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发展动力机制的社会学分析——基于对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检验

2016-02-13孟艳芳

图书馆 2016年11期
关键词:图书馆学社会学动力

孟艳芳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河南漯河 462002)

·中部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

公共图书馆发展动力机制的社会学分析——基于对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检验

孟艳芳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河南漯河 462002)

构建一个关于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动力机制的社会学分析框架。在研究视角上,以政治机会结构理论、“技术-经济”范式理论、社会网络理论和社会学的想象力理论,对推动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其作用方式进行分析;在研究取向上,以中层理论为旨趣,提出若干关于公共图书馆发展动力机制具体的可检验的命题,并以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为对象检验了分析框架和命题的有效性,最后提出推动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建议。

公共图书馆 政治机会结构 “ 技术-经济”范式 社会网络 图书馆学的想象力

〔引用本文格式〕孟艳芳.公共图书馆发展动力机制的社会学分析——基于对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检验[J].图书馆,2016(11):19-23, 33

1 引言

对公共图书馆发展动力机制的研究,既是对公共图书馆发展历程的总结,又是对公共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探索。已有的研究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技术等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了分析,不断地深化人们对这一议题的理解。但正如阮冈纳赞“图书馆是生长中的有机体”所教诲的,公共图书馆发展是与时俱进的,其动力机制也必是常谈常新的。

对于图书馆的社会学分析是一个悠久的知识传统,如谢拉的“社会知识论(Social Epistemology)”具有浓重的社会学色彩,社会学视角也是中国图书馆学研究一个知识脉络[1]。本文将秉承这一知识传统,构建一个社会学的分析框架,解释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动力机制。在研究视角方面,力图以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的综合视角,分析公共图书馆发展动力的机制及其作用方式;在研究取向上,以中层理论为旨趣,从逻辑上推导出经验一致性的命题;同时,通过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来检验这一分析框架的有效性;最后提出政策性建议。

2 文献评述与研究问题

2.1 公共图书馆发展动力机制的文献评述

通过梳理现有的研究文献发现,关于包括公共图书馆在内的图书馆发展动力机制的研究可分为综合性研究和专业性研究。综合性研究是从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宏观角度来透视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动力,如谢拉指出:“最重要的事宜是我们的社会正在经历着重大的变革、影响深远的变革……变革的影响将涉及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图书馆提供服务的方式、图书馆自身技术的提供和图书馆学理论的发展”[2];杨威理通过梳理西方图书馆发展的历史,认为“经济”、“科学技术的发明”、“关心图书馆事业的政治家”和“优秀的图书馆长”[3]等都是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动力;王子舟认为,公共图书馆的职能的变迁是由政治、社会、文化和社会思潮等一系列因素推动的[4];中国国家图书馆启动的“中国图书馆史”专题研究项目提出,在对图书馆发展历史的研究中,“强调对当时历史时空的客观还原,以深入理解图书馆在不同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的兴衰变化和适应调整过程”[5]。上述研究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将图书馆发展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从总体上探索图书馆发展的动力机制。

专业性研究则选取政治、经济、社会或技术等中的某个因素或事件来探索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动力,力图阐明特定因素或事件推动公共图书馆发展的作用。以经济社会因素为例,周力虹等[6]考察了经济危机背景下英国政府在拓展图书馆运营管理模式、加强与居民的融合、引领社会数字革新和引导馆员的角色转变等方面做出努力和变革;以历史事件为例,范并思[7]认为,爱德华兹创建的曼彻斯特公共图书馆标志着图书馆事业进入了近代图书馆阶段,公共图书馆成为社会保障知识或信息公平获取的制度;以信息技术为例,陈定权[8]认为,图书馆引进信息技术的历史60余年的发展几乎颠覆了传统的馆藏结构、业务和服务模式;以历史人物为例,郑永田[9]的研究发现,美国公共图书馆历史中的许多人物有力地促进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上述研究为理解公共图书馆发展动力提供了深刻的洞见,划定了理解公共图书馆发展动力机制的范围和主题,也为本文提供了理论启示和理论资源。尽管如此,社会学中的“机制”具有特定的含义,社会学家Stinchcombe[10]提出,机制理论是一些有关不同层次实体的理论,它们被用于使较高层次的理论变得更为灵活、精确或更具普遍性;麦克亚当、塔罗和蒂利[11]认为,机制指的是一类有着明确界限的重大事件,它们在各种不同的条件下,使特定的一组要素之间的关系发生改变。这些机制理论表明,机制就是力图探索实际地导致了结果的原因、揭示因果关系之间真实联接的方式。以社会学的机制理论对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行追问,可以发现,当前的综合性研究追求公共图书馆发展动力的宏大叙事,缺乏实际的、可验证的命题,无法灵活精确地把握公共图书馆发展动力因素;专业性研究着眼于探索公共图书馆发展动力的微观结构,导致过度强调特定因素在推动公共图书馆发展中的作用,无法揭示特定因素发挥作用的结构性环境。

