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全民阅读建设比较研究

2016-02-13张涵钰完颜双双

中国出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全民读书图书馆

□文│张涵钰 完颜双双



中外全民阅读建设比较研究

□文│张涵钰完颜双双

[摘要]通过对中外全民阅读制度建设、参与主体、实践形式等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不同国情下全民阅读的共性经验,分析我国现状及问题,并提出对我国启示意义。

[关键词]全民阅读全民阅读立法出版

2016年的全国两会再次将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强化全民阅读的重要性和广泛性,已经成为新的时代诉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5年发布“世界读书日宣言”——希望散居世界各地的人,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年老,还是年轻,无论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全民阅读就是根据“世界读书日”演变而来的。在综合比较分析国家的综合国力、国民素养、受教育水平、文化素质之后,笔者选取美国、英国和日本三个国家为全民阅读研究的比较对象。

一、中外全民阅读的缘起和发展

1997年中宣部等中央部门共同承办“知识工程”,联合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事业的进程,第一次提出了“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的号召。

2006年原新闻出版总署联合中宣部等部门发出《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并在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提出“全民阅读”的倡议。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历史性地被写进大会决议;2012年十八大报告继续重申“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必要性;201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倡导全民阅读”是个不可规避的话题。[1]201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提高国民素质”,建设全民阅读的鼓号声仍旧嘹亮。[2]

全民阅读的实现,离不开社会各阶层的共同推进。和国内政府主导型的教育发展生态不同,国外推动全民阅读的主要力量是非政府组织,图书出版公司、协调机构、公益基金会、公共图书馆等是主要的参与主体。

英国的阅读推广活动萌芽于二十世纪中叶,在二十世纪末步入成熟。20世纪末在公共图书馆基金注入之下,一些图书馆开始活跃起来,策划了文化周等大众文学作品的推广活动。1995年开卷公司创始人雷切尔·冯·里尔首次提出了“读者发展”理念,他认为“读者发展”是一种为读者提供更多阅读和分享机会创造性地主动介入的实践活动。[3]

美国的阅读推广活动的滥觞期几乎与英国同步。1977年,美国国会立法通过成立国会图书馆阅读中心,其核心使命为推广阅读。1987年美国发起“国家阅读推广伙伴”计划,吸收了包括教育、民政和政府组织在内的90多个单位成员。同时还发展了国内和国际的非正式阅读推广网络,鼓励在社区、州、国家以及国际层面上的经验交流,并在南非和俄罗斯等国家成立了阅读推广中心。[4]

作为亚洲出版大国,日本早期的读书活动同样可圈可点。早在1999年日本国会便顺利颁布了《有关儿童读书年的决议》,正式地表明了日本政府在支持儿童读书方面的积极姿态。2005年日本国会颁布《文字、活字文化振兴法》,并将每年的10月27日设立为“国立文字活字文化日”。此外,2010 年10月29-31日,开展“国民读书年祭典”活动,得到日本民众的广泛参与。[5]

二、制度建设比较

制度建设是推进全民阅读建设的重要器物,是整体建设的前提条件。国家层面上,依靠国家力量调动整个社会资源,集中力量,化零为整。通过法律规范和行政条款,来规范和引导学习型社会构建具体工作的稳步落实。

1.中国全民阅读的制度建设

中国全民阅读的建设,是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稳步推动实现的。1997年中宣部联合其他八大中央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知识工程”。

2006年原新闻出版总署等11个中央部门,共同推出《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为全民阅读摇旗呐喊。2010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年)》,[6]此纲要的出台,在制度上为全民阅读的建设提供了可靠支撑。2011年4月20日,新闻出版总署发布《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首次将“全民阅读工程”作为新闻出版公共服务建设的工程之一。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开展全民阅读。[7]2015年、2016年,“倡导全民阅读”连续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为建设全民阅读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

2.国外全民阅读的制度建设

英国全民阅读的建设,以《学习的时代》绿皮书的发布为标志。英国政府在1998年发布了《学习的时代》绿皮书,主要实施办法包括建立个人学习账户等。1998-1999年,英国开展了世界上第一个推出国家阅读年活动,2008年,英国开展了第二个国家阅读年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英国国民对阅读的重视。

