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武术教师培训体系的研究
——以《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的推广为契机
2016-02-12喻瑜刘建平罗荣保黎明星欧阳志萍
喻瑜 刘建平 罗荣保 黎明星 欧阳志萍
湖南省武术教师培训体系的研究
——以《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的推广为契机
喻瑜 刘建平 罗荣保 黎明星 欧阳志萍
武术是我国四大国粹之一,在目前我国推广《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的新时期,加强队武术师资的培训势在必行。本文拟通过对湖南省武术教师的培训体系进行研究,旨在构建科学、系统、成熟的武术教师培训体系,并对武术项目的良性发展提供现实的参考和有益的借鉴。
武术教师;培训;中国武术段位制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08.060
武术,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一种文化形态,它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健身方式。为了进一步树立“大武术观”,坚持武术标准化的发展方向,发挥武术段位制在建成小康社会奋斗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推出了《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同时增强人民体质,推动武术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武术运动在技术和理论两方面的研究水平,建立健全规范、科学的全民武术健身体系,使武术成为一个全民健身制度的试点[1],这一举措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武术段位制的推广普及的步伐。因此在目前我国武术运动的推广过程中,“教什么”的问题已经解决,同时由国家武术研究院与教育部体卫艺司联合组成的课题组所承担的“《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的学校教学指导方案研究”,也已基本解决了“怎么教”的问题[4]。而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难题就是——“谁来教”。而武术教师作为武术工作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武术的发展和传播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需要了解武术在现代社会中的教育价值,而且需要了解如何去实现武术的教育价值。如何让现代人喜欢武术、乐意接受武术教育,需要广大的武术教师借鉴其它项目的发展规律,探索武术教育实施的规律。
为了积极响应我国的政策号召,进一步贯彻实施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以及传承和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本文以促使武术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的推广为契机,力求加强湖南省武术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湖南省武术师资队伍专业素质水平,为解决“谁来教”的问题提出可参考的理论指导和依据。
1.湖南省武术教师培训的指导思想
经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同意,湖南省被列为全国首批学校武术段位制推广试点省份之一。湖南省校园武术段位制试点工作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武术进校园的指示精神为指针,按照国家“武术段位制推广十年规划”的要求,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激发学生传承中华武术的热情,培养学生习练武术的兴趣,养成习武的习惯和健身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为目标,以大力宣传武术段位,构建全省武术段位普及推广基本网络为重点,为全省武术进校园工作的广泛深入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2.湖南省武术教师培训体系的构建
2.1培训的目的
在当前湖南省正在积极推进“武术进校园”的背景下,进行武术教师培训,应使武术教师对中国武术目前的发展现状及机遇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明确武术运动将来的发展方向,形成正确的武术发展观。在培训中,应以《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的项目为依据,从教师培训内容的选择、培训时数的确定、培训方法及手段的选用与创新、培训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等对武术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系统性地培训。使得培训后的武术教师能够获得新知识,对武术运动态度的改变或加强,收获新技能,以及武术教学方法的改进等。使得参加完培训后的武术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还要在理论知识上有较大的提升,同时掌握较好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
2.2培训的前期工作
在培训的前期应及时发布培训通知,并要求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报名信息寄到指定地点或邮箱,以便整理统计并规划后期工作。然后落实培训期间的工作人员安排、场地、设施及器材等。并预算好培训费用,备齐培训资料。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培训师资的选择。师资来源方面可内部开发,亦可外部聘请,但需要把握的原则是:掌握较好的武术技术和基本理论,思想作风正派,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悉培训课程并有丰富经验;身体健康,精神充沛;能严肃、认真、公正、准确地完成武术教师培训工作。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以及接待方案,同时应未雨绸缪的制定某些紧急情况的预案,如培训场馆临时停电后的供电、突发火情后的处理、学员训练器材损坏后的补充等等。
2.3培训的内容
武术教师培训内容应根据《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武术教师就职层次的特点和培训需求来决定。
技术培训的教材是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组织编写的《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全套教程共27种,其中理论方面的教程有4种,分别为《武术概论》、《中国武术史》、《武德与武术礼仪》、《中国武术段位制理论考试题解》;技术方面的教程有23种,其中的17册教程包括了《长拳》、《少林拳》、《太极拳》(陈、杨、吴、武、孙、和)、《形意拳》、《翻子拳》、《八卦掌》、《八极拳》、《通臂拳》、《戳脚》、《咏春拳》、《螳螂拳》、《五祖拳》等12个拳种,另外包括3种器械教程《二节棍》、《短棍》、《剑术》以及不受拳种限制的3种教程:《趣味武术(段前级教程)》、《武术功法》、《自卫防身术》,这套教程以打、踢、拿、靠、摔五种技术元素递增,逐步提高动作数量和难度构建起标准明确、级差清晰的六段技术[3];任何一个级别段位的技术套路既可单独练习又能进行对练,还能拆招进行实战练习,每一个技术套路均备有清晰的人物演示与动作分析,并体现了中国武术“练打结合”的特点,从而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此套教材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组编、中国武术协会审定、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为武术教师培训提供了全面的技术与理论知识的依据。
