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型高职学院“示范校”建设的实践研究*

2016-02-13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示范校有机融合实践

李 彦

(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天津 300250)



社区型高职学院“示范校”建设的实践研究*

李彦

(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天津300250)

摘要:社区型高职院校因其在定位、功能及社会服务辐射区域、方向等方面有着自身独特的要求,因此在示范校建设中的策略、路径、措施也区别于其他高职院校。天津城市职业学院作为天津市高水平性示范校的建设单位,在项目总体设计、重点专业建设、“双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注重服务河北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有机融合,突出社区型高职学院办学特色,努力探索建设社区型“示范校”高职学院的新路径。

关键词:社区型高职学院;示范校;有机融合;路径;实践

2012年3月,作为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区的天津开始了市级高职“示范校”建设,总体目标是利用3年时间创建18所高水平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25个优质特色专业。通过专业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建设,使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有新的提升,办学机制有新突破,专业结构布局更加合理,社会服务能力日益增强,从而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服务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美丽天津”的需要的能力。天津城市职业学院作为高职“示范校”建设单位,根据职业教育的性质、任务,研究社区型高职院校“示范校”建设的策略研究,探索其本质内涵、策略要素以及实施路径,是“示范校”建设的重要课题,也是学院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社区型高职学院示范校建设的背景

2006年11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颁布《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意见》(教高[2006]14号),标志着国家高职示范校建设正式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从2006年至2010年,历时四年共三个批次100所高职院校通过验收,建成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时隔6年,2012年3月,天津市教委和财政局联合发文《关于实施天津市高等职业院校提升办学水平建设项目的通知》,至此拉开了天津市的高职“示范校”建设(以下简称示范校建设)的序幕。

天津市“示范校”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国家示范校建设一脉相承,继续延续国家级示范校建设的精髓:注重教学质量的提升,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培养以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简而言之:培养高技能人才,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但天津的示范校建设从总体目标设计和各建设院校的要求也有其创新的一面,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示范校建设单位特色化更加明显,在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上要有明显优势。

二是注重加强校企合作整体规划,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是大力提升信息化水平,拓展社会服务功能,着重建设学习型城区。

天津城市职业学院是河北区政府主办的,天津市内中心城区唯一一所高职院校。学院前身为天津市河北区职工大学,2002年,试办天津市河北社区学院。2004年,转制为一所“多功能、社区性”的高职学院。

学院以“立足河北区,服务天津,面向全国,特色发展”为办学定位,以“强化内涵增实力,特色发展创一流”为办学思路,坚持探索“职业教育社区化、社区教育职业化”的办学特色,发挥高职院校在区域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曾被教育部专家组誉为“天津职业教育三大亮点之一”、被天津市政府评为“天津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是“天津市高水平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

天津城市职业学院作为一所社区型高职学院,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始终紧紧围绕社区性高职学院的功能定位,抓住天津市建设高水平性示范校的契机,项目设计更加关注“政校企社”联动的校企合作模式,重点专业设计符合天津市和河北区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双师”队伍建设机制不断创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学习型城区建设有机融合,努力将学院打造为升级版的社区型高职学院。

二、社区型高职学院示范校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社区型高职院校示范校建设策略重点是彰显特色

社区型高职学院“示范校”建设以其利用职业教育的资源优势,在服务区域社会发展、发挥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为突出特点;以探索中高职衔接、成人学历教育、社区教育融通办学方式为主要内容,通过办学机制、管理机制建设增强产学结合、社会服务能力与辐射作用。

(二)社区型高职院校示范校建设策略关键点是完善机制、深化改革的内涵建设的方式方法

1.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制定项目建设管理制度、成立建设监督组织机构、建立建全过程监督的项目管理;

2.广泛宣传、营造氛围:站在新视角、高起点上更新全体教职员工的教育观念,深刻把握示范校建设的内涵要求,组织多种形式的文件研读、专家讲座、全院动员等活动;

3.重点带动、逐步推进:以师资培养、实训教学条件改善、课程体系调整为重点,逐步实施课程建设、资源建设、校企合作与社会服务项目。

(三)社区型高职院校示范校建设策略落脚点是在建设任务的有效实施

学院在示范校建设之初成立了示范校建设领导小组、运行监督小组、项目管理评价组、示范校建设办公室等专项工作组,采用项目管理和细化任务的方式对示范校建设实施分级项目管理,将所有任务分为15个一级项目(其中8项重点工作,7个支撑保障工作),48个二级项目,124个三级项目,所有示范校项目的设计既有以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资源)建设、专兼职师资队伍培养等以高职专业为背景的专业项目,又有包括政校企社联动、校园环境与校园安全建设、学生职业素养提升、资金管理、实训基地建设和数字化校园建设在内的非专业项目建设,总体上涵盖了学院所有专业以及所有与高职教育教学有关的工作。