美国对全民阅读的推广出台了多项措施。1994年出台了“家庭参与教育伙伴关系计划”,1997年提出“美国阅读挑战运动”,1998年联邦教育部召开全国阅读峰会,同年国会通过了《阅读卓越法》。[8]2006年发起了“大阅读计划”唤醒人们对纯文学的热情。此外,美国还设有“免费漫画日”“好奇日”“阅读遍及全美日”等活动,希望通过这种仪式感的日子,提醒美国民众多多阅读,关注阅读。

日本政府通过法律、资金支持已然成为全民阅读的主要推动力量。1998年日本政府就开始实施“清晨读书”规划,规定学生早晨第一节课之前晨读10分钟。2001年12月,日本文部科学省制定了《儿童读书活动推进法》,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儿童读书日”。[9]2005年,日本国会通过了《文字、活字文化振兴法》等。2008年7月,日本内阁会议将2010年确认为日本的“国民读书年”。2008年和2013年两次对《儿童读书推进相关法律》进行修订。[10]

三、参与主体比较

参与主体是推进全民阅读建设的保障。全民阅读的实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凭借单一机构或者组织所能实现的。这是个广泛参与、长久实施的长期工程,不但需要调动全民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倡导全民参与,还需要保障参与的持久性和有效性。

1.中国全民阅读的参与主体

中国全民阅读的推进,是通过政策和行政命令导向自上而下进行推动,比如知识工程、全民阅读计划、读书节等。所以,参与主体主要是政府机关和组织单位。上至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下至乡镇政府都是主要的推动者和参与者。

大型出版集团、出版社、图书馆在推动全民阅读建设方面也是大有可为。北京出版集团的“世界图书和版权日”已经成为极具北京特点的文化地标。凤凰传媒高度重视全民阅读精品出版物的生产,开展公益讲座,创建手拉手红领巾书屋。长江出版传媒的“崇文大讲堂”“青年书香号”“长江书友会”是每年文化节的标配。在我国,多省市的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都开展了年度的读书节、公益讲座等系列活动。尤其是在大数据的信息时代,上海图书馆实施“互联网+”和“图书馆+”战略,运用互联网思维,服务更广泛的读者。

同时,社区、企业也在学习型社会构建中不断地找寻自己角色。近年来,随着社区书屋、农家书屋、“学习+激励”的企业培训项目的遍地开花,全民阅读也在稳步推进。

2.国外全民阅读的参与主体

英国的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出版商、独立的协调机构、基金会等都是阅读活动的重要推动者。英国独立机构,开卷公司和阅读社分别参与领导了诸多国家级项目,如分支、希望之书、国家阅读年、头脑空间等。英国的文学基金会、国家彩票基金为英国自主学习建设注入大量基金和基础设施。

美国图书馆协会、出版商、书商、网络媒体之间通力合作,广泛参与。教育机构、学校、社区、家庭共同承担24小时全天教育,如“阅读遍及全美日”“快乐阅读”等活动。美国的企鹅集团以出版大众图书闻名于世,顺应美国全民阅读推广的潮流,企鹅集团出版了更多优质的文学精品书籍。企鹅集团还与电视台、报纸、杂志等媒体进行合作开展阅读活动,向美国教育协会、图书馆等捐赠大量的图书。

日本的新闻出版业界、学校、读书推进协议会,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基金、举办相关活动,也是日本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主力军。日本的讲谈社作为日本最大的出版机构之一,一直致力于对阅读事业的推广。讲谈社成立了读书事业推进部,每年会用装满图书的大篷车在全国进行推广,鼓励阅读。

四、实践形式比较

全民阅读开展的广度、深度和精度,直接决定了其实现效果。推进全民阅读的顺利和实施是内在核心。这需要政府身体力行,同时也需要机关、企业、团体、家庭等组织的通力合作。

1.中国全民阅读的实践形式

我国的文化事业由政府主导,从中央部委到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都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阅读活动,有的已成为持续品牌,如北京阅读季、南国书香节、上海读书节等。

我国阅读节的系列活动主要是由党和政府主导和建设的,阅读活动创始时间早、参与人数多、覆盖范围广、影响力强。但是,不同地区之间的活动形式和规模以及活动启动时间还是有所差距。

