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组织结构变革研究
2016-12-14陈有志郑章飞
李 雯 陈有志 郑章飞
(湖南大学图书馆 长沙 410082)
·专题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组织结构变革研究
李 雯 陈有志 郑章飞
(湖南大学图书馆 长沙 410082)
“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高校图书馆要提高其适应性,实现其发展目标与战略规划,必须有建立能够支撑目标实施的组织结构。文章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组织结构的演变历程;“互联网+”时代对图书馆组织结构的要求;提出“互联网+”时代图书馆组织结构的适用模式有:矩阵制、流程型、网络型。
互联网+ 高校图书馆 组织结构 流程型组织
〔引用本文格式〕李雯,陈有志,郑章飞.“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组织结构变革研究[J].图书馆,2016(11):107-111
1 引言
2012年11月14日,于扬在第五届移动博览会上发表了以《互联网+》为主题的演讲,提出了“所有传统和服务应该被互联网改变”这一观点。他认为“‘互联网+’是多屏全网跨平台用户场景结合之后产生的这样一种化学公式。”“未来的生活是希望在多屏的环境中随时随地用到,而这样的服务会以一个‘互联网+’的公式存在,从而重新改造和创造我们今天所有的产品”[1]。2013年“两会”,马化腾提出了包括“规划互联网发展战略”在内的三项提案,2015年“两会”,以马化腾为代表的互联网精英们再次将“互联网+”国家战略提上日程。2015年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2]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提出了推进“互联网+”的战略部署:“夯实发展基础、强化创新驱动、营造宽松环境、拓展海外合作、加强智力建设、加强引导支持、做好组织实施”[3]。2015年12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表了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题的演讲,进一步明确我国关于互联网的战略举措包括: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数字中国”建设[4]等等。于是,“互联网+”深入各个传统行业:“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医疗……
图书馆也不例外。“互联网+图书馆”从2015年年中进入图书馆人的研究与实践视野,2015年7月20日,浙江公共图书馆界联合发布《浙江省公共图书馆“互联网+”行动计划》[5]这一行动计划包括了一个省级公共图书馆、11个市级公共图书馆,《图书与情报》杂志于2015年第4期、第5期连续发文研究“互联网+图书馆”的行动方案。并且,“互联网+”被毫不犹豫地被写入了很多图书馆“十三五”战略规划。那么,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如何提高其适应性?笔者认为: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组织结构的适应性问题。
2 组织结构与战略的关系
“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或框架”[6]。组织在规模很小的时候,可以依靠个人的力量来进行管理与协调;但是,随着组织规模的不断扩大,仅靠领导者个人指令或者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契约不再能实现高效率的分工与协作,这时,需要组织设计一个分工协作的线路图,规定上下级之间的指令传递、管理关系、工作职责、管理权限等基本事宜,这个线路图或框架就是组织结构。“组织结构的功能在于分工与协调。”[7]有了合理的组织结构,才有可能较好地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通过组织结构的有机耦合,组织的战略才可转化为一系列的目标、指标、行动方案、保障制度,并融合到组织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种种管理事务中,进而才能保证组织战略的实施。研究发现,相对于战略,组织结构具有滞后性,即组织实施一种新的战略后,现行的组织结构一般不能立即适应新的战略而发生的变化,势必会引起管理中的新问题,如业绩下降、决策迟缓、指挥不灵、信息不畅、机构臃肿、士气低落等等,这时,需要对组织结构进行变革,以适应战略的需要。鉴于此,艾尔弗雷德·钱德勒在其经典著作《战略和结构》中提出了经典观点“组织结构服从战略”。
3 高校图书馆组织结构的演变
组织结构的演变主要是指组织结构模式的变革。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组织结构模式有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超事业部制、模拟分权制、矩阵制、多维立体矩阵制、流程型、网络型等等。其中,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共同的特点是高度集权、稳定性好,统称为机械式组织结构;事业部制、超事业部制、模拟分权制、矩阵制、多维立体制、流程型、网络型共同的特点是分权、适应性好,统称为有机式组织结构。由于高校图书馆属于财政拨款的公益性服务组织,所以,以利润或财务为导向的组织结构如事业部制、超事业部制、多维立体组织、模拟分权制理论上不适用于图书馆。综观我国高校图书馆百年发展历史,其组织结构基本上采用的是高度集权的机械式模式,即: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
3.1 直线制组织结构