笔者采取中层理论的研究取向,如默顿所指出的“中层理论原则上应用于社会学中对经验研究的指导,中层理论介于社会系统的一般理论和对细节的详尽描述之间”,“当然中层理论也涉及到抽象,但是这些抽象是与观察到的资料密切相关的,是结合在允许进行经验检验的命题之中的。中层理论涉及的是范围有限的社会现象,正像它的名称所表现的一样”[12];Bunge[13]认为,社会机制具有默顿提出的中层理论的特性,它关注具体的、可检验的理论模型,从社会系统的模式变迁澄清、揭示真实的因果联接和过程;刘涛[14]将公共图书馆制度研究的中层理论界定为“不试图建立包罗万象的理论体系,也不事无巨细地关注公共图书馆运行细节,更不试图取代其他图书馆理论的研究”,“注重经验研究与理论研究渗透、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整合”。这些研究都为本文提供了方法论启示。

2.2 公共图书馆发展动力机制与社会学视角

本文采用社会学家鲍曼等提出的社会学视角的含义,他们提出:“社会学孕育了对于理解的一种认识,我们不妨称之为‘解释-关联性’的理解观。它不会满足于孤立地看事物,因为社会生活并不是如此存在的”,“要对社会关系生产的经验进行广泛的分析,并结合他人及人们所处的社会状况,对这些经验做出解释”[15]。这一被称为“社会学之思”(Thinking Sociologically)的视角契合本文的中层理取向,就是在具体的相互联系的社会结构中,通过“解释-关联性”理解观,分析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动力机制。鲍曼等认为,种种构型(即行动者在一个相互依赖的网络中关联起来的非随机组合)、互赖网络,对于行动的交互调节,行动者自由的扩展或限制,是社会学视角的重要内容[15]。因此,公共图书馆发展动力机制的社会学视角就是要探究公共图书馆与社会结构的互动,把握公共图书馆发展动力机制的结构性因素,以获得推动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实质性启示。

2.3 研究问题

二是一些项目监理、施工单位对石漠化治理工程建设工作的认识、重视不够、组织乏力,部分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具体工作存在缺位、失位情况,对工作中存在和出现的问题未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解决措施,对相关单位作出的整改要求不认真落实,导致部分措施施工质量不高,建设进度缓慢。

本文旨在探究推动公共图书馆发展结构性要素发生作用的机制,发展出一系列可被验证的命题。在第三部分,借助四个理论模型来构建一个解释公共图书馆发展动力机制的分析框架,分别是政治社会学中的政治机会结构理论、经济社会学中的“技术-经济”范式理论、组织社会学中的社会网络理论和社会学的想象力理论;在第四部分,通过对阅读推广如何成为公共图书馆发展动力来检验理论框架的有效性;最后是结论与讨论。

