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生态农业的发展前景与对策*
——以河南省为例

2016-02-13郭素玲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年1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常态河南省

郭素玲

(安阳师范学院商学院,河南安阳 455002)



·持续农业·

新常态下生态农业的发展前景与对策*
——以河南省为例

郭素玲

(安阳师范学院商学院,河南安阳455002)

摘要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作为国家战略核心的粮食与食品安全问题。在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常态形势下,河南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在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方面坚持以增量带动结构优化、以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增量调整与存量优化并举。文章从新常态下生态农业问题入手,分析了人口压力、农业人口素质、劳动力转移风险及科技水平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并结合河南省当前农业发展的整体态势与发展生态农业的前景,指出在经济发展放缓与农业改革转型压力增强情况下河南省应通过发展生态农业来进一步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将发展生态农业作为农业工作的重要指标来全盘考虑;提出培育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农业、培育高素质的职业农民、培育贯穿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产业融合及发展特色农产品等建议。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食品安全农业现代化农业转型

生态农业简称ECO,是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与管理手段,结合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的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要求发展规模农业并且将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相融合,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互相支撑的良性循环。在新常态下,针对经济速度放缓、市场需求变化、经济结构调整的复杂局面,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与生态价值,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是可选择的优化道路。

新常态之“新”,主要指的是过去传统的、低效的、只重速度不重质量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新常态之“常”,意味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这一社会经济的基本特征不会改变。故此,我国农业发展应积极适应新常态的新特征、积极顺应新常态新形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与发展生态农业,用发展的视角去看待新常态下的农业转型升级。

1 新常态下生态农业的问题

1.1人口压力问题

人是最主要的生产力因素,而且充足的人口既可以提供生产所需的劳动力也能够扩大市场的需求[1]。然而,由于多年来我国人口规模一直处在高水平,人口对于自然资源的破坏与索取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危险的关口。河南省作为人口第一大省,人口压力问题尤其突出。此外,长期以来的发展方式也缺乏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导致目前河南的生态环境也十分脆弱,直接影响到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生态经济学的综合指标,中国的最适宜人口是7亿,人口的极限是17亿[2]。在新常态下,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必须相互融合,生态农业发展必须要在复杂环境下尽快提升水平。

1.2农民素质问题

由于历史的原因与城乡二元化发展的现实,我国农民的整体知识水平比较低,专门的生态技术人才十分稀缺。特别是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需要各个因素共同作用,既重农业科技又重环境保护的复合型人才的缺失严重制约了生态农业的推广[3]。

1.3劳动力转移问题

农村是我国劳动力的主要来源,农村劳动力占我国全部劳动力的2/3以上,而且增长速度也高于城市增速。虽然我国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然而还是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需要向城市转移[4]。应该看到,农村劳动力的持续转移,对于需要较长建设周期、较大建设规模的生态农业发展来说还是非常不利的。农民对于农业生产缺乏热情与动力,对于需要协调多方面资源的生态农业发展有现实制约影响[5];而且,劳动力的转移不仅会带走农村本就不多的高质量人才,还会由于人才流动的惯性使得发展生态农业在引进人才方面困难增加。

1.4科技水平问题

农业科技进步,对于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可持续性发展有着深刻影响。然而我国农业长期以来都以高产作为唯一目标,忽略了产量与可持续性的相互协调;长期向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输送的基本上是常规的田间生产技术,从而忽略了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有效治理与科学种田的相互协调。农村科技人员与职业型农民迫切需要更新技术与观念,才能适应发展生态农业的新形势。

2 新常态下生态农业的机遇

2.1农业结构调整的机遇

生态农业在河南省具备一定的基础与条件,特别是在发展传统产业上有优势与潜力。河南省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是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2014年全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 259.98亿元,比2013年增长4.2%。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 020.983万hm2,比2013年增长1.3%,其中,小麦种植面积540.667万hm2,玉米种植面积328.386万hm2;棉花种植面积15.333万hm2;油料种植面积159.821万hm2;蔬菜种植面积172.562万hm2。全年粮食产量5 772.30万t,比2013年增产1.0%。其中,小麦产量3 329.00万t,玉米产量1 732.05万t;棉花产量14.70万t;油料产量584.33万t。猪牛羊禽肉产量703.50万t,增长3.2%;禽蛋产量404.00万t,下降1.5%;牛奶产量332.00万t,增长4.9%。这些基础与优势决定了在经济发展放缓与农业改革转型压力增强情况下河南省应通过发展生态农业来进一步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将发展生态农业作为农业工作的重要指标来全盘考虑。