我国早期的高校图书馆由于藏书少、读者少,并无完整的组织结构,一般隶属于教务部门,职员只有少数几个人。组织结构的设计始于上世纪20年代前后,一般以“股”、“课”冠名,根据清华大学大事记记载:“1919年秋,图书馆在戴志骞的领导下,开始设立部门机构”,下设“购置股、编目股、出纳股、登录股、装订股五个部门”。在此之后,1920年《北京大学现行规程》:“设图书馆主任一员,凡订章程、核款目,统楼中一切事务,皆由一人主持,在主任之下设登录课、购置课、编目课、典藏课”[8]。以“部”冠名的最早为湖南大学图书馆,“本馆暂设主任一人,秉承校长总理本馆全部事务,并图书分类编目事宜。馆员若干人,分任各部事宜,以专责成,内分七部:总务部、订购部、编目部、阅览部、出纳部、杂志部、典藏部”[9]。新中国成立以后,1956年原教育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试行条例(草案)》明确:“高等学校图书馆一般应设立采录部(组)、编目部(组)、流通管理部(组),并可根据本馆具体情况和发展规模增设办公室和采录、编目、参考阅览、流通保管、期刊、方法研究、特藏等部(组),规模较大的图书馆还可设立专业分馆。”[10]
这一时期,我国高校图书馆组织结构表现模式为直线制(如图1),其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在图书馆馆长(主任)手中,指令沿一根不间断的线条传递到每一个职员;部门设置以藏书为中心。
图1 某大学图书馆20世纪30年代组织结构
3.2 职能制组织结构
四个因素导致高校图书馆组织结构第一次大的变革。一是198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的颁布;二是80年代中期第一轮图书馆新馆大建设;三是环境变化尤其是技术环境的复杂化;四是图书馆藏用理念的转变。198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强化了副馆长的任免与职责,明确:“高等学校图书馆设馆长一人,并视需要设副馆长若干人。”“副馆长协助馆长完成各项工作。”“馆长、副馆长的任免,一般院校与系主任、副系主任相同,重点院校与教务长、副教务长相同”[11]。这与1956年《条例草案》泛泛的“可设副馆长1-3人”相比,多了任免的行政性、职责的明确性。副馆长应该与馆长一起将图书馆建设为“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这些均要求副馆长分享权力与承担责任。其次,第一轮新馆大建设也推动了图书馆组织结构变革,以湖南省为例,1980年,全省图书馆馆舍总面积3.5万平方米,藏书总量600万册左右,图书馆从业人员330人;到1999年底,馆舍面积达到41万平方米,藏书总量达2500万册,从业人员超过2000人。图书馆规模的扩大,使图书馆管理幅度与管理难度加大。第三,环境变化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图书馆自动化的引入,增强图书馆业务的技术纵深,也加大了图书馆管理的难度。最后,图书馆藏用理念的转变,由“重藏轻用”到“藏用并重”,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引发了大开架借阅,使得“藏书”与“服务”成为高校图书馆的两大业务模块,以藏为主组织单线组织图书馆业务流程及部门设置,变成了从“藏”、“用”两个维度来组织图书馆业务流程与部门设置。
这一时期,图书馆组织结构表现模式为职能制(见图2),其特点是在馆长之下,按“藏”与“用”划分为两大职能,分别由副馆长负责一大块。相对于直线制的组织结构模式,职能制组织结构减轻了馆长的压力,同时实现了专业化的管理。这一时期,部门的命名方式大体有:办公室、期刊部、流通部、技术服务部、采访部、编目部、阅览部、情报部、参考咨询部、古籍特藏部、文献检索教研室、流通阅览部、自动化部等。
图2 某大学图书馆20世纪90年代组织结构
3.3 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进入21世纪,由于高校大合并与数字图书馆的出现,图书馆的管理事务更加繁琐与复杂,在组织管理链条上需要处理好分馆与总馆的关系、数字图书馆与印本图书馆的关系、“藏”与“用”的关系、传统服务与现代信息服务的关系等等,专业化的参谋与协调机构成为各图书馆必不可少的“配置”,如图3。
图3 某大学图书馆2010年组织结构
在这种组织结构模式下,在直线制统一领导的前提下,将办公室的职能进行了拓展,除开本身的行政业务外,还承担管理监督与业务运作监督,它承担了一个新的角色,即“参谋、建议与监督”。为处理好上述复杂的关系,图书馆增设了两个委员会:“馆务会”和“学术委员会”,它们作为“决策参谋机构”和“智囊机构”而存在,为馆长决策提供专业参谋,其中,“馆务会”主要提供行政与业务支持,“学术委员会”主要提供科研与学术支持。
在部门的设置上,时代特征明显,除开传统的参考咨询部、古籍特藏部、采编部、期刊部、情报部、技术部、文献检索教研室外,还有系统部、读者服务部、多媒体部、数字图书馆部、某某分馆等等。其总的特征是传统的业务部门呈现集成化趋势,如:将采访与编目合并成采编部、将流通与阅览合并为借阅部、将文献检索教研室与参考咨询部合并为信息部等等;期刊部从大部分图书馆的机构设置中消失[12];现代信息服务部门呈现细分趋势,如成立阅读推广部、科技查新部、研究合作部、文献评价中心等等;数字化部或者数字图书馆部成为“标准配置”。
4 “互联网+”时代图书馆组织结构的适应性
“互联网+”时代需要互联网思维,作为高校图书馆,与传统的工业化思维相比,应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表1。
表1 高校图书馆“互联网+”思维定势
基于以上“互联网+”思维定势,要求图书馆组织结构提高其适应性,具体来说,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4.1 以用户为导向
高校图书馆存在的目的就是实现自身的价值,即“为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服务”,而价值的实现取决于图书馆是否满足了用户的需求。“用户”比“读者”的范围更广,包括学生、教师、学校管理层、书商、数据库商、其它图书馆、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等。
