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学术不端中的“简单问题复杂化”现象探析

2016-02-13■王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不端矢量科技期刊

■王 蕾

国家气象中心《气象》编辑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100081

学术不端是指学术界的一些弄虚作假、行为不良或失范的风气现象。这种现象败坏学术风气、阻碍学术进步、违背科学精神和道德,给科学和教育事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学术不端分为简单学术不端和深度学术不端两类。一般把抄袭、剽窃、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称为简单学术不端。近年来,编辑部利用学术不端检测软件对简单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了有效地防范[1-3],但由于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在测度学术成果的本质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4],使得学术不端行为也由最初的原始抄袭、拼凑,演变为多种隐式的学术不端行为,它包括意思式改写抄袭、公式不当引用、图表变换式抄袭、语言翻译变换抄袭等针对软件自身不足而刻意隐藏的学术不端行为,因为无法被软件查出,属于深度学术不端的范畴[5]。随着科技的发展,学术不端行为呈增长的趋势。笔者在大量的稿件处理中发现另一种深度学术不端,一些作者本来可以用通俗易懂的方法解决实际应用的问题,却用长篇累牍、烦琐的公式推导貌似晦莫高深的理论解决简单的问题,就好比1+1=2,有些人可能会用36*5+1+1-36*5=2;10ln5+20x-10ln5-20x+2=2……等多种方式得到同样的结果,然而实际投稿论文的情形要远远复杂得多,许多论文还经常通过对相关理论的一些歪曲变形等得到相似的结果。这些哗众取宠、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做法,派生出了不少相似的论文。这种学术不端行为因其隐蔽性,常常被学术界误以创新思维而被推崇。科学的思考方法是“回归常识”和“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如果学术论文反其道而行之,“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科技期刊作为传播科技知识的载体,若不能对这类现象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进行有效地防范,便会助长这种不正之风。近年来深度学术不端在科技期刊界引起广泛关注,国际期刊和相关机构(Springer,CrossCheck和COPE)对深度学术不端提出了一些监管措施和建议[6-12],但对简单问题复杂化这类深度学术不端未见提及。近年来国内编辑界对深度学术不端也做了一些研究[5,13-15]。 如陆宜新对文字复制比低,但隐性重复的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了分析,朱银周[5]分析了深度学术不端行为的现状和原理,但这些研究都对“简单问题复杂化”这类深度学术不端现象未有提及和深入分析。笔者就大气科学类论文中发现的这类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防范措施,以引起科技期刊编辑重视。

1 现象分析

在大气科学的理论研究中经常用ω方程来判断大气的垂直运动,而在实际业务中预报员主要通过分析天气图上的温度平流和涡度平流来判断大气的垂直运动[16]。近年来从投稿的大气科学论文中发现许多作者将Q矢量应用在天气学诊断分析中。Q矢量——本质上只是另一种形式的ω方程,但是它的数学推导更复杂、物理意义更难理解。在天气图上定性判断Q矢量及其辐合远远难于判断温度平流和涡度平流。有些作者将准地转的Q矢量扩展到非地转,把干的Q矢量扩展为湿Q矢量,把二维的Q矢量扩展为三维的Q矢量。这些进一步复杂化的做法,不仅模糊了大尺度动力学的基本概念,而且增加了预报员实际操作的困难。例如《Q矢量分析在新疆地区强寒潮暴雪天气数值模拟诊断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作者在技术方法介绍中,长篇累牍地抄写Q矢量的推导公式,用扩展的“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辐合区”来研究降水落区,其实与业务中使用的“干Q矢量散度辐合区”,或者“风场散度辐合区”,再结合“水汽通量大值区”相重叠的区域作为降水落区没有多大区别,该文公式推导就占了内容的1/3。经审者审查后,得到了两种不同的审查结果,一审认为学术水平较高有创新和应用价值;另一审则认为:使用“湿Q矢量”来研究,有否必要?其创新点(或优点)何在?科学研究(尤其是成果应用)的一条重要原则是:如果能用简单的办法,达到同样的目的,何必要去绕道而行呢?此论文递交编委会讨论后,认为此论文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在业务上是不可取的,于是做了退稿处理。类似的论文还有如:“非地转湿Q矢量及其在华北特大台风暴雨中的应用”“云南一次持续性暴雨过程的非地转湿Q矢量分析”……,这些论文将Q矢量应用于台风、暴雨等的预报和分析中,其共同点都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因此失去了推广应用的价值。

