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建设学习型政党思想探析

2016-02-13周全华

治理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党的建设

□ 周全华 蔡 禹



毛泽东建设学习型政党思想探析

□周全华蔡禹

摘要:毛泽东关于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的号召,关于“改造党的学习”的论说和实践,在延安整风学习运动中所建立的一系列学习规范、学习制度,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学习传统并一直延续到至今,将中国共产党初步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的政党。我们通过考察在全党开展学习活动的几个个案,可以发现现今学习型组织理论所提出的主要元素,中国共产党都具备。这就是:以中央精神为“团队愿景”统一规范学习目的和内容;以学习为“团队成员”(党员)义务,统一规范学习活动和过程等。统一规范对于学习的功能,即是以“团队集体(全党)学习”行为,取代分散的、个人的学习行为,以保证全党在理解上的一致。

关键词:毛泽东;党的建设;学习型政党

学习是人类有目的进行的一种实践活动,是人的本能要求,学习现象一直存在于人类历史活动中。而学习型组织则将学习从单纯获取价值、知识、技能的手段,提升为组织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使学习开始具有目的性意义。“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任何社会组织都有学习的功能,但那仅仅是以学习为手段,而“学习型组织”则是以学习为组织的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学习型组织有五大特征:一个学习理想,即组织的“共同愿景”;两种学习手段,即“组织化学习”和“系统化思考”;两个学习目标,即组织成员的“心智模式改善”和“自我超越”。

201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提出:“有全新的学习理念”,这就是建立“共同愿景”的学习理想;“有健全的学习机制”,“有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平台,“有科学的学习系统”,“有持续高效的组织学习”,这就是“组织化学习”和“系统化思考”之学习手段;“学习力、凝聚力、战斗力、创新力不断提升”,这就是实现“心智模式改善”和“自我超越”的学习目标。然而,“建设学习型政党”并不是在此文件提出之后的事,因为中国共产党早有着学习的传统,毛泽东很早就着手把党建设成“学习型政党”了。毛泽东首先是在延安提出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的号召,*《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85页。他要求全党及各根据地的各级各类机关都设立干部教育机关,建立干部教育制度。他还说过光有武装的军队不行,还要有文化的军队。他要把党和军队都变成“大学校”,这种社会构想或者说学习理想延续几十年不变,到晚年的五七指示进一步号召全社会都办成“大学校”。他把个人的、分散的、吸收知识的、工具性的学习,上升为组织化的、集体性的、塑造规范价值和信仰的、党的生存之道的学习。至此,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的构想都已形成。

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郑重其事地提出:要“改造”全党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这既是整风运动的启动,又是有意识地自觉地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起点。以前党员或因为处于地下或因为游击于山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多是出于个人的理论需要或知识兴趣,是自发的、分散的、零碎的、纯书本式的、纯理论研究式的。毛泽东把党员个人自学式的学习,转变为组织化的学习,变为党的行为,形成中国共产党的学习传统和学习制度,建立起劝学、导学、奖学、助学的激励机制和评学、督学、述学、考学的约束机制等一系列规范化制度化的学习机制,从而促进了学习型政党的建设。

一、统一规范学习目的和内容:以中央精神为“共同愿景”

毛泽东1941年引人注目地提出“改造”全党的学习,认为党的学风和学习方法有问题,认为这些问题所反映的是学习目的问题。学习应该有明确目的,应该贯彻中央精神。毛泽东提出“有的放矢”的学习精神,即全党学习应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这是统一规范学习目的),反对教条主义的学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倡导者们认为团队学习要有一个目标,即他们所谓“团队共同愿景”。而对于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巨型组织来说,“团队的共同愿景”就是中央精神。