4.2 业务流程必须以服务为中心
传统的图书馆组织结构设计是以职能为中心,按“采、编、流”职能来组织,这样的组织结构,当出现跨职能的业务时,往往无法实现,如微信服务、学科服务,往往需要以服务中心将组织划分为灵活性更好的团队才能有效地开展。
4.3 组织结构需要扁平化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为组织扁平化提供了有效的基础支撑。作为图书馆,一方面馆长可以与基层职工甚至用户直接进行沟通;另一方面各部(室)主任在指挥链上传下达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被通信技术尤其是即时通信技术所替代。同时,扁平化组织也有利于图书馆各方面的人才充分发挥其作用与能力,释放其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个人价值。
4.4 组织结构需要更灵活
传统的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按采访、编目、借阅、咨询、技术、保障,根据分工的原则,将其固定在各个部门之中,结果使图书馆规模大,但人浮于事,反应迟缓,“互联网+”时代则要求图书馆有更灵活的组织结构模式,对于用户需求,能够迅速地作出反应。
5 适用于“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组织结构
分权、组织结构扁平化和提高组织的灵活性是“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组织结构的不二选择。鉴于此,可以考虑适应性较好的有机的组织结构模式,具体有以下三种组织结构模式:矩阵式、流程型、网络型。
5.1 矩阵制组织结构
矩阵式组织结构由美国日裔学者威廉·大内于1981年在他的管理学名著《Z 理论》——书中首先提出[13]。矩阵制组织结构也称规划—目标结构、非长期固定性或项目性组织结构。它是垂直管理与横向管理的耦合。因此,它具有双道命令系统。它适合于采用总分馆模式的合并院校图书馆(见图4),同时,也适合于采用任务小组完成工作的图书馆,它打破单纯按职能划分部门的做法,使同一名专业人员或管理人员既同原职能部门保持业务上的联系,又加入产品或项目小组的工作。
图4 图书馆矩阵式组织结构
图书馆采用矩阵制的组织结构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以下五个问题:①协调问题。如图4所示,横向通过职能、纵向通过任务或团队,有效加强图书馆各部门的协调与配合。②灵活问题。矩阵制作为一种非稳定性组织结构,个人可以在多个团队工作,同时团队也可以按照任务情况组建、重组、解散。图书馆能在不增加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人力资源。③学习问题。通过任务小组或任务团队的形式将不同部门、不同专业、不同研究方向的人员集中,使职工有机会通过团队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更强的技能。④执行力问题。从管理的便捷性组织结构应该稳定;从管理的效率性,组织结构应该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矩阵制同时具有这两个特性,能够提高跨部门任务的执行力。⑤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问题。对于馆长而言,通过矩阵制组织结构可以实现重大问题集中指挥,职能问题部门主任协调,任务问题团队领导负责,所以,它是一种有效的分权工具。
5.2 流程型组织结构
“流程型组织就是以组织内的各种流程为基础规划部门职责,设置部门,决定人员的分工,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组织的各项机能。流程型组织强调以组织各级、各类流程为基础,以核心流程为中心,动态梳理组织的各种流程及其关系,围绕如何快速响应用户需求为目标优化、重组组织流程和调整组织架构。因此,流程型组织是一种极富弹性的柔性化组织结构。能适应信息社会的高效率和快节奏。”[14]其主要特点是:①以提高对用户需求的反应速度与效率为目标;②管理者的职权很大,业务流程较长,实行全程式管理;③纵向管理链较短,而横向管理链较长。④它是以系统、整合理论为指导,按照业务流程为主、职能服务为辅的原则进行设计的一种组织结构模式。如图5。
图5 图书馆流程型组织结构
图书馆采用流程型组织结构,可以做到以用户为导向,把用户的需求作为图书馆制定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业务流程以用户为中心,能够提高图书馆的运行效率;此外,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可以充分地发挥“互联网+”时代的网络优势;流程团队是流程型组织的基本构成单位,可以快速地组织、解散、甚至跨界,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5.3 网络型组织结构
网络型组织是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为基础,依靠高度发达的互联网与协作网络,以契约为纽带,将生产要素的各个环节、客户、乃至竞争对手连接而成的经济联合体。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对于人工成本控制要求较高的民办高校图书馆,尤其适用,可以充分利用内部网络、垂直网络、市场网络和机会网络,进行图书馆业务的组合,以提高其灵活性、适应性,并有效地降低人工成本,如图6。
图6 图书馆网络型组织结构
