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推动智慧博物馆建设的分析
2016-02-13孙其媛
■文/孙其媛
移动互联网推动智慧博物馆建设的分析
■文/孙其媛
智慧博物馆概念的提出,指引着博物馆未来发展的方向。从实体博物馆、数字博物馆再到智慧博物馆,数字技术的进步推动着博物馆实现了从“物、人”二元关系到“物、数字、人”静态单向二元信息传递,再到“物、人、数据”动态双向多元关系的转变。这其中,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各类新型信息技术功不可没。文章以移动互联网作为切入点,分析移动互联技术在智慧博物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
博物馆;智慧博物馆;移动互联网;智慧服务
1.引言
博物馆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博物馆的定义也历经多次修改。随着20世纪90年代信息时代的来临,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深入各行各业。2007年8月24日,在维也纳召开的国际博物馆协会全体大会上通过了经修改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其中对博物馆定义进行了重新修订,“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其主要职能是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博物馆的社会服务职能逐渐强化,从博物馆最初给人古板、晦涩的印象到现如今作为一座城市的文化代表,博物馆更注重学习性、教育性和娱乐性的体现。
随着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博物馆被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获得了全新的发展机会,特别是在信息革命的带动下,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兴起与发展,一种以“物、人、数据”动态双向多元传播为核心的智慧博物馆正逐渐兴起,并成为博物馆的未来发展方向。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两个新名词“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报告中指出通过制定“互联网+”计划,推动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报告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纳入国家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这对整个信息产业乃至国家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必将带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博物馆界已经感受到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影响。
2.智慧博物馆概念与内涵的梳理
2008年11月,IBM公司向世界介绍了一个新概念——智慧地球,其中提到信息化现已逐渐普及、传感器成本费趋于降低与普及,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使得物与物之间建立紧密联系成为了可能,现代社会与物理世界能够高度融合,进而建立一个智慧地球,其具体特征为: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智慧地球概念的提出,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随之而来的是智慧博物馆概念的日益明朗化。2012年4月,IBM宣布与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合作,建设欧洲第一个智慧博物馆,通过利用IBMMaximo资产管理软件,能够简化博物馆维护流程,同时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并改善博物馆的工作效率、实时运作及管理。至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这个即将给博物馆界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新名词。
“i-Museum System智慧博物馆,顾名思义,是一个依托于现代科技的,以用户‘我’(i)的需求为中心的、服务于博物馆的智能应用系统。通过这一系统,参观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获取更多信息,从而得到更为丰富有趣的观展体验;博物馆也能在第一时间获得参观者的信息反馈,积极做出调整。”
“所谓智慧博物馆,是基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络,运用多种传感技术,经过智慧博物馆云计算平台的整合分析,形成的基于传感数据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博物馆资产管理、观众服务模式。它是全面透彻地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能使博物馆的‘物’拥有日益丰富的感知能力、不断提升‘智商’,并能与管理者、受众互动。”
通过梳理专家学者对智慧博物馆的定义,可以得出智慧博物馆具备的三个要素:科学技术、以人为本、双向多元。
