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籍总目·史部·目录类》“郡邑”类条目补正
2016-02-13周日蓉
周日蓉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所 上海 200241)
《中国古籍总目·史部·目录类》“郡邑”类条目补正
周日蓉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所 上海 200241)
从书名著录不准确、作者著录讹误、版本信息著录不准确、馆藏地著录讹误以及误收地方诗文总集等几个方面,指出《中国古籍总目·史部·目录类》“郡邑”类的疏漏之处,并略加分析,以为补正。
中国古籍总目 郡邑 补正
作为一部较为全面反映我国传统文献流传、存藏情况的总目录,《中国古籍总目》是我们了解和研究传统文化的重要门径。但因成于众人之手,又因条目数量庞大,《中国古籍总目》偶有失误之处。笔者就《中国古籍总目·史部·目录类》“郡邑”类的疏漏,不揣谫陋,试作分类,补正如下:
1 著录项目或有疏漏
1.1 书名著录不准确
书名往往概括反映了一部书的内容、体裁和著者,正确地著录书名项有利于我们了解一书之性质及其所属学科门类。《中国古籍总目》在著录书名时,往往有不准确的情况,如有因文字讹脱而不准确者,有因书名相近而误题者等。如:
史81766057 畿辅艺文志八卷 清史梦兰撰定川王氏抄本 国图
按:该书今收入贾贵荣、杜泽逊辑《地方经籍志汇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版)。翻检是书,各卷卷端均题作“畿辅艺文考”。
史81766122 湖北先正遗书存目四卷附札记一卷 张国淦编 稿本 北大
按:此书书名疑误,《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善本书目》史部目录类著录:“《湖北先正遗书目》,张国淦编,稿本,一〇册,NC9550/1163。”[1]
史81766123 四库湖北先正遗书存目四卷附札记一卷 卢靖辑 民国十一年沔阳卢氏刻本上海 天津 南京
按:此书又有《提要》四卷,《中国古籍总目》失载。卢弼绪言云:“弼爰就行箧所藏,约检得百数十种。方拟分类编目,商榷选订,偶过潜江甘君药樵处,见其日记中钞鄂人著述书目著录者九十四种、入存目者百九十八种,旋假归重写一通。复检《四库总目提要》,按目钞辑,去其误者数种。凡钞录《提要》四卷、《存目》四卷,考正题义别为《札记》一卷。”[2]卢靖序云:“慎之先就《四库》著录乡贤书目,钞录《提要》、《存目》各四卷,自为《札记》一卷,又于目下注明某类某人,以便学人。寄余校阅,先付枣梨,亦即以此为辑刻《湖北先正遗书》之权舆。”[2]可知,此书有《提要》四卷、《存目》四卷、《札记》一卷。《中国古籍总目》当著录作“四库湖北先正遗书提要四卷存目四卷附札记一卷”为是。
又此书《提要》、《存目》部分题沔阳卢靖辑刊,《札记》则题沔阳卢弼纂。据上引卢弼绪言及卢靖序可知,此书实则皆卢弼一人之作。对此,张寿平认为:“本书之编撰,起机于卢靖之发愿辑刻《湖北先正遗书》,而弟卢弼实司其事。但当时何以于本书所收四库提要、存目之下并题‘卢靖辑刊’四字,不可确知;或者卢弼认为弟分兄劳,义不能居功。”[3]
1.2 作者著录讹误
《中国古籍总目》在著录作者项时存在“张冠李戴”的情况。如:
史81766101 上虞书目三编一卷 清孙衣言辑清抄本(清翁同龢跋) 华东师大
按:此书作者当为清代钱玫,《中国古籍总目》误。钱玫,字元杰,号汉村,廪贡生,历署西安教谕、长兴训导。后选补杭州、昌化训导,不就。道光辛巳(1821)征举孝廉方正,赐六品顶带。钱氏博通典籍,又多留心乡邦文献,辑有《历朝上虞诗集》十六卷,著有《上虞金石志略》一卷、《家山乡眷录》若干卷。其生平见(光绪)《上虞县志》卷十二。
又此书《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作:《上虞书目三编》一卷,清钱玫撰,稿本。来新夏《清代目录提要》著录同,并云:“本书系未经誊抄的草稿本,有多处删改涂抹。”[4]346故此书当为稿本,且无翁同龢跋。
