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思考
2016-02-13张贵知
崔 妍,张贵知
(1.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2.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河北 秦皇岛 066000)
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思考
崔 妍1,张贵知2
(1.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2.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河北 秦皇岛 066000)
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导师、研究生教学秘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以及研究生骨干等五支队伍建设,能够有效解决目前专业人才相对缺乏、结构不合理、素质不平衡等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面对的现实困境,形成合力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导师;研究生教学秘书;研究生骨干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大规模、高增长的发展,促使研究生肩负起“十三五”期间的使命,将研究生培育成为社会主义事业所需求的优质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为使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必须认真反思和准确考察其队伍建设所存在的困境,并采取具有科学性、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的措施努力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1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2015年我国博士研究生录取人数约7.31万人,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约57.43万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与方法手段,贯穿于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的始终,并在其理论与实践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如招考过程中坚持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培养过程中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中结合政治活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等。虽然大多高校在努力探索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有效路径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也存在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学生管理工作与形势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积极应对新形势、新问题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不多等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条件保障还不完全到位,相应的专职工作队伍缺乏,少数教师不能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1]。因此,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对于有效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全面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确保高校和社会稳定、建设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2]。2010年11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0〕11号)以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高校办学规模扩大、培养模式和管理方式的新变化,使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2016年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表明大学生思想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向好[3];但是,仍有部分研究生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学术道德失范等问题。
2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存在的困境
当前,环境、体制、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互联网时代,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深刻变革、变动与调整必然引起意识形态领域的相应变化,网络文化的即时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独尊地位被打破,网络文化的虚拟性诱使研究生在人际交往过程出现道德冷漠性;网络文化的多元性造成研究生个体价值取向受到冲击,经济时代对知识和智力的过分重视与关注使得研究生教育侧重于“重智轻德”。研究生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滞后于研究生招生规模增长速度,研究生教育收费标准的提高加大了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研究生教育弹性的学分制与学制倒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调整和完善。西方腐朽思想、落后文化、庸俗文化等大量不良思潮混杂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中,主要表现为:功利化使人们将需要、情感、意志、行为与商品意识、价值规律及利益观念紧密联系,而非出于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对奉献精神的崇尚。实用化使人们把知识技能的培养视为未来安身立命的前提,而非使真理在人身上得以显现的目的,学习是为了获得文凭找到好工作,体面的工作和丰厚的薪水是择业的首要条件。个人化包括损人利己的极端利己主义,利已不损人的合理利己主义,和利他实为利己的虚伪利他主义,但无论哪一种,其本质都是以个人意志和个人利益为出发点,把个人意志和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排斥他人、集体的意志和利益的错误思想[4]。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呼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创新,从国际环境来看,各种精神力量纷然杂陈,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从国内环境来看,我国正处在“两个历史转变”时期[5],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如理论教育法、实践教育法、批评与自我批评法等,无法达到理想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状态,要求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创新、创造、运用科学的方法。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仍面临专业人才相对缺乏、结构不合理、素质不平衡等困境。部分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尤其是研究生教学秘书队伍,与教育部规定的德育工作师生比1:200仍有较大差距,相当一部分本科辅导员、研究生教学秘书认为从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意味着发展空间小、工作收入低、精神压力大。这一群体更广泛地存在着“三低”的认知偏差,即认同感低、归属感低和成就感低,造成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不稳定,大量人员流失。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和研究生导师没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在年龄性别结构上,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多为40岁以下的中青年,年龄结构断层;女性占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绝大多数,男女比例不当。在知识能力结构上,教师较多注重专业知识的研究,缺乏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础知识,知识结构单调;缺乏过硬的组织协调能力、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随机应变的果断决策能力,能力结构失衡。在人员结构上,尚未实现专兼结合、功能互补的理想状态。现有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中,大部分人业务素质不高,没有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使他们轻视与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加之思想政治教育培训课程相对较少,使得其缺乏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难以形成健康、持续、发展的局面。