1941年9月10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再次强调,反对党内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要学习联共的历史经验,学习列宁、斯大林与党内外各种“反对派”斗争的经验。*《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毛泽东强调以马列经典及《联共党史》为学习内容,是因为《联共党史》可以满足中共总结历史经验、规范党的建设、普及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实施理论动员等多层次的需要,而其组织学习的“愿景”则有两个:直接的“愿景”是整风,更长远的“愿景”则是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服务。毛泽东的读者身份、阅读方式和阅读旨趣,必然使马列著作的阅读由“个人行为”向“政党团队行为”直至“国家集体行为”转变,深刻影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从阅读旨趣即学习“愿景”来看,毛泽东丝毫也没有经典神圣化心态,而是在消解“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在“借洋调翻中曲”,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求发展,当然也为了从政治理论上丰富中共的革命战略和策略。解释学将读者分为两类:一是“意指的读者”,即马列著作在编写之时作者所意欲影响的阅读对象,因为后者影响到前者的写作,所以阅读对象直接“参与”文本的写作;一是“现实的读者”,即原作者没顾及的、创作时不在场的读者,他们会有不同的阅读目的和价值选择,会不顾作者而对文本作自己的选择性理解。所以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是“创造”性的阅读,在阅读中“创造”。*[美]费什:《读者反应批判》,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17页。毛泽东选取的是马列著作中关于武装斗争、党内斗争、党的建设和俄国革命理论等几方面,为的是创造中国的经验,是要将中共军事斗争经验和党的建设经验予以马克思主义化并创新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在规范全党的学习中,强调学习《联共党史》结语六条,并多次在党内宣读,这六条正是毛泽东所要宣示的中央精神亦即“团队愿景”。这六条囊括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及开展思想斗争和批评的方式方法,对中共党的建设影响很大。结语六条所表达的精神,就是整风学习的中央精神和“团队愿景”。对于学习如何与整风运动结合,也有非常细致具体的统一要求:一是在整顿学风反主观主义阶段,学习联共党史结束语第二条,第二条强调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393页。具体要求是:会同毛主席二月一号整顿三风报告、关于改造学习报告、论布尔塞维克化第二条等文件,研究时间为三星期。二是整顿党风反宗派主义阶段,学习联共党史“结束语”第三、四、五条,这几条讲同党内外机会主义进行斗争以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394-397页。三是综合研究阶段,学习联共党史结束语全部。*《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394页。具体要求是:会同毛主席改造学习报告、二月一号与二月八号报告、论布尔塞维克化十二条全部、中宣部“四三”决定、斯大林论领导与检查等文件,研究时间为三星期。

毛泽东还到各种学习场合中亲自宣讲六条。1941年他在反驳第三次“左”倾路线时,引证《联共党史》结束语第四条、第五条,提出要学习苏联党内斗争经验,既要同“党内机会主义集团”做坚决斗争,又要作批评与自我批评,纠正 “乱斗法”。*《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46-347页。同年9月10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指出主观主义的来源之一是“外国的传统,过去共产国际如布哈林、季诺维也夫等人的影响”,要“研究马、恩、列、斯的思想方法论,以《联共党史》为学习的中心,多反对主观主义的言论”。*《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374页。1942年2月8日,毛泽东再次引证《联共党史》结束语第四、第五条,说 “残酷斗争”和“无情打击”两个词,是“装腔作势,借以吓人”的党八股,用来对付偶犯错误同志是错误的,“对于这类同志,就须使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这就是《联共党史》结束语第五条所说的方法。”*《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35页。这是以学习六条来规范整风,又以整风来运用六条。这就奠定了党的一个传统——党的每一个新任务、新运动、新斗争,都要结合统一规范的学习来进行。

二、统一规范学习活动和过程:以学习为党员义务

毛泽东1941年5月《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提出“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85页。学习方法的改造是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学习方法,代之以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学习制度的改造,则经过一系列指示的规范,如规定学习主持机构、学习任务、学习材料、人员范围、时间、方法,规定从普通党员到高级干部的学习任务。规定学习不仅是党员的权利,也是党员对组织的义务和一项工作任务,逐渐形成了组织管理下的统一学习制度。即党委领导下的由各种学习机构辅助的一系列学员构成方法、学习课程设置方法、学习小组制度、学习指导制度、学习过程管理制度、学习汇报总结制度、学习奖惩制度的总汇。这些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从当前意义说,为经典著作和中央文件学习的系统化、组织化,创设了一系列规范;而从党的建设来说,则是对学习型政党的初步构建。