所有项目的开展依据申请-逐层审核-专家评审-项目建设-阶段检查-项目评价的工作流程开展项目建设工作。逐层签订任务书与责任书,建立项目目标责任制,明确各级项目负责人与项目建设团队的责任,每级项目负责人必须承担起按时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的责任。

三、社区性高职学院示范校建设的实践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教育,无论处在哪个发展阶段,学校建设的出发点都离不开“内涵建设”。无论是从示范院校的建设目标,还是从社区型高职教育的根本目标来看,“内涵建设”都是最终的归宿。因此,社区型高职学院示范校建设的探索,依然要着眼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师培养、特色服务与融合。

(一)以专业建设为重点,助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学院依据河北区的功能定位、发展战略和职业人才需求,开设了21个高职专业,以做优、做特、做强、做好为目标,规划形成了四个(自动化技术类、财经商贸类、社区服务类、信息技术类)专业组群,在示范校建设中重点推进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物流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等五大专业(群)建设,这些专业在课程建设和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方面,更加关注天津市“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等行业的人才需求,为经济社会发展助力。

其中,在重点专业建设中,更加突出社区服务类专业的优势。“社区服务类”专业组群中,除原来的社区管理与服务早教专业、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外,2015年学院新增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社区管理与服务(早期教育)三二分段”两个社区服务类专业,构建起了“从小到老”服务社区的职业人才培养框架。这些专业面向社区老年服务与管理工作岗位、社区早教岗位,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优化了社区服务类专业的结构,职业教育服务社区发展的作用更加明显。

同时,社区服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办法,紧密结合河北区社区服务岗位需求,按照适度、差异、示范的专业定位原则,体现了专业建设有特点,人才培养有特色。该专业的建设得到了天津市教委和河北区政府的政策、资金支持和帮助。

(二)以课程改革为抓手,全面推进项目化教学

做好专业建设重中之重仍然是课程建设,因此,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学院开始全面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学院先后两次聘请国内知名职教专家戴士弘教授进行了项目化课程培训,在课程设计改造中重点突出能力目标、实际岗位中的项目和任务、学生为主体三个重要原则,全院教师通过培训、研讨、试行开发以及重点指导、分步实施,开展全员的课程改革。全院形成了积极开展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氛围,已经初步形成了30余人的课程改革的“先行团队”,积极进行课程整体设计与单元设计的改造。22门课程进行了“教学做验收课”说课活动,其中14门课通过了“教学做验收合格课”的验收工作。

在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标准修订、课程设计工作基础上,专业建设项目的课程还开展了相关资源建设,教务部门与示范办共同制定《关于市级示范校课程资源建设的相关要求》、《关于制订课程标准的原则性意见》等文件,规定了课程资源建设的原则、工作程序、主要内容以及具体技术要求,规范了课程授课计划、课程整体设计、单元设计、教案、实训指导书、考核方案等教学资料,使课程设计更加科学、严谨,更加突出学生能力的提升。

在开展的项目化课程建设的指引下,我院两位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天津市高等职业院校青年教师外语教学大赛,分获二、三等奖。天津市信息化教学大赛中,5名教师分获课堂教学、教学设计、网络课程比赛一、二等奖。2014年“凤凰创壹杯”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学院选派的二位教师从1468名来自全国的职业院校的优秀教师选手中脱颖而出,分别荣获全国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一等奖和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

(三)专兼结合“双卡并行”,师资队伍“双师”水平升

教学团队建设是示范校五个重点建设专业项目的重要工作。示范校建设期间,学院继续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制度,注重搭建各级培训平台,拓展培训网络,加大国家、市级、院级三级教师培训项目的培训工作。修订了《“企业实践服务卡”实施管理办法(试行)》、《教职工培训(境内外)管理办法》、《关于兼职教师管理暂行办法》,新制定《“双师”教师资格认定与培养管理办法》、《骨干教师认定及管理办法》。师资培训项目中的国培项目由教务处按照专业以及项目需求进行安排,并积极推进各专业省培项目,全力组织院级培训。在教师《“企业实践服务卡”实施管理办法(试行)》的推动下,积极推动了教师企业实践活动;兼职教师在“兼职教师贡献卡”相关制度下,鼓励兼职教师参与到学院教育教学工作中来。

积极推行教职工“企业实践服务卡”专项工作,实现了专任教师全员参与、全面考核,按照“企业实践服务卡”文件要求,积极鼓励教职工进入合作企业开展了调研、企业顶岗、技术创新、横向课题研究与合作、企业培训等工作,深入社区开展社区服务与社区顶岗等工作,全面提升教师专业实践与社会服务能力。开展专门培训,使教职工充分认识教师企业实践活动对高职教育的重要意义,同时激励教师将项目化课程建设、服务行业企业、服务地方等工作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与专业水平。