还有些作者引入螺旋度和等熵位涡(PV)等概念派生出很多的论文,来分析强对流风暴的垂直结构和暴雨台风的生成机制,比如:“基于ECMWF细网格模式产品的湿螺旋度在四川盆地强降水预报的应用试验”“螺旋度在皖西南强风暴预报中的应用”“淮河流域特大暴雨等熵位涡分析”“侵入青藏高原冷空气过程的等熵位涡分析”等等,虽然螺旋度是用来刻画强对流风暴内部三维气流结构的物理量,但上述论文中引入的只是螺旋度的垂直分量,它并不能反映暴雨的上升运动与低空和高空环流系统之间的联系;等熵位涡是描述中高纬大尺度系统斜压发展问题的另一个物理量,但上述论文中引入等熵位涡后出现的严重问题是把PV的守恒性绝对化了,其实在降水区,等熵位涡的非守恒性是相当明显的。因此这些论文引入了螺旋度和等熵位涡等概念后,不仅晦涩难懂,而且有些分析也违背了大气科学的常识,且不便应用。

创新思维是推动科技进步的根本力量,但是创新的前提是求实,是对基础理论的科学使用和不断完善。如何把天气动力学中成熟的理论研究成果简明直观地应用到实际天气预报业务中去,提升天气预报的水平才是创新的根本目的。因此大气科学论文中派生出的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倾向是应该摒弃的。

2 简单问题复杂化现象的特点

2.1 故弄玄虚性

用成熟的理论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是科学的思考方式。然而通过引入复杂晦涩的理论和概念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简单问题,以此显示论文的创新和水平,这种哗众取宠的做法,助长了学术浮华的不良倾向,违背了科技应用和交流的真正目的,因而是毫无意义的。

2.2 隐蔽性

这类问题表面上往往有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有复杂的公式推导,也有理论在实践中应用的尝试,图文并茂。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中往往很难检出抄袭、剽窃的迹象。一般理论基础不够过硬或者非前沿学术人士容易被这种假象所蒙蔽,不易看清它的本质,还会给它很高的评价。这些现象往往造成论文撰写中的逻辑性漏洞,只有仔细辨别才能去伪存真,发现问题的实质。

2.3 不实用性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应用,但这些论文不仅不便应用,而且增加了实施的难度。

一些科技人员通过复杂体现知识和权威,其实却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和不良影响。

2.4 误导性

简单问题复杂化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概念模糊、错误应用的做法,这样的论文如果得以发表,必会招来同行的效仿,而派生出很多类似的论文。在审稿和编辑流程中无论哪个环节的疏漏都会助长这种学术的浮华气氛,使一些错误的概念和错误的应用得以传播。

3 原因分析

3.1 缺乏严谨的治学精神

许多科技工作者对基础理论既熟悉又陌生,所谓熟悉是因为在教科书和专著中经常看到,在实际工作中也经常用到,所谓陌生是因为很多科技工作者对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缺乏深入的理解,物理意义不明确,似是而非,概念混淆但又不去深入学习和钻研,以至于滥用一些概念和理论。

3.2 急功近利为写作而写作

当前许多单位在制定考核标准、人员晋职以及学生毕业和成果鉴定等方面都要求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这种评价体系在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鼓励多出成果方面无疑是正确的,但利益的驱使和绩效下的生存压力也促使了许多人急功近利为写作而写作。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甚至误入学术不端的歧途,这是产生简单问题复杂化现象的主要原因。

3.3 学术道义和责任的缺失

科技工作者拥有足够的自主性以促进学术创新和发展,因此一定要有比其他行业人员更强的自律意识,使自己的学术活动始终符合学术伦理。必须关心科学的去向和结果,积极承担起科学传播的责任。如果从意识上缺乏对学术不端的正确认识,其错误认知或者无知,便是直接导致学术不端现象的重要原因[13]。

4 防范深度学术不端行为的措施和建议

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学术论文,毫无疑问是给业界同行们看的,其内容应该包含比较丰富的新信息,包括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新理论、新结果、新解释等,具有供学者们和学生们互相学习、切磋、借鉴和参考的作用,因此防范学术不端就不得不引起重视。笔者所在编辑部就稿件评审和终审过程中发现的大气科学论文中简单问题复杂化倾向,即对Q矢量、螺旋度和等熵位涡等概念滥用的一系列退稿论文作为案例,特与北京大学大气物理学院合作,邀请学科专家对预报员进行基础理论与实践的轮训[17],为预报员夯实理论基础,开展简单问题复杂化学术不端的讨论,教育科技工作者树立学术诚信的意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笔者通过总结经验,提出以下防范“简单问题复杂化”的措施和建议:

