,进而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1.2.10 出院后指导 大部分高热惊厥患儿痊愈后情况良好,但也有少部分患儿会出现惊厥反复或持续发作,其可以造成永久性脑损伤,发展为癫。但其发生与高热惊厥复发次数具有一定关联。复发次数越多,癫的发生率就越高。所以对患儿家属进行宣教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儿高热惊厥多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故应加强营养、体育锻炼,上呼吸道感染流行季节,避免去往人口密集处,减少感染机会是防止出现惊厥的根本措施。指导家属积极正确地进行防范,密切注意患儿体温变化情况。应嘱患儿家属在家中常备一些退热药品和急救物品,若患儿体温超过38.5 ℃应给予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液、布洛芬混悬液等药物降温,也可使用小儿退热栓;或采取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使用冰袋等,尽早进行降温,以减少发病。如果患儿出现抽搐情况,要就地抢救,保持安静,勿摇晃;立即将患儿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用硬物置于患儿上下齿间,防止舌头咬伤,并按压人中、合谷等穴位,立即送至医院。

2 结果

经抗惊厥、控制体温、对症治疗、加强身心护理等有效救治,55例患儿经5~14 d治疗及护理,均痊愈出院;惊厥缓解后神志均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神经系统检查结果均为阴性。

3 讨论

小儿高热惊厥发病率为 2%~5%[5],复发率为30%~40%[6]。其起病急,常可导致呼吸肌痉挛,出现屏气、发绀或青紫而发生脑缺氧,进行紧急救治的关键是迅速控制惊厥和降低体温。为使患儿及时得到救治,医务人员需镇静,严肃认真,切勿慌张,护理人员应积极配合医师急救,熟练掌握惊厥救治流程,迅速、正确地为患儿进行急救,减少对患儿的伤害。还要积极查找病因,治疗原发病,预防复发;详细、全面地对患儿家属进行出院健康教育,使患儿家属能够系统地掌握有关疾病知识和处理方法,从而降低高热惊厥发生率。

[1] 马钦丽,杨敏燕.急诊小儿惊厥的急救和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06,15(8):924-925.

[2] 胡亚美.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1182-1182.

[3] 杜怡,陈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0例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6):88-89.

[4] 李荣花.小儿惊厥的急救与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2):213-214.

[5] 唱浩,曹晓伟,王开霞.小儿热性惊厥 105例临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04,20(7):643-644.

[6] 陈暖金.惊厥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预后[J].当代护士,2007(8): 98-98.

R473.72

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8.048

朝阳市第二医院,辽宁朝阳 122000

猜你喜欢

降温体温发作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动物降温有妙招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七招给心脑“消署降温”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页岩气开发降温
读一读吧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