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参与慕课活动实践及启示

2016-12-14

图书馆 2016年11期
关键词:馆藏图书馆资源

刘 菡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北京 100871)

·工作研究·

图书馆参与慕课活动实践及启示

刘 菡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北京 100871)

慕课自2011年兴起以来,引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图书馆也在积极应对慕课环境下的机遇与挑战。文章在对慕课进行理论回顾的基础上,阐述了主要中文慕课平台的发展概况,归纳了目前图书馆参与慕课活动的主要实践,并提出在未来发展中推进开放教育资源、辅助和引导慕课实施、开展慕课相关资源建设的建议。

慕课 图书馆 社会教育

〔引用本文格式〕刘菡.图书馆参与慕课活动实践及启示[J].图书馆,2016(11):97-102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开放课程,或译为磨课师、慕课等,是一种为大规模参与者而设计的课程。自2011年以来,慕课的推行者们以促进高等教育的全球包容性、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推进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等为重要使命,吸引社会各界参与“慕课运动”之中。而“慕课活动中图书馆员似乎是一种不必要的存在”的恐慌,似已成为众多馆员心中的隐忧。对此,图书馆学领域围绕慕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索和论证慕课活动中图书馆的角色与地位,如Katy Mahraj认为图书馆员可以出版开放教育资源、借助信息专长参与慕课活动、自主开设信息素养方面的慕课,以助教、导师、教练、导航者、顾问、资源开发者、知识管理者、教学设计师、普通参与者等任意身份在慕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1];Cameron Barnes回顾了慕课活动中图书馆员的角色包括版权清理、内容许可、提醒内容的开放性、促进内容的可及性、提供信息素养指导、鼓励开放授权的使用等[2];秦鸿认为图书馆可以是版权顾问、信息素养培训师、多媒体制作指导师、学习场所提供者、课程内容提供者[3];罗博指出图书馆可以作为资源向导、进行课程制作与管理、围绕MOOC开展各种创新服务[4]等。慕课既作为一种“事件”存在,而又可视为“资源”本身,其兴起体现了当前互联网上社交式的、自主开放的、协同生产的信息行为趋势。文章阐述了主要中文慕课平台的发展概况,归纳了目前图书馆参与慕课活动的主要实践,并为未来图书馆开展慕课活动提出建议。

1 慕课概述

1.1 慕课的诞生

早期慕课可追溯到2008年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University of Manitoba)的教育家 George Siemens运用其创立的“连接主义理论”(Connectivism Theory),伙同Stephen Downes开设了新式在线课程——“连接主义与连接性学习”(Connectivism and Connective Learning/2008,CCK/08)[5]。MOOC这一词的使用则源于另一位加拿大教育家Dave Cormier[6],他在与George Siemens通过Skype聊天时,使用“MOOC”来形容CCK/08这一“教育事件”,并将其编入连接主义维基(Connectivism Wiki)之中,这些均记录在其2008年撰写的博文之中[7]。慕课的普遍兴起,则始于2011年斯坦福大学的两位教师联合开设《人工智能导论》慕课,吸引了全球16万位注册用户。2012年,美国三大慕课平台Udacity、Couresa和Edx陆续成立,通过与世界著名高等学府建立合作关系,获取课程资源,以慕课形式向社会开放。与此同时,其他国家也纷纷创建自己的慕课平台,如英国的Future Learn、澳大利亚的Open2 Study、德国的Iversity、日本的Schoo、巴西的 Veduca等。

1.2 慕课大受追捧的原因

慕课是互联网发展的衍生品。在平等、开放、互惠的网络世界,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一部分社会精英分子出于利他、互惠等心理,愿意将自己的智力资源与他人分享。知识的传播超越时空的限制,知识的创造也能逾越思想的藩篱。不同背景、经历、知识结构的用户共同参与同一门课,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关联互动(发言、讨论、小组协作等),增进彼此的理解与交流、促进知识融会贯通、激发用户内容创新。与此同时,开放软件资源的出现以及被利用,为这种形式的在线教育提供了可能。此外,慕课的开放性、协同共享性及微课模式也适应了网络时代人们信息交换的节奏与方式。

