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视阈下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核心要素研究

2016-02-13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视阈供给院校

王 钊

(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天津 300270)



供给侧视阈下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核心要素研究

王钊

(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天津300270)

文章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供给侧视阈下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十一个核心要素,同时系统分析了各要素和专业建设与提升学校教育质量、教育供给、教育创新等几方面能力和水平的关系;论述了供给侧视阈下专业建设应遵循的问题导向原则,提出要精细分析自身现状,找准问题精准施策,补齐专业建设短板提升专业建设质量的方法;阐述了学校如何通过专业建设实施创新的、高效的、精准的教育供给,主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即实施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途径和方法,给出了供给侧视阈下高职院校只有通过高质量的专业建设方可打造学校发展的新动力和特色的结论。

供给侧;高职;专业建设;要素;研究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日新月异,服务行业产业能力日益提升,但在供给侧视阈下专业建设和发展中也还存在诸如与产业需求吻合度低等一些问题,亟需职业院校认真研究并加以改进。

一、供给侧视阈下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研究的必要性

(一)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和需求视角分析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党和国家定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 在这一关键时期,党中央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理念,用新理念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党中央将这项改革作为“十三五”时期的一个发展战略重点。 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既有供给方面的也有需求方面的,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供给和需求矛盾主次方面的相互转化对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客观要求,唯有改革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职业教育承担着向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提供优质劳动者的重任,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基础性和保障性作用。因此,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对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和需求视角分析

2014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2015年颁布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因此,为全面落实相关会议和文件要求,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亟待解决当前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目前高职教育由于缺乏有效供给带来的需求矛盾,就是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而解决这一核心问题的关键点之一就是专业建设问题,因此,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阈下开展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显得颇为重要和紧迫,通过专业建设和结构改革促进人才培养与供给的体制机制改革,通过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努力改善其供给结构,形成优质、丰富、多元、可选择的新供给侧结构,将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合理匹配,实现职业教育改革从“需求侧的拉动” 到“供给侧推动”的根本转变。

(三)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需求视角分析

高职教育的发展已进入到必须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地发展的关键阶段,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制约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因此,深化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改革解决核心问题,就必然进行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改革。本文将在提出供给侧视阈下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核心要素的基础上,为高职院校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提供理论支撑、实践基础和实施路径,实现通过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来带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水平的提升。

目前,对于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研究绝大多数是在经济领域,及其少量在教育领域,但对于供给侧视阈下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系统研究更为稀少,因此,为提升专业建设质量亟需用全新的理念和视角系统分析和研究并厘清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供给侧视阈下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供给侧视阈下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目标、研究高职院校供给侧视阈下专业建设的内容和核心要素、提出供给侧视阈下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方法与路径,为高职院校提升服务能力,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供给侧视阈下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内涵和目标

(一)经济学视阈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

经济学角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的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

(二)教育学视阈下供给侧内涵

广义上讲教育本身就是供给侧,是人才的供给。同样,教育资源的配置,教育环境的优化,教育方式的提供,也同样是供给侧的问题。教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核心,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给受教育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选择,从而化解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教育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配置端入手,通过有效的教育供给,提升人才培养的有效性,促进教育发展,更好地满足受教育者和社会需求。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除具有教育领域共性外,同样存在 “跨界”,是一涉及政府、企业、学校、学生、家长等各方协同推进的改革,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建设需综合分析各方需求,提高自身有效供给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上供需不匹配的问题。同时,通过职业教育提升劳动力素质,为我国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的人口红利。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不是需求不足,甚至根本没有需求,实质是伴随产业发展需求侧发生了变化甚至是增加了,但供给侧学校提供的产品却没有同步变化,其结果必然导致质量和服务跟不上。这些结构性问题的解决,必须在供给侧视阈下研究并开展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从根本上扭转供需不匹配问题。高职院校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核心,为全要素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深化内涵建设,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服务,因此,供给侧视阈下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应面向专业办学模式改革、学校专业结构改革、教师结构改革、生源结构改革、科研结构改革、教学方式结构改革、教学内容结构改革、教学资源结构改革、教学设备结构改革、学生就业结构改革、质量评价结构改革,化解职业教育缺乏有效供给带来的需求矛盾,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从单一的“需求侧拉动” 到“供给侧推动”为主的根本转变。

