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全人教育”理念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新探

2016-02-13贡建明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新探全人教育素质培养

贡建明

(黄河科技学院外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基于“全人教育”理念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新探

贡建明

(黄河科技学院外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全人教育”追求人的整体发展,注重对个体固有潜力的挖掘,特别关注个体内在素养的提升,反对工具化的育人倾向,对我国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有积极的启发意义。大学英语阅读教师应贯彻“全人教育”理念,通过对师生关系、教学素材、教学模式、教学情境等的变革,实现阅读教学中高素质英语人才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全人教育”;英语阅读;素质培养;新探

21世纪是知识和信息的世纪。在全球化背景下,作为知识和信息获取的重要途径,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英语阅读课作为大学英语的核心课程,在外语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和最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指出: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人文性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通过以英语阅读为主的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学习者不仅可以扩充词汇量,提高理解和阅读速度,培养英语语感,还可以锻炼英语思维能力,增加文化素养。英语阅读教学改革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尽管近年对于英语阅读的探索在时间和精力上投入颇多,但不管从学生阅读成绩提高,还是从高校通识课程育人角度来看,现在的大学英语阅读课都还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的方面。例如,很多教学者把大学英语阅读课上成词汇语法课、技能技巧训练课,过度强调理性的、技巧性的知识技能传授,无视学习者的个体需求,无视二语习得中的情感交互因素,弱化语言所固有的人文传承功能等。这样的教学方式把重心几乎完全放在了英语语言的工具性教学上,基本无视语言技能传授所应遵循的科学性和规律性。这种“重技能、轻人文”的教学关注,不仅会使学习者对阅读失去兴趣,难以实现英语阅读技能的提升,而且更难以实现高校高素质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全人教育理念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反对教学的工具化倾向,它打破了传统的教育弊端,对教育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实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英语阅读教学和高素质人才培养有着积极的启发作用。

一、“全人教育”理念及其主张

“全人”的翻译是来自希腊语词根“holo”,意思是完整的。在希腊哲学中,“holo”意指将可见(物质)和不可见(精神)部分集合到一,加以合并整合。“全人教育”简言之,即教育的内涵应是对人完整的培育,其目的是帮助人建立完整的人格。因此,“全人教育”者认为教育不应有所偏颇,人的培养和发展不仅是外在的、物质的成长,更应包括灵性的、精神的、情感的等内在的成长。这种教育理念最早可追溯到西方古典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人的教育理想。现代意义上的“全人教育”的概念是由美国教育学者Ron Miller在20世纪70年代正式提出,之后迅速传播至欧亚各国及地区,现已发展为世界上极具影响力的教育思潮。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也较早研究并在学校教育中实践该教育理念。现代意义上的“全人教育”说进一步发展了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观点,吸收了以人为本和以社会为本的两种教育理念,认为教育应重视人的整体性存在,重视人的灵性成长,反对传统上极具工具化倾向的半人教育,重视人作为人的发展,而非工具化的人的培养。广义而言,“全人教育”的观点意味着对人内在特质的关注,包括人的思维、精神、道德、情感、创造力、怜悯心、尊重感等的一系列构成“人”的非物质要素。全人教育理念哲学基础可概括为整体、联接和存在三个概念。由此,我们可以将其主张简单归结为以下三点:

1.“全人教育”理念的哲学基础是整体论,因此,其核心思维是整体性思维,追求人的整体发展。“全人教育”强调人作为个体的存在,注重对个体潜力的挖掘,鼓励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在传统教育工具化倾向的前提下,特别关注个体内在素养的提升,包括精神、情感、道德等,以期达到人的整体发展。

2.“全人教育”注重事物之间的联接性,认为个体内部和个体之间都有相对的整体性、关联性、联接性。在学习上,“全人教育”者认可经验教学,同时认为经验教学应该在学习者个体间存在差异性。在学习理论上,“全人教育”的核心观点为知识间的互动、连接和转化,因此,教学者的“教”和学习者的“学”都应体现多元化和多样化,提倡跨学科的知识互动,个体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实现信息之间的连接,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实现全面的发展。

3.“全人教育”关注学习者灵性的成长,“灵性”是英文spiritual的中译,即精神。Ron Miller在其全人典范理念中指出“全人教育”观点实质上是“灵性(精神)”胜于“物质性”,这是Miller对传统观念身体心灵和物质精神二分谬误的反驳。“全人教育”理念的核心,即强调精神、思维、情感等非物质因素,因此,“全人教育”者关注学习者灵性即精神世界的成长,注重教育过程中对学习者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对其一定环境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全人教育的终极目的,即是通过对灵性的追求和精神的发展,实现学习者独立人格、独立意识及世界情怀的培养。

二、基于“全人教育”理念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大学通识课程,阅读教学承担着培养高素质英语人才的重任。但现在的大学英语阅读课仍多以传统的半人式教学模式为主,重视语言的工具性,忽略其人文性,所培养的人才显然是以工具化的人为主,而非完整的人。从全人教育理念出发,通过对师生关系、教学素材、教学模式、教学情境等的重新审视和变革,教师最终得以达成英语阅读教学中学习者技能提升与素质养成的双重目标。

1.加强“全人”理念学习,平衡师生关系

理念决定行为。教师要在阅读课教学中贯彻“全人教育”理念,首先就要从自身学习、接受“全人理念”做起。这不仅是为阅读教学做理论准备,更关系到教师自身业务发展。只有认识到“全人教育”理念所提倡的“全人”概念,学习到“全人教育”所推崇的学习观,将“全人教育”理念内化成自己的教学育人理念,教师才能真正在教学中认识到自己的位置,以培养“全人”的目标准备自己的教学,以科学的模式组织阅读教学,实现对学习者作为“人”的教育培养。