1.3 慕课活动中的潜在问题

“反慕课”(Anti-Mooc)的质疑,如完成率低下、课程质量难以保障、课程认证问题、维系运营、语言障碍等,也同样不可忽视。结合慕课本身、各种质疑言论以及我国实际情况,当前慕课活动中的潜在问题包括:其一,慕课开设者需要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而且这些教师愿意且能够将课程内容以慕课形式教授,有些学科如哲学、考古、绘画、临床医学,出于保护知识产权、保证教学质量、抵制商业化等原因并不适合慕课,如圣何塞州立大学哲学系的教授曾联名发表对Edx的拒绝声明[8]。其二,慕课倡导“将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传播到地球最偏远的角落”的理念,但是结合中国高等教育的现实环境,顶尖大学探索精英教育的努力尚且不够,还要将师资、时间、经费分散到惠及大众的普通教育中,是否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且用MOOC替代或补充实体课堂的举动,会否引起教育质量的下滑,进而对原本属于精英的课程造成伤害,尚有待考证。其三,慕课的完成情况一度令人忧虑。虽然没有资格准入限制,但对学生学习能力、态度及自我管理方面都有潜在要求,马太效应在慕课学习中的普遍存在。此外,慕课活动中投入是有形的,但是其成效却是无形的,往往面临教育成果难以评估、经济或社会价值难以衡量的困境。

2 中文慕课平台或

通过网络调查较大型的慕课资源平台或(见表1),可以发现慕课平台或的建设主体以网络公司、高校为主。另外,国家图书馆、教育部、财政部、高等教育出版社、数据库商等也逐渐参与到慕课平台的创建之中。慕课的主要面向对象以成年人为主,商业平台慕课资源贴近生活、求职、技能,而高校慕课资源更偏向学术性和知识性;面向中小学教育的课程资源并不多;图书馆在慕课活动中的参与趋于边缘化。

商业主体创设的慕课平台,提供课程以实用类、技能类课程为主,面向社会职场,且一部分精品课程需要收费才可使用。如顶你学堂课程分类中,列出了“行业揭秘”、“职业规划”、“求职技巧”等类目,下设课程包括“奢侈品行业解读”、“职场沟通力”、“面试赢家攻略”等,课程开设者则囊括网络达人、职场佼佼者以及网站内部的人力资源。网易云课堂的课程分类也相当丰富多元,除了计算机、金融及互联网等专业课程之外,还有职场技能、语言学习、兴趣爱好等多个类目,范围包括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甚至包括弹奏钢琴、吉他、摄影、舞蹈等注重实操内容的课程。

表1 中文慕课平台列举

高校自主推出的独立慕课平台(网站),主要展示高校教师开设的学术慕课资源,资源基本按学科分类、皆可免费获取,并提供用户是否需要学分的选项。北京大学慕课网站既是对慕课资源的汇集展示,也为教师组织与建设慕课提供指引,“华文慕课”则为向其他高校征集慕课资源提供合作平台;清华大学“学堂在线”,除了陈列清华大学开设的283门慕课课程之外,还汇集了台湾静宜大学、新竹清华大学、台湾交通大学、斯坦福大学、复旦大学等27所国(境)内外知名大学87门慕课,并引荐了Edx合作院校中多所世界名校的慕课资源,为其提供中文课程简介及资源入口,此外,网站也兼具功能,设置专门讨论区,便于用户互动讨论;上海交通大学慕课研究院组建的“好大学在线”平台,也是高校慕课联盟的官方网站,加盟高校除华东、华南、东北地区主要高校外,亦包括台湾地区如宜兰大学等高校,目前开设课程225门。

集成平台自身不提供慕课,但集成了数量繁多、来源丰富的慕课资源,为用户选择慕课提供指引。如台湾磨课师,汇集了中国大学MOOC、好大学在线、台湾Share Course、Ewant等12个慕课平台的资源,按照统一规范对课程进行描述,描述项目包括分类、平台、开课时间,提供详细的资源介绍及课程入口链接;MOOC学院则是以用户自主创建内容为主的慕课,通过与国(境)内外多个慕课平台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学术教育、职业教育慕课资源的翻译、评价、推荐及入口链接等,与此同时,用户除了通过检索外,还可以利用用户评分、笔记、讨论等筛选课程;中国大学MOOC目前集成了76所高校开设的944门慕课,全部课程按学科分为“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6类,每门课程都有详细的课程描述。

