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留置针在肿瘤内科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16-02-13郭兰冰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静脉炎输液成功率

郭兰冰

静脉留置针在肿瘤内科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郭兰冰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在肿瘤内科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6—12月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留置静脉针,并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应用静脉留置针不同时长、不同输液成分的留置成功率。结果 输液时间≤3 d与>3 d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2,P>0.05);含化疗药物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成功率明显低于不含化疗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P>0.05)。结论 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较大,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预防及护理,以提高静脉留置针留置成功率。

静脉留置针;护理;肿瘤

静脉留置针,也称套管针,国外于20世纪40年代便开始使用了这种无针密闭式输液系统[1]。在我国,其是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护理操作器械,已被护理人员所接受[2]。对于肿瘤内科患者,其病程较长,血管脆性大,长期输入化疗药物及刺激性较强的液体,自身的血管变的更差。在肿瘤化疗过程中,由于化疗药物具有毒性,对血管有刺激作用,易形成化学性静脉炎[3]。若静脉留置针操作不当,易造成药液外漏,对皮肤也会造成一定损伤。本研究就静脉留置针在肿瘤内科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把资料 选取2015年6—12月我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8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6例,女84例,年龄38~75岁,平均(51.4± 2.8)岁;化疗患者102例,非化疗患者78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3 d患者124例,≤3 d患者56例。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静脉留置针具体操作 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应首选粗大、弹性较好的血管,避免选择靠近神经、韧带关节、受损的静脉。扎止血带,常规消毒,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宜套管针,穿刺前先将输液管中的空气排至过滤器,检查留置针,然后将输液管针头直接插入留置针管肝素帽内,旋松留置针外套管,使留置针与皮肤呈15°~30°,刺入见回血后退针芯1~2 mm至外套管内,平推外套管缓慢送入血管内,松开止血带,放开调节器,输入液体通畅后,一手固定针座,一手拔出针芯,采用无菌透明帽进行密闭式固定,贴好贴膜,记录穿刺日期。每次封管时,常规消毒配制液袋口,抽取2~3 ml肝素钠配制液,将注射器内空气排净后,向消毒后的肝素帽内注入2~3 ml肝素钠配制液,边推边退针,然后夹好调节夹,使用无菌纱布包裹肝素帽。再次输液时,常规消毒,头皮针扎入即可输液。

1.2.2 留置输液期间的观察及护理 对于肿瘤内科患者,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消毒范围应>8 cm;定期更换辅料,同时消毒针眼及周围皮肤,避免感染发生;密切注意注射局部有无红肿、渗血、管道是否通畅;妥善固定,避免留置针脱出;操作完毕要注明穿刺时间,做好交接工作;嘱患者勿过度活动,加强营养,尽量延长留置针时间,以减轻痛苦。

1.3 观察指标 比较应用静脉留置针不同时长、不同输液成分的留置成功率。静脉留置针穿刺后,无渗漏肿胀、静脉炎发生,则为留置成功。成功率(%)=成功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应用静脉留置针不同时长成功率比较 输液时间≤3 d,静脉留置针留置成功患者55例,成功率为98.2%;输液时间>3 d,静脉留置针留置成功患者116例,成功率为93.5%。输液时间≤3 d与>3 d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2,P>0.05)。

2.2 不同输液成分应用静脉留置针成功率的比较 含化疗药物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成功80例,成功率为78.4%;不含化疗药物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成功71例,成功率为91.0%;含化疗药物组患者静脉留

置针留置成功率明显低于不含化疗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P>0.05)。

3 讨论

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需接受抗肿瘤综合治疗,既要承受身体的痛苦,经济负担也较重。由于需要频繁化疗,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较大,易刺激血管甚至造成损伤[4-5]。科学普遍认为,预防重于治疗,对于护理工作来说,保护患者的血管等同于保护患者的生命。任何性质的液体对静脉血管壁产生的刺激均可导致血管壁发生炎性反应,形成静脉炎。导致肿瘤内科患者出现静脉炎的主要原因包括药物因素、感染因素及机械因素[6]。静脉炎一旦发生,若需再次穿刺,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也增加了其经济支出。因此,护理人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尽量控制并发症发生,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保证输液顺利有效。