在供给侧视阈下来分析研究专业建设,其理念和主要观点为:一是专业建设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相协调一致为出发点,以供给侧改革拉动需求侧增长为目标;二是在供给侧视阈下赋予了专业建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根基,以品牌、质量和特色为生命的新内涵和要求;三是遵循以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突出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专业服务能力与企业需求、毕业生职业素质与就业岗位要求相一致原则开展专业建设。

三、供给侧视阈下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学校专业设置的结构需进一步优化

在专业设置上盲目跟风、缺乏自身专业特色,“千校一面”现象严重。每一所学校均有自己的办学优势,然而存在的问题是如何与时俱进,将优势与职业教育发展和社会、企业的需求趋势相一致,及时调整或淘汰陈旧专业。

(二)专业教学内容需进一步优化

主要体现在专业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需求不匹配存在两层皮现象,教学内容注重技术技能多,而将技术技能培养与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培养的结合度较低,学生对职业的热爱程度和对企业的忠诚度不足。一些市场有需求但设置较久专业处于供给成熟和供给老化阶段,在教学内容和专业培养目标上,亟需跟上行业发展进行具有足够深度和力度的改革。

(三)专业建设与产业结合度和专业服务能力低。

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联系的自觉性不够,导致毕业生能够胜任岗位高端技术技能工作的少,同时,也直接导致专业服务能力低。

(四)专业综合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提高

主要体现在专业培养目标需进一步精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个性化发展能力的培养亟待提升。教师的综合职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专业办学规模与社会需求在数量和质量上不匹配。

四、供给侧视阈下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素和主要内容

在供给侧视阈下专业建设其核心之一是要加大要素投入,主要体现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学仪器设备建设、教科研投入等,另一方面,上述各项建设与传统意义上的专业建设相比均存在核心要素升级,主要是指通过创新驱动实现各项要素“质”的提升,努力做到将专业建设要素“质”的提升与行业产业要素升级同步。

(一)学校专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要将专业建设方向与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相一致,要将专业建设优势与学校办学优势、社会需求和职业教育及行业发展趋势相一致,按照精准定位、注重内涵、突出优势、强化特色的原则,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够将专业建设与学校的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学校专业设置中,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充分考虑优势专业群的建设,实现优势专业集群化并与产业链有效对接,使学校专业设置最优化,优质资源发挥最大化,提升专业组群和产业组群的匹配度,实现学校专业组群建设与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及企业需求紧密吻合。

(二)专业办学模式调整与优化

要积极将专业建设融入现代职教体系建设之中,主动开展与中职和应用型本科合作,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充分考虑中高职衔接、高职与应用本科衔接,发挥好枢纽作用;将职前培训与职后继续教育融入专业建设之中,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互融通;坚持企业全程、深入参与专业建设,为校企合作共育专业人才奠定基础;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在专业建设中充分体现国际化元素,吸引外国留学生入校学习,全面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实现学校专业建设横向上行业和国内外企业深度参与,纵向上中职、高职、应用本科相互贯通的新格局。

(三)专业教师队伍结构调整与建设

职业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应坚持校企共育,建设专兼职师资队伍的路径,确保队伍实践经验丰富且理论水平高;树立按照企业培训师标准开展双师型专任教师队伍建设的理念,实现课堂教学精细化、精准化,使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精准对接;广泛开展大师工作室等建设引进能工巧匠服务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引进、留住、用好高学历、高技能人才,使骨干教师、教学名师和专业领军人物队伍建设形成梯队,实现学校跨入师资强、专业优,社会和行业认可度高的良性发展轨道。

