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化学课程“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探讨

2016-10-21李光跃何章兴崔文权张秀凤崔广华孙晓然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物理化学讲授研讨

李光跃,何章兴,刘 栋,葛 明,崔文权,张秀凤,崔广华,孙晓然

(华北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9)

物理化学课程“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探讨

李光跃,何章兴,刘 栋,葛 明,崔文权,张秀凤,崔广华,孙晓然

(华北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9)

针对当前物理化学课程授课模式的不足,在物理化学课程中提出并实施了“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模式。实践证实,此教学模式可以有效优化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质量的最大收益;同时对促进教师成长,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

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是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主要针对化学及其相关专业开设。课程涉及的原理不仅是化学学科和其它相关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在课程中,学生要系统地掌握基本原理和知识点,加深理解现象发生的本质[1,2]。此外,课程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懂得获取知识并用于处理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3,4]。因此,《物理化学》课程对实施化学通才教育,培养创新性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结合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中“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精神、《物理化学》内容抽象的特点以及集中授课存在的问题,我们对《物理化学》课程进行了“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模式改革,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1 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1.1实施方案

目前,华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均采用大班授课,上课人数一般在100人以上,在2013级应用化学专业和化学专业的《物理化学》课程授课过程中,开展“大班授课、小班研讨”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参见表1)。在执行过程中,教研室所有教师进行合作性教学。首先进行集体授课,将其作为基础,然后以小班讨论为主,两种方式穿插进行。大班授课过程以课堂讲授理论内容为主,把握课程中的重点与难点,即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动力学的基本理论等。结合经典的工业实例,讲授如何在实际生产中构建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动力学知识框架。小班研讨主要以具体实例为主进行深入探讨,理解大班授课中所讲授的基础知识点,更加注重培养学生之间,特别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表达能力,实现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的目标。

表1 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1.2教学保障

整个过程教研室的8名教师协作,首先集体讨论制定了适合此模式下的教学大纲,集体备课并查找相应的工业实例,完善了教学内容,按照计划合理安排了上课时间和内容,使得教学改革顺利实施。其中大班授课选定了1名有经验的教师作为主讲,主要负责进行讲授物理化学的重点理论知识,讲授搭建知识框架的方法。小班研讨课主要由3名青年讲师作为辅讲,主要对物理化学课程进行具体的指导和详细的分析讨论。其余4名教师进行辅助教学工作,灵活安排承担相应的任务。

1.3内容与方法

表2 “大班授课、小班研讨”部分案例

在大班讲授过程中,我们注重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公式,结合所讲内容适当地引入相关的生活、化学实验以及化学实践应用案例(见表2),并布置相关的开放性作业,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资源进行自主查阅文献资料,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的意识。在小班研讨过程中教师给出相应的实际案例(部分题目为学生自拟),让学生结合自己所查资料,自由结组进行讨论,整合思路进行演讲和交流,培养学生表达和分析的能力。小班研讨每3周安排一次,共16学时(课程总计96学时)。研讨内容对应大班授课的相应章节,即热力学基本原理、多组分系统及相平衡、化学平衡、电化学及其应用、表面化学与胶体和化学动力学。在研讨设置问题时主要根据这6个章节的知识进行理解、拓展和应用。教师主持整个研讨过程,负责确定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查阅相关资料,实施分组讨论,加强学生合作交流,并组织学生课上发言讨论,给出相应的点评,最终使得学生掌握关键理论及应用方法。

1.4考核方式

传统教学模式成绩主要包括平时和期末成绩。虽然期末考试占比例较大,但由于授课人数较多,平时成绩的给定存在一定的误差,老师并不能准确并细化学生的平时成绩。而引入小班讨论的新教学模式中,最终的成绩能够更加的公平和细化。它不仅包括以往的期末考试成绩,还引入了小班研讨的表现和期末论文写作等多项考核指标作为成绩评定标准(见表1)。引入小班研讨的教学,不仅使得学生成绩更加公正,而且能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及认知的能力。小班讨论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展示自己的平台,锻炼了学生的表达和协作能力。同时帮助老师更加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及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能够及时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和改正。

2 实施效果

在2014-2015秋季学期,我们采用传统的集中授课教学模式。在春季学期采用“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我们对讨论课的模式和效果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查,向参与的学生(4个班合计117人,参与答卷114人)提出了四个问题,问题和结果见图1。

调查结果显示,“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肯定。其中78.1%的学生认为比上学期直接授课的效果要好;68.7%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促进了与教师的互动;83.3%的学生认为小班讨论可以促进自己的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模式相对于单纯的大班授课方式不仅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而且可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如何进一步提高讨论的质量,可以从教师的引导方式入手,提高讨论题目的质量,让同学们能有思考的兴趣。另外,提高学生课下对讨论课知识点的预习也是提高讨论课效率的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

图1 学生回答问题的层次分布

3 思考与改进

大班以讲授基础知识为主体,进行整体教学,小班研讨以个体为主进行深化辅导,结合基础知识,引入化学实践工程案例,构建知识框架,加强锻炼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这种“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更有针对性,以学生为本进行因材施教。同时突破了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同时自主实践查阅资料,解决实际问题,进行课堂发言讨论,真正实现了师生间及学生间的互动交流,促进师生积极备课,更加深入的掌握知识的应用。同时,在实施过程中,有经验的教师与青年教师进行优势互补,协作教学,这样不仅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传授机会,同时也帮助青年教师快速学习和成长,丰富教学经验。最后,物理化学课程改革必须与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紧密配合,保证改革内容做到流畅的衔接[5,6]。

我们进行的“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物理化学教学改革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和实践性,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后面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1]Monk P M S.Physical chemistry:understanding our chemical world[M].New Jersey:John Wiley and Sons,2008:1-7.

[2]王正烈,周亚平.物理化学(上,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3.

[3]Fox L J,Roehrig G H.Nationwide survey of the undergraduate physical chemistry course[J].J Chem Edu,2015,92(9):1456-1465.

[4]周长山.谈物理化学课函授教学法[J].唐山师专唐山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11(3):54-54.

[5]孙晓然,陈红萍,王岭,等.色谱分析课程考试新模式设计与教学实践[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34(5):137-139.

[6]Combs L L.Creative learners in physical chemistry and modern physics[J].J Chem Edu,1993,70(6):462-464.

(责任编辑、校对:琚行松)

Discussions of “Large Class Lecturing and Small Class Discussing Teaching”
Mode in the Physical Chemistry Course

LI Guang-yue,HE Zhang-xing,LIU Dong,GE Ming,CUI Wen-quan,ZHANG Xiu-feng,CUI Guang-hua,SUN Xiao-ran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ngshan 063000,China)

For the deficiencie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mode of the physical chemistry course,the large class lecturing and small class discussing teaching mode was proposed in this course.Our practice confirmed that this teaching mode can effectively optimize the teaching resources and achieve the best teaching quality.At the same time,it can als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nd improv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students.

large class lecturing;small class discussing;physical chemistry

G642

A

1009-9115(2016)05-0123-03

10.3969/j.issn.1009-9115.2016.05.037

华北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综合改革”和“公共基础课程(物理化学)综合改革”项目

2015-11-04

李光跃(1982-),男,河北唐山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物理化学、煤化学。

猜你喜欢

物理化学讲授研讨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物理化学课堂教学改进的探索
浅谈高职英语精读讲授中的文化导入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Chemical Concepts from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注重有效讲授 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