3 图书馆参与慕课活动的实践

3.1 为何需要参与慕课浪潮的一些思考

慕课对于促进教学资源开放存取、提供平等自主的学习机会、建立广泛且活跃的知识网络、培育和启发新知等方面均能产生积极作用。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且承担社会教育职能的图书馆加入慕课行动,相较于某一学科门类、某市场主体而言,能为公众提供更为开阔的关注视角——学习是为人类共同利益而探索,而不仅仅是积累个人知识追求更大的私人利益。

慕课表象之下,其实是对网络环境下知识生产、信息利用的重新认识和适应。回顾Siemens对关联主义教育思想的诠释,在知识信息不断变化的网络环境中,学习的过程不再完全受个人掌控;知识可以存储在人脑之外(如组织机构或数据库);学习将关注于建立知识间的网络联系,促进知识积累、使用、增长比知晓知识本身更重要;通过社交媒体密切联系的小群体能增进和保持知识的流动等[9]。

此外,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的现象在中国普遍存在。图书馆除了可以作为社会公众利用高等教育资源、接受在线职业教育等的桥梁,公共图书馆也可以在中小学教育资源的合理分布中发挥作用。

3.2 图书馆参与慕课实践

(1)组织和开展线下活动,辅助慕课教学

图书馆发挥机构优势,利用设备、空间、馆藏资源、区位条件等,组织各种形式的线下活动,如小组讨论、课外实践、阅读推荐等,为在线课堂提供有效补充。

纽约公共图书馆利用其“学习中心”的场地及设备供用户学习Coursera平台上的课程,注册参与为期六周的“The Camera Never Lies”慕课的用户,每周相约在图书馆分馆进行约90分钟的线下讨论,并指定一名馆员为学习敦促者,记录每周出席人数、参与程度、参与者创建内容资源及其能力范围等[10]。威斯康星州内公共图书馆以及非营利组织“威斯康辛图书馆服务”(Wisconsin Library Service,WiLS)、“威斯康星州自行车美联储”(Wisconsin Bike Fed)联合推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森分校开设的为期四周的“气候变化政策与公共健康”慕课的开展[11],图书馆主要负责课后讨论及课外活动,13个公共图书馆组织参与课后讨论,并制定日程表;26个公共图书馆参与了名为“骑行去图书馆”的活动,增进成员对气候、环境、交通、健康等社会问题的关注[12]。里奇菲尔图书馆将Coursera的“The Fiction of Relationship”课程作为“成人暑期阅读项目”的核心内容,注册用户每周一次相约到图书馆观看课程视频、结合视频及阅读内容进行课后讨论,图书馆通过馆际互借、提供免费电子书等方式,为该课所涵盖的各种课程资料提供借阅服务,在辅助和引导慕课学习的同时,促进社会阅读及馆藏资源利用[13]。

(2)寻求合作,助力慕课的开设

图书馆以其长期稳定性、良好的文化保障力及社会公信力积累了丰富的社会资本,将高校、地方政府、各种文化事业单位、社会非营利组织乃至市场主体等联系起来,发挥各自优势促进慕课活动的开展,提供多样化的社会教育产品。

英国诺丁汉大学与大英图书馆合作开设网络课程“日常生活中的宣传与意识形态”,邀请诺丁汉大学的专家们讲授最新的学术观点,利用图书馆馆藏政治资料尤其是在2013年“Propaganda: Power and Persuasion”主题展览中展出的如地图、小册子、海报、卡通以及其他特色馆藏等,为所有对政治、历史和宣传感兴趣者提供一个全球化的分享各自政治观点的平台[14]。在加拿大图书馆协会与美国图书馆协会的联合支持下,多伦多大学信息学院开设了名为“图书馆宣传从未曾停止:价值,实证,行动(Library Advocacy Unshushed: Values, Evidence, Action)”的慕课。