(四)专业生源结构变化与专业建设互动

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社会性和人民性,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在现代职教体系构建中,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独立存在的职业教育要主动应对生源更加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主动调整和合理面向三校生、转岗再就业、农村扶贫和脱贫、终身教育等群体开展职业教育,使学校办学结构和生源结构更加合理。与之相对应的是应针对不同的受教育对象细化区分人才培养方案即同一专业可根据生源不同制定若干方案,精准满足不同生源对象的需求提高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度,建立起学院专业建设、生源结构、培养目标互动的机制。

(五)专业服务能力建设

专业服务能力建设是供给侧视阈下专业建设重要内容之一,是拉动需求侧增长的直接动力,要围绕技术应用创新来开展教科研提升服务产业能力和水平;校企合作联合建立应用技术协同创新将生产一线的研究题目带进学校、走进课堂,解决企业在创新上的需求与能力间的矛盾;专业建设要纳入相关传统技术技能积累与传承,培育出专业特色和品牌,通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实现专业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同频共振。

(六)符合专业特点教学方式的选择

专业特点与教学方式选择要相匹配,针对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做一体化为主要方式的教学设计,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实现虚拟仿真教学,将企业真实生产场景在课堂再现,通过模拟操作训练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课堂上要改变作为供给方的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教”得太多、讲得太多,而需求方的学生只是被动的“学”,导致其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选择权太少,特别是能力和素质培养不够的现象,将课堂上的教学任务与企业中生产任务合一,遵循职业教育特点进行教学环节优化,在专业教学内容设计上注重专业综合实践教学设置,教学方式的设计与选择是提升专业教学质量的核心内容之一。

(七)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

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依据来源于职业岗位对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的需求,按照理论与技术技能并重原则,选取相关教学内容,将相关理论和技术技能知识的应用作为重点和难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按照职业成长和教育规律,将职业能力分解教授,再按照工作导向进行能力整合通过综合实训予以实现;将职业素养和道德提升作为专业教学重要内容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教学相互融入贯通;改变课程评价模式和内容,由学生单一评教向四方评教转变即自我评估、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并举、由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变、由评教师向评教学转变、由评课程向评学生收获转变、由单一评价指标向多样性指标转变。加强毕业生的跟踪调查,调查毕业生通过工作实践对专业核心课程的重要度和满足度评价,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选取是提升专业有效供给的重要保障。

(八)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在专业建设中,学校要高度重视提高教学资源配置效率。从单一的纸质和音像资源为主向“教育+互联网”方向发展,针对不同的学习群体,开放学习资源,把互联网当作传播工具,延伸现有专业优质教育资源的影响力和价值,加强专业教学资源库和优质共享课建设,既方便了受教育者学习又可实现专业优质资源共享,提高专业建设成果的使用率和有效率。

(九)专业教学设备建设

要改变学校实训设备以理论验证为主向的现象,以提高学生动手率为目标加大模拟仿真训练,有条件的要引企入校建设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下力气建设模拟仿真教学中心,模拟真实工作场景、模拟操作仪器设备生产模拟产品,为下一步跟岗或顶岗实习奠定基础;信息化课堂建设要求由传统教学方法向信息化教学转变,仪器设备应满足现代化教学资源应用的需求,专业教学仪器设备先进性和信息化水平将极大提高人才有效供给与需求的匹配度。

(十)专业质量评价构成

如何评价专业建设质量,在学校内部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将关注的焦点聚焦在全体学生的表现和评价上,而不是优秀的个例上。要以学生学习成果作为衡量学生培养质量重点,而非将资源投入放在首位;专业和课程的建设及发展要基于“产出”,而非“输入”,评价聚焦在学生“学到了什么”,而非教师“教了什么”;衡量专业建设成果聚焦在学生毕业后能“带走”的实际能力,而非课程要求了什么。将专业建设质量考核与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挂钩,开展以学生建构为提领,看学会了什么;以就业和创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看能干什么;以全面评价为基础,探索个性和多元化发展是什么;以素质与专业融合为平台,看态度是什么,将专业质量评价指挥棒指向人才需求侧的岗位要求。

