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南地区私人生态产品市场的运作研究

2016-11-12刘卫华孙爱真保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云南保山678000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400044保山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部云南保山678000

铜仁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西南地区生态产品

刘卫华,孙爱真(1.保山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保山 678000;.重庆大学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 400044;.保山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部,云南 保山 678000 )

【经济学与管理学】

西南地区私人生态产品市场的运作研究

刘卫华1,2,孙爱真3
(1.保山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保山 678000;2.重庆大学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 400044;3.保山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部,云南 保山 678000 )

相比于公共生态产品,私人生态产品是具有排他性的绿色私人产品的总称,其以第二产业的生态产品为主体。当前,西南地区私人生态产品的生产以节能减排为主要手段,仍存在节能减排标准不清晰、激励不当、产业布局不合理等问题。采用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两种机制,提出以城市功能区优化为主导的宏观调控,以碳交易为主体的事前管理,以生产工艺定碳税税基为主体的事后管理等政策建议,以增强西南地区私人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

私人生态产品;节能减排;碳交易;碳税

生态产品的生产是后工业化时代的主旋律。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传统能源的高污染性,民众对健康的关注等因素更加催生了清洁生产时代的到来。生态产品可以分为私人生态产品和公共生态产品两类。私人生态产品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受益的排他性和效用的可分割性,采用绿色方式生产的各类产品,以绿色农产品、绿色工业品为典型代表。私人生态产品主要在城市生产,以第二、第三产业内工商企业为主要提供者,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面对环境的约束,私人生态产品的生产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生活领域的重大课题。

在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西部地区承接东中部地区过剩产能,开启工业化新浪潮的现实背景下,规划布局私人生态产品的生产势在必行。西南地区作为“一带一路”的覆盖区,是对南亚、东南亚开放的桥头堡,如何优化工商业布局,正确处理生态与工商业发展的矛盾,做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相协调;如何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切实有效推进节能减排;如何有效推出市场化机制以解决现实

困境等诸多问题,必须进行深入研究并加以解决。

一、西南地区私人生态产品生产现状

私人生态产品的生产是一个追求低碳经济的过程。然而,要达到第一象限低碳经济的组合,是多方利益博弈的结果(见下图1所示)。民众总是从环境角度考虑自身生存状态的优劣,低碳环保是永恒的利益诉求,其价值区间在第一、第四象限。企业总是从经济角度权衡投入与产出,其价值区间在第一、第二象限。因此,双方诉求的交叉点——低碳经济是企业和民众共赢的唯一出路。

图1 低碳经济循环图

然而,按照经典的经济理论,环境产品具有不同于其他产品的典型特征——外部性[1]。在外部性的作用下,企业往往污染了环境却不被惩罚,民众往往被污染包围却得不到补偿。因此,图1中理想状态下的均衡——低碳经济模式难以实现。现实中,高污染高耗能产业仍然广泛存在,并成为GDP增长的重要推动力。特别是西南地区大型水电项目的兴建,电力产能过剩[2]使得电力直供的成本拉低,进而吸引化工、有色、钢铁、电冶等高耗能行业进驻。

本文主要从微观角度,从企业层面探讨私人生态产品生产的现状。就企业行为来看,西南地区工商企业主要采用节能减排的方式进行产品生产运营管理,通过增加资金投入、淘汰落后产能、实施科技创新、加强制度管理、开展校企合作等五种方式逐步推进。2014年,仅云南省关闭的煤矿已达到285个,淘汰落后产能1233万吨/年[3]。在科技创新方面,重庆市开发出机械炉排系统、焚烧炉液压机自动燃烧控制系统等垃圾焚烧发电关键装备及垃圾分选、除油、制浆、厌氧反应、沼气压力水洗等生活垃圾生物制气成套设备[4]。在制度管理方面,《四川省“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目标考核问责办法》强调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实行一票否决[5]。资金投入方面见下表1。

表1 2007年~2013年西南地区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投资(万元)

可以看出西南五省市在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投资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在校企合作方面,2013年5月18日,中国工业节能减排大学联盟西南地区分盟在成都成立,为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6]。

从2006年国家实施节能减排政策以来,西南地区工商企业就成为节能减排重点,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节能减排的主力。从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废气中二氧化硫等主要指标看,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工业产值持续上升(详见下表2)。

表2 西南地区2007年~2013年节能减排与工业产值总体情况

二、西南地区私人生态产品生产存在的问题

由于资本的逐利性,部分企业不愿意为污染担责,这种负外部性最后不得不由政府和民众埋单,部分节能减排指标仍然较高(详见下表3)。

表3 西南地区部分减排指标

通过调查发现,西南地区工商企业在私人生态产品生产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节能减排标准化工作滞后