对于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目前我国还没有明确规定。美国BD公司的产品说明书建议留置时间为3~5 d,最长不宜超过1周[7-8]。我国学者也有报道证实,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长超过1周的患者,发生静脉炎的概率明显提高,且随着留置时间延长,也会加重导管、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从而形成机械性、化学性损伤,静脉炎的发生率亦随之提高[9]。因此,大部分医疗机构将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设定为5 d,同时需提高输液护理等级。但也有学者发现,留置时间长短与静脉炎的发生无显著关系,认为若保持穿刺部位无菌和周围皮肤干净,且不发生渗漏情况,延长留置时间是完全可行的[10]。本研究结果显示,输液时间≤3 d与>3 d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此外,静脉炎的发生还与输入液体的刺激性有关。输入液体分子量越大,浓度越高,则局部血流速度越慢,血管越易扩张,血管通透性亦增强,白细胞发生浸润,进而导致炎性反应发生[11]。若将化疗药物等高分子、高浓度液体与常规液体交替输液,则可减缓对血管的刺激性,避免药物对血管造成的损伤。本研究中,含化疗药物组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含化疗药物组,其与化疗药物的化学刺激性较大有关。发生静脉炎,患者血管收缩、痉挛,会出现麻木感,甚至疼痛,严重静脉炎发生时血管会变硬呈条索状。同时,化疗药物会损伤血管内皮,使血小板在受损部位及套管端聚集,留置时间越长,越易形成血栓,最终发生静脉炎[12]。临床还应尽量缩短输液时间、控制每日输液量。每日输液量>1500 ml的患者,发生静脉炎的概率明显高于输液量<1000 ml的患者。若输液过快,也会对血管壁产生机械性损伤。因此,输液时应尽量减慢滴注速度,使药液能够充分回心,稀释其浓度,从而减少药液对血管的损伤。

静脉留置针无需频繁的静脉穿刺,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也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对于静脉留置针易出现的并发症,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预防及护理,降低其发生率。此外,对于化疗药物来说,如果发生渗漏,后果较严重,易造成局部组织溃烂坏死[13],由于患者免疫力较低,因此,对于护理工作者,其专业素养及责任心在肿瘤内科化疗患者接受治疗时显得尤为重要,化疗期间一定要加强巡视。在留置针的使用上,应尽量去除可控的不良因素。对于晚期肿瘤患者,应适当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

综上所述,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较大,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预防及护理,以提高静脉留置针留置成功率。

[1] 骆媚芬.密闭式防针刺伤安全型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3,11(1)∶175-176.

[2] 刘畅,盖百娟,李喻岩,等.肿瘤内科临床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7)∶867-868.

[3] 顾敏.静脉留置针在化疗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J].内蒙古医学院杂志,2010,42(2)∶128-129.

[4] Bai XH,Zang S,Yu L.A comparison of two intravenous infusion devices in lung carcinoma patients receiving combined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J].J Cancer Res Ther,2013,9(4)∶664-667.

[5] York N.The importance of ideal central venous access device tip position[J].Br J Nurs,2012,21(21)∶S19-20,24.

[6] 张敬华.静脉留置针在肿瘤内科使用中的常见问题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98)∶363-363.

[7] Choudhry DK,Brenn BR,Sacks K,et al.Continuous chest wall ropivacaine infusion for analgesia in children undergoing Nuss procedure∶a comparison with thoracic epidural[J].Paediatr Anaesth,2016, 26(6)∶582-589.

[8] Bochicchio GV,Hipszer BR,Magee MF,et al.Multicenter Observational Study of the First-Generation Intravenous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J].J Diabetes Sci Technol,2015,9(4)∶739-750.

[9] 李晓燕,刘洋,陈卫红.套管针常规留置时间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5)∶300-301.

[10] 范纪云,周如贤,许鑫铭,等.肿瘤病人56例单次留置静脉针8~39d的护理体会[J].现代护理,2007,4(25)∶73-74.

[11] 陈芳.肿瘤患者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干预体会[J].求医问药, 2012,10(10)∶365-366.

[12] 黄姗姗,郁红菊,毛锦雯,等.改良式留置针固定方法在高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0)∶11-13.

[13] 宋凯环.肿瘤化疗患者应用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3,34(8)∶1552-1553.

R472.9

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11.054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辽宁沈阳 110023

猜你喜欢

静脉炎输液成功率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研究发现:面试排第四,成功率最高等4则
请您收藏
——输液反应抢救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