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运用传统“诗教”进行德育实践的探索研究

2016-02-13胡艳兰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德育实践诗教高职院校

胡艳兰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214121)



高职院校运用传统“诗教”进行德育实践的探索研究

胡艳兰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214121)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道德教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内容。道德教育需要借助于文化的力量,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古代人们的智慧。诗在我国流传了两千多年,是文学的一种形式。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发现诗在教育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诗对现代德育教学的意义,是传承与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前提,是研究诗在道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符合现代德育教学的需求。文章主要针对高职院校运用传统“诗教”进行德育实践的探索研究展开分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诗教;德育实践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核心内容,高职院校在培养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的同时,要重视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本”的发展原则,突出诚实守信、实事求是的职业道德培养,有助于落实素质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实现。然而,在我国目前的高职院校的德育实践体系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导致高职学生德育培养工作无法有效开展。

一、诗中蕴含的德育内容

文化是道德教育的先决条件,而教师作为道德教育的实施者,已经印刻上文化的烙印,教育目标的确定、教育内容的筛选以及教育方式的选择往往带有深刻的文化印记。在现代的道德教育中,需要具有时代性,指导未来前进的方向;同时,又需要具有民族性,承担着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诗中蕴含着非常丰富多样的道德教育内容,在我国古诗中有较多的表现。本文主要以我国古代诗歌作为依据,研究诗在道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明确诗中所蕴含的道德教育价值因素,除了能够丰富德育内容表达形式,同时也能够提高德育教学效果。

道德教育需要立足于现代基本道德观念以及价值,这是做好道德教育的先决条件,若不能正确把握道德教育核心内容,就会使道德教育毫无意义。因此,确定正确的道德教育内容对于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诗之所以在道德教育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是由于诗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并且有许多是值得现代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宣扬的。儒家代表人孔子认为,语言与道德之间有一定的关联,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是指有德行的人能够从其语言中感受到。诗在春秋时期是一种重要的表达形式,在孔子看来,诗(这里特指《诗经》)与道德有密切的关联,也就是指一个人的道德能够通过诗得到表达,因此,孔子认为:人若想培养自己的人格,就需要学好诗,从而形成仁、义、礼、智、信等良好道德。

中国古诗中包含了丰富的道德教育内容,包括孝敬、友爱、爱国等精神,具有较好的道德教育价值。《诗经》中有许多关于亲情、友情与爱情的诗歌,表达了古代人民对伦理道德的看法。例如:宋代著名诗人王安石的《十五》:“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表达了母亲深深挂念儿子的情感,不禁想起了母亲的默默付出;宋代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诗人慷慨激昂的爱国精神以及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能够作为道德教育的内容。

二、“诗教”在德育实践中的内涵

要想正确把握“诗教”在德育实践中的定位,需要正确认识道德教育观与诗意道德教育观之间的关系。道德教育观是指个人或群体对某一事物的特殊见解,对德育教育的基本认识、基本目的、基本内容以及基本观念等。道德教育观在道德教育理论形成过程中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道德教育内容的选择、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道德教育观。诗意道德教育观是道德教育观的一种,是将“诗教”融入道德教育的一种思想观念,由此可见,诗意道德教育观是指根据诗的内涵及特征进行道德教育的一种思想,侧重于将诗意道德教育观作为一种德育观。因此,诗意道德教育观重视道德教育的完善,并注重教育双方对德育认知的深化。

三、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实践的现状

1.不完善的建设以及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

据相关统计学调查,在高职院校中,有60%的学生不清楚学校德育实践开展的意义,这充分说明了高职院校没有认真开展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没有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并且评价组织的建设存在不完善、不合理的现象,相关步骤以及德育实践存在问题,道德教育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督力度不足。特别在对应届毕业生德育实践的开展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没有对学生德育进行科学的评价,且出于主观因素,对毕业生的德育评价进行美化处理,导致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德育无法进行客观的分析,无法有效开展人才选拔。

2.评价主体单一,导致学生自我评价不被重视

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德育评价的主体相对比较固定,通常由学生的教师或者是班级管理者进行评价,这就导致德育评价存在主观性,缺乏比较客观的评价。并且,大部分德育评价都是由教师作为主体开展的,没有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使得德育自我评价形式化,无法成为就业单位选拔人才的依据。