2.1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是智慧博物馆建设的主要支撑,从传统的实体博物馆到数字博物馆的转变,数字化手段起了重大的作用。通过对藏品基本信息数字化、数字影像采集、三维建模等方式,构建数字博物馆信息资源平台;利用Web页面、三维展示触摸屏等多媒体技术建立虚拟博物馆和数字展厅;针对博物馆业务活动实现信息化管理,这些都是数字博物馆的应用实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信息技术涌现,智慧博物馆建设提上日程。正是因为有技术的存在,为博物馆人提供了发散思维的空间,大家才敢于想,敢于做,对智慧博物馆充满期待。
2.2以人为本
博物馆作为城市文化建设的产物,归根到底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智慧博物馆的建设主体是人,服务对象也是人,只有满足公众的需求,从实际出发,才能使智慧博物馆建设步入正轨,真正发挥博物馆的智慧服务职能。如果盲目追求高科技,无疑会剑走偏锋,使博物馆藏品束之高阁,让人望而却步。作为智慧博物馆的核心,以人为本既要满足“人的需求”,又要具有“人性化”。智慧博物馆的建设归根到底是让公众满意,而不是停留在让少数专家满意,令人炫目的阶段。
在台湾地区、香港地区、国外的和中国大陆的流行歌手(含组合)相继于北京举办演唱会后,北京成为了中国大陆流行音乐演唱会举办的重地,吸引了更多的流行歌手来此举办演唱会。1980年至2015年,于北京举办的个人演唱会共计806场,数量总体呈上涨趋势,但不同年份有所差异。(表2)
2.3双向互动
双向互动可以看做智慧博物馆建设的实施模式。传统的实体博物馆主要是物和人的二元关系,即展品摆放在展柜中,观众只能到现场欣赏。数字博物馆通过将实体藏品转化为数字信息,实现了物、数字、人的静态单向二元信息传递模式,例如藏品经过了数字化处理,观众在欣赏实物的同时,辅以数字化展示,观众不仅可以了解有关藏品的扩展信息,还可以看到藏品的制作过程,甚至通过触摸屏亲手制作一个虚拟藏品。智慧博物馆概念的提出基于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一种以物、人、数据动态双向多元信息传递模式为核心的实施模式应运而生,通过智能信息的整合,反馈成为一个重要环节,博物馆的服务、保护和管理模式都将实现整体提升。
3.移动互联网推动智慧博物馆建设的主要表现
3.1何为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是指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相结合,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而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兴业务,它包含终端、软件和应用三个层面。终端层主要包括智能手机、电子书阅读器、平板电脑、MID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和安全软件等。应用层包括休闲娱乐类、商务财经类、工具媒体类等多种应用与服务。4G时代的到来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的凸显必将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注入巨大的能量。据工信部公布的《2016年1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截至2016年1月,我国移动电话用户规模达到12.8亿,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9.8亿户,手机保持第一大上网终端地位。我国的移动互联网发展已经进入全民时代,移动互联网具有“移动”和“互联网”双重优势,即随时、随地、随身和分享、开放、互动,是整合二者优势的“升级版本”,可以说移动互联网就是下一代互联网——web3.0。
移动互联网具有全国性,是以宽带IP为技术核心的,可同时提供话音、数据、图像、传真、多媒体等高品质电信服务的新一代开放的电信基础网络,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互联网是具备网络连接、移动设备和应用设备的智慧系统,不仅是商业界关注的焦点,也是文化行业寻求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3.2移动互联网推动智慧博物馆建设的意义
智慧博物馆的建设不能只注重高新技术手段,要结合业务工作需求和公众需求来选择适合博物馆自身发展的技术作为支持手段。有效地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能够使博物馆内部以及馆际间业务交流的开展更加快捷、便利、高效,同时也能够充分发挥智慧博物馆服务大众的职责。提到移动互联网对智慧博物馆建设的意义实际上是移动互联网与智慧博物馆较强的契合度以及移动互联网自身的发展前景。
此外,移动互联网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2015年,中国的政府工作报告写入了“互联网+”,通过明确制定“互联网+”方面的具体计划,来推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互联网+”顿时大热,有的省级政府甚至与互联网公司达成了战略合作意向。目前,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4G网络,4G的移动高速体验为公共服务和应用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全国4G用户数达7584.8万人,光纤接入用户已超过6500万人,占宽带用户总数的32%。[4]移动互联网所具备的广域的泛在网让随时随地、如影随形成为可能,由此可见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将加速智慧博物馆建设的步伐。
3.3移动互联网推动智慧博物馆发展的前景
移动互联网推动智慧博物馆建设主要体现在智慧服务方面,智慧服务主要是针对公众服务需求,以多维展览互动形式,实现公众与博物馆藏品交互的高度完美融合,为公众提供无处不在的服务,主要包括展示与体验、教育与研究、分享与传播、纪念与回忆等方面。[5]