(十一)专业教育与创业就业教育相融合

将弘扬工匠精神,强化精益求精、严谨专注、专业敬业的理念培养放在重要位置,纠正“只看知识技能,不看道德精神”现象,在专业教育中坚守培养既熟练掌握技术,又坚守职业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重视培养爱岗敬业精神和全面发展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提高职业发展空间和竞争力;针对具有职业教育就业特点的面向小微企业就业教育;专业教育中系统地将创新创业的意识培养、能力提升、环境认知和实践模拟等知识和技能作为创业与就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发挥众创空间职能着力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大力营造重视师德传承,崇尚一技之长的良好校园文化和专业文化建设,优良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是人才培养供给侧提高“生产效率”的核心。

五、供给侧视阈下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切入点、方法与战略路径

(一)坚持专业建设理念的更新

面对新形势和新发展,高职院校要主动研究供给侧视阈下开展专业建设的理论逻辑及方法,将专业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精准对位,在把优势做优,特色做特,强项做强上下功夫;将专业建设放到培育学校创新发展新动能的高度来做好专业建设;建设过程要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教育+职业+创新”相结合理念对学校开展专业建设的内涵和要素进行分析研究,找准问题,抓纲带目精准施策,补齐专业有效供给短板。

(二)坚持办学机制体制改革与创新

以专业为纽带建立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机制体制,开展校企共建共管专业共育人才的机制体制建设,广泛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将专业建设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吸引社会、国内、国外各方优质资源融入专业建设。在内部管理机制体制上在专业建设中简政放权、减少干预调动全体教师参与专业建设,加强过程中的监督与指导,充分调动办学实体及各方积极性,补齐专业建设中机制体制建设的短板。

(三)坚持专业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

积极探索专业品质、名师和教学骨干队伍打造路径,将学院办学目标“三化”,即办学特色化、质量品牌化、专业精品化做为学校建设目标和发展动力,促进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将有效供给即供给侧与需求侧吻合度作为衡量“效益”的首要指标。

(四)创新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质量评价方法、内容与手段

逐步建立起培养过程中的全程跟踪评价与过程性评价体系,确保毕业生综合素质达到培养目标,并将体系建设成为一个不断吸纳行业、企业建议的开放体系,全面覆盖教学管理、专业建设、课程实施、教师授课、学生学习不同层面,建立自我质量保障机制,将其与教育部颁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的全面落实有机结合,将专业建设质量诊断作为重要内容,建立完善的自我调节改进机制,通过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实施,及时纠正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专业有效供给率的稳步提升。

总之,在供给侧视阈下赋予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新内涵和新标准,同时也开辟出新路径,在此方针指导下定使专业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吻合度显著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社会认可度显著提高、优质专业建设成果和学院办学特色同步彰显,达到供给侧与需求侧协调共振的良性互动,为职业教育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吴敬琏.创新制度体系,推动供给侧变革[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16.

[2]刘洪一.供给侧改革:高职教育如何入手[N/OL].光明网.http://www.gmw.cn/,2016-01-26.

[3]熊仕涛.推进职业教育需求端与供给侧有效对接.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edu.cn/,2016-06-15.

[4]龚雯,许志峰,王珂.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N].人民日报,2016-01-04.

[5]刘朝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专业建设思考[J].长沙理工大学报,2016,(04).

Research on Core Elements to Build the Specialty at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Supply-side

WANG Zhao

(TianjinLandResourcesandHouseVocationalCollege,Tianjin300270)

the paper summarizes 11 core elements for specialty build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supply-side,based on theoretical study and empirical analysis.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elements,specialty building and how to improve education quality,increase education supply,and push ahead educational innovation.The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principles which shall be followed during specialty build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supply-side.It is proposed to make careful studies on the actual situation,find solutions to the target questions,with the aim to improve the specialty quality.Schools shall adopt innovative and effective ways during specialty building and find the ways to improve talent cultivation via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It is concluded that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supply-side,

supply-side; vocational college; specialty building; elements; research

2016-08-15

王钊(1962-),男,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院长,研究员,主要从事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与研究。

G710

A

1673-582X(2016)10-0003-06

猜你喜欢

视阈供给院校
使用与满足视阈下解谜推理类综艺节目的创新路径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文化认同视阈下的海外统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