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发展需建级联-反馈机制
2016-02-13吴旭
吴旭
·智库新锐·
低碳发展需建级联-反馈机制
吴旭
“十二五”期间,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先后布局了低碳省区试点、低碳城市试点、低碳城(镇)试点、低碳工业园区试点、低碳社区试点和碳交易试点等覆盖不同尺度和类型的低碳发展试点,旨在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试点实践工作总结低碳发展经验和做法,形成符合我国实情的低碳发展模式。未来5年,低碳城市试点将扩至100个,据《绿色金融与低碳城市投融资》报告预计,中国低碳城市建设所需投资总额将达到6.6万亿元。在我国持续快速推进低碳试点工作的背景下,尽快形成体系完整、可复制推广的低碳发展模式是当前气候低碳工作的迫切需求。
尽管低碳试点工作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各类型试点经验未能有效地量化整合,并与我国2030年峰值目标的整体工作进行衔接。究其原因,这主要是因为各类试点的具体牵头部门不同,经验总结和推广仅针对于此类试点本身,未能和其他试点的经验进行衔接整合。因此,建立一个具有级联-反馈机制的多层级试点体系十分必要。
级联指细胞将信号逐步放大的过程,反馈则指接收信号的一方将信息返回到信号发出方,在低碳试点工作中充分利用级联-反馈机制是整合试点资源、形成低碳发展模式的关键。2016年,浙江省发改委积极响应国家工作部署,决定在省内城市、县(市)、乡镇、园区、社区、企业开展低碳试点,成为全国首个多点推进省级低碳试点的省份,构建具有级联-反馈机制的多层次试点体系具备较为完善的工作基础。基于各类试点所覆盖的不同尺度,需通过以下四大举措建立级联-反馈机制。
总结不同试点特征。低碳试点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城市、县(市)、乡镇等较为宏观的试点,另一类是园区、社区、企业等较为微观的试点。宏观试点工作的重点和亮点主要来自于微观试点的工作成效,而微观试点的工作成果需放大到宏观试点层面方可得到检验。两个层次的试点相辅相成、互相影响,成为构建级联-反馈机制的基础。对于宏观试点而言,需在能源、产业、交通、建筑和生活等方面总结出可有效反映微观试点工作成效的特征指标,将其作为建设和评价该类试点的标准,并探索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对于微观试点而言,则需贯彻落实节能减排工作措施,并分析提炼实践工作中的技术和思路,为推广低碳发展经验奠定基础。
量化减排降碳贡献。低碳试点工作关键成效反映在减排降碳的力度上,需通过级联-反馈机制建立各类试点间的碳减排贡献度量化标准。一方面,基于各类微观试点提出的碳减排目标,分析一个区域范围内该试点领域的碳减排潜力,测算其对于实现宏观试点碳减排目标的贡献。另一方面,量化分析各类宏观试点实现碳减排目标的关键影响因素,并将其分解到各类微观试点,设定相应的碳减排目标,为开展微观低碳试点工作提供建议指导。此外,在量化各类试点碳减排贡献的同时,需将实现我国碳峰值目标作为顶层设计,通过级联-反馈机制测算低碳试点工作对城市、省和全国碳排放峰值目标的贡献。
加强资金政策支持。有机整合各类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资金,拓展试点资金来源途径,创新符合各类试点特征的金融产品形式,为不同层次试点开展工作提供支撑。具体而言,应从低碳项目入手,灵活采取资金共享、以奖代补等各类形式为低碳项目的推进争取资金支持,以完成试点的碳减排工作目标。同时,还需加强试点相关政策措施的配套,例如优先从试点范围内选择进行支持、加大试点财税优惠力度、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试点项目开发等政策,有效调动试点创建单位的积极性。通过以上资金政策支持,可强化各类试点间的互动,放大试点工作的级联带动效应,产生正反馈,加速试点工作的推进。
提升试点工作地位。结合当前温室气体清单编制、重点企业碳报告等重点工作,在不同层次的试点工作中有机融入重点工作需求,打造试点工作的新亮点,通过级联效应放大试点工作的重要程度。设计科学合理的碳减排考核目标体系,在考核工作中加大试点工作的考核力度,完善对各类低碳试点创建的考核验收机制,引导各类试点将试点工作创建和其他低碳工作提升到同样的地位,通过反馈机制引起试点创建单位的关注和重视。此外,还要建立试点工作的人才队伍,通过培训宣贯活动加强能力建设,快速推进“十三五”时期低碳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