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及其成效研究
——基于对芜湖高校大学生调研的实证分析

2016-02-13杨晓帆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大学生

汤 举,杨晓帆,王 非(安徽师范大学 政治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大学生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及其成效研究
——基于对芜湖高校大学生调研的实证分析

汤举,杨晓帆,王非
(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当代中国社会正在进行前所未有之变革,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认知对于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基础性和前提性作用。大学生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路径有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新闻媒体和精神文化产品。通过实证调研和随机访谈,研究和探寻基本认知路径组合,推动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行为认同和政治认同,形成最强认知合力。

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成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多次讲话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2013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分为六个部分共二十三条,为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行为规范和行动指南。十八大以来,学界已发表的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著作和文章浩如烟海。然而,对于大学生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及其成效研究方面的著述却寥若星辰。如何提取最优路径,以加强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认知的重要性分析

(一)认知是认同的关键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作关于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话。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基本方向和基本工作内容。习近平指出: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以及感召力。[2]163习近平的论述表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行之有效的政策导向和普遍的社会实践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只有从广泛认同的基础上获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巨大的变化,经济关系变革、社会结构变动以及利益格局调整,这些都对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产生相当程度的冲击。当代大学生作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的价值观势必会影响社会发展进程。大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这个时期形成的价值观对其一生都有重要影响。为了克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危机,首先必须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在对高校大学生随机访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一些根本不了解或者只知道细枝末节的学生倾向于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们的生活没有什么影响。在对芜湖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的学生占65.86%,认为其是有影响的学生占93.05%。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明认知对于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从词源上说,认知亦是认同的基础。认知也称为认识,是指主体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认同是指人在心理上的认可和同意。当代大学生如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曾认知或知之甚少,何谈从心底认同核心价值观。

(二)认知是践行的前提

众所周知,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的和首要的观点,它贯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始终。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哲学进行了有效的结合,从而阐明中国共产党哲学思想中 “知和行”的辩证关系。毛泽东在《实践论》一书中指出:从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用理性认识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进而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1]296毛泽东的精辟论述表明“知和行”的辩证关系。通过实践获得的认识再用来指导实践,并且在实践中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实践和认识循环往复,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作 “青少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话。对广大青年梳理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明确的指导。习近平指出:青少年必须勤学、修德、明辨及笃实。[2]172-173习近平论述说明认知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不能人为地割裂二者的联系。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十分重视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如何使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隐性”的知和“显性”的行相互促进,前提必须提高认知的重要地位。

二、大学生认知社会核心价值观基本路径

(一)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

教育教学的主要环节和途径即是课堂教学,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全过程。与个别教学相对,我国目前主要使用的教育教学手段就是课堂教学。

首先必须发挥课堂教学中深刻透彻地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阵地作用,让广大学生对其真正了解,从而坚定广大学生对于十八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大学生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德育的作用,全面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和学术造诣。真正实现既要教书,又要育人的作用。当前,应高度重视大学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相关课程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材编写和课程设计中,应突出重点,加强教学实践。在讲课方式上,要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师生互动,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

同时,在构建课程体系过程中,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价值追求,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正如习近平所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163-16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强调榜样示范作用和反面典型的警示作用。“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强调年轻时勤奋努力必将受益终生。时至今天,优秀传统文化对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思想境界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性转化和发展,激发其生命活力时教学内容兼顾鲜活和厚重。

(二)重视第二课堂的实践养成作用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二课堂,同时也是大学生喜闻乐道的一种形式。它既是推动“知行合一”的有效手段,也是检验大学生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脚点。由调研可以得出,大学生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有效途径是社会实践,其比例占48.73%。大学生在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通过各种道德实践活动将自己所学所思同行为活动结合起来,不断改造和完善自己,最终达到行动固化。[4]25这是针对当前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诚信问题突出提出。为此,首先必须加强教学中专题社会调查和调研的比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社会调查、调研以及访谈等办法,用数据和事实说话,使同学们在课堂所学的知识由抽象到具体,真正地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必须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通过教学的实践环节,使得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生动起来,加深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教学实习也是教学实践的一种手段,深入开展广大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环节,使得广大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并且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最后,必须广泛开展各式各样的道德实践活动。《意见》在第五部分专门论述实践活动,说明开展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的重要性。《意见》指出,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要以诚信建设为重点。[3]25大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加强自身的诚信建设,对于促进良好的社会风尚有重要作用。2015年暑期,安徽师范大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引领青年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理论宣讲、爱心支教、普法宣传、环保传播以及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等主题,分别组建国家级重点团队、校级重点团队以及院级重点团队,1万余名安徽师范大学学子扎根沃土亲身实践,400多名实践指导老师身体力行全程指导,行程遍及云、川、鄂等10多个省市70多个县区以及500多个乡村和社区,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认可。师大学子也在实践过程中夯实了所学专业学识并且强化了社会责任担当。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大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服务广大人民,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同时大学生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加强了自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