3 切实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研究生导师、研究生教学秘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以及研究生骨干等五支队伍肩负着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任,应坚持正确的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政治观,努力为研究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的引导作用。教书和育人是研究生导师的两大基本职责,研究生导师不仅是研究生求学、科研的指导人,也是其健康成长的引路人。首先,把“教书育人”确定为导师遴选的必要条件,把“关爱学生”确立为导师工作的首要职责,把“教书育人”的实效性确定为导师工作业绩的重要考核内容。其次,学校设立专项经费资助研究生导师开展研究生德育课题研究,聘请校内外专家对研究生导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训,促使研究生导师通过交流活动、出版论文集等途径分享工作经验,要求研究生导师每月与研究生交流不少于2次、与培养单位的分管领导、研究生教学秘书联系不少于2次。
建设一支以专职为核心、专兼结合的研究生教学秘书队伍,发挥其主导性作用。高校应结合实际工作需要,按照更高的学历要求,更合理的知识结构,更丰富的经验、能力要求选拔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硕士学位及以上的优秀毕业生专职从事研究生教学秘书工作,加强研究生教学秘书培训,引导其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专业去建设、作为职业去发展、作为事业去追求。在从事一段时间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后,高校可以在“攻读博士学位、管理干部选拔、专任教师选聘、科研与实验室人员选聘”等方面优先推荐相关人员[6]。同时,有计划地选拔一定数量的年轻教师兼职从事研究生教学秘书工作。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相应的补充作用。“思想政治理课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7],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向研究生传递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不懈引导研究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正确分析和解读复杂的社会现象,用科学理论武装研究生,用优秀文化涵养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要爱国守法,关爱学生,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教学观摩和社会实践、学习考察等继续教育活动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影响和教育学生。
明确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的管理育人作用。《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要求:“党委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核心,应研究德育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任务和重要问题,主持制订德育的总体规划与实施计划,定期分析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和德育工作状况。”[9]高校要形成领导负责制,明确分工,成立以校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主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主管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副校长等为重要责任人的工作领导小组,全权负责、统筹规划、系统指挥、全面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成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设置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专职管理干部,辅之一定数量的兼职管理干部,负责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划、统筹、协调与评估、调整等工作。
调动研究生骨干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三自”中的自觉性。第一,加强和规范研究生党组织的纪律和生活建设,积极引导研究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榜样示范作用,不断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使他们既成为研究生入党内在思想、外在行为的优秀典型、先锋模范,又成为研究生的先进分子、导师的得力帮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力量,并能把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吸引到研究生党支部和研究生党员的周围。第二,研究生会是引导研究生自觉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的学生组织,是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中一支上承高校下启研究生的重要队伍。要解决当前研究生会干部队伍存在的困境,一要挑选思想素质好、政治素质强、道德素质崇高的高素质研究生作为研究生会干部,在评奖推优、保送攻博、选留辅导员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二要针对学生会干部岗位职责、工作要求、活动安排等提出高要求,三要做好不同年级学生干部之间的传、帮、带衔接。第三,加强研究生社团干部队伍建设。研究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最活跃的因素。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研究生社团干部队伍,一要引导社团干部自觉地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社团活动之中,二要确保社团活动在向上向好、积极健康的范围内进行,提高研究生社团的生存能力,三要给予社团干部相应的扶持和激励政策。
[1]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J].中国高等教育,2004(20):5-7.
[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 407/s6875/201011/t20101117_142974.html,2010-11-17.
[3]教育部.2016年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表明大学生思想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向好[EB/OL].http://www.chsi.com.cn/jyzx/201605/20160531/1535935379.html,2016-05-31.
[4]张清华,张希梅.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的表现及原因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6):28-30.
[5]桑春红.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2(4):13-14.
[6]徐建军,石共文.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7(2):5-7.
[7]李强,李栋宣.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N].人民日报,2012-03-29(7).
[8]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J].中国高等教育,1996(2):4-7.
(责任编辑、校对:韩立娟)
The Thought of Reinforcing and Improving the Graduat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Team Construction
CUI Yan1,ZHANG Gui-zhi2
(1.School of Marxism,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2,China;2.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Qinhuangdao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Qinhuangdao 066000,China)
To solve the trouble of the graduat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team,the relative lack of professional talents,unreasonable structure,unbalanced quality,we should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graduat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team construction which consists of tutors,teaching secretaries,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and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course teachers,party and government cadres and communist youth league cadres,and graduate student backbone,and form combined work patter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graduate student;tutor;teaching secretary;graduate student backbone
G41
A
1009-9115(2016)05-0112-03
10.3969/j.issn.1009-9115.2016.05.033
2016-07-08
崔妍(1981-),女,吉林安图人,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