检《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上虞书目三编”条,其上一条即为“《永嘉书目》一卷,清孙衣言辑,清抄本(清翁同龢跋)”。疑因《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为繁体竖排,《中国古籍总目》此条著录错误盖抄串所致。又《中国古籍总目》“史81766112永嘉书目一卷”条,其版本项目当著录作“清抄本(清翁同龢跋)”。
1.3 版本信息著录不准确
正确、完备地著录一书的版本,有利于我们考察该书的流传情况。《中国古籍总目》在著录版本时亦有遗漏版本项等情况。如:
史81766086平湖经籍志 十六卷 陆惟鎏撰民国二十七年平湖陆氏求是斋刻本 国图 北大 上海 南京
按:陆惟鎏《平湖经籍志》有胡士莹跋、王大隆叙及陆氏自序。胡士莹跋称:“全书以人为次,都三十六卷,又续录一卷,索引一卷。”[5]385王大隆叙亦称:“平湖陆君清澄笃志于乡邦文献,积若干年之力成《平湖经籍志》三十六卷,附录一卷。”[5]13又陆氏自序云:“丁丑夏,余刊《经籍志》八卷成,会卢沟桥事起,江南文献荡焉无存,此板藏于武林寓斋幸免劫灰。戊寅冬遂印行于世。流光如矢,忽忽三易寒暑,而人事更非,烽烟更炽,蜷局海上,蠖屈难伸,乃复理董旧稿,重付枣梨,仅至卷十六而止。比来手民星散,物力俱穷,颠沛流离,未遑宁处,爰将卷十七一下稿册次第清缮,藏诸箧笥,全功之竟,且竢异日。辛巳孟夏当湖陆惟鎏谨识。”[5]381
综上,可知《平湖经籍志》当有三十六卷、续(附)一卷等。而《中国古籍总目》所著录之本,实为该书的前十六卷,且该十六卷实分为先后两次刊刻而成,其中前八卷刊版于丁丑年(1937,民国二十六年)而印行于戊寅年(1938,民国二十七年),“三易寒暑”之后,才于辛巳年(1941,民国三十年)完成了卷八至卷十六的刊刻。由是,《中国古籍总目》将这十六卷同著录为“民国二十七年平湖陆氏求是斋刻本”,并不准确。
此外,陆氏曾“将卷十七以下稿册次第清缮,藏诸箧笥”,而并未刊刻。这部分清稿本今藏上海图书馆,《中国古籍总目》未著录。上世纪八十年代,平湖文化志编辑室的陆松筠等人将此部分抄录,平湖史志办后又将此与已刊的十六卷一同标点、整理并内部印行,从而使得《平湖经籍志》终成完帙,可谓是竟陆氏全功之志。整理本《平湖经籍志》共三十六卷、《续录》一卷、《补遗》一卷,前有金兆蕃序、王大隆叙、陆氏自序及例言,后有胡士莹跋、陆惟鎏识及陆惟鍫识,并附有笔画和拼音索引,翻检、使用颇为便利。史81766087 海宁经籍志备考不分卷 清吴骞编 稿本 国图 小清仪阁钞本 国图 上海
按:《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吴骞《海宁经籍志备考》二卷两部,一为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之稿本(清陈敬璋校补),一为上海图书馆所藏之清吴氏拜经楼钞本。前者即是《中国古籍总目》所著录之稿本,后者《中国古籍总目》则未著录。
国图所藏稿本,今影印收入《续修四库全书》。是本卷首有“吴骞五十字曰槎客”白文方印、“曾在周叔弢处”方印,卷末有“半圭过眼”方印。此本经由陈敬璋校补。陈敬璋在原文上下于吴氏未著录之书多有补录,其中尤以海宁陈氏一族著述为多,敬璋曾编有《海宁渤海陈氏著录》,于先哲著述亦多留心与考究。此外,陈敬璋于吴氏疏漏之处,也间附按语加以说明。如“《小学详注》,史启英著”条,陈氏下附案语云:“敬璋案:此本明吴讷注,史氏取以重刊之而署己名,当湖陆清献公复为刊正。”[6]36再如“《五经正误》五卷,吕治平著”条,陈氏案语云:“《四库书目》作《五经辨讹》。璋案:前有吕居恭著《五经正讹》,疑即此书。”[6]68可见,陈敬璋于吴骞此书有订补之功。根据《中国古籍总目》之著录规则,《中国古籍总目》在著录时,此本当著录作“稿本(清陈敬璋校补)”为适。
另外,此书上海图书馆藏有稿本一部,索书号为“线善787831”,卷前有“拜经楼”印,即为《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所著录之清吴氏拜经楼钞本。此本与国图藏本相较,主要差别有三:一是,此本将陈敬璋校补的部分抄入正文;二是,此本改正了一些文字错讹;三是,此本删去了少部分条目,如国图本著录有“《文韵心影》、《寿世良方》八卷,俱李士麟辑著”[6]98,此本则未著录。由是,国图本当为初稿本,此本或为誊清稿本。此本《中国古籍总目》未著录。
