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就业工作的相关思考

2016-02-13王颖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职业

王颖

(上海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170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就业工作的相关思考

王颖

(上海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1701)

当前,高校学生就业压力巨大,思想和行为存在一定偏差,仅仅依靠就业政策宣传、就业技能培训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就业工作,着力培养大学生健康向上的就业观念,自觉树立价值追求,规范道德行为,才能切实提高就业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核心价值观;就业;引领

2015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49万,在“没有最难、只有更难”的严峻形势下,学生就业压力巨大,思想和行为存在一定偏差。这些问题的存在光靠就业政策的宣传、就业技能的培训并不能有效地解决,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就业工作,着力培养大学生健康向上的就业观念,自觉树立价值追求,规范道德行为,才能切实提高就业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为更好地了解学生就业观念存在的问题,我们以上海政法学院为例,发放调查问卷350份,实际回收336份,有效率96%。调查对象涵盖在校各年级、各专业的本科在校学生。

一是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淡薄。调查发现,在回答你工作主要为了什么时,52%的大学生选择是谋生和养家糊口,34.1%的人选择为了做自己喜欢的事,仅有12.9%的人选择对社会有所贡献。在回答择业时主要的考虑因素时,62.5%的大学生选择个人事业发展前景,36.7%的人选择薪资报酬,只有0.8%的人选择家乡需要和祖国需要。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有自己的奋斗目标,但对就业的认识多停留在较低的个人层面,工作趋于金钱与个人眼前利益的链接,国家意识和家国情怀较为淡薄。

二是功利和实用主义倾向严重。有的学生一进校就冲着哪个专业工作体面、工资高来的。然而,在学习当中却又不肯下力气、花工夫,什么课程容易通过选什么课,哪个考试给分高或划范围就选谁的课,急功近利,不求真才实学。毕业时又一味追求大机关、大企业、大城市,讲实惠、重利益,把对前途和成才的长远期盼对等为工资收入、住房、职称等具体条件的要求,把择业范围圈定在大都市,一心只想在城市扎根,不看前景与发展。

三是就业意愿不强烈,甘当啃老一族。高等教育虽早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然而还是有一部分大学生期望值过高,又眼高手低,心仪的职业去不了,能去的岗位又吃不了苦,高不成、低不就,加之掌握父母的宠溺心理,心安理得当起啃老一族,被父母、长辈供养。

四是缺乏职业精神。有一些大学生毫无职业态度,懒散拖拉、不思进取、意志薄弱。调查发现,在回答你认为职业成功取决于什么时,40.2%的大学生选择社会地位高低,24.6%的人选择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35.2%的人选择自我价值实现。在回答你认为衡量职业成功的标准时,30.4%的大学生选择经济收入,37.6%的人选择个人感受,17%的人选择社会评价。这反映出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多样化,对社会评价的关注度不高,社会责任意识一般,认为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情况对个人的职业发展决定更大。这些同学平时不注重职业素养的磨练,职业精神的养成,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意志,一旦进入职场,竞争力不强,如遇失败,又会进行错误的归因。

五是诚信意识存在偏差。受社会不良风气和法制不完善、体制不完善的共同影响,大学生诚信现状整体不容乐观。调查发现,38.6%的大学生认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要求过高,60.1%认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要求正常,1.3%认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要求过低。在面对个人利益或企业利益与职业道德有冲突时,55.5%表示不会违背职业道德;32.4%的人认为看情况,与职业道德违背得不太过分的话,会选择个人利益;12.1%的人认为只要不违法,会选择个人利益或企业利益。这反映出虽然社会倡导诚信价值观,然而由于缺乏必要监管和法律约束,在大学生中也造成价值混乱,既然大家都不诚信,为什么我要诚信,导致求职过程中伪造荣誉证书、美化实习经历、随意撕毁协议成为惯常做法。

二、核心价值观引领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个人价值方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就业工作,可以激发大学生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精神追求,升华境界和灵魂,从而塑造健康的职业人格。一是转变就业价值观念。大学生不仅要澄清自我的价值观,还要在此基础上了解社会主流价值观、企业组织价值观等,关注收获的同时关注奉献,注重结果的同时注重过程,树立合理的价值目标和采用合理的价值手段,树立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导的职业成功观。二是激发创造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认为,处于金字塔顶端的为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就业工作也可通过注重人的欲望、人的需求全方位、多层次激发大学生的动力系统,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主动规划人生、奋发进取,全面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主动性和创造性,获得职场成功。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和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屠呦呦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大学期间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她的成功与个人成长环境和兴趣有很大关系,然而在条件异常简陋,设备、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依然咬牙坚持科学研究,这跟那个火红的年代,忠诚于党,愿意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核心价值信仰无疑有着莫大的关联。屠呦呦在获奖感言中把获奖的荣誉归于集体,归于中国的科学事业、传统中医药事业,态度谦逊而又诚恳。这也再次证明,核心价值引领在个人生涯发展中的重要程度毋庸置疑。三是塑造职业人格。教育是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塑造个人健全的职业人格,使大学生形成“真、善、美”的职业人格特质和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并将意识和观念转化为外在行为准则。