(3)提供慕课相关的指引,或自主开设慕课

2014年“EdX Libraries Collaboration”通过调查普林斯顿大学、芝加哥大学、香港大学在内的全世界39所相关机构,了解当前图书馆、馆员以及其他图书馆组织参与慕课开发、制作与实施的主要模式,包含外部资源导航、教学支持、产品支持以及一般性支持四类[15]。如宾夕法尼亚大学图书馆网站上整合了对慕课活动的指引信息:指定了专门的慕课馆员,为教员开设慕课提供指导,包括如何获取资源、版权评估并解决版权事宜、公平使用问题等;对于慕课学习者,提供慕课简介、不同慕课平台的名录、网上可免费使用的各类资源地址;对于慕课制作者,则主要是为Coursera平台中慕课开设需要注意的版权问题提供指导,并按照资源类型如图片与影像、电影与视频、音乐与声频、图书与文本、开放获取内容列出可以在慕课中免费获取利用的各种资源目录[16]。此外,图书馆对慕课的宣传推广也是面向用户的重要指引,如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开展“MOOC文化主题月”活动[17]。

自主开设慕课的如维克森林大学(Wake Forest University)的史密斯Z雷诺兹图书馆(Z. Smith Reynolds Library),馆员 Kyle Denlinger及其团队开设“The Cure for the Common Web”慕课,将大学校友、其父母以及图书馆馆员联系起来,帮助用户获得更多网络相关的知识,这也是图书馆推进成员共同学习的一次探索[18]。纽约公共图书馆馆员Raymond Pun利用丰富的汉学馆藏资源创立“汉学101”慕课[19]。武汉大学图书馆开设了名为“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的慕课等。

4 图书馆参与慕课活动的思考

4.1 推进开放教育资源,为慕课提供多方位的支持

(1)联系各种社会资本,促进多样化社会教育的开展

图书馆通过调查和了解用户的慕课需求,帮助用户定位其可能感兴趣的、能够顺利自主完成的慕课;自主承担起慕课宣传、引导工作,吸引更多用户群体关注慕课的同时也鼓动不同社会主体参与慕课建设;以可靠中介的身份将高校科研机构、其他教育机构、慕课平台、企业、公益基金以及非营利组织等联系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促成主题多样、内容精良慕课的形成,推进社会教育的开展。

(2)为开设慕课提供相关的资源及服务

了解其所服务范围内的教学或科研机构开设慕课的意愿,根据需要整理和收集慕课活动中可能需要的资源、工具。组织和整理以“慕课开设”为主题的慕课资源,为慕课制作提供有益的资源指引,如清华大学开设的“Moocs制作与运营”、“E时代的大佬师——慕课教师的修炼心法(2015秋)”,北京大学开设的“慕课问道”、“教你如何做MOOC”等;列出慕课制作中可以利用的工具或软件如“Just-Ping.com”(可以查看慕课中使用到的网址能否被所有用户获取)、“Red Blob Games”(通过开发游戏程序增进网上学习的网站)等;为慕课开设提供相关咨询服务及建议等;发挥“场所”作用,如提供连入网络的电子设备、覆盖全馆的网络信号等,为用户进行慕课学习营造良好环境,另外,图书馆也可为慕课视频录制、制作、线下活动的开展提供场所和支援。

4.2 着眼于慕课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和辅助在线教育的实施

(1)正视慕课活动中必备的信息素养,成为信息素养辅导者

用户在慕课学习中需要的基本信息素养(技能)包括:知晓网络社交的基本礼仪,这是利用社交网络工具进行顺畅交流的前提;查找、下载、安装和使用工具软件;创建内容,包括文字编辑、视音频录制、图片处理、文件上传等,并能根据不同特点选择最合适的内容呈现方式;发起或参与在线讨论,在慕课活动中追踪相关主题的讨论或对话,并能利用工具对信息进行抓取或筛选等。对此,图书馆可以推出相关的信息素养课程、主题讲座;向读者推荐本馆组织收藏的慕课相关资源;引导和告知读者慕课学习中需要注意的地方,甚至可以结合用户需求,组织针对某一门或几门慕课的共同学习等,对操作方面如资源查找、内容呈现以及工具使用等有困难的用户进行辅导与帮助。