值得注意的是,国图与上图所藏的小清仪阁钞本内容悉同(国图所藏小清仪阁钞本今收入贾贵荣、杜泽逊辑《地方经籍志汇编》第28册,下文凡涉及小清仪阁钞本内容、页码之处,均以此本为据),但是与国图所藏之稿本、上图所藏之誊清稿本差异甚大。第一,小清仪阁钞本于吴骞自序、周广业序多有删节。第二,著录体例不同,二部稿本均先列书名、卷数,次举作者,如国图所藏稿本著录“《飞鸿亭集》十二卷,吴鹏著”[6]28;而小清仪阁钞本则先著录作者,次介绍作者生平,再列举书名、卷数,如“吴鹏,嘉靖癸未进士,官至吏部尚书晋宫保。《历任奏议》十二卷、《飞鸿亭稿》二十卷”[7]。第三,内容多有差异,二部稿本均分“海宁名宦修志目”(所收为海宁历代方志)、“海宁名贤著书目”两部分,小清仪阁钞本则未分;同时,二部稿本卷末均有“名媛”、“方外”两门,小清仪阁钞本则无;此外同一作者的著述,两者著录也多寡不一。
史81766120 湖北书征存目十四卷 清张康逊、张国淦撰 石荣暐补 抄本 中科院
按:此书又有民国十一年(1922)蒲圻张氏油印本,较抄本易得,今收入贾贵荣、杜泽逊辑《地方经籍志汇编》第45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版)。
1.4 馆藏地著录讹误
《中国古籍总目》著录馆藏地,方便了读者求书,但也存在讹误之处。如:
史81766064 拟嘉定县艺文志稿三卷 清钱庆曾撰 稿本 上海
按:此本《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亦著录,但著录馆藏地为国家图书馆。笔者赴上海图书馆查询,未见此书。又通过国家图书馆“联机目录查询系统”,得此书索书号为15582,可知今藏国图无疑。可见《中国古籍总目》误记。
史81766072 锡山古今艺文考一卷 清王真撰清王鉴续 清抄本 上海
按: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此书今藏复旦大学图书馆。检索“复旦大学图书馆馆藏书刊检索”系统,知此书藏光华楼西主楼图书馆古籍部,索书号为2876。又此书今影印收入《无锡文库》(第二辑)(凤凰出版社2011年版),上有“复旦大学图书馆藏”印,亦可证。
2 误收地方诗文总集
历来地方志中的“艺文志”各家认识不一,主要有收诗文、录经籍之分,其收诗文一派其性质为地方诗文总集,而录经籍一派则为地方文献书目,但两者于“艺文志”之名均多沿袭,如若只据书名判断一书之性质,则往往会相混淆。《中国古籍总目·史部·目录类》“郡邑”类,亦存在误收地方诗文总集的情况。如:
史81766071 常郡八邑艺文志十二卷 清卢文弨辑 清庄翊昆校补 清光绪十六年刻本 国图 北大 上海 南京
按:《常郡八邑艺文志》十二卷,清光绪十六年刻本,今影印收入《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目录类》。《清代目录提要》亦有著录。然而从性质上来看,该书当为选集性地方艺文总集,而非书目。是刻书前有光绪十六年陆鼎翰《重刊卢抱经先生常州艺文志序》、咸丰九年庄翊昆序、乾隆五十七年卢文弨序,书后附癸亥年庄箓跋。全书分十二卷,依文体排列,卷一为“诏、制、诰、敕、论、祭文、表、疏、议论、说颂、书启”,卷二至卷四为“记”,卷五、卷六为“序”,卷七为“跋、碑、铭、赞、箴、哀解、祭文、上梁文”,卷八为“赋”,卷九为“古歌辞、四言诗、五言古诗”,卷十为“七言古诗”,卷十一为“五言律诗、五言长律”,卷十二为“七言律诗”。
又《清代目录提要》著录此书云:“各卷前有目录,记本卷所收篇名,及作者时代、姓名,卷中则略依时代排列。……方志艺文制作各家不同,主要有记诗文、录经籍二派,此志分为经籍、艺文,可供修志者参考。”[4]68非是,此书目录当为一卷所收诗文之篇目名称,而非群书之目录,当属于“记诗文”一派,而非“录经籍”一派。
由是,《清代目录提要》、《中国古籍总目》及《续修四库全书》或据“艺文”之名,以专收诗文的《常郡八邑艺文志》为书目著作,误将该书归为目录类。
另外,此条于责任者的著录亦有不妥之处。此书先后于咸丰九年经由庄翊昆校补,光绪时又由庄毓鋐重校,故此条著录责任者当作“清卢文弨辑、清庄翊昆校补、庄毓鋐重校”为是。
史81766132 全蜀艺文志六十四卷首一卷 明杨慎编 清嘉庆二十二年刻本 上海 清光绪十五年雨馀山房刻本 上海 浙江
