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扩大外商有效投资助推供给侧改革

2016-02-13阎逸姚海滨

浙江经济 2016年19期
关键词:外资企业外资浙江

阎逸 姚海滨

扩大外商有效投资助推供给侧改革

阎逸 姚海滨

“十二五”时期,浙江引进外资规模达到716.5亿美元,引进外资的数量和质量均有大幅提升,对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浙江省资本稀缺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当前外商投资总额约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5%左右,占比正逐年下降。同时,民间资本开始转向海外投资,仅2015年资本对外输出增长就达到198%。此外,浙江外资需求也发生了从量到质的巨大变化,产业领域、污染排放、能耗水平、投资强度、税收贡献等,都成为引进外资的考察指标,浙江发展与外资的关系也进入了“新常态”。

当前,浙江外资工作面临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际市场需求不足,国内市场消费升级面临压力,同时劳动力、土地、资源环境等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国外投资者信心不足,投资趋于谨慎,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外资撤出的迹象;二是外资的来源依旧单一,发达国家的投资占比较小,港资的比例超过60%,而港资内部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前殖民地英国,英国“脱欧”对浙江省港资利用造成的影响尚不确定;三是关键技术的外溢效应有待加强,跨国公司在浙江设立的研发中心虽有增加,但民营企业很少能与跨国公司建立全面深入的合作关系,难以形成本土化自主创新能力;四是外资布局地区差异较大,外资主要布局在环杭州湾地区,衢州、丽水外资投入仍然很少;五是近年浙江省民营资本在海外组建研发机构和并购海外企业大幅增加,但不少民间资本投向海外房地产等领域(2015年仅在美国购买房产的中国民资达286亿美元,其中不少来自浙江),浙商“走出去”带回先进技术和优秀项目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优化外资营商环境,提高经济国际化水平

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投资环境。积极关注《外商投资法》等相关立法进程,按照法治化、国际化和便利化要求,学习借鉴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相关规制,以新加坡等地为参照系,对浙江省营商环境进行比较梳理,提出优化方案。探索建立外资企业参与的营商环境评价和追究机制,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大外商投资纠纷投诉调解力度,维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

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给予外资企业在土地、税收、产业政策、招投标、政府采购、项目认定等方面同等待遇。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尤其是金融、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服务业领域,如目前允许外资设立专科医院,但纳入现有的医保体系存在障碍。具有巨大海内外市场潜力的医疗养生养老旅游、传统古村落保护开发等领域,可加大外资引进力度,推动行业向精细化、个性化和高品质转变,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推动外商对外投资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推广“单一窗口、并联审批”,实现在线备案、在线审批、在线与外商互动,落实港澳服务业投资项目审批改备案工作,加快推进全面实行备案制。进一步在市场准入、融资融券、减免税负、产品采购、品牌建设、项目审批、外汇结算、货物通关等方面,为外资提供专业指导和帮助。建立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制度,加强外商投资企业事中事后监管,探索构建外商投资全周期监管体系。进一步优化政策、简化手续,鼓励现有外资研发机构升级,适当放宽研发人员数量等认定标准。对于在技术转让、联合创新等方面作出贡献的外资,给予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

完善对外资企业及其人员的相关服务。加大对引进新兴产业、跨国公司总部和金融机构等功能性机构的支持,如推动浙江省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成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服务中心,构建点对点联系服务机制,定向走访相关外资企业,面对面解读《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优化发展环境的政策意见》等最新优惠政策,促进外企能实实在在的享受政策红利。为外企人员的出入境、居住、医疗、教育等提供更加便利化的服务,在海内外高端人才集聚区域,试点建设集中生活配套服务区。落实省人才新政,试点降低在浙外籍人才申请永久居留、长期居留门槛,硕士以上学位外国留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在浙江创业就业。

提升对外开放平台,引导外资带动产业转型

着力打造亚太国际门户商贸物流枢纽区。加快宁波等地各类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优化整合,成立宁波综合保税区,借鉴复制上海自贸区改革成功经验,做好试验区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成为浙江省引进外资的高端平台。

加快探索建立舟山自由贸易港区。抓住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机遇,作为浙江省海外直接投资综合改革试验区,集聚为外资服务的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结合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先行先试国际金融、外汇等改革。

抓住杭州、宁波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机遇。

积极引进海外高端贸易企业,在跨境金融等方面先行先试,并逐步向全省推广。同时,借鉴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经验,结合浙江实际,在杭州、宁波两地探索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工作。

