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累积影响因子与年度影响因子的比较研究
2016-03-24刘雪立
■刘雪立
新乡医学院期刊社,河南省科技期刊研究中心,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601号 453003
众所周知,著名文献计量学家Garfield博士最早提出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期刊某一年的影响因子,如Nature杂志2014年的影响因子为41.456。本文中我们将这一传统影响因子称为年度影响因子(annual impact factor,AIF),如美国汤森路透科技集团的JCR给出的影响因子就属于AIF。1998年,Garfield博士[1-2]又提出了累积影响因子(cumulative impact factor,CIF)这一概念,目的是为了纠正JCR中2年影响因子(2IF)引证时间窗口过短这一缺陷。他先后对1995年版JCR中排名前100和第101到200的期刊计算7年CIF(7CIF)和15年CIF(15CIF),对比研究其与2IF期刊排序的差异。2010年,澳大利亚科廷科技大学的Genoni[3]根据2IF的概念,建议修正了CIF的引证时间窗口。后来多数学者[4-8]提到的“cumulative impact factor”和 Garfield 的CIF完全不同,如Oelrich等[4]以欧盟15个成员国为研究对象,把各国家发表的每篇论文按其所在期刊的影响因子相加,作为该国的累计影响因子(CuIF)。
在国内,2001年杨化兵等[9]首先提到了Garfield 的 CIF,杜志波等[10]采用 Garfield[1-2]的 CIF计算方法,对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CSTPCD收录的物理、化学、药学和外科学期刊的CIF进行了实证分析。 李莘等[11]、袁润等[12]、彭爱东等[13]、刘秋玉等[14]先后从不同角度、不同学科领域对CIF进行了研究。同样,国内也有研究CuIF的文献[15-16]。
以上所有关于CIF的研究仅仅是比较CIF与2IF期刊排序的不同,或者与h指数、g指数期刊排序进行比较,考察某期刊排序位次的变化情况,无法说明采用CIF进行期刊评价究竟是优于其他指标还是不如其他指标。我们采用前期问卷调查的数据[17],优化了期刊问卷调查评分方法,以SCI眼科学期刊问卷调查结果评价CIF和AIF的期刊评价效果,并比较不同引证时间窗口CIF的期刊评价效果。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前期进行问卷调查[17]的30种SCI收录的美国眼科学期刊中选择研究对象。排除标准:(1)问卷调查过程中打分不足60人者;(2)截至到2013年入选SCI数据库不满10年者;(3)2004—2013年间任何一年文献量低于50篇者。符合研究条件的期刊共14 种,包括 Am JOphthalmol、Cornea、Exp Eye Res、 Graef Arch Clin Exp、 Invest Ophth Vis Sci、 J Cataract Refr Surg、JGlaucoma、JNeuro-Ophthalmol、J Vision、 JAMA Ophthalmol、 Mol Vis、 Ophthalmology、Retina、Surv Ophthalmol。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
同行评议被公认为是检验引文指标有效性的最重要标准,通过专家问卷调查获得的期刊影响力得分能够直接反映不同期刊在科研人员心目中的真实影响力[18-19]。该研究中,期刊问卷调查评分方法参见文献[17],但数据处理有所改进。为了避免有的期刊由于给出评分的学者过少带来的可能影响,我们排除了评分不足60人的期刊,且每种期刊只计算最高的前50个评分。
1.2.2 CIF的计算方法
本文采用Genoni[3]修正的CIF计算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式(1)中,1CIF为 1年 CIF,C2013/2013为某期刊2013年所有文献在2013年的被引频次,C2014/2013为该期刊2013年文献在2014年的被引频次,D2013为该刊2013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量,包括论文和综述[20-21];
式(2)中,2CIF为 2年 CIF,C2012/2012为某期刊2012年所有文献在2012年的被引频次,C2013/2012-2013为该期刊2012—2013年所有文献在2013年的被引频次,C2014/2012-2013为该期刊2012—2013年所有文献在2014年的被引频次,D2012-2013为该期刊2012—2013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量;
式(3)中,3CIF为3年 CIF,C2011/2011 为某期刊2011年所有文献在2011年的被引频次,C2012/2011-2012为某期刊2011—2012年所有文献在2012年的被引频次,C2013/2011-2013为该期刊2011—2013年所有文献在2013年的被引频次,C2014/2012-2013为该期刊2012—2013年所有文献在2014年的被引频次,D2011-2013为该期刊2011—2013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