(一)学习机构及学习领导机构的设置

延安时期开始设置各种领导及辅助学习的机构,这些学习机构不是常设的,而是随学习任务不同而不断变动其名称、职能、权限和人员构成。1938年10月成立中共中央干部教育部,张闻天、李维汉任正副部长,这是业务性的领导机构。各机关成立学习小组,由主要负责同志兼组长或指导员,由王明担任总的指导。*《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在职干部教育部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3页。

1942年中央又发出《延安在职干部学习的规定》,成立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总学委,领导整风学习,这是与党务最高领导同构的学习领导机构,具有最大权威。总学委之下,又按行政系统分设分学委,领导全党各级干部的学习。总学委这一领导学习的行政机构,与党中央领导机关具有平行的权威,可见其对学习重要性的强调。

(二)学习活动的组织化制度化

整风中党员领导干部的学习,不再是个人行为,而是由中央、各级党委或学习领导机构统一布置的学习任务和统一组织的学习活动。1939年5月20日在陕北公学大礼堂召开延安在职干部学习动员大会。李维汉指出“研究联共党史,是解决精通马列主义任务的最重要的道路。”*《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在职干部教育部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5-6页。毛泽东亲自到会,强调要“长期地学下去”,搞好其中的学问。*《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84页。而干部的学习活动,则一般由中央干部教育部统一规范。如1939年2月中央干部教育部制定的《延安在职干部教育暂行计划》,将党员按职务和文化程度划分为甲类和乙类,甲类干部(担任负责工作的老干部,共计837人)为在职学习形式,每天学习两小时。*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编:《中国现代教育文选》(修订版),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487页。规定“第一次甲类干部的联共历史学习”从1939年9月开始,在延安女子大学大礼堂讲授。“第二次乙类干部的联共历史学习从6月5日起”开始讲授。*《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在职干部教育部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94页。

后来成立级别更高、权力更大的中央学习领导机构,总学委和书记处不断就学习发出直接指示,对学习的重视突显。1940年1月3日,中央书记处发布《中央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学习三类课程,要求在职干部平均每日学习两小时,并使之持久化与经常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2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227-228页。1940年2月15日,中央书记处发布《中央关于办理党校的指示》,“为了巩固与发展党,各地党的领导机关均应办理党校以加强对党的干部的马列主义教育”,并要求参考《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中的课程设置相关决定,在中央各分局举办的党校中训练中级干部(县区级)。

在学习时间上,强调简化组织形式、减少会议及课外活动,以保证学生每日有8个小时的学习时间。1940年3月20日,中央书记处发布《中央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指示》,意在补充《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规范干部理论学习。在职干部分为甲乙丙类,每日保证两小时学习,“非因作战或其他紧急事故”不可耽误;学习的方式可依环境和类别变成学习小组,每月开会讨论两次,可用座谈会方式。*《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2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333-335页。12月1日,中共中央发布延安在职干部学习的决定,将延安在职干部分为四类。*《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242-246页。12月17日,《中共中央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发布,党地委以上、军队团级以上的干部以“联共党史”为学习马列主义的基本教材,以此分清、领会和运用马列主义的实质。*《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257-258页。

中共学习行为模式的养成或者说学习型政党的形成,主要是发生在延安整风时期,是在“以学习形式整风、以整风形式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的。整风是毛泽东的一大创新,为党内斗争创造了“整风”这样一种处理内部矛盾的温和形式(相对以前肃反、清队形式而言)。就组织化的学习而言,整风是一种新发明的体验性学习形式;就整风运动而言,学习又可以作为柔性的整风形式。学习式的整风是温和的,整风式的学习是强效的,组织化的整风学习是中共对学习型政党的初步建设,取得了“弄清思想、团结同志”的良好效果。这为七大的召开打下了思想、政治和组织基础。