同时,出版集团、大学出版社、公共图书馆也在不遗余力为开展全民阅读而努力。北京出版集团从2005年开始策划举办了京版大众文化讲座并持续至今。长江出版传媒集团积极开展全民阅读公益书架暨图书捐赠活动。广州将“有轨电车”变身“移动图书馆”,来倡导全民“读好书、好读书”。除此之外,高等院校独立主办的读书节、阅读周活动,社区图书馆、社区读书节等项目也都在有序进行,是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不可或缺的组织力量。

2.国外全民阅读的实践形式

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英国一部分图书馆获得了公共图书馆发展基金支持,在文学推广方面表现出了扛鼎之力,策划了很多民众广泛参与的文学活动,如北部的儿童图书节,赫里福郡和伍斯特市图书馆的现代诗歌推广等活动。[11]20世纪90年代后期,英国读者活动进入暖春期,政府先后通过文化传媒体育部划拨了两年的公共图书馆挑战基金,总投资400万英镑,以期改善公共阅读环境和设置。21世纪初,民间力量壮大起来,2002年成立的阅读社开始领跑英国阅读推广活动。同时,英国当局也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

美国图书馆协会每年都会举办大量的阅读活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一城一书”活动。“一城一书”的阅读活动起源于美国西雅图的华盛顿图书中心主任南希·珀尔于1998年发起的“如果全西雅图人阅读同一本书”活动。[12]现象级的“大阅读计划”则是由美国国家人文艺术基金会、博物馆和图书馆服务学会、关国中西部艺术基金会等机构于2006年共同发起的一项阅读推广活动。

日本主要的阅读推广活动是读书周。读书周始于每年十月下旬,总体持续两周,常规活动是举办各种阅读推广活动,比如面向孩子的朗读会、旧书交换、阅读讨论,等等。日本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在推进儿童读书活动上实施了很多独具特色的措施,如确立了“儿童读书周”“儿童阅读年”和“儿童阅读日”等。此外,说起日本的阅读推广主体,日本的出版社是一支活跃的坚实力量,承担了不容小觑的社会责任。新潮社、角川书店、集英社已经举办了30多年“夏日100册”阅读活动。该活动从1976年就开始实施,每年的7、8月众多出版社从自家文库中选出100种图书,制作成精美的宣传册免费发放。[13]

五、中外全民阅读建设的共性和差异分析

进入信息化社会以来,科技日新月异,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日益凸显其重要性,全民阅读也逐渐成为各国最关心的话题之一。推进全民阅读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手段,是国家发展的动力,也是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提高国际地位的需要。虽然各个国家推广形式和特点不同,但仍具有一定的共性。

在全民阅读建设的进程中,国家和政府都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国家和政府通过颁布和实施各项法律政策,提供财政支持等手段积极推进全民阅读建设。推广全民阅读已成为各国的共识。英、美、日等发达国家积极进行阅读推广活动,鼓励国民阅读;我国也在贯彻阅读理念,营造书香中国。

在建设基础方面,国外发达国家经济发达,科学技术水平高,国民的文化素质也相对较高,为推进全民阅读的建设提供了较好的条件;而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受经济、政治、文化水平的影响,国民受教育程度较低,全民阅读建设的基础不够完善,起点较低。总体来看,发达国家的全民阅读建设已进入了相对成熟化和社会化的阶段,而我国仍处于萌芽和起步阶段。

在制度方面,国外发达国家为推进全民阅读建设颁布了大量的法规政策,立法机制相对完善;我国虽然重视全民阅读的建设,在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上多次重申,但与此相关的法律还比较缺乏,至今没有一套系统的法律法规出台。

在参与度方面,国外发达国家注重推广阅读理念,开展多样化的活动来提高国民的阅读意识,同时采取各项激励措施让国民参与到全民阅读的过程中来,动员了社会各界的力量,覆盖面较高,且国民的参与度较高。而我国从政府、文化传媒机构、社区等各个层面开展学习型社会的实践活动,涉及主体虽广,但主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来推动实施,广大农村地区和偏远山村在阅读资源和参与度方面仍存在很大的不足。