4CIF实际上就是某期刊前4年(2010—2013年)发表的所有文献自发表之日起累计到2014年底被引总量除以该刊前4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量,5CIF是指某期刊前5年(2009—2013年)发表的所有文献自发表之日起累计到2014年底被引总量除以该刊前5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量。以此类推,分别计算各期刊 4CIF、5CIF、6CIF、7CIF、8CIF、9CIF和10CIF。
以上计算不同年限CIF的各种数据的获取见文献[22-24]。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对各指标进行双变量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14种眼科学期刊不同时间窗口CIF
根据CIF的概念和上述计算公式,以SC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计算了14种眼科学期刊10个不同时间窗口的CIF(见表1)。由表1可知:(1)任何期刊2CIF均大于其传统影响因子(即2IF),这是由CIF的定义所决定,无一例外;(2)随着所选时间窗口的延长,各期刊 CIF均增加,即1CIF<2CIF<3CIF<4CIF<5CIF<6CIF<7CIF<8CIF<9CIF<10CIF。CIF随时间窗口延长而增加,主要源于期刊被引频次的累加效应。
2.2 不同引证时间窗口CIF及影响因子与问卷调查评分的相关度
为了比较CIF与影响因子用于期刊评价的效果,以各期刊问卷调查评分作为其真实影响力的近似标准,对14种眼科学期刊不同时间窗口CIF及影响因子与期刊问卷调查评分进行Spearman相关检验,结果见表2。表2显示:(1)影响因子、不同时间窗口的CIF与期刊问卷调查评分均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2)所有时间窗口CIF中,4CIF与问卷调查评分的相关度(r=0.930)最高,明显高于影响因子与问卷调查评分的相关度(r=0.811);(3)随着时间窗口的延长,CIF与问卷调查评分的相关度呈现很规律的变化,相关系数由小变大,4CIF达到最高,然后逐渐下降。这与我们前期所做的眼科学期刊不同引证时间窗口影响因子[20,22]惊人相似;(4)9CIF和 10CIF与问卷调查评分的相关系数小于影响因子与问卷调查评分的相关系数,其他时间窗口的CIF均优于影响因子。提示我们,可能由于文献老化的因素,过长时间窗口的期刊评价指标可能是不太适合的;(5)时间窗口越接近,其CIF相关度越高,6CIF与7CIF、9CIF与10CIF的相关系数均达到了0.996。
表1 14种SCI眼科学期刊不同时间窗口CIF
表2 不同时间窗口CIF及影响因子与问卷调查评分的相关检验结果
2.3 4种期刊更长时间窗口的CIF
由表1可知,随着所选时间窗口的延长,各期刊CIF均增加。但表1中只提供了各期刊10年以下时间窗口的CIF。为了探讨更长时间窗口CIF是否持续增加,对SCI数据库收录时间较长的其中4种期刊进行了更长时间窗口CIF的计算,结果见表3。由表3可以看出,各期刊CIF并不是随时间窗口延长而持续增加,总有下降的时候,如 Retina的16CIF、Surv Ophthal的17CIF有所下降,后又增加;而 Am J Ophthal直到30CIF一直持续增加,Ophthalmology持续增加到34CIF,但36CIF<34CIF。Ophthalmology和Am JOphthal问卷调查评分均很高,是否影响力越大的期刊其CIF持续增加的时间越长?另外,是否与期刊被引半衰期有关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表3 4种期刊更长时间窗口的CIF
3 结论和讨论
3.1 CIF优于AIF
本文结果显示,除了9CIF和10CIF与期刊问卷调查评分的相关系数小于影响因子外,其他时间窗口的CIF(包括1CIF)均大于影响因子与期刊问卷调查评分的相关系数。可能的原因是,年度指标(如2年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只考虑了期刊论文在某一年度的被引频次,忽略了以往年度的被引用情况,而CIF计算公式中分子是累计了论文自发表到统计当年的所有被引量,因此它具备了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双重属性,把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较为完美的整合为一个指标。这一结果提示我们,在设计期刊评价指标时尽可能采用累计被引频次指标。
3.2 4CIF和3CIF是最佳的期刊评价指标
从相关分析结果看,对于眼科学期刊来讲,4年和3年时间窗口的指标最为理想,这和我们前期研究不同时间窗口年度影响因子的结果高度一致。由于不同学科期刊被引频次演进规律差异较大,最佳引证时间窗口是否存在较大差异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根据年度影响因子和CIF的性质,推测CIF稳定性较强,4年和3年时间窗口CIF可能适应的学科范围更广。
[1]Garfield E.Long-term vs.short-term impact: Part II[J].Scientist, 1998,12(14):12-13.