1942年6月8日,中共中央指示:“各地各级党委各级宣传部及原有的高级学习组均应按照中央指定的二十二个文件,有计划的领导这一学习运动”,并且规定“暂行停止一切其他课目(军事学校则暂行减少军事课目),专门学习二十二个文件”,“延安规定每日上午为学习时间……在学习二十二个文件时期中,应把其他一切学习暂行停止等”。*《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391页。该指示还以附件的形式,刊发《中央直属系统四个月研究二十二个文件的计划》和《延安学习组织的概略》。计划规定从四月二十日起为粗读阶段;从五月二十日起到九月二十日止为精读阶段。以上是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的规范。

从1943年3月至10月,是延安整风的总结时期。3月20日中央总学委发出《关于整风学习总结计划》,要求进行学习总结时,要重新学习文件,以巩固前一阶段整风效果。1944年3月5日,中央又指定阅读 “五本理论书”,*主要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列宁的《在民主革命中社会民主党的两个策略》(今译《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个策略》)、《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联共(布)中央特设委员会编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以期“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由此可知,整风与学习是结合为一体的,个人的学习行为已经发展为全党、团队集体的学习行为。

建国后延续了由中央发布学习规定的传统。1951年3月20日中央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123页。1951年8月17日,中央转发西南局关于在职干部学习实施办法的规定,要求“实施有系统的理论教育工作问题作出同样的计划并于九月底以前报告中央”。*《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49-1956),学习出版社1996年版,第275页。1952年11月7日,中央又发布关于学习经典著作的指示,“对于我国即将开始的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巨大指导意义。全党干部即应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49-1956),学习出版社1996年版,第459-460页。为配合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酝酿和发布,1953年4月23日中央发布《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1953-1954年干部理论学习的指示》,规定全党干部理论学习的高级组和中级组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间从1953年7月到1954年12月,为期一年半,每周学习四到六小时。采用定期考试方式,取测验、答问、写论文等形式。*《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143-146页。

中央指示发布后,各级党委也制订相应细则来规范下属党员的学习。如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委员会和中共中央人民政府直属机关委员会就曾规定:第一,必须从学习经典著作来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和经验,不能“超历史”“超现实”。第二,学习要有重点地进行。第三,理论应联系实际。每天必须以八个小时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集中阅读和研究,训练班强调读书自修,听讲和讨论只是为了辅助自修,训练班结业时,规定每组必须写一篇毕业论文,作为考试等。*《为中级组学习“联共(布)党史”作好准备 中央一级机关举办理论教员辅导员训练班》,《人民日报》,1953年5月21日。由此可知,每一次学习活动都由中央统一规范目的、内容、方法、时间。

三、统一规范学习之功能:以政党学习行为取代个人学习行为

如前所述,毛泽东的读者身份、阅读方式和阅读旨趣,必然使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阅读由“个人行为”向“政党团队行为”直至“国家集体行为”转变。作为学习者,毛泽东是领袖兼读者身份,他从1939年至1964年在著作中至少21次论及一部经典著作,而其阅读和诠释的场域,几乎全是中共各级重要会议,解读的文本大都是会议讲话、报告、演讲以及党的政治报告等权威形式。毛泽东的阅读动机和理解必定深刻影响到全党,把党员个人的阅读理解统一到全党的认识上来,把分散的个人学习行为,转变为政党的团体学习行为。正是经常性和长时期的统一学习活动,促进中共形成一系列的学习规范和学习制度,从而促进了中共学习型政党的建设。

从阅读方式来说,阅读主体以党的高中级干部为主;阅读的目的意在政治斗争,是一种典型的政治性阅读;阅读路径是自上而下的政党组织的行政力量。这种学习活动是典型的“政党行为”,以干部教育运动、整风运动为载体,形成系统化、组织化学习。建国后的政治学习,如直接配合过渡时期总路线宣传和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的政治学习,是由政党行为扩及到国家行为和社会行为,由学习型政党扩及到学习型国家和学习型社会。这种学习模式体现权力和知识的结合,原分属于政治和文化两个不同领域的要素结合起来了。经典著作的历史知识是经过解释和规范的,“不容许有任何随意的解释”。*《联共(布)关于报刊书籍的决议》,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第271页。统一规范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组织和学习制度,是决定经典著作解读的关键,这种统一规范保证和决定了阅读的结果,保证学习者获得一种与中央精神完全一致的马克思主义理解,从而达到使团队成员“改善心智模式”和“自我超越”的目的。

