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看不见的人》中事物的象征意义

2016-02-13叶慧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北十堰442000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象征

叶慧(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北十堰442000)



浅析《看不见的人》中事物的象征意义

叶慧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北十堰442000)

[摘要]《看不见的人》是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的杰出作品。作者在这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意象。通过对脚镣、桑博娃娃、烤红薯、公文包等不同事物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的探讨,巧妙地烘托了小说的主题,也反映了主人公的内心精神世界以及在种族歧视的社会中追寻自我的艰辛历程。

[关键词]《看不见的人》;象征;不可看见性

《看不见的人》是美国20世纪50年代著名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的杰出作品。小说描述了一个美国黑人青年从南方到北方寻找自我,追求自我存在的价值,最终幻想破灭的过程。它深刻揭露了美国社会的种族问题,展示了现代人尤其是美国黑人在现代社会中追求成功和渴望实现自我的艰难历程。

小说中,作者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尤其是象征的手法别具匠心。李建军博士认为:“象征都借助于自然物象与主观情感在本质上的同构性或相似性,通过赋予主观情感以客观对应物的方式来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它能使作品意蕴深刻,让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还能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表达出作者的思想寓意,并赋予文章独特的艺术魅力。作者在小说中使用一些事物的象征,如脚镣、公文包、桑博玩具等附加到人物身上,使象征这一修辞手法在整部小说中更为凸现,从而深刻地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寓意。

一、小说中事物的象征意义

1.脚镣——追求自由的象征

人们总是用脚镣来锁住他人,限制他人的自由,因此脚镣成为枷锁和奴役的象征。在小说中,作者两次提到了脚镣。一处是黑人学院的校长布莱索博士桌上放着奴隶制时期的外表光滑的脚镣,他骄傲地管它叫“我们进步的象征”。另一处是兄弟会里,塔普兄弟因对白人说“不”而被关在监狱里戴了十九年的脚镣,作者给予脚镣更深刻的寓意。

自奴隶制度废除以来,非裔美国黑人获得了自由,他们不再是白人主人的附属品,白人也没有权力让他们戴上脚镣。所以布莱索博士把他桌上的脚镣称之为“进步的象征”。然而他并没有看清表面现象所掩盖的真相。虽然黑人获得了自由和受教育的权力,但是白人把自己的文化价值观通过教育方式灌输给黑人,希望黑人能成为他们所期待的温顺听话的“好奴隶”。布莱索就是这样一个被教育出来的“好奴隶”。在白人面前他是一个谦卑温顺的好奴才,对待白人他伪装欺骗、卑躬屈膝,丧失了自己的人格和尊严。而对待黑人他冷漠、严厉,不念自己的种族亲情,丧失了人性,他的灵魂已不再是属于黑人的。因此,从本质上来讲,他虽然表面上获取了成功,但是沦为一个没有自我的“无形”人。他桌上光滑闪亮的脚镣象征一种无形的束缚,时刻提醒非裔美国黑人曾被奴役的状况。但是,黑人塔普兄弟那段又黑又油又粗重的钢制脚镣上还保留着当时用斧子砍过的印记,时刻提醒着他要记住黑人为自由而奋斗的经历。塔普对一个要夺走他东西的白人,说了声“不”。结果他被关了十九年六个月零两天,失去了自己的土地和家人。但是在监狱里,他始终没有放弃追求自由的精神和决心。因此,这脚镣不仅象征了被剥夺的自由,也成为了不屈不挠、坚忍不拔抵抗斗争的标志。当塔普兄弟将脚镣送给主人公时,脚镣使主人公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物品,也是黑人文化的传承。正如书中所说:“我并不需要它(脚镣),但我得好好保存,即使不是为了别的,至少因为我感觉到塔普兄弟把它送给我这件事的本身就意味深长……也许就像一个人把祖父的表传给儿子……这行为能把他和他的祖先联系在一起。”主人公认为脚镣的赠与就像父亲把祖先继承下来的表传给儿子一样具有意味深长的含义,那就是把自己和祖先的过去联系起来。脚镣是让主人公记住那段黑人奴隶遭受屈辱的历史。它也作为标志,成为所有黑人联合起来追求自由的象征。

2.桑博娃娃——被操纵命运的象征

桑博娃娃的形象要追溯到美国奴隶时期,它代表着温顺没有责任感,忠诚却懒惰的黑奴。克里夫顿是兄弟会的一位成员,当他看清了兄弟会的真面目之后就离开了这个组织,以在街上贩卖会跳舞的桑博娃娃来谋生。这些“头脑空空”的桑博娃娃之所以能自动跳舞,是因为它的背后有一根“看不见”的黑线,只要紧紧拉住这根线,它就会自动地跳起来。作者艾里森用桑博娃娃这样一个意象作为象征,揭示不仅是主人公,所有的非裔美国黑人的生活就像这个被一根看不见的线操控的娃娃一样,被白人控制和利用,从来没有真正的自我,也没有过自己的思想,社会的歧视偏见和白人的强势文化也一直限制着他们的个性,这也是主人公无法实现自我的根源。在当时种族歧视根深蒂固的环境中,不管是什么人,即使自身有强大的力量,也不能抗拒来自社会、政治、习俗偏见对他们的压力。这些世俗偏见对他们的控制通常是看不见的,也是无处不在的,就像操纵桑博娃娃背后那根看不见的黑线一样,怎么拼命挣扎都逃脱不掉。