4.1 建立责任心强专业素质高的学术型编辑人才

队伍

学术期刊的编辑是学术不端行为的前期主要发现人之一,承担着重要的责任。由于深度学术不端的隐蔽性和复杂性,建立责任心强专业素质高的学术型编辑人才队伍则显得尤为重要。在编辑部日常收稿、送审和编辑加工以及处理稿件发表的后续事务中,编辑不仅要依靠学术不端检测软件进行查重检测,还要凭借学识水平和工作经验做出判断,对有质疑的稿件要及时与审稿专家进行沟通。由于学科发展,学科间交叉和融合,稿件送审时要选择合适的审稿专家,保证审稿意见公正有效,才能杜绝此类问题。因此作为学术期刊的编辑应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关注学科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定期更新审稿专家库,把好初审关是减少此类学术不端的首要环节。

4.2 充分发挥审稿专家的专业特长

审稿专家是最有效的遏制深度学术不端行为的有效力量,一个对学术负责的专家总是从学术的创新性、方法的合理性、推广的实用性和有效资料的佐证方面对论文做出客观评价。总能最大限度地发现经过精心伪装的学术不端行为,并提供确凿的佐证资料。但是由于学术的不断发展延伸,需要审稿专家不断扩大学科视野,合理定位稿件的学术价值,这样更能遏制深度学术不端行为,进一步控制学术不端行为论文的传播。

4.3 发挥编委会的群体作用

一般编委会都由院士专家和各学科带头人组成,编委会上责任编委的评审和同行评议的集体评判,是对深度学术不端行为的有效防范[3],因此应充分发挥编委会和责任编委群力群策的作用,使论文的学术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

4.4 局校合作加强培训

编辑部应及时推出学术不端案例,加强与同类期刊和科研院所的合作,邀请学科带头人,举办面向业务科技人员的轮训班或发布远程教育课件等,夯实基础理论,纠正学术不端,以达到固本清源的目的,可有效防范深度学术不端的蔓延。

4.5 提倡科学的写作态度

继承性和创新性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特征。科技工作大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改进和发现。只有在尊重和充分认识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才能充分体现出作者所做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编辑和审稿人对稿件的严格把关可以让作者充分认识到科技论文的价值和意义,鼓励作者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努力写好论文,展示其科技水平。

5 结语

科技论文应当是作者在系统深入地研究基础上的总结,只有扎扎实实的科研成果才可能有高水平的科技论文。凡事找规律,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在真正掌握问题本质的基础上,以效率和效果为出发点,力求简单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科技期刊应积极倡导科学的写作态度、严谨求实、摒弃浮华功利的倾向,使科技期刊真正成为传播科学技术、促进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为推动科技进步发挥重要作用。

[1]倪爱香.学术期刊编辑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3):586-588.

[2]康银花.药学论文学术不端的表现及责任编辑的应对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4) : 676-678.

[3]高春新,张 颖,张丽荣,等.科技期刊编辑在遏制不良学风中的责任与作为[J].编辑学报,2002,14(6):402-404.

[4]王荣坤.试论利用检索系统测度学术成果的局限性[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4):610-613.

[5]朱银周.期刊主体人员防范深度学术不端行为的职责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1):1373-1378.

[6]Mark Cope,David B Allison.White hat bias: a threat to the integrity of scientific reporting[J].Acta Paediatrica,2013,99(11):1615-1617.

[7]Jessica Gopalakrishnan.Beyond the plagiarism report[EB/OL].[2014-05-06].http: //publicationethics.org/search/site/Jessica%20Gopalakrishnan%20%20Plagiarism%20in%20a%20case%20report.

[8]Tamara Welshot.Springer:如何防止学术造假与学术不端[EB/OL].[2014-02-08].http: //www.bookdao.com/article/65281/.

[9]CrossCheck[EB/OL].[2014-05-25].http: //baike.baidu.com/view/5264838.htm?fr=aladdin.

[10]大渝网.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主席谈科技期刊发展趋势[EB/OL].[2011-10-19].http: //www.bookdao.com/article/65281/.

[11]张月红.中国编辑首获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研究基金资助[EB/OL].[2011-03-01].http: //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1/3/241945.html.

[12]王晶,钟紫红.全球出版伦理委员会流程图对期刊编辑应对学术不端的启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1):11-15.

[13]徐海丽.学术不端行为及其预防措施[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6):545-551.

[14]陆宜新.学术不端检测中的隐性重复现象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6) : 552-555.

[15]赵金燕.撤销论文对于全球防治学术不端行为的意义和遏制作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6) : 556-560.

[16]钱维宏.天气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2-44.

[17]陶祖钰.基础理论与预报实践[J].气象,2011,37(2):129-135.

猜你喜欢

不端矢量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一种适用于高轨空间的GNSS矢量跟踪方案设计
科技期刊的分类
矢量三角形法的应用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论文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类型
基于矢量最优估计的稳健测向方法
三角形法则在动态平衡问题中的应用
教育部首次以部门规章明确6种学术不端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