河南省在发展生态农业的指导思想下的农业结构调整,不仅是要针对品种,更是要针对农产品品质、食品安全质量水平、生态环境质量水平。同时,农业结构调整还面临着融合第二、第三产业的任务,将农业、工业、服务业结合为一个整体[6],才能发挥最大效用,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与环境成本。

2.2农业经营组织优化的机遇

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全国范围内从事农业生产的经营户中,农业收入是家庭主要收入的农户占比58.4%,其中2013年全国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总数已达到2.689 4亿人,占农村全部劳动力总数的45%,即近2.7亿的农村劳动力并没有从事农业生产[7]。这一情况在河南省也十分明显,大量的人口外出务工,集中连片的土地资源优势并没有得到发挥。在农村人口结构不断向老龄化发展的情况下,农民对于土地资源的占有欲望并不强烈,土地经营权流转有了现实空间。应在自愿条件下,依法有偿的让一部分专业大户、农业合作组织或农业企业将那些离土农民闲置土地的经营权流转过来,扩大农业生产规模[8]。在一定的规模下,应鼓励拥有大量土地的农业经营户进行生态农业建设。这种新型的农业经营组织具有规模大、技术集中及资金充裕等特点,对于开发生态农业、应用高新技术均有优势,能带动更大范围的生态农业发展。同时,河南生态农业建设利用土地流转的方式还可以在现有的生态农庄的基础上,吸收周边的闲置土地,进一步扩大生态农业的生产规模,从而形成规模效应。

2.3生态农业有良好的市场基础

发展生态农业需要良好的市场支撑,河南省目前比较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农产品主要有茶叶、肉类制品及中草药等,在多年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与品牌效应,加之河南本省消费者对于本地农产品的认同度也在逐年上升,人口数量大也为农产品提供了巨大的消费市场,这是河南省独有的优势。此外,生态农业前提下的优质农产品符合城市居民的消费倾向,发展空间广阔。

3 新常态下发展生态农业的建议

3.1培育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

在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转型的过程中,应坚决执行《农业环境保护条例》中规定的对污染的一票否决制[9]。同时,更应把节约资源引向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河南省农村环境污染现状表现为:使用化肥和农药缺乏科学性,禽畜养殖污染范围广,农作物秸秆垃圾利用方式与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大部分农村生活废弃物缺乏科学处理等。应坚决杜绝在开发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新的污染源,并依法加强对农业生产中现存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彻底查处。

另一方面,河南省在焚烧秸秆、不当施肥、旋耕土地、盲目增加播种量等农业生产中逆向操作等现象及引发的问题严重阻碍了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河南省应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按照市场引导、绿色发展的基本要求,以重新布局山丘多功能农业发展为契机,充分利用那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美丽的自然景观及历史人文资源,高起点发展个性化、生态化、特色化及小批量等小而美、小而特的农产品,有效对接城市消费群体对绿色、有机、健康产品的需求;高起点发掘农业所能体现的适应自然和气候变化以及动植物生命活动生生不息的过程,去展现农村社会的人文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传承与变迁等复合功能,大力发展和提升乡村旅游业,全面展现农业农村的魅力,构筑新的经济增长点。

3.2培育高素质的职业农民

在新常态下建设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我国农业劳动力人口素质普遍较低是一大制约因素。加强对农业人口的管理与职业农民的培育,对于发展高技术含量、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继续对农村人口的增长实行控制,不能让农村人口无限制增长,而应该提高人口的质量,让更多的农村年轻人获得良好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生态农业的过程中,让农民从个体农户发展成为生态农业企业的雇员、股东,并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逐步推进农民退休、养老制度。

同时,在新常态下应该着重发展农村专业职业教育与非学历技术教育。各地应结合本地的人口素质特点,建立符合本地生态农业发展的农业技术学校与相关培训机构,对农民与农业技术人员进行长期的培训与扶持,特别是新技术的应用方面,让农民首先体会到农业技术与生态农业模式对农业生产的巨大帮助作用。在此基础上,不断对农民的基本文化知识与专业农业技能知识进行培养,为河南省各地培育出大量的高素质职业农民,更好地为农业现代化发展与生态农业建设提供劳力与智力支持。