3 公共图书馆发展动力机制的社会学之思

3.1 公共图书馆发展与政治机会结构

政治机会结构(Political Opportunity Structure)是蒂利和塔罗解释社会运动(抗争行动)的兴起和解散时提出的一个理论模型,这一理论模型被广泛地引申用以解释其他社会现象。其基本含义是,“一个政权的总体特征影响着任何潜在的要求提出者所面对的威胁和机遇,而这些特征的种种变化则导致了抗争性质的变化”,“威胁和机遇二者会因权力的分割或集中,因政体的开放性、政治联盟关系的不稳定性以及盟友可获得性方面的变化而发生变化”[16]。这一理论表明,社会运动的兴起和解散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政治机会结构的开放或闭合。借用这一理论模型,笔者认为,公共图书馆发展动力蕴含于特定的政治机会结构,受制于特定政治机会结构下的公共图书馆治理模式和资源获取机会,政治机会结构的开放或闭合形塑着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机遇或威胁。当政治机会结构开放时,公共图书馆能够在话语体系、制度安排和公共政策等方面获得发展的机遇。在话语体系层面,整个政治体系里都流传着支持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思想,社会中充满着有助于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社会心理基础;在制度安排层面,围绕公共图书馆发展构建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赋予公共图书馆行动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在公共政策层面,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有助于公共图书馆获取发展资源的公共政策,并将这些公共政策与其他公共政策联接在一起,为公共图书馆获取资源提供现实的保障。当政治机会结构闭合时,公共图书馆发展会遭到威胁,与获取发展资源相关的话语、制度和公共政策在一个或多个层面受到阻滞。

已有的研究可以为上述结论提供支持,如李国新[17]在2005年的调研表明,中西部县级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购置费的制度性、政策性保障不足导致图书馆资源匮乏、服务能力低下;蒋永福[18]的研究表明,在一定时期内,公共图书馆发展资源短缺,且被裹挟进地方政府官员“经济增长至上”的政绩工程之中。这些研究支持了政治机会结构作为公共图书馆发展动力机制的命题。

3.2 公共图书馆发展与“技术-经济”范式

佩蕾丝提出,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导致一种新的“技术-经济范式(Techno-economic Paradigm)”,“技术-经济”范式是一个最佳惯性模式(A Best-practice Model),它由一套通用的、同类型的技术和组织原则所构成,这些原则代表着一场特定的技术革命得以运用的最有效方式,一旦得到普遍采纳,这个原则就成了组织一切活动和构建一切制度的常识基础[19]。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动力蕴含于每一次技术革命引发的“技术-经济”范式之中,其作用方式是创造性破坏和合法性原则的重塑。当技术革命的各种核心产品大量出现的时候,会与公共图书馆现有环境以及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相冲突,尽管会遭到抵抗或拖延,但与公共图书馆发展旧范式相关联的资源获取机会将消耗殆尽,而新模式会高歌猛进,这符合熊彼特(Schumpeter)提出的创造性破坏理论,即不断地从内部革新经济结构,不断破坏旧的创造新的结构[20];同时,当随着围绕新范式发展的公共图书馆取得越来越多的成功,原有的制度合法性就会受到质疑,新的组织合法性原则伴随着新范式塑造的常识性知识建立起来,这就是新制度经济学所主张的,制度变迁的根源在于相对价格的改变,而技术、信息成本和要素价格比率等的变化都属于相对价格改变的主要内容[21]。新的“技术-经济”范式会改变公共图书馆发展所需资源的相对价格,公共图书馆运行的合法性必须随之重塑。

上述结论可以得到已有研究的支持,如张晓林[22]通过扫描可能颠覆数字图书馆模式的技术、需求与机制,提出图书馆要去积极发现破坏性技术,发展新的服务、创造新的价值和开辟新的市场;李广建[23]认为,纵观图书馆的发展历史,图书馆的每一步重大发展,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思考技术与图书馆发展的关系,除了技术本身,还可以有自然、社会与人等诸多维度。上述研究表明,技术革命引发的“技术-经济”范式是公共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动力机制。

社会网络理论从社会网络或人际关系的网络结构出发解释社会现象。Granovetter[24]将个人或社会组织看做嵌入在特定社会网络中的行动者,考察个人或组织透过社会网络,在动态互动中相互影响、交换社会资源的行动,其嵌入性(Embeddedness)理论有力地解释了行动嵌入于特定社会网络结构的程度、机制和结果;社会网络理论为理解公共图书馆发展动力提供了一个中层理论取向。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动力具有多重嵌入性,即公共图书馆发展嵌入于宏观体制、微观制度、非正式制度和社会关系等社会网络之中。