[2]Garfield E.Long-term vs.short-term journal impact: Does it matter? [J].Scientist, 1998,12(3):11-12.
[3]Haddow G, Genoni P.Citation analysis and peer ranking of Australian social science journals[J].Scientometrics, 2010,85(2):471-487.
[4]Oelrich B, Peters R, Jung K.A Bibliometric evaluation of publications in Urological journals among European Union countries between 2000-2005[J].European Urology, 2007,52(4):1238-1248.
[5]Wen HC, Ho YS, Jian WS,et al.Scientific production of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 research, 1991-2005[J].Computer Methods and Programs in Biomedicine, 2007,86(2):191-196.
[6]Vivanco L, Bartolome B, San Martin M, et al.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the Use of the Term Preembryo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62(5):987-991.
[7]Zhu XF, Hao JF, Xin L.Scientific publications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journals from China, 2000-2009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ynecology&Obstetrics, 2013,123(2):96-100.
[8]Zhang L, Ye X, Sun Y,et al.Hematology research output from Chinese authors and other countries:a 10-year survey of the literature[J].Journal of Hematology and Oncology, 2015,8:e8.
[9]杨化兵,叶春峰.论影响因子及其在科研评估等方面的应用[J].情报杂志,2001,20(1):32-34.
[10]杜志波,汤先忻.期刊累计影响因子的设计及应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18(3):428-431.
[11]李莘,于光,邹晓宇.评价期刊的关键——选择合适的影响因子[J].情报杂志,2009,28(增刊):157-161.
[12]袁润,王慧,闫永君.累积影响因子及其实证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6):36-39.
[13]彭爱东,于倩倩.h指数、g指数和累积影响因子在期刊评价中的相关性研究——以综合性社科期刊为例[J].情报科学,2012,30(11):1645-1651.
[14]刘秋玉,杨宇菲.h指数、g指数、累积影响因子实证分析——以图书情报学期刊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6):230-237.
[15]程莹,刘念才.从科学计量学指标看我国名牌大学近年来的发展[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9):132-138.
[16]杜建,张玢,李阳,等.学者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的优选与学术行为特点的国内外比较[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0):98-143.
[17]刘雪立,盖双双,周晶.基于文献类型矫正的影响因子及其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3):309-315.
[18]Weale A R,Bailey M,Lear P A.The level of non-citation of articleswithin a journalasameasure of quality:a comparison to the impact factor[ J].BMC Medical Research Methodology,2004,4:14-21.
[19]Harnad S.Validating Research Performance Metrics against Peer Rankings[J].Ethics in Science and Environmental Politics,2008(11) :103-107.
[20]Liu XL, GAI SS, ZHANG SL, et al.An Analysis of Peer-Reviewed Scores and Impact Factors w ith Different Citation Time W indows:A Case Study of 28 Ophthalmologic Journals[J].PLoSOne, 2015,10(8): e0135583.
[21]刘雪立,盖双双,张诗乐,等.非可被引文献引证特征及其对科技期刊影响因子的贡献[J].编辑学报,2015,27(5):495-499.
[22]刘雪立,盖双双,张诗乐.不同引证时间窗口影响因子的比较研究——以SCI数据库眼科学期刊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2):1509-1512.
[23]刘雪立.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预测SCI期刊影响因子的方法[J].科技与出版,2014(2):87-91.
[24]刘雪立.10种国际权威科技期刊影响因子构成特征及其启示[J].编辑学报,2014,26(3):29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