培训组织应根据前期所了解到的受训教师就职层次和培训需求来选定培训教材,如参加培训的教师最愿意获得哪个项目的培训,以及已获得的段位情况,然后形成培训教师的信息数据库,分析总结培训教师的需求,帮助培训组织制定有效的培训计划、确定培训项目、培训重点和难点等,进而不断的完善培训系统,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同时在确定武术教师培训的内容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课程内容要新颖。课程内容要紧跟当前国家政策和教育方针的动态变化。如果培训课程的内容是过时的,则培训只能是徒劳无功。
②充分考虑教师的培训需求。通过收集预参加武术教师的相关信息(包括段位等级、习练拳种等等)及武术指导员指导武术活动的现实情况,确定现有的现状与预期的差距,以及明确武术教师在知识、技能和认识方面最欠缺的地方[2]。在需求分析过程中了解习武者本身最真实的想法,即参加培训者最愿意获得哪个项目的培训。可以建立培训需求数据库,帮助培训组织单位制定有效的培训计划、确定培训项目、培训重点和培训工作目标,进而不断的完善培训系统,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③课程内容要符合受训教师的认知规律。因参加培训的武术教师可能来自不同的就职环境,各人的习武经历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做培训的时候要注意教师的知识结构,这就要求培训组织在设计课程内容的时候,不能生搬硬套别人现成的东西,要充分明白什么才是因材施教。
2.4课程培训的模式
2.4.1参与互动式
对教学实践合理性永无止境的追求,是广大武术教师所肩负的使命。因此参与互动式的培训模式会在武术教师的培训发挥很好的作用,它可以围绕武术教师培训中所涉及到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寻找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培训中可邀请一些参与制定相关学科标准的专家,通过“听课—评课—课堂教学”等一系列活动所发掘出来的问题,让专家与受训教师进行对话。通过与专家的互动交流,一方面有利于为武术教师答疑解惑,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拓展武术教师的视野,明晰自己在教学中应努力的方向。
2.4.2观摩研讨式
在进行培训需求的调查中可以了解到:一部分武术教师突破不了自己已有的教学方式,也有一部分武术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理解得不是很透彻,导致在课堂教学上只能大做表面文章。这时我们可以采用观摩研讨式的培训模式来探索和克服这种局限。这种模式的前提是先了解武术教师的所思、所想、所惑,明确培训的主题,再通过“上课、说课、评课、议课”的模式,从操作层面引导广大武术教师如何凭借教材,创新教学方法与理念,将静态的文字、图片运用到鲜活的状态中,促使师生在教育情境中不断生成活生生的经验。
2.4.3远程研修式
远程研修是指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制作专门的网络培训网站,在权威专家和培训教师指导下,通过视频授课、文本学习、在线研讨、提交作业、互动评论等方式,以解决武术教学实践问题、促进武术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武术教师培训模式。它优越于传统教师培训模式的本质意义,不仅仅体现在课堂形态的变换,而是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对受训教师的全面服务和深刻指导。它的具体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第一,它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班级授课的结合,实现了技术力量和传统培训模式的较好结合;第二,它是团队学习与个体学习的结合。远程研修是依托虚拟班级进行的,可以实现受训教师的团队学习与个体自主学习的有机结合,为高校武术教师的终身专业发展提供了持续的专业技术支持[2]。
2.5培训的评估
对武术教师培训活动的评估是对培训整个过程各个环节的监控和测定。培训评估可以检验武术教师培训是否成功地实现了预期的培训目标,同时总结培训过程中的好与不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好的方面继续保持并不断进步,如果通过评估认为培训活动没有达到所期望的效果,就会促使培训管理者重新审视培训的计划和培训过程,从中找出问题与不足,寻求改进的途径和方法,避免己经存在的失误,为将来的武术教师培训工作更加顺利地开展奠定基础。
美国学者柯克帕特里克在1959年提出的培训评估模型是目前国内外应用得最广泛的培训评估方法,柯克帕特里克从评估的深度和难度将培训分为4个递进的层次即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效果层[5]。
2.5.1反应层
反应层评估是对培训表面效果的测评。武术教师培训组织可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方法对参加培训的教师进行调查,主要对受训教师是否对培训课程感兴趣,对培训实施手段、培训教师、设施、场地有何评价和建议。这一层次的评估在培训的过程中即可完成。
2.5.2知识层
学习层评估一般是通过各种考试或考察的方式,直接测量受训教师对培训内容、技术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武术教师培训组织可采用问卷调查法、个人培训心得总结、考核等方式,对受训教师培训前后知识结构与管理技能提高程度进行比较性的评估。这次层次的评估在培训刚结束时完成。
2.5.3行为层
行为层评估的目的是为了考察受训教师通过培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等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实际教学实践的改进。这一层次的评估需由受训教师所在单位的主管部门配合完成,在培训结束约三个月后后,走访和了解受训教师的上级、同事对受训教师评价,以及受训教师的自我评价,了解受训教师在培训结束后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态度有怎样的变化。
2.5.4效果层
效果层评估是在组织层面上的评估。培训活动结束约半年后,对培训评估的各项数据进行前后比较,了解受训教师的工作态度改变是否影响了其工作效率。
3.总结
武术不仅承载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更是传承民族文化、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而对武术教师的培训是将《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推广到校园中的重要保障,因此建立健全、成熟地武术教师培训体系将在传承民族文化、培育和弘扬民族的精神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1]花妙林.构建高校武术《段位制》课程教模式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5.
[2]张继生,游罡华.武术教师培训品牌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
[3]王景菊.标准化视野下武术段位制指导员培训体系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3.
[4]李恩杰.中国武术段位制推广现状调查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5.1.
[5]喻瑜.湖南省高校武术教师培训体系构建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6.
湖南省体育局体育科学学会课题(项目编号:2014-Y43)。
喻 瑜(1987-),女,汉族,湖南浏阳人,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讲师,湘南学院体育学院;刘建平(1959-),男,汉族,湖南宜章人,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教授,湘南学院体育学院。(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