首先,公共图书馆发展动力嵌入于宏观体制,即重大的制度安排为公共图书馆发展提供激励机制或约束结构。如蒋永福认为,公共图书馆制度是社会文化制度安排之一,公共图书馆公共物品性质决定了政府必须为其提供发展资源[25];其次,公共图书馆嵌入于微观制度,即特定公共政策将塑造公共图书馆与利益相关者的互动模式。如李国新[26]认为,《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等公共政策以社会化增强公共文化发展动力的新任务与新方式。第三,公共图书馆嵌入于非正式制度,即公共图书馆发展动力蕴含于特定的话语体系和社会思潮之中,为公共图书馆发展提供激励或约束。如新世纪以来“图书馆权利”这一话语体系的研究和传播指导了中国图书馆的公益回归和服务转型实践[27]。第四,公共图书馆嵌入于社会关系,即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是根植于特定的、与特定社群的互动中得以实现的。如自1970年代起,美国政府和地方公共图书馆共同发起服务运动,为公共图书馆中心角色的塑造和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动力[28]。

3.4 公共图书馆发展与图书馆学的想象力

米尔斯提出,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一种心智品质,这种品质可帮助他们利用信息增进理性,从而使他们看清世事以及或许就发生在他们之间的事情的清晰全貌[29];吉登斯把社会学的想象力分为历史的、人类学的和批判的感受力,借以洞察历史、理解多姿多彩的人类生存方式和意识到各种潜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未来可能性[30]。受这一理论的启示,笔者认为,图书馆学的想象力是图书馆人的“解释-关联性”心智品质,将图书馆的发展嵌植在特定的社会结构中予以关照,以理性地把握自身发展的方向和命运,体现了图书馆人理论自觉、职业自省和现实关怀。图书馆学的想象力推动公共图书馆发展动力的基本方式是,因经济、社会或技术等变迁导致的不确定性因素致使公共图书馆出现重复的问题,图书馆对问题进行识别和界定,当既有的制度可以解决此问题,公共图书馆就对问题进行吸纳解决,作为当前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微型创新;当既有的制度无法解决此问题,图书馆对这一问题进行解释,在特定的情境下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推动公共图书馆发展重大的制度创新。以信息技术为例,“图书馆自动化发展史表明,在图书馆领域,每一项新的信息技术几乎都能引起极大关注并推动变革”[31]。

4 通过阅读推广理解公共图书馆发展动力机制

中层理论的旨趣在于,从特定的社会经验中构建具体的、可检验的理论命题,本文将遵循这一理论旨趣,以阅读推广作为公共图书馆发展动力来检验上述四个动力机制的有效性。之所以选取阅读推广作为检验对象,正如范并思所指出的,“持续推动阅读推广的发展,使阅读推广从以往自发的、零星的、补充式的图书馆服务,发展为图书馆服务中最具活力的、充分体现图书馆核心价值的自觉的图书馆服务”[32],吴晞认为“如果说图书馆的阅读推广过去只是一个辅助性的活动,……现在已经成为核心工作之一,是图书馆的根本性任务”[33]。由此可见,阅读推广既是公共图书馆的具体业务,又有一个明显的演化过程,还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它是检验本文命题的最佳素材之一。

4.1 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政治机会结构

政治机会结构的开放是阅读推广成为公共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动力,成为公共图书馆获取发展资源的重要渠道。在话语体系层面,阅读被赋予了关乎个人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内涵,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于促进阅读立法的提案广为流传,媒体特别是中央电视台的阅读公益广告深入人心,公共图书馆作为保障全民阅读的机构获得了广泛认同。在制度安排层面,国家围绕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安排,如“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推动全民阅读”,“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公共图书馆法》立法工作稳步推进,地方相关立法蔚为大观,都将阅读推广纳入其中。这些制度安排对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提供了保障,推动了公共图书馆发展。在公共政策层面,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关于公共图书馆推动全民阅读的政策举措,在促进全民阅读的同时,推动了公共图书馆发展。与之相对,当政治机会结构闭合时,就会出现在话语体系方面如“读书无用论”的流传、在制度安排方面如“经济增长至上”的发展模式流行和公共政策方面如“政绩工程”成为地方政府追求的目标,阅读本身发展的空间被压缩,阅读推广也难以成为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动力。