3.道德教育内容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

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生德育评价时,没有明确的道德教育内容,导致学生对此没有统一的认识,并且导致道德教育工作失去了有效性。大部分高职院校将学生在思政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成绩作为道德教育内容,没有重视学生在日常生活以及学习过程中对优秀道德的培养情况,也没有重视学生在社会实践以及企业实习等实践活动中专业素质以及道德思想方面的评价。“重理论轻实践”容易导致高职院校对于人才的培养目标出现偏离,导致学生不注重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及工作经验的积累。

4.评价结果反馈渠道存在问题,影响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

德育评价结果是对学生德育水平的总结以及评价者对学生的反馈意见,其通常与学生评奖评优存在一定的关联,导致学生对德育实践产生偏见,甚至弱化了德育评价工作对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影响了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

四、高职院校运用传统“诗教”进行德育实践的措施

1.利用“诗教”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利用“诗教”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升学生对道德教育的积极性。德育实践工作需要学生积极参与道德教育,教师要加强自身的诗意道德教育观培养,提高对“诗教”在德育实践中应用价值的认识,积极发挥诗教美育自身的功能,进而更好地应用“诗教”,提升学生对德育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自我评价、德育课程学习成绩、日常纪律的遵守情况、实践活动中的德育综合素质表现情况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开展“诗教”活动,注重因材施教。德育实践不是仅在某一阶段的工作,而是要贯穿在高职学生的学校学习生涯中,注重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

2.诗意德育工作中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主的原则

在诗意德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坚持以学生为主的原则,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社会需求的实际操作能力强的人才,因此,在进行诗意德育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对学生的道德思想与职业操作水平展开教学活动,从而让诗意德育工作能够真实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此外,在学校德育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做好理论结合实际,对学生实践成绩评价的同时,结合社会实践对其德育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3.准确把握诗意德育工作定位,加大监管力度

学校要明确诗意德育工作开展的意义、目的以及作用,加大诗意德育工作宣传力度,让学生能够重视诗意德育工作,推动其能够更加认真地面对诗意德育任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德育综合素质,实现德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要从诗词的外在美升华至感悟诗词的内在精神,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情感认知,实现审美主体的共鸣。

4.加强师生交流

建立完善的诗意德育工作反馈渠道,让学生对自身的德育综合素质进行了解。教师要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指导,采用以诗歌研讨会或个人研究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诗歌研究,感悟诗中所表达的情感,进而培养对高尚节操的追求,这种追求是一种德育培养的现象。教师要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诗教资源,让学生能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形成一种寓教于乐的教育模式,并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极性,进而不断进行自我学习,传承与发扬我国传统文化。

5.把握诗教的教学规律

要想充分发挥“诗教”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就需要把握“诗教”中的内在规律。通常情况下,学习是互动的过程,认知的深度是递进的。“诗教”中也蕴含着这样的内在规律,首先需要加强教师对“诗教”审美形态的认识,了解古典文化的内涵,从而把握古典诗词在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德育思想历经千年,诗教是传统道德教育的形式之一。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独特的文化,并通过传统文化将中华民族凝聚在一起。《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表示:“文化是人们的精神寄托,在中华文化五千多年发展历程中,各族人们共同努力创造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我国发展提供了重大贡献,因而,现代教育要从共同的文化中汲取优秀的方面,发展学生的德育,进而为中国崛起而奋斗。”

参考文献:

[1]李雯.诗教:学校环境德育的创新途径[J].考试周刊,2011,23(56)∶51- 52.

[2]王海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的情感德育论中的三个阶段[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5)∶1- 6.

[3]裘新江.大学诗教工程与德育工程的互动[J].教育育人(高教论坛),2014,2(12)∶62- 63.

[4]赵会莉.孔子诗教思想与人的和谐发展[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1(6):122- 124.

[5]凌朝祥.漫谈诗教在道德由他律向自律转化中的作用[J].新疆社科论坛,2014,21(4):14- 15.

[6]冯铁山.诗意德育构建的理论基础[J].教育学术月刊,2012,14(6)∶44- 47.

[7]王桂芳.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红色诗教”[J].课外语文(下),2015,21(9)∶206- 207.

[8]孙迎光.松文化与诗性德育[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28(2)∶34- 36.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0046(2016)4- 0001- 02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15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华传统“诗教”融入高职德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研究》(项目批准号:2015SJB367)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德育实践诗教高职院校
一山一水皆诗情——重庆市江津区蔡家真开展诗教工作纪实
崇德镇“蒲公英农民诗社”诗教工作纪实
杨叔子当代诗教理论研讨会在杭州举行
全国诗教工作会议在江苏镇江隆重召开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用心沟通 用情呵护
“互联网+”时代下的高职院校德育实践科学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