比如,毛泽东把列宁的党建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共产党,由此改塑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1948年毛泽东纪念十月革命三十一周年的文章回顾说:中共“就是依照苏联共产党的榜样建立起来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党。”*《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57-1359页。《联共党史》第二章第四节援引列宁的《进一步退两步》,说列宁在马克思主义历史上第一次制定了关于党的学说,“成了布尔什维克党组织基础的基本组织原理”,“它反对小组习气而捍卫了党性,反对捣乱派而捍卫了党,粉碎了孟什维克在组织问题上的机会主义,奠定了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基础。”*《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6页。列宁把党的外部关系和内部关系概括为六条:党是工人阶级的先进部队;党是有组织有纪律的部队;党是工人阶级一切组织中的“最高组织形式”,领导其他一切组织;党是先进部队与群众联系的体现;党按集中制原则组织才能领导群众;党要实行统一的无产阶级纪律。*《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0-54页。列宁所概括的六条成为毛泽东建党学说的核心,深刻塑造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形态。

又如,毛泽东最重要的理论创造——新民主主义理论,得到列宁革命策略理论的支持而最终统一了全党思想,成为中共政治建党的理论基础。《联共党史》第三章第三节援引列宁的《在民主革命中社会民主党的两个策略》一文,提出布尔什维克策略三大要点:一是无产阶级应当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二是人民武装起义是争得民主共和国的重要手段,三是资产阶级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71-81页。列宁的三个策略构成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即资产阶级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两个基本点:一是无产阶级领导权,二是社会主义前途。

再如,教育全党认识农民问题,肃清党内农民意识和民粹主义的影响。通过学习《联共党史》所汇总的俄国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对民粹主义的批判、关于俄国阶级与经济关系与革命主体等问题的论述,对于中共党员警惕民粹主义对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侵蚀、批判农民意识、批判空想社会主义有重要理论参考价值。毛泽东充分吸收了这一理论营养,对新民主主义理论作了进一步完善。毛泽东认为没有千千万万农民的个性解放,没有新民主主义工业化的完成,社会主义是不可能的。*《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75页。毛泽东在1945年党的七大报告中又提出:党内存在民粹派思想,“所谓民粹主义,就是要直接由封建经济发展到社会主义经济,中间不经过发展资本主义的阶段。俄国的民粹派就是这样。”*《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3页。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又运用这个理论:“我们赞成农民平分土地的要求,是为了便于发动广大的农民群众迅速地消灭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度,并非提倡绝对的平均主义。谁要是提倡绝对的平均主义,那就是错误的。现在农村中流行的一种破坏工商业,在分配土地问题上主张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它的性质是反动的、落后的、倒退的。我们必须批判这种思想。”*《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14页。这些理论认识,表明中国共产党通过“组织化学习”,“改善了心智认知模式”,达到新的“自我超越”的高度。

中国共产党全党如此统一领导、统一部署、大规模、长时间地学习经典著作和中央文件,这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是少见的。例如学习内容之一的《联共党史》,在中国发挥的政治功能、社会功能远远超出其史学功能,至少向两代中国共产党人普及了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这一跨越几个历史时期的学习,其成效也是显著的,满足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无产阶级革命、工人阶级政党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需要、知识渴求和经验参照,也对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作出了启示。中国共产党在这一学习活动的实践中,大大加速了学习型政党的建设。□

(责任编辑:熊觉)

中图分类号:D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9092(2016)02-0052-006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指导中国文化强国建设的路径研究”(编号:13XKS009)。

作者简介:周全华,中山大学社会科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蔡禹,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

收稿日期:2015-06-23

猜你喜欢

党的建设
让党的旗帜在互联网上高高飘扬
增强核心意识,树立核心权威
新媒体环境下的党员教育研究综述
提高党性修养,打造共产党人精神高地
关于全面从严治党,习总书记有何重要论断
加强高校二级学院党建工作的若干思考
浅析列宁政治遗嘱中的“党的建设”
改革举措落实难的表现及其化解
论习近平关于党的组织建设思想的创新
把“两学一做”落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