4.2 “技术-经济”范式中的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

技术革命带来的社会发展“技术-经济”范式改变着阅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如张晓林[34]认为,现代信息环境和知识经济对图书情报工作带来了深刻影响,并提出将知识服务作为图书馆工作新的服务模式,这一服务模式也契合了阅读服务的新要求。与此相类似,在日新月异的信息革命浪潮中,几乎每一次新的技术出现并伴随着以其命名的“时代”如“新媒体时代”、“大数据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等,都会带来公共图书馆制度的变迁。阅读推广服务也随着公共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知识服务、智慧服务和图书馆即平台等服务模式变革而发展,在新的“技术-经济”范式支撑下向着更高效、更能满足阅读需求的方向发展。

4.3 嵌入在社会网络之中的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

阅读推广作为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动力,具有多重嵌入性。知识成为当今社会发展重要驱动力,阅读作为获取知识的途径,融入国家发展过程中的国家创新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等重大战略,阅读推广成为公共图书馆嵌入到这些重大战略的最佳切入点之一;阅读嵌入于微观制度,即一系列与全民阅读相关联的公共政策为公共图书馆通过阅读推广服务为其获取发展资源提供了可操作性的路径;阅读嵌入于特定的非正式制度,即一定时期内的话语体系和社会思潮会激励或约束着阅读的兴衰,公共图书馆从事阅读推广服务的可行性受非正式制度深刻影响;阅读嵌入于特定的和社群,当前,公共图书馆为特定社群如弱势群体、儿童和军人等的阅读服务方兴未艾,成为公共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动力。

4.4 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与图书馆学的想象力

将阅读推广服务与公共图书馆联系起来,既是公共图书馆的组织目标,更是图书馆学想象力的展现。当阅读成为知识经济和嵌入国家发展战略的社会共识时,公共图书馆对社会阅读需求进行识别和界定,获得开展阅读推广服务的切入点;通过对社会阅读需求进行解释,公共图书馆承担社会阅读服务的行动被制度化,为获取社会资源提供了合法性证明。不仅如此,图书馆学的想象力还让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在组织、渠道和方式方面都得到了支持,如阅读推广既可以由单个图书馆来实施、还可以通过区域性或国际性行业组织、图书馆联盟以及同其他机构合作实施;可以通过图书馆、和互联网平台等渠道来进行;可以以讲座、展览、论坛、音乐会和科普节等方式来开展。

5 结论与讨论

在对相关研究文献评述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个关于公共图书馆发展动力机制的社会学分析框架。公共图书馆发展动力机制蕴含在公共图书馆与社会结构的互动之中,借助社会学的四个理论模型即政治机会结构理论、“技术-经济”范式理论、社会网络理论和社会学的想象力理论,分析这些机制是如何成为公共图书馆发展动力的。其中,政治机会结构在话语体系、制度安排和公共政策等方面为公共图书馆发展提供激励或约束;“技术-经济”范式的作用方式是创造性破坏和合法性原则的重塑;社会网络的作用方式在于公共图书馆发展具有多重嵌入性;图书馆学的想象力的作用方式是对公共图书馆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识别、界定和解释从而推动制度创新。需要指出的是,将四个动力机制看做相互关联、协同作用的“机制矩阵”,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动力机制。本文提出的理论取向是中层理论,为理解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动力机制提供了具体的、可检验的理论命题,并通过对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考察检验了这一理论框架。研究表明,这一分析框架能够用于解释阅读推广成为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动力机制。

本文的政策含义是:推动公共图书馆发展,要发挥公共图书馆的能动作用,深刻把握社会和技术发展的趋势,因势利导地创新图书馆运行的思路、模式和体制,不失时机地推出新方法、新业态和新模式;要抓住当前以民生为取向的公共政策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机遇,将自身发展融入公共政策议程,推动公共图书馆制度创新;政府要切实履行为公共图书馆提供制度和供给资源的责任。

本文对公共图书馆发展动力机制的研究与既有的研究是一脉相承的,但在理论视角和理论取向上有所创新;同时,对本文命题的检验是可重复和可修正的,包括但不限于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对公共图书馆发展动力机制的研究是开放性的,但对于其他动力机制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来稿时间:2016年8月)