(三)增强校园文化的育人熏陶作用

校园文化涵盖学校的历史传统方方面面,对于广大师生具有重要的感召力、渗透力和影响力。[5]111校园文化的本质是一种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包括学校的传统、学风、校风、校训以及学校的各类规章制度等。全面加强校风建设,根据大学生的成长特点和规律,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既要重视大学生的身心,也要重视陶冶他们的性情。由调研可以得出,校园文化是大学生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其比例占18.26%。对大学生而言,校园文化最具有导向作用,最具有渗透力和吸引力。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促进大学生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弘扬核心价值观名师工作室之丙辉工作室通过开设丙辉漫谈、丙辉学苑及名师访谈录等多个栏目,促进安徽师范大学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为此,一方面,必须加强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最深层次,包括校风建设、教风建设、学风建设和学校人际关系建设。加强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的历史传统,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中具体化和生活化,使大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促进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必须加强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传播的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和各类规章制度建设。只有设置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长效机制,才能够发挥精神文化建设的最大效力,才能约束广大师生的行为,促进大学生把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

(四)提升新闻媒体的宣传主渠道作用

新闻媒体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渠道,必须坚持弘扬主旋律和传播正能量,必须坚持团结稳定和正面宣传为主,必须牢牢把握舆论导向。由实证调研得出,大学生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在于学校和社会,其比例分别是 36.44%和24.24%。安徽师范大学利用广播台、社团、师大微信公众号及师大新浪微博的形式,不断创新各种形式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必须发挥自身优势,多联系身边事例,多使用大众化语言。校广播台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要多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多联系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事例。社会和国家媒体行业要多宣传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故事,多使用群众能够听得懂的语言。这样,就可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染力和可信力。第二,必须加强新闻媒体单位和从业人员对管理、促进新闻媒体单位自律,增强新闻人员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责任意识。[3]27-28学校要加强对校广播台的制度建设和人员建设,规范校广播台的使用,使得校广播台成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武器。国家和社会同样必须加强对新闻媒体、网络及其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使新闻媒体和网络成为大学生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渠道。

(五)突出精神文化产品的育人化人作用

大学生在学校里除了要上课之外,还要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包括本专业书籍在内的各类书籍以提升自我修养和能力。由实证调研得出,大学生通过报纸、杂志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占53.98%,通过讲座学习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39.68%。精神文化产品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和积极向上的大学生活,对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为此,一切精神文化产品必须作为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一方面,必须在大学校园中加强推广优秀文化产品的力度。通过教师教学以及各类社团媒介,宣传优秀文化产品,让大学生有意识地仔细阅读经典作品,观看各类影视作品,使优秀文化作品在大学生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起到内化于心的作用。另一方面,必须完善国家、社会和学校精神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建设优秀文化产品准入大学校园制度。[3]28-29目前,各类文化产品良莠不齐,大学生根本无法分辨其中的好坏,国家、社会和学校必须加强精神文化产品的评价体系建设,同时注重制度建设。教师教学过程应当注意给大学生开一些有利于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优秀产品书目,使大学生在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此外,还要注重建设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的共享平台。尤其是有利于加强大学生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通过各种各样媒介的共享平台推而广之,让更多的大学生接受优秀文化产品的熏陶和感染。

三、大学生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效

由实证调研可见,65.86%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比较了解的。其中,有45.82%的学生虽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却不能正确理解其基本内容。因而可得出结论,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了解,但了解程度低。此外,虽然26.3%的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日常生活影响重大,并且有66.75%的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日常生活有一定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仍然有6.95%的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其生活没有影响。由以上调研的主要内容可观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大学生中存在一定的认同,但依旧有一部分学生不了解、不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甚至认为其对自身生活毫无影响。对此,应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行为认同和政治认同着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教育的有效性。