以往的产品对环保的重视不够,产品在设计生产销售过程中涉及的环境指标极少,因此产品生产运营过程对生态的破坏问题一直没有被重视。随着国际社会推出的“碳关税”、“碳交易”制度的兴起,工业产品的能耗标准化工作有序展开,比如欧盟能耗测试标准被广泛采用,要求所有出口到欧盟的产品必须符合相应的能耗标准。

我国目前仍存在同一行业同一产品能耗标准不科学、不统一、等级较低的问题。当前,西南地区节能减排标准主要在高污染高耗能的重工业企业推行,以国有大型企业为主。对电子电器、汽车、机电等民用型、消费类、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竞争性领域企业,节能减排标准化工作明显滞后。在能耗限定值、先进值和新建准入值指标的设定上,与国际市场并未完全接轨,多数企业在被动适应国际能耗标准。事实上,能耗标准和其他技术标准一样,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应该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数值。

(二)节能减排政策存在激励不当行为

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的动力来自两方面:一是政府和民众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迫切需求,二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改进生产工艺的自我革命。企业的重要使命是匹配供需、适应环境、提高效率,因此必须权衡两方面的动力和压力。冯之浚,牛文元指出影响低碳经济的主要因素是政府的政策,政府常常通过补贴等措施激励企业采用低碳的生产行为[7]。但是,这种补贴激励往往会存在不当行为,与补贴最优边界的设计和补贴额、违规成本等因素高度相关[8]。当前,西南地区在节能减排政策方面存在一定的激励偏差,主要表现为:对企业的投机主义行为识别率低;补贴额过于集中在大型国企;补贴对企业购买新工艺的作用有限;补贴的分配方式急需完善。

(三)城市产业布局亟待完善

由于私人生态产品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城市进行,合理布局城市空间变得十分重要。这就要求城市人口、产业与环境相协调,经济可持续增长,污染得到控制,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有序。然而,生态脆弱、人地关系紧张是西南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9]。调查发现,西南地区城市与产业普通呈现聚集态势。以云南省为例,昆明、曲靖两城市城区的工业总产值占云南全省的30%左右,大部分中小城市仍然是粗放型发展模式,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率特征明显[10]。2011年,云南省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非法倾倒铬渣导致的重大污染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小城市在产业、生态、土地三重约束下的发展困境。当前,西南地区城市产业布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城市功能区定位不清晰,不同污染源布局设计不合理,产业布局中环境评价流于形式,民众参与度较低。

三、西南地区私人生态产品市场化运作机制

(一)政府调控:优化城市产业布局

政府是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的唯一制定者。在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时,政府具有资源优势、信息优势,应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统筹考虑全国各地区各行业的整体利益。工商企业是城市发展的产业基础,是吸纳就业、提供财政收入、参与国际竞争的主体力量。上图1表明企业和民众的诉求存在一定的偏差,其根本原因在于工商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

比较可行的措施是优化产业布局,其本质是对生态产品产业(对环境产生正外部性)和传统产品产业(对环境产生负外部性)的科学分类和布局优化(详见下图2)。必须树立人均经济学的新理念,消除过去根据总需求制定政策的弊端;采用人均需求布局教育、医疗、住房、交通、生态环境的新思路,制定单位国土面积上学校、医院、商品房、道路、汽车、植被所占的上限和下限,确定科学合理的各类人均数据。除产业集聚外,其余民生项目应该本着均衡布局的思路,以便解决上学难、就医难、出行难、空气质量堪忧的大城市病。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民生难题,反映出中国应该有自己的人均经济学,并表明推行人均经济学新理念的必要性。西南地区的调研发现,成都市在人均需求的规划方面具有超前意识,不愧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图2 环境外部性意义上的产业分类

2013年重庆五大功能区[11]的划分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政府全面考虑人口、环境、资源、经济、社会、文化等多重因素,将重庆各区域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生态涵养发展区、生态保护发展区五个区域。各区域分别从空间范围、发展定位、具体任务、实施路径、人口规划五个方面进行全面整合。都市功能核心区,要禁止布局高污染产业,原有高污染产业要逐步外迁。重庆提出“五个没有”,即没有燃煤电厂、化工厂、水泥厂、燃煤锅炉、采石场和砖瓦窑及混凝土搅拌站等大气污染源。都市功能拓展区主要控制新建高污染产业,区内原有高污染产业要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主要布局低污染产业。城市发展新区主要布局中污染和高污染产业,按国家节能减排标准建设。生态涵养发展区、生态保护发展区做好区域生态屏障功能,按国家要求发展少量的中低污染产业。