网络型组织与其它组织结构模式相比,能够有效地解决图书馆发展过程中的以下问题:①灵活性问题。与流程型组织和矩阵制组织相比,网络型组织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它不但能够实现团队与任务的即时组建、重组与解散,还能实现职能上或环节上的重组。网络节点组织互为客户,因为利益关系组合通过契约组合在一起。②扁平化问题。网络性组织采用“核心团队+网络节点”的模式,指令可以直接到达任务中心。③流程动态化问题。网络型组织具有业务流程动态化特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对用户的“敏捷响应”。④核心能力问题。网络型组织通过契约将各节点组织在一起,组合选择的标准就是各节点的核心能力。⑤成本问题。网络型组织通过调用各节点的核心能力来实现组织战略,所以工作地点离散、成本各自分担。
6 结语
“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图书馆作为信息产品的集所,无法逃避。根据政策、经济、社会文化与技术环境的变化,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大胆地拥抱“互联网+”,建立适应性好的组织形态,用“互联网+”的理念努力创新,将信息服务做到“多屏”,“泛在”,这才是适者生存之道。
(来稿时间:2016年7月)
1腾讯科技.于扬:所有传统和服务应该被互联网改变[EB/OL].[2012-11-14]. http://tech.qq.com/a/20121114/000080. htm
2.中国新闻网.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EB/OL].[2015-03-05]. http://www.chinanews.com/ gn/2015/03-05/7103283.shtml
3.经典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全文[EB/OL].[2015-07-06]. http://www.ishuo.cn/show/10861.html
4.文化中国.解读习近平乌镇互联网大会上的讲话[2015-12-17]. http://cul.china.com.cn/2015-12/17/content_8457361.htm
5.国家图书馆研究院.浙江省公共图书馆“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家图书馆学刊,2015(5):39
6.安鸿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第三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4:1
7.安鸿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第二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5
8.谢灼华.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301-302
9.郑章飞.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事业志[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3:7
10. E线图情.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试行条例(草案)[EB/OL].[2015-01-26]. http://www.chinalibs.net/Zhaiyao.as px?id=57175
11.张白影等.《中国图书馆事业十年》[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89:97-101
12.贾东琴.高校图书馆组织机构变革历程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15(2):28-36
13.温敬朋.论矩阵式组织结构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J].图书馆,2011(6):118-119,131
14.王军武.图书馆流程型组织的构建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3(1):48-51
University Library Organization Structure Research in “Internet+”Era
Li Wen Chen Youzhi Zheng Zhangfei
( Hunan University Library )
As the internet plus era has come, University library must be provided with the suitable organization structure to improve its adaptation to realize its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paper has analyzed the evolution course of university library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nd the internet plus era’s requirements for library organization structure. The paper has also proposed the adaptive mode of university library organization structure in the internet plus era, such as matrix system, process model, network model.
Internet+ University library Organization structure Process-oriented organization
G258.6
李雯,女,湖南大学图书馆馆员;陈有志,男,湖南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郑章飞,男,湖南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