3.3培育贯穿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生态农业的发展不是一个组织或者一个产业内部能够解决的,特别是在新常态下,农业生产不能在传统的模式下与市场脱离,而应该在生产之前就应该充分了解市场信息,合理规划农产品生产与市场流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目前,河南的农业生产与农产品的流通主要是依靠各级农产品经销商与批发商,农产品的流通链条不流畅、信息反馈不畅通,对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顺应农产品市场信息均不利。因此必须要构建符合农业从生产决策到实际消费全过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10]。其中主要应当包括:农业机械、农业科技、农业信息、农业互联网平台、农业物流、农业销售渠道、农产品品牌包装推广等。与此同时,应将这一过程的所有社会化服务组织进行整合并建设一体化服务平台,以此提高生态农业发展的效率与水平。

社会化服务体系可以为生态农业生产提供更加专业化与系统化的服务。在降低农产品生产与交易成本的同时,也可以提高产量。例如更多地使用农业生产机械与存储运输设备,可减少农业生产与流转过程中不必要的损失,也等于增加了产量。

3.4推进产业融合

在工业化与现代化的进程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将越来越低,第二、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逐步上升。在这个进程中,从田头到餐桌的食品链条越来越长,环节越来越多,结果是消费者最终支付的食品价格中,初级产品所占份额越来越小,加工增值部分所占份额越来越大。在这一严峻形势下,河南省应积极推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让初级产品生产者也能分享到第二、第三产业的增值收益。

3.5发展特色农产品

河南省地处中原,农业生产的地理与气候条件较好,为形成独具地方特色农产品打下了基础。如焦作地区的山药与地黄;新密金银花;新郑的大枣;信阳的茶叶;还有固始鸡、华英鸭、南阳黄牛等优质的肉类产品,应着力于发展这些已经打开市场有名气的地方特色农产品。另外,在调整农业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及经营形式上,个性化农产品同样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尹昌斌,程磊磊,杨晓梅,等.生态文明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01∶15~21

[2]徐洪军.寒地黑土区域生态农业品牌打造与知识产权保护.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02∶117~121

[3]河南省农业厅市场与经济信息处.发展都市生态农业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河南农业,2015,02∶14~15

[4]丁雄.生态农业产业链系统协调与管理策略研究.南昌大学,2014

[5]贾照雪.城郊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研究.广西大学,2012

[6]胥智.都市近郊型生态农业园区规划研究.四川农业大学,2012

[7]李斌,袁靖.中国西部地区生态农业的产业化发展路径.特区经济,2007,06∶191~193

[8]周华.生态农业该如何发展?光明日报,2013-01-04

[9]魏静.生态农业三大模式浮出水面.中国证券报,2013-11-25

[10] 武凤平,张亚瑛.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北京农业,2013,24∶26~29

DEVELOPMENT PROSPECT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IN THE NEW NORMAL

Guo Suling
(Business College of Anyang Teachers College,Anyang,Henan 455002,China)

AbstractAgriculture is the foundation of our national economy,and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food security problem as the core of the national strategy.Henan province is a major agricultural province in China,in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to the new normal macroeconomic conditions,further reform and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e is to protect the national economy stable operation,national food security is not affected by the important means of.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population pressure,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opulation,the risk of labor transfer and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n province.Based on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Henan Province,the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In addition,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Henan should also according to its own advantages i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in terms of land ownership and land use rights transfer to make more attempts,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in agricultural work a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to overall consideration.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farmers,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organization form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organic integration,to achieve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to promote the role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tabilizing the economy and promoting 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Keywordsnew normal;eco agricultural;food safety;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agriculture transformation

中图分类号:F323.22;X171.3;F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21[2016]01-0034-04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160106

收稿日期:2015-01-11

作者简介:郭素玲 (1971—),女,河南鹤壁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区域经济。Email:aygs12006@163.com

*基金项目:2015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河南都市生态农业发展路径与推进策略研究——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重点研究项目“河南省发展低碳农业的关键技术需求及对策研究”(14B790028)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常态河南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征稿简则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第八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