促进外资的区域协调发展。结合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加快中意生态园(宁波)、中韩产业合作园(衢州)等在服务业扩大开放、投资贸易便利化等方面先行先试,加强各开发区之间的联动,推动外资向金衢丽等内陆拓展布局,加强资本、产业和品牌联动,引导外资项目在省内有序流动、梯度转移。积极培育若干外资合作的特色小镇。

充分发挥苍南、象山、普陀、玉环等浙台经贸合作区的作用。进一步加大“东引台资”的力度,促进两岸投资、贸易便利化,以渔农业合作、海岛开发、海洋文化、海洋旅游、保税物流等领域为重点,围绕海洋经济进行招商选资。

拓展外资来源渠道,扩大社会有效投资

促进浙商“走出去”与外资“引进来”形成联动。要结合“浙商回归”战略,主动引入一批具有国际品牌、掌握核心技术的“走出去”企业回归,加强对国际先进装备和技术、人才的控制,形成国内与国外整合式经营、资本国际化运作的新局面。如:浙江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对外投资Evatran公司,成功引进国外先进无线充电技术,并获得美国第三方安全认证,成功实现了“资本换技术”的策略。

进一步完善外资招商网络。积极在“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和地区新设立招商机构,结合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搭建跨国并购的双向交流平台。加强与各国国家使领馆、贸易促进中心、工商联合会、侨商会、中小企业协会、咨询公司等的联系。健全新加坡、德国等海外代表处的建设机制,加快海外综合战略平台建设。深化与浙江近200个国际友城的合作,加大对重点产业领域、关键技术的合作研发,将重大合作项目列入双边政府间的科技合作协议,共享知识产权及研发成果,促进企业优质项目对接。发挥海外企业、外国驻浙机构、外国在浙中介机构的信息传导作用,引导更多外商到浙江来投资、办实业。

充分发挥浙商商会和浙籍侨商作用。加强与国外政府或民间组织合作,利用浙洽会、浙商大会等省级投资洽谈平台,组织国外企业来浙考察并购,促进浙江企业在本土实现国际化。充分运用党的统一战线优势,以亲情、乡情、友情为纽带,以血缘、地缘、业缘为基础,从侨商群体中物色、考察、推荐代表人士,为他们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回报家乡创造条件。

放大外资溢出效应,引导外资参与供给侧改革

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在贯彻落实《鼓励民营企业与外资嫁接提升的意见》的基础上,促进浙江省龙头骨干企业与外资跨国企业建立技术战略联盟,建设双边互动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广泛开展技术合作和项目研发。促进中小企业与先进外资企业形成有机的产业配套,接受其在产品质量和技术能力上的引导,培育形成国际协作配置能力,融入全球高端产业生态体系,进一步形成对优秀跨国公司的吸引力。鼓励区域技术创新平台、龙头骨干企业研究院、省内高校与外资企业联合建立产业研究院、重点实验室或研发中心,提高全球高端要素的集聚能力,并为浙江企业充分利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提供政策咨询、投融资和信息服务。

促进企业现代管理水平提高。在支持境外企业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兼并或收购浙江民营企业股权的基础上,探索外资以购并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的重组。借鉴外资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管理信息系统,培养创新文化、吸引高端人才,提升本地企业的现代管理水平。

促进国际品牌、标准的共建共享。推进外资与浙江“七大产业”“三强一制造”等重大战略相结合,如在金融业中引进更多外资,吸引国际顶级私募基金入驻,提升钱塘江金融港湾发展的国际化水平。同时,加大力度支持外资企业“本地化”发展,通过加强民外合作,以标准提档、质量升级、品牌增效为着力点,推动国际品牌本土化。探索民营企业以引入战略投资者、BOT等合资合作方式,支持省内企业与海外跨国公司开展深度合作,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积极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活动和标准制(修)订,跟踪和适应国际贸易及其技术规则发展变化,形成一批掌握国内外标准话语权的优势产业和企业。

作者单位: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

猜你喜欢

外资企业外资浙江
外资企业在中国国内价值链中的采购结构及产出用途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中外资管合作大有可为
人民币债券为何持续受到外资青睐
外资进入A股:用其“利”防其“弊”
穿透虚假外资企业的“包装外衣”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浅谈外资企业收购民营企业的成败因素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