兼职教师实施“教学贡献卡”制度,鼓励来自企业的能工巧匠、技术骨干,不仅担任专业课程,同时积极参与学院专业建设、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教材编写、开展企业文化、专业技能培训讲座,指导学生技能大赛、学生顶岗实习、学生毕业设计、参与学院教科研等各项工作,进行“积分”,以学期或学年为单位进行累加,进行积分总和的比较、排名,开展教学贡献奖的评选活动,激发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加强了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开展了兼职教师教学评比活动,奖励了一批教学评价优的兼职教师。

(四)突出区域特色,服务河北区社区教育与终身教育

学院充分发挥社区型高职学院功能,确定了“一主两翼”的办学格局,即以高职教育为主体,以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为两翼;构建起中、高职相互衔接,全日制与业余学习相互融通,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相互协调的办学体系。

在这一理念下,学院努力探索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功能有机融合的实现路径,探索形成了高职学院服务终身学习的“双线并行、内外融合、龙头带动”办学模式。双线并行指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并行发展,龙头带动指发挥学院在全区终身学习的龙头带动作用。内外融合指学院职业教育资源与社区教育资源互相融合、互相促进。

坚持学历教育、社区教育、社会服务、职业培训相结合,利用优质的教学资源、先进的设备和实训条件,面向河北区委、办、局、社区、驻区企业开展技能培训、技术服务支持,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能力。从师生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场馆设施等方面服务河北区社区教育、学习型城区建设和终身教育的互动、衔接与贯通及其与河北区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融合的支持服务体系框架。完成河北区创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工作筹备和申报工作。2014年初,河北区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三批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区。

学院充分发挥办学优势,积极援建、指导、推动河北区社区早教、社区青少年素质教育、社区老年教育以及社区学校、社区图书馆、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学习提供服务。如:为全区十个街道101个社区居委会社会工作者进行社会工作者从业资格培训累计1650人次;为社区物业专管员招聘提供场所与服务累计300人次;为区内社区居民开展数字化网络培训3000人次;为全区街道、社区打造了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

在学院指导下,全区5万余名居民在“社区教育网”上实时参加学习。推进老年大学数字化学习建设,为提升区老年大学办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对其计算机房进行了网络化提升改造,探索开展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

与河北区民政局合作,为180余名退役士兵提供岗位技能培训和学历培训;针对在岗财会、统计等岗位的从业人员开展从业取证、继续教育培训与职称取证等方面的培训9290人次,组织207人学历提高与应考辅导班;承接天津市人力资源社会劳动保障局、河北区教育局的各级各类资格考试工作累计11070人次的考核的监考任务。

结语:

示范校建设是一项系统浩大的工程,一方面,学校发展的定位和特色决定着建设的思路和路径,另一方面,示范校建设过程也是学院发展模式的梳理过程。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在示范校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社区型高职学院服务终身学习的“双线并行、内外融合、龙头带动”模式,即通过功能定位,探索终身教育体制、机制运行模式及其在师生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场馆设施等方面,服务河北区社区教育、学习型城区建设和终身教育的互动、衔接与贯通的支持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杨学俊.社区教育体系的职教特点、功能和体制创新[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12).

[2]陈如敏.“后示范”时期示范(骨干)院校建设路径探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5,(08).

[3]楚金华.基于行动研究理论视角的高职示范校建设概念模型—兼示范校建设启动一年来研究述评[J].职教论坛,2008,(01)下.

[4]鲁昕.以信息化促职业教育现代化[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4,(12).

[5]马树超.区域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路[J].现代教育,2013,(02).

[6]徐益,李时雨.国家示范院校建设的创新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09)下.

Practice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of “Model Higher College” in Community-base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 Yan

(TianjinCityVocationalCollege,Tianjin, 300250)

Abstract:community-base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distinct due to its requirements such as on the position, function, social service radiation area and orientation;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l higher college for such type is distinguished from othe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strategies, routes and solutions. Tianjin Cit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he construction unit of Tianjin higher-level model colleges, focuses on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between serving regional economy development of Hebei Distric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learning city, highlights the school-running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ty-base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xerts efforts on exploring the new routes of constructing community-based “Model Higher College” in program overall design, the important specialty construction and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as well.

Key words:community-base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model higher college; organic integration; route;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82X(2016)02-0003-05

作者简介:李彦(1965-),女,副教授,天津城市职业学院院长,研究领域:教育管理。

收稿日期:2016-01-04

*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3年度立项课题“社区性高职学院社区性高职院校示范校建设的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III 117)

猜你喜欢

示范校有机融合实践
红领巾示范校
智慧校园
织金县关工委多举措抓实“一评三管好”活动示范校创建工作
论职业院校一体化教学中信息页的应用
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社会责任有机融合研究
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