作为教学行为的实施者和引导者,教师自身水平和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学习者的学习成效。传统的大学英语阅读课堂中,教师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在教学准备或教学过程中,教师把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知识点、阅读技能等教学内容上,不重视学生作为个体的特殊需求,而学生也多是被动地接受。这其中主要的根源在于师生关系的不平等。全人教育关注个体的综合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提倡个体间构建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适时调整自己的角色,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中心,关注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性和个性需求,通过调整师生关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阅读课堂,形成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阅读教学模式,教师由主导者转为引导者,将课堂还给学生。

2.发掘趣味阅读素材,鼓励自主学习

“全人教育”注重对个体潜力的挖掘,提倡通过对个体固有潜能的发掘达到人发展的目的。传统的英语阅读课堂以填鸭式教学模式为主,以词汇、语法、文本翻译、阅读技巧为核心教学内容,无视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思维、情感等非言语性因素,课堂枯燥乏味,风格迥异的文章完全一样的授课重点和授课方法,千篇一律。这种把阅读素材进行无差异分割、模块化的教学方式难以提起学生的兴趣,更无法达到激发其固有潜能的目的。英语阅读技能的提升本就需要大量地读,个体内在素养的提升更需要学习者浸淫于海量材料并受之影响,失去了兴趣的课堂和少了自主学习的劲头,通过英语阅读达到通识教育课程育人的目的根本是天方夜谭。因此,从阅读素材入手,以人为本,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做到:第一,教学准备环节多关注学生作为“人”的个体的存在和需求,而不是仅限于知识技能本身,通过对学生个体差异化的分析,挖掘学生的固有潜能,实施差异化阅读教学,分层次设定教学目标,分小组展开阅读交流;第二,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中,要善于针对学生整体进行兴趣点的捕捉和分析,通过遴选优秀教材,或补充优质材料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的主动思考,实现学生的自主阅读,成就其个人能力的发掘和实践;第三,关注教学对象的内在需求,杜绝工具化的半人教育,教学引导过程中关注教学对象作为“人”的需求,如精神、情感、尊重等,关注教学对象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消除阅读焦虑等负面情绪,最大程度地实现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完整培养。

3.创设优秀教学情境,关注人文成长

语言习得过程是一个包含内隐行为的过程,阅读活动也决不是简单地对文本信息进行解码的行为,还包括对文字所隐含的诸如文化背景等知识信息加以整合并进行意义重构解读的心理行为。这也是语言人文性特征的重要体现,是通过语言得以实现对学习者进行人文素养培训的依靠。“全人教育”者关注学习者灵性的成长,精神、思维、情感、怜悯心等非物质存在是其理念的核心。因此,“全人教育”者关注学习者的精神世界,注重发展其人文精神,主张通过与环境的连接,培养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通过关注学习者的内在成长,最终实现博爱的人、完整的人的培养目标。从“全人教育”理念出发,结合语言的人文性特征,教师可做到:第一,合理利用阅读素材,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实现知识的连接,最大程度地为学生的阅读学习营造氛围,并关注学生的阅读心理。第二,重视阅读素材中的文化背景知识。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对文化的解读,英语文本作为信息和文化的载体,对其正确的解读,即英语阅读活动,决不能将对文本的理解与文本的背景文化知识相剥离。第三,重视文化教学环境下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对政治、文化、道德等的思考力,培养其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4.构建多模态教学,实现学习多元化

“全人教育”的哲学理论基础之一是连接性(connectedness),其学习论的核心是知识间的互动、连接和转化,在教学上,主张“教”和“学”的多元化和多样性。信息技术的革命为教育教学的变革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特别是多媒体手段和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开启了教改的新篇章,多模态化教学在语言教学中得以更好地开展,对于英语阅读教学有很好的启发意义。模态指感官和外界的交互方式。单模态即单感官与外在环境的交互;多模态即三个以上感官的交互。传统上的英语阅读以文字形态为主,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过多地限制于仅仅对文本信息的传递和抓取,客观上造成文本信息是有效理解唯一途径的错误认识。事实上,信息的传递是多方面的,语言文字仅仅是传递信息的众多载体之一。因此,要构建阅读课堂的多模态化教学,实现教师和学生多元化教与学的方式。教师可以在阅读过程辅以视觉、触觉甚至嗅觉等模态化的背景、文化知识,帮助学生做好阅读理解工作,阅读后可辅以说(presentation、retelling)、写(essay writing、summary)、译等形式的练习,实现学生的多元认知。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加深其对文化的深度解读,同时可实现语言听说写等阅读外其他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Alexander P A,Jetton T L. The role of importance and interest in the processing of text[J].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1996(7):89- 121.

[2]吕俊甫.发展心理与教育:全人发展与全人教育[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

[3]谭敏,范怡红.西方当代全人教育思想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6(9):48- 51.

[4]王海燕.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59- 64.

[5]吴立保,谢安邦.全人教育理念下的大学教学改革[J].现代大学教育,2008(1):69- 74.

[6]周慧.基于人本主义教育观的英语阅读教学探索[J].当代经济,2011(6):124- 12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0046(2016)4- 0101- 0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黄河科技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G2014029)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新探全人教育素质培养
《尚书》中“迪”释为“由”新探
全人教育理念下医科高校学业困难学生管理探析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及人员素质的培养
生物工艺实验教学特点
素质培养下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研究
汉代鼓吹乐新探
浅谈小学图书管理员的素质培养
全人教育视野下的班级教育小组改革初探
高等艺术院校网球教学中塑造“全人”的探讨
教育戏剧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