史81766133 补续全蜀艺文志五十六卷 明杜应芳、胡承诏辑 明万历间刻本 南京
按:《全蜀艺文志》、《补续全蜀艺文志》,《中国古籍总目·集部·总集类》郡邑之属亦有著录,见“集60344910”、“集60344911”、“集60344912”条。此当是未考书籍性质,且因编目分工不同,而造成的重复著录。
《全蜀艺文志》六十四卷,为明代杨慎所编的一部有关四川的诗文总集。收录诗文一千八百七十三篇,收录范围以与蜀地有关为限,不论作者是否为蜀人,但如蜀人所作仅存一篇的,虽非关蜀地,也一并收录。全书依文体排列,并以作者时代先后为序,前五十卷的文体门类大体沿袭了宋代袁说友的《成都文类》,其中,卷二十五“诗馀”与后十四卷世家、传、碑目、谱、跋、赤(尺)牍、行纪、题名等当为杨氏所增设。《全蜀艺文志》所收诗文以唐宋人之作为最多,而明人作品则较少,这是因为杨氏于“同时年近大老之作,皆不敢录,以避去取之嫌”[8]。有鉴于此,万历四十七年(1916),杜应芳、胡承诏等人在重修《四川总志》时,又在杨慎《全蜀艺文志》的基础上,搜辑嘉靖以来以及为杨氏所遗漏的诗文,编成《补续全蜀艺文志》五十六卷。
《全蜀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有著录,入集部总集类。又,两书《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亦有著录,均入集部总集类地方艺文之属。
[1]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善本书目[M].铅印本.北京:北京大学图书馆,1958:147.
[2]卢 靖.四库湖北先正遗书提要[M].刻本.沔阳:卢氏,1922(民国十一年).
[3]张寿平.书目五编叙录[M].台北:广文书局,1973:2.
[4]来新夏.清代目录提要[M].济南:齐鲁书社,1997.
[5]陆惟鎏.平湖经籍志[M]//贾贵荣、杜泽逊.地方经籍志汇编(第27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
[6][清]吴 骞.海宁经籍志备考[M]//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91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7][清]吴 骞.海宁经籍志备考[M]//贾贵荣、杜泽逊辑.地方经籍志汇编(第28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15.
[8][明]杨 慎.全蜀艺文志序[M]//[明]杨 慎.全蜀艺文志.刘 琳,王晓波,点校.北京:线装书局,2003:12.
(责任编校 骆雪松)
Corrections of the Local Literature Catalogue in The Catalogue of Chinese Ancient Books
Zhou Rirong
Institute of Ancient Chinese Book,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1,China
Errors concerning the title,the author,the edition,the place of collection and the inclusion of local anthologies in the Local Literature Catalogue of The Catalogue of Chinese Ancient Books are pointed out,analyzed and corrected.
The Catalogue of Chinese Ancient Books;local town;error correction
G256
周日蓉,男,1988年生,2014级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古典目录学,发表论文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