在建设的实效方面,国外发达国家的政府、民间组织、企业、个人等全社会共同参与学习的进程,推广力度较大,覆盖范围较广,阅读理念和学习型社会的理念深入人心;而我国上至政府,下至家庭也进行了学习型社会的推广,但总体来看,推广的力度和范围有限,尤其表现在农村地区,取得的实效不如国外发达国家。

六、对我国全民阅读建设的启示

和国外相比,我国全民阅读建设启动比较晚,虽然在资源建设、参与人数、参与规模上有了不错的反响,但是在参与主体、推广方式、建设力度方面缺乏经验,仍存在明显的不足。

1.加强精品图书的生产和推荐

出版单位在推进全民阅读建设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生产的图书直接影响着全民阅读的推广效果,因此出版单位要生产精品图书,生产群众喜闻乐见的图书。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连续12年累计向全国青少年推荐1200种优秀少儿图书;连续5年推荐“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还开展了优秀民族图书、优秀老年人出版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优秀音像电子出版物、优秀少儿报刊等推荐活动,满足不同群体的多样化阅读需求。各地各部门也纷纷在读书月、读书节期间推荐好书,如“深圳读书月十大好书”“苏版好书”“湘版好书”“桂版好书”“川版好书”等。

2.充分发挥社会独立团体、公益组织的作用力

社会力量是个不容忽视的存在,因此要联合独立社会团体、公益组织、文学基金会、教育基金会等,在资金注入、技术支撑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共同支持阅读推广和教育改革。例如,英国阅读社通过和图书馆、政府合作,参与国家级项目,从而成为英国阅读发展的领导者。我国应该鼓励支持成立第三方的机构,缓解政府推广的经济和人力压力,和政府通力合作,共同促进全民阅读、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3.去中心化,实现学习公平

在我国,阅读推广活动的对象和主体,不论是在地区还是在年龄上,都存在着不平等现象,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知识壁垒。从行政区域上看,城市的居民相较于城镇、农村居民来说,享受绝对领先的学习机会。从年龄分布上看,以阅读活动为代表的学习项目的目标对象,通常是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群体。儿童、中老年在诸如此类的学习类活动中,属于边缘群体,无法平等和公平地分享知识成果。我国应该重视对儿童教育、儿童阅读、中老年教育的投入,加大农村社区学习型社区的建设。去中心化,通过资源的流通,实现城乡之间学习资源的合理配置。

4.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

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0%,较2013年上升0.2%;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8.1%,较2013年上升8%。[14]发达国家在推广全民阅读方面,调动了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推进全民阅读,通过政府财政、企业、民间组织、媒体等力量开展阅读活动,推广人群涵盖了婴幼儿、儿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所有的年龄段。对于我国来说,全民阅读同样离不开全社会成员的广泛参与,我国政府应加大推广力度,积极发挥图书馆、出版界、社会团体和大众媒介的作用,利用社区图书馆、农家书屋、企业培训等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以读书节、读书月、说书评书、大众讲座、阅读奖项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活动,切实提高国民的阅读率,保障全民阅读建设。

此外,我国应加快完善相关的立法规范,使其有法可依,依法推进全民阅读的建设步伐。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吴娜.全民阅读在中国[N].光明日报,2015-01-06011.

[2]潘小松.“全民阅读”浅谈[J].中国出版,2015(7):6-8.

[3][7][11]董丽娟,韩静娴.中英美三国图书馆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之比较[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2(5):62-66.

[4]赵永斌.从国内外阅读推广现状谈新时期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7):87-88

[5]宫丽颖.以日本为例探析如何推广国民阅读[J].中国出版,2011(2):77-79.

[6]任少飞.我国高校引智政策变迁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

[8][10]富琳.国外全民阅读面面观及其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14(18):84-87

[9]王萍.国外阅读推广活动经验剖析[J].阅读书评,2013(10):107-109

[12] John Y. Cole. One Book Projects Grow in Popularity [J].Library of Congress Information Bulletin,200665(1):30-31

[13]张濡藓.日本阅读推广分析[J].河北企业,2014(2):70-71.

[14]光明网. 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公布[EB/OL].http://news.gmw.cn/2015-04/21/content_15428481.html

猜你喜欢

全民读书图书馆
全民·爱·阅读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图书馆
可持续全民医保
我们一起读书吧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读书为了什么
去图书馆
全民环保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