3.烤红薯——接受自己民族文化的象征

主人公对自己的黑人文化传统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拒绝到接受的转变过程。一开始他努力否认自己的黑人文化特征,曾经隐藏自己的南方黑人身份,在刚到纽约时,他拒绝吃他认为品位低的猪排和麦片这样的黑人喜欢的食物。这一行为象征着在以白人主流文化占据社会统治地位情况下,黑人逐渐丧失了自己的文化,丧失了自我。然而当主人公经历了一系列的不幸遭遇之后,他走在哈莱姆街头,看到一个年老的小贩在卖烤红薯,那噗噗地冒着糖汁,涂着黄油,香气扑鼻的红薯使他想起在南方的家乡吃红薯的多种方式。红薯是一种黑人文化传统的食物,在大街上大口地吃红薯,也是黑人的风俗习惯。因此,主人公再也不想掩饰自己的喜好,第一次在北方的大街上毫无顾忌地吃着自己喜爱的食物。“我用力地咀嚼着红薯,正当这个时候,我不禁突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自由的感觉……我再也不用担心谁会看见我,也用不着考虑怎样做才得体。……这是我的胎记,我生来就喜欢吃红薯!”吃红薯引起主人公一番深刻思考,他一改过去一味模仿白人的生活喜好,对黑人喜欢的东西感到羞愧的态度,因为他明白自己不可能指望得到像白人校董那样的大人物的帮助,也就没有理由再害怕他们。吃着黑人爱吃的烤红薯,象征主人公不再掩饰自己的南方黑人身份,公开地承认和接受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虽然这种行为不能为黑人带来彻底的自由,可是我们能清楚地认识到,主人公在追求自我的路上已开始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4.公文包——各种身份的象征

贯穿这部小说发展始终的那个“公文包”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的象征。艾里森通过对公文包由新到旧以及主人公带着它由一开始的兴奋到最后绝望的描写,表现了主人公对追寻自我、发现自我和梦想幻灭的艰难历程。这只用白绉纸裹着的牛皮公文包是主人公发表成功演说时白人奖励的奖品。白人督学对他说:“过来领奖,好好保存,要把它看成职责的象征。珍惜它。要一如既往,继续前进。会有这么一天,这只公事包里将装满决定你们民族命运的重要文件。”在拿到这个公文包时,主人公异常兴奋并且十分珍惜这个公文包。在以后的奋斗中,无论在什么地方,都随身携带着它,按照白人所指引的方向前进,但是在前进的一路上却屡次受挫。当他因为让一个董事看到了不该看到的事情而被学校开除时,校长布莱索给他写了七封推荐信,他把这些信都放进了公文包里,满怀信心来到纽约四处奔波找工作,但结果这些信并没有给他带来好运。后来他才知道这些信件的内容却是不让收信的人给他工作,主人公感受到自己被校长愚弄和欺骗了,他开始体会到现实的残酷。在兄弟会工作时,他把兄弟会的重要文件装进他的公文包里,勤勤恳恳地为兄弟会工作,以为自己找到了自我,找到了存在的价值,结果却发现自己只不过是兄弟会利用的一个工具,他的心情变得灰心丧气,也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公文包里装有高中毕业证、布莱索博士的推荐信、杰克给他起名字的那张纸、一封匿名信、桑博娃娃、黑人形象的储币器的碎片。这些东西无一不是白人社会强加给他的各种身份,象征着主人公的命运被白人无形地操纵、牢牢控制着。主人公一直是在别人的操纵下奔波不停,遭遇不停,屡屡受挫。当拉斯追赶他时,他把公文包当做武器,当警察追问他公文包里有什么东西时,他回答:“我的公文包里一直把你们装在里面,可是你们起先不认识我,现在又看不见我。”他的回答表明自己对人生的失败完全绝望了。他认识到自己的失败根本没有人注意到,因为自己是个“看不见”的人,由此也揭示了小说的主题“不可看见性”。最后他掉进了一片漆黑的煤窖里,开始反省自己的人生。而最具有象征意味的是主人公为了寻找光明,烧掉了公文包里所有象征着那些虚假身份的东西。这意味着他与过去的谎言和幻想彻底告别,为今后的人生做好准备。公文包也成为他从一开始盲目地追寻自我到最后真正认识自我的思想变化的重要见证。

除了以上一些事物的象征外,小说中还有很多非常绝妙的象征,如眼睛、颜色、黑人音乐等都表达了作者深刻的蕴意。艾里森在《看不见的人》这部小说中对象征这一手法的巧妙运用,把他对美国社会的深刻洞察以及现代人的普遍命运表现得淋漓尽致。正是通过以上一系列象征意象的交织迭起,向我们揭示了黑人在白人主导的社会里逐渐丧失自我和被迫处于“无形”的悲惨境遇,也使这部小说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美国文学的一部经典之作。

参考文献:

[1]李建军.小说修辞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34.

[2]拉尔夫·艾里森.看不见的人[M].任绍曾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356,239,30,515.

[3]董颖.浅析《看不见的人》中讽刺手法的应用[J].长春大学学报,2007(2):63.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0046(2016)1- 0186- 02

猜你喜欢

象征
被隐匿的象征
安托瓦内特的悲壮宿命:《茫茫藻海》中红色的象征意义
《愤怒的葡萄》:主题与人物形象的探析
电视广告中象征的运用
《黄色墙纸》的女性主义解读
从真实影像系统的角度浅析电影《归来》的审美意蕴
从古典到西洋
泰山神崇拜的民俗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