(2)线上线下活动相结合,促进混合式教学

馆员可以根据用户的学习意愿,辅助制定学习计划、敦促学习进度、协助建立学习群组等;还可在需要的时候组织和开展线下活动,如课程答疑、课外实践、课后讨论、辩论赛等,激发用户学习兴趣、增进用户参与,以混合式教学模式辅助提高慕课完成度;利用各种奖励措施,如在线徽章、奖状、小礼物、借阅权限等对完成阶段任务乃至整个课程的用户进行表彰。通过各个阶段的参与,逐步培养用户利用慕课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从而更好地参与慕课,促进知识的传播以及培育新知。

4.3 与慕课相关的资源建设

(1)慕课资源的组织与整理

整理书目导读相关的慕课,将这些慕课中用到的资源与本馆馆藏相结合,为用户提供馆藏指引、电子版本下载等服务,促进馆藏资源利用、辅助读者阅读及慕课学习,如香港中文大学“中国人文经典导读”、复旦大学“《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导读”、清华大学“《资治通鉴》导读”、国立清华大学“细读张爱玲”、台湾大学“史记(一)”、静宜大学“西游记”等慕课,以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书俱乐部(BerkeleyX-Book-Club)系列导读慕课包括《简爱》、《圣诞颂歌》、《傲慢与偏见》等。收集和引鉴信息素养方面的慕课,如中山大学的“网络素养”、武汉大学的“信息检索”慕课等。

(2)建设慕课资源联合检索平台

慕课资源开设主体多样,慕课类的网站也各具特色,图书馆可以发挥资源整合的优势,参与建设慕课资源联合检索平台。制定统一的慕课资源描述规则,包括课程名称、主讲教师、课程内容简介、课程时间安排、开课单位、课程难度等。按照各种慕课资源的状况,制定分类体系和标准,如中小学慕课资源的分类方案、面向职业教育的慕课资源分类方法以及高等教育慕课资源的分类体系等,为拥有丰富课程资源的慕课平台提供专业化的指导或服务。在对不同平台上的慕课资源进行标引、描述的基础上,建立跨平台的检索平台。为用户自主选择和获取慕课资源提供指引。

(3)馆藏资源与慕课的连接,创建广泛关联的信息环境

随着慕课数量的增多,对慕课内容的提取、信息标引、课程检索、检索结果呈现等都会日渐凸显其重要性。由于很多慕课在课程结束之后,资源基本上被关闭了,图书馆可以适当选取、保存及整理部分慕课活动中的信息资源,以便在其他情境下使用。对于高校自主开设的慕课则可以数据库形式保存与整理,选择合适的分类方法、使用统一的资源描述规范等,并与其所在高校图书馆的馆藏检索系统相对接,将慕课纳入馆藏资源体系,从而方便对其进行检索获取及利用。而慕课中的参考书目、延伸阅读内容等更是可以直接与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相关联,乃至在必要时提供电子版全文下载链接等。此外,还可根据用户兴趣、阅读习惯、学习能力等,向不同群体推荐不同的慕课资源等。

利用馆藏资源或教学特长,自主开设如信息素养教育、学术道德规范、书目导读、阅读推荐等主题的慕课。以阅读推荐慕课为例,图书馆通过征集读者建议、专家推荐、借阅排行榜及各种阅读推荐表单等,选取3-5本馆藏图书作为推荐书目进行讲解;每本书适当拆解成1-2次视频课程,每段视频约十分钟;视频中除了对书中主要内容的讲解外,还可以剪辑各种影视片段、新闻报道等对主要观点进行说明和解释。在慕课开展过程中,馆员除了积极参与线上互动、回复读者留言之外,还可以组织观影、讨论等线下活动。且由于慕课平台需要注册用户账户,图书馆可以与平台方洽谈,将本馆用户账户与平台相对接,以便读者直接登录;同时,图书馆可以掌握用户慕课选择及完成情况,以便于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乃至后续服务的深入开展。

5 结语

网络环境下,知识呈现分布式态势且具有较高的流通更新速率,社会教育也随之愈发灵活、开放、民主。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中心,支持和推动慕课,可以推进社会教育的民主化,保障用户平等权利,加速信息资源利用。而培养能熟练驾驭各种新媒介工具的用户,在满足其知识信息需求的同时,提升其在网络环境下自主找到所需知识的技能,也是顺应时代要求的举措。

(来稿时间:2016年4月)