(一)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是推动高校大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的关键。一种价值观只有让民众真正对它产生信仰,并直接转化为个体行动的内在动力,这种价值观才真正发挥其功效,促进社会发展。那么,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呢?首先,要熟记熟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做好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青年大学生处于思维最为活跃、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年大学生生活阅历、知识经验等虽不充分,却迫切要求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因而,只有从最基本的理论概念入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化于心,这样在其今后的社会交往之中,结合其社会实践活动便可更加透彻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从而内化于心达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其次,要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塑造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软环境。在当今高校内,仅仅通过抽象的理论宣传来达到高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认同已不再适用。校园作为一种教育环境,对高校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提升校园文化品位,重视校园精神的塑造,宣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样不仅能充分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更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思想上的引领功效,使其成为大众所认同的价值标准并予以遵循。

(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认同

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大学生中的行为认同,是评判其作为社会主义价值观在高校内宣传教育效果的最终标准。一种价值观,只有让广大民众真正对其产生信仰并在现实生活中将其外化为日常行为,提高该价值观的兑现性,这种价值观才能真正地从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否则,其只能作为一种华而不实的摆设存在。因而,必须再次强调的是立足社会实践,开展各式道德实践活动,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兑现水平,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范围内广泛认同的根本目的。因而,应开展各类道德实践活动,以道德实践活动为载体,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认同。同时,构建良好网络环境也是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为认同的关键。信息化的急速发展,每个人获取信息的渠道已不再局限于书本和学校。目前,微博、微信等高速、隐蔽的传播方式充斥着大学生生活,“自媒体”时代已然到来,“低头族”随处可见。为此,可利用网络文化传播特点,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水准,进行正面榜样宣传教育,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推动当代大学生对其认同水平。但是,推动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并不意味着让其有世俗化、庸俗化的宣传倾向。世俗化、庸俗化地宣传社会主义和新价值观,“恶搞”社会主义价值观现象的出现,只能导致人们对其排斥,丧失对其追求,从而产生极为恶劣的影响。

(三)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是指政治权力主体对其政治理念、价值观向社会成员传播,并得以实现的过程,是保障政权合法性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不仅要在理论上有所建树,更要推进其在高校里的政治认同。其一,必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全体大学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和价值体现。要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范围内的政治认同,关键就在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现于国家制度和法律法规中。而在高校,则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校规校训相融合。高校的校规校训表达出社会和国家对高校发展的要求,体现出高校的价值内涵,在校规校训中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能够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师生的规范作用,增进其政治认同和价值塑造的统一。其二,要依托高校党支部,做好学生党员对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工作。学生党员通常在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同学中选拔产生,本身具有较高的群众基础和群众声望,因而,要突出学生党员的榜样示范作用,促进高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认同。为此,首先要对学生党员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再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学习,并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其次,学生党员要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增强其作为党员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引导和感化周围同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认同。其三,必须做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在培养大学生民族自信心和民族精神的同时,促进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认同。我国当前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新的历史条件下,一方面,各种敌对势力及敌对思潮正利用不断开放的环境对我国大学生进行价值观的侵蚀,瓦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归属感。另一方面,道德滑坡和道德底线缺失等社会问题也对当代大学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道德困惑。在这种条件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认同就显得尤为必要。

[1]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6.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3-173.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编写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5:25-29.

[4]金玲,殷春华.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4(10):25.

[5]韩雪青.引领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析[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4(12):111.

(责任编辑:吕增艳)

Path and Effect of University Students'Cogni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Wuhu Universities Students

TANG Ju,YANG Xiao-fan,WANG Fei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s,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Anhui 241000,China)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society is undergoing unprecedented changes,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rapid.The university students cognizing and then consciously practic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has the important basic and prerequisite role.The main path of university students' cogni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s classroom teaching,social practice,campus culture,news media and spiritual culture products.Through the empirical survey and random interviews,researching and exploring the combination of basic cognitive pathes,to promote the university students’emotional identity,behavior identity and political identity for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forming a powerful cognitive force.

cognition;socialist core values;path;effect

D631.19

A

1008—7974(2016)04—0113—05

10.13877/j.cnki.cn22-1284.2016.07.022

2015-12-07

安徽师范大学2015年研究生科研创新与实践项目(2015cxsj097)

汤举,安徽淮南人,硕士研究生;杨晓帆,女,安徽淮南人,硕士研究生;王非,安徽六安人,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大学生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