1.赵春玲.1990-2008年中国图书馆社会学理论研究综述[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6):3-5

2.刘嘉,等编译.国外图书馆学重要著作选译[M].北京:华艺出版社,2002

3.杨威理.西方图书馆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4.王子舟.图书馆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韩永进.关于中国图书馆史研究的几点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4):4-13

6.周力虹,黄如花,Tim Zijlstra.世界经济危机下英国公共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1):16-27

7.范并思.维护公共图书馆的基础体制与核心能力[J].图书馆杂志,2002(11):3-8

8.陈定权.图书馆技术史(1954-)研究:缺失、框架与价值[J].图书馆论坛,2016(5):2-8

9.郑永田.美国公共图书馆史文献评述[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4):29-38

10. Stinchcombe,Arthur L.The Conditions of Fruitfulness of Theorizing about Mechanisms in Social Science[J].Philosophy of the Social Sciences,1991,21(3)21:367-388

11.(美)麦克亚当,塔罗,蒂利.斗争的动力[M].李义中,屈平,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12.(美)默顿.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M].唐少杰,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

13. Bunge,M.Mechanism and explanation[J].Philosophy of the Social Sciences,1997,27(4):410-465

14.刘涛.从“国家与社会”到“制度与生活”——公共图书馆制度的研究评述与视角转换[J].图书馆论坛,2016(3):21-27

15.(美)鲍曼,梅.社会学之思:第2版[M].李康,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16.(美)蒂利,塔罗.抗争政治[M].李义中,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

17.李国新.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J].图书馆,2005(6):1-5

18.蒋永福.政府为什么不重视图书馆事业[J].图书馆,2005(6):26-28

19.佩蕾丝.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泡沫与黄金时代的动力学[M].田方萌,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0.(美)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M].吴良建,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1.(美)诺思.制度、制度变迁和经济绩效[M].杭行,译,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2.张晓林.颠覆数字图书馆的大趋势[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5):4-12

23.李广建.技术史是窥见图书馆发展规律的一面镜子[J].图书馆论坛,2016(5):1

24. Granovetter,M.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5, 91(3):481-510

25.蒋永福.现代公共图书馆制度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26.李国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公共图书馆发展[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3):4-12

27.李国新.21世纪初年的“图书馆权利”研究与传播[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6):4-11

28.李刚,孙建军,傅丽萍.促进社会包容——美国社群信息学研究述评[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3):40-50

29.(美)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第3版[M].陈强,张永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30.(英)吉登斯.批判的社会学导论[M].郭忠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31.胡小菁,范并思.云计算给图书馆管理带来挑战[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4):7-12

32.范并思.阅读推广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问题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5):4-13

33.吴晞.任务、使命与方向: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J].图书馆杂志,2014(4):18-22

34.张晓林.走向知识服务:寻找新世纪图书情报工作的生长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5):32-37

A Sociological Analysis on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Development of Public Libraries——Based on the Examination of Public Library Reading Promotion

Meng Yanfang
( Library of Luohe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

The paper builds a sociological analytical framework to analyze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development of public libraries. The paper analyze the dynamic mechanism and its synergy of development of public libraries in the research perspective with the theories as political opportunity structure, techno-economic paradigm, social networks and the imagination of library science. The paper put forward a number of specific testable propositions on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development of public libraries in research oriented to the middle range theory, and the public library reading promotion as an object to examin the validity of the analysis framework and propositions. Finally, the paper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libraries.

Public library Political opportunity structure Techno-economic paradigm Social networks Imagination of library science

G258.2; C913.4

孟艳芳(1977-),女,大学本科,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阅读推广服务。

猜你喜欢

图书馆学社会学动力
基于OBE理念的非社会学专业“社会学概论”教学改革研究
学习动力不足如何自给自足
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边疆研究的社会学理路——兼论边疆社会学学科建构之必要性
第八届全全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动力船
基于多动力总成的六点悬置匹配计算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3年年会暨第31次科学讨论会在贵港举行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2年年会暨第30次科学讨论会在南宁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