3.3.1身份识别与移动定位功能
人们出行随身携带电子产品已经非常普及,有时为了明确自己所处的方位,需要通过电子产品提供位置信息,以移动通讯设备作为身份识别与定位的终端工具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手机与电脑相比更具有私密性,同时也携带着个人信息,特别是手机号码实名认证后,手机已然成为人们的身份象征。观众到博物馆参观,通过手机号码确认个人信息获取参观资格,同时开启智能手机的定位系统,通过智慧博物馆的定位设计系统接入可以获得最佳参观路线和即时方位。这一移动互联功能的广泛应用有助于实现安全保卫的最大效能,既有利于文物安全、场馆安全,也便于发生突发事件时保障观众的人身安全。此外,身份识别与移动定位服务也有助于实现博物馆的智慧管理,智能手机不单是通讯工具,更成为馆内工作联络的终端设备,通过在手机上植入一个特殊插件,可以实现博物馆管理工作的智能化,既减小管理压力,又提高管理效率。
3.3.2移动社交功能
移动社交是观众数字化生存的平台,仿佛一个服务社区一样,在移动网络虚拟世界里面,分享与传播的方式格外受青睐,移动互联网的高效便捷使得观众愿意分享,分享精美艺术与文物、分享参观感受、结识兴趣相同者等等。移动社交功能的实现,调动了观众的积极性,让观众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接受并分享知识。此外,博物馆提供的语音导览功能能够让观众随时随地了解展览动态和展品信息,方便观众自由参观。此外,通过一些数字技术手段可以复原遗址、重现场景、复活文物,让观众通过智能手机“看”到历史。同时,博物馆的展览、活动资讯也可以实时推送到用户手持终端。
3.3.3支付功能新升级——移动支付
移动互联网和传统的互联网相比,具有业务的管理与计费能力,这些能力的整合,可以让移动互联网的业务从单纯的传播功能发展为服务功能,从而构成一个服务体系。现今,支付手段呈现电子化和移动化的发展趋势,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正在加深移动行业与金融行业进一步融合。移动支付平台不仅支持各家银行卡进行网上支付,通过升级功能后还可以支持手机、电话等多种终端操作,符合网上消费者追求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移动互联网实现支付功能也是智慧博物馆体现服务意识的技术提升。手机微信支付、官方网站在线支付已经不是技术难题,博物馆在公众的眼中是一个越来越现代的让人感觉亲切的智慧之地。
4.以移动互联网推动智慧博物馆建设的几点建议
智慧博物馆概念的提出在文博圈内掀起极大热情,一些省市已经启动智慧博物馆建设计划。但基于包括移动互联网在内的高新技术手段具有的特殊性,智慧博物馆建设的道路还要稳中求胜。
4.1尽快出台智慧博物馆的标准、评估体系
当前智慧博物馆国家标准体系的实质性缺失是我国智慧博物馆发展面临的现实课题。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快相关标准的出台进程,同时要研究制定智慧博物馆建设运行效果的科学评估体系,形成通过评估促建设、促发展的新做法,推动各个省市建设智慧博物馆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使标准落到实处。现在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体系、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运行评估体系已经逐渐成熟和完善,智慧博物馆评估体系可以在现有两种评估体系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并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尽早实施。
4.2确保智慧博物馆数据的安全、有序开放
数据开放是智慧博物馆建设的一个必然趋势,也是信息时代的大势所趋。但是只有保障数据安全,同时维护用户隐私的前提下,才能推进数据开放。首先,博物馆数据开放要在国家信息部门的有效管理下进行,需要得到专业力量的维护。其次,要研究明确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政策法规,编制开放资源目录,确立管理制度和实施步骤,推进博物馆数据安全、有序开放。再次,要降低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开发门槛,除移动互联技术本身之外,对公益性单位使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要提供政策倾向和必要支持。
4.3合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
虽然移动互联网技术魅力无穷,给传统实体博物馆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新的希望,但是对于这项技术的应用要恰到好处,为我所用,不能一味追求高新技术,而忽略了博物馆的本真。博物馆是讲求真实,注重历史的神圣殿堂,所有技术手段的运用都是辅助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博物馆的功能,因此要合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让这项新技术在智慧博物馆建设中真正发挥作用,落到实处。
[1]张预,王超.智慧博物馆,我的博物馆——基于移动应用的博物馆观众体验系统.中国博物馆,2012 (01).
[2]文物保护领域物联网与智慧博物馆.中国文物报,2012(08).
[3]官建文.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4]官建文.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5]宋新潮.关于智慧博物馆体系建设的思考.中国博物馆,2015(02).
(作者单位:辽宁省博物馆)
TU242.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