(二)社会价值方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就业工作,可以提升隐性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发展,在升华道德、完善人格的过程中创造文化价值和时代价值。一是经济价值。之所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就业可以产生经济价值,在于隐性人力资本的提升可以增强竞争优势。隐性人力资本包括社会资本,即社会关系网络、情感资本,即处事的气度、精神和心理资本,即认知风格。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培养情感情绪管理能力,提升社会资本网络,锤炼心理耐挫能力,强化人际交往沟通,正确认知职业世界,提高大学生职业适应力,可以奠定良好的人力资本,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二是文化价值。文化价值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职业文化的传播。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就业指导,可以引导大学生了解职业精神、职业氛围与职场人际伦理关系。大学生通过个体职业学习,获得职业态度、精神等;企业通过招聘选拔等方式,传播组织价值观,影响就业观念、行为。另一方面是新职场文化的创造。职业发展倘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引领,必然能够通过现在的大学生——将来的职场新员工将主流文化渗透到企业文化当中,促进现代企业文化的发展,促进企业、社会、国家、民族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三是时代价值。2012年11月29日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阐释“中国梦”的概念。“中国梦”的核心目标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已经开始描绘,“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便是浓墨重彩的一笔。2015年8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一带一路”司法研究基地在上海政法学院揭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就业工作要释放强大的时代感召力,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崇高的职业理想,激发大学生强烈的进取之心,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为己任,融入到国家、民族、学校的时代需求中,创造伟大的时代价值。

三、核心价值观引领就业工作的路径和方法

(一)专业机构研究价值观引领

各高校都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成立相关机构,明确就业工作职责,把毕业生就业纳入“一把手工程”和学校发展规划。然而,这些机构大多实行的是就业目标管理,把就业率作为最重要的考核指标,面向学生的职业发展辅导能力不足。例如,我校至少存在三方面的薄弱环节。一是专业团队尚未建立。我校设有招生就业办公室,主要负责招生和就业两大块,在就业指导方面主要着眼于就业岗位的提供和不定期招募企业进行就业指导。学校设有心理咨询中心,却没有专门的职业生涯辅导中心,专司其职进行相关研究和深度辅导。二是师资专业化程度不够。目前,承担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为学生专职辅导员,社会人文科学、思政教育、心理学、理工类各种学科背景各不相同,且基本为讲师和助教,缺乏必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度和专业化水平。三是缺乏培训和提升空间。辅导员大多通过职业发展课程完成面上的就业指导工作,接手职业发展课程仓促匆忙,既无统一培训,又无统一教材,仅凭各自神通,从前辈处得到一份PPT便走上讲台了。当务之急,是要像建立心理咨询中心一样,建立学校的职业生涯发展中心。一方面,聘请专业人才进行核心价值观引领就业工作专项研究;另一方面,认真开展面上培训和个别辅导。

(二)职业课程融入价值观引领

既然全校各年级、各专业都要学习职业生涯发展课程,那么课堂教学无疑是重要的环节。核心价值观理念必须融入到职业发展课程当中,才能对就业工作产生积极影响。一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职业观念教育。大学生在职业认知、职业选择等方面存在一系列的困惑,存在不同程度的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倾向,需要有效地引导。不仅要引导他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联系个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城市定位、职业定位,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使生命和精神有所寄托,内生出强烈的意志和求索。生命的意义一旦被唤醒,再多的苦难和挫折都不能打败一个人向前进步的渴望。二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融入职业理想教育。个人职业理想要以社会共同理想为参照,体恤百姓生活疾苦,深刻体验中国的改革与建设给百姓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引导大学生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自觉认知职业世界的各种要求,培养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三是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融入职业精神教育。做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不要忘记为祖国振兴而奋斗的使命;以自强不息为重点,培养大胆探索、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精神;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鼓励大学生敢于批判、敢于怀疑、敢于犯错,勇于创新思维、转向思维、逆向思维,在创业机会成熟时毅然投身于自主创业。四是将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义利观,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职业苦乐观,认识到辛勤劳动才能获得进步,好逸恶劳无法获得成功;树立正确的职业法律观,遵守法律法规,自觉规范自己的求职行为,反对唯利是图和背信弃义。

(三)实践锻炼渗透价值观引领

实践锻炼是通过有目的、有组织的实践活动,潜移默化训练和培养受教育者形成优良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行为的有效手段。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了解社会,了解自身与他人和谐相处应有的关系模式,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了解职业人应有的精神风貌、素质能力和道德规范,意识到自我的优缺点,不断加以稳固或调整,以形成良好的职业品质和职业行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曾经开展“仁孝之行,价值在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441班全体同学,每月一次前往徐汇区馨怡养老院开展孤寡老人心灵陪护、内务整理和才艺表演活动。直面风烛残年、缺少子女陪伴的老人,同学们感触极深,引发了学生对“孝”的理解,“孝”是陪伴,是分担,是真诚关怀和送去欢笑。在学生中自发开展了以“何为孝,如何行”为主题的班会谈论,大家唇枪舌剑、你来我往,最终一致认为只有通过自身努力奋斗,有经济能力和物质基础,才能给家人最大的安稳。2015年4月,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心国学社正式成立,并依托我院“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上海国学研修中心开展寒暑期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活动,实习内容为研习古圣先贤经典(包括《弟子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礼记》《易经》《朱子治家格言》《颜氏家训》等群书治要中的内容),教授小学生处事之要和行为规范的养成。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一方面锻炼了大学生自己的言语表达和组织协调能力,另一方面更是对于自身行为意识、道德自律的内化。本学院一名同学入学之初没有目标方向,整日与游戏为伴,虚度光阴,老师、家人的劝诫皆收效甚微。2015年暑期参与国学中心实习之后,不再放纵自己的行为,据多名老师反映,其课堂表现明显转好,整个人的精神风貌大为改观,这也许就是价值观引领带给大学生的积极变化。

[1]于鑫.大学生就业观念教育和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J].成功教育,2009(4).

[2]唐玮.中国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

[3]刘和忠,马东薇.当前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问题及对策[J].高校理论战线,2011(11).

G64

A

1673-0046(2016)5-0036-03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职业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