(二)交易机制:以碳交易为主体的事前管理

私人生态产品市场化机制的关键是环境外部性内部化,私人生态产品的制造成本中必须包含环境成本。因为外部性会导致市场失灵,只有内部化才能使市场中交易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真正发挥作用[12]。目前《京都议定书》对碳交易的制度安排已经基本建立,2011年重庆市成为全国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之一,并于2014年在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举行开市仪式。尽管现有模式在碳排放配额管理方面存在不足,比如国资配额多民企配额少、配额总量过多、配额分配基础数据缺乏、能源管理与碳排放权管理政出多门、排放企业认识不到位等[13],但碳交易这一市场化机制仍较为有效。当前需要加强中小企业对碳交易的参与度,通过碳交易机制提升企业技术改造的动力,使企业切实履行环境责任。

总量配额由政府控制的碳交易对企业是一种典型的事前管理。企业必须首先拿到配额,然后根据配额进行排放,当排放量超出配额时,需要到市场上采购新的配额。其优势是企业能够及早制定减排战略,特别是当交易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时。其劣势是企业必须提前支付排放费用,特别是当交易市场处于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时。

(三)税收机制:以生产工艺定碳税税基为主体的事后管理

当前,碳交易机制的运行在国际社会面临很多困难。欧盟正在讨论实施统一碳税以弥补2005年实施的碳排放贸易体系(ETS)的不足。当碳税被全面征收,企业就必须将其内化为一种生产运营成本,这一税收机制能有效解决环境外部性问题。一般来说,碳税是按照化石燃料燃烧后的排碳量进行征收。然而由于各行业采用的生产工艺不同,导致排碳量的统一量化难以进行。

因此,我们建议采用以生产工艺定碳税税基的方法。针对同行业企业采用设备类型趋同、结构趋同、厂家趋同的现状,按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定义,我们定义企业碳税税基,即“在现有的同行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平均的技术水平、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产品所排放的污染物数量。该数量和生产时间、产品数量成正比关系。”以生产工艺定碳税税基为主体的税收机制是一种事后管理,企业根据自身排放量交税,标准清晰、程序简单、更加合理有效。

[1]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西北电网召开协调会全力消纳西南地区富余水电[EB/ OL].www.chd-js.com,2015-06-16.

[3]2014年云南关闭285个煤矿[EB/OL].http://www.yunnan.cn/,2015-01-06.

[4]重庆市科技创新推动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EB/ OL].http://fuwu.ces.cn/,2015-5-13.

[5]四川节能减排新政策出台 将实施一票否决制度[EB/ OL].http://scnews.newssc.org/,2012-12-09.

[6]中国工业节能大学联盟西南地区分盟成立暨第一次会议[EB/OL].http://www.cqjnjp.com/,2013-06-29.

[7]冯之浚,牛文元.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J].中国软科学,2009,(8):13-19.

[8]张国兴,张绪涛,汪应洛,郭冬梅.节能减排政府补贴的最优边界问题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14,17,(11):129-138.

[9]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10]何小东,郑元同.“双化”联动背景下西部中小城市建设低碳城市的思考//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

[11]全面把握五大功能区的科学内涵[EB/OL].http:// cqrbepaper.cqnews.net/cqrb/html/,2013-9-17.

[12]曲如晓,张业茹.协调贸易与环境的最佳途径——环境成本内部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4):17-22.

[13]聂力.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博弈分析[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Market Mechanism of Private Ecological Products in Southwest China

LIU Weihua1,2,SUN Aizhen3
(1.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Baoshan University, Baoshan, Yunnan 678000, China ;2.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4,China;3. Teaching Department of Marxist Theory, Baoshan College, Baoshan, Yunnan 678000, China )

Compared to public eco-products, private eco-products are the general term of exclusive green private products , which are mainly produced in the secondary industry. Currently, private eco-products are manufactured by means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 southwest China. However, there still exist some problems such as unclear standards,inappropriate incentives, unreasonable industry distribution. In this paper, two mechanisms , namely the government control and the market regulation, are adopted to enhance the production capacity of private eco-products in southwest China.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macroscopic control should focus on optimizing the urban functional areas and the market regulation should focus on carbon trading before production and emphasize carbon tax after production.

private ecological product,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carbon trading,carbon tax

F062.2

A

1673-9639 (2016) 01-0160-05

(责任编辑 张凤祥)(责任校对 毛 志)(英文编辑 何历蓉)

2015-09-09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增强西南地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研究”(13XJY008)的研究成果。

刘卫华(1978-),男,河南商水人,副教授,重庆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态产品运营管理,消费者行为管理。孙爱真(1980-),女,河南商水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生态哲学与生态经济。

猜你喜欢

西南地区生态产品
基于MCI指数的西南地区近60年夏季干旱特征
西南地区干湿演变特征及其对ENSO事件的响应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山西队戏向西南地区的传播
Завершено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о крупнейшего комплексн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узла на юго
--западе Китая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生态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