1. Katy Mahraj.Using Information Expertise to Enhance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J/OL]. Public Services Quarterly,2012,8(4):359-368[2016-04-28]. http://dx.doi.org/10.1080/15228959,2012.730415

2. Cameron Barnes.MOOCs: The Challenges for Academic Librarians[J/OL].Australian Academic & Research Libraries,2013,44(3):163-175[2016-04-28]. http://dx.doi.org/10.1080/00048623,2013.821048

3.秦鸿. MOOCs的兴起及图书馆的角色[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40(2):19-26

4.罗博.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与高校图书馆角色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3):130-136

5. Stephen Downes. Places to Go: Connectivism & Connective Knowledge[J/OL].Innovate: Journal of Online Education,2008,5(1):Article 6[2016-04-28]. http://nsuworks.nova.edu/innovate/vol5/iss1/6/

6. Alexander McAuley,Bonnie Stewart,George Siemens, et al.The MOOC Modelfor Digital Practice [EB/OL].[2016-04-28]. http://www.elearnspace.org/Articles/MOOC_Final.pdf

7. Dave’s Education Blog. The CCK08 MOOC—Connectivism Course,1/4 way [EB/OL].[2016-04-28]. http://davecormier.com/ edblog/2008/10/02/the-cck08-mooc-connectivism-course-14-way/

8.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An Open Letter to Professor Michael Sandel From the Philosophy Department at 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 [EB/OL].[2016-04-28]. http://chronicle.com/ article/The-Document-an-Open-Letter/138937/

9. George Siemens. Connectivism:A Learning Theory for the Digital Age [EB/OL].[2016-04-28].http://www.elearnspace.org/Articles/connectivism.htm

10. Irene Gashurov, Curtis Kendrick.Can Libraries Save the MOOC?[EB/OL].[2016-04-28].https://campustechnology.com/ articles/2014/11/06/can-libraries-save-the-mooc.aspx

11.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Climate Change Policy and Public Health[EB/OL].[2016-04-28].http://www.wils.org/newsevents/wilsevents/massive-open-online-course-climate-changepolicy-and-public-health/

12. Bike to the Library Saturday 2015[EB/OL].[2016-04-28]. http://www.biketothelibrary.org/libraries/?p=127

13. Dorothy Pawlowski. MOOCing at the Public Library [EB/ OL].[2016-04-28]. http://lj.libraryjournal.com/2013/12/public-services/moocing-at-the-public-library/

14. Future Learn.Propaganda and Ideology in Everyday Life [EB/ OL].[2016-04-28].https://www.futurelearn.com/courses/propaganda

15. LauraO’Brien, Jennifer Dorner, Jaron Porciello, et al.Working Group on Models for Course Support andLibrary EngagementReport [EB/ OL].[2016-04-28].https://docs.google.com/file/d/0B4DgtXah7QuyQW5 pQml3S0RoejBsOHpQWHpsWkxGU3JKSEFz/edit?pli=1

16. Pennstate University Libraries.Research Guides [EB/OL]. [2016-04-28].http://www.libraries.psu.edu/psul/researchguides.html

17.许茂林.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举办“慕课”文化主题月活动[EB/OL].[2016-04-28].http://special.univs.cn/ service/uestc/ues tczxxy/2014/1115/1068529.shtml

18. Scardilli, B.A single library tackles a MOOC [J/OL]. Information Today,2013,30(8):34[2016-04-28].http://search. proquest.com/docview/1504414888?accountid=13151

19. Ian Chant.Opening Up:Next Steps for MOOCs and Libraries[EB/OL].[2016-04-28]. http://lj.libraryjournal. com/2013/12/digital-content/opening-up/

Library Practice to Involve in MOOC Activities and Its Enlightenments

Liu Han
(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eking University )

Rised in 2011, MOOC have attracted trans-border attentions around, libraries also respond actively to bo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brought by MOOC . The paper reviews some literature on MOOC , then describes the general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OOC platform, and illustrates main activities libraries have taken to promote MOOC . At last, suggestions on promoting open education resources, assisting and guiding on MOOC activities, and constructing library resource related to MOOC were given.

MOOC Library Social education

G250

刘菡(1991-),女,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2014级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馆藏图书馆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资源回收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图书馆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