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研究概述*
——基于文献计量学视角
2016-02-12汪志兵孙竹梅
汪志兵孙竹梅,2
(1.江苏科技大学图书馆,江苏 镇江 212003;2.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全面深化改革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研究概述*
——基于文献计量学视角
汪志兵1孙竹梅1,2
(1.江苏科技大学图书馆,江苏 镇江 212003;2.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高校图书馆事业也从此迎来了新的改革和发展时期。那么全面深化改革前关于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研究如何呢?利用CNKI期刊数据库收集我国有关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主题的文献,通过对相关数据的统计,分别从研究发展过程、研究力量的分布以及基金资助的角度对研究对象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大陆地区对该主题的研究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研究力量分布广泛,但单个研究机构的研究力度尚有欠缺,国家级层面的资助仍显不足,需要加大支持力度和实践力度。
文献计量学 高校图书馆 社会化服务 定量分析
1 发展过程分析
某一主题领域期刊论文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主题领域学术研究的理论水平,对其进行分析能够了解和掌握该主题领域过去和现在的发展状况,并可以粗略展望其今后的发展趋势。笔者将2,086篇论文按照发表年份进行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国内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研究起步于1983年,在1983~2013这31年中,论文数量总体呈起伏式上升趋势,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划分为3个阶段。
萌芽期(1983~1991年):这一时期的发展十分缓慢,文献总量仅为60篇,1984年甚至没有相关论文发表,只有1988和1989年的文献量超过了10篇。第一篇关于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论文是由广西师范学院图书馆的李志明和蒋若舟合著的《扩大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职能初探》(1983),该文缘起于1982年高等学校图书馆委员会委员馆馆长研讨会上张健的发言,发言中提到“要在首先保证学校教学科研需要的同时,适当地对学校周围社会科研机关、工厂、企事业单位开放”[4],该文主要探讨了高校图书馆扩大社会服务职能的必要性、可能性、必要措施以及方法,可以算作该主题研究的开山之作[5]。这一时期的其余论文主要也都是针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可行性和必要性展开的,这一时期是研究的萌芽期。
探索期(1992~2006年):这一时期的发文量较之前有了大幅的提升,其中以1995年的发文量最高,为74篇。与萌芽期相比,有更多的从业人员开始关注这一领域,研究的焦点也发生了变化,不仅仅停留在对必要性、可能性、措施和方法等一些宏观性、政策性问题的研究上,而是转向了更为实际的开放途径和服务对象的探索性研究,如对中小型企业的情报服务、为市场经济服务、科技信息社会化服务、建立信息服务产业等。研究的内容也更为具体,对开放途径的研究已经细化至各种类型的资源,如谢耀凡的《开发高校图书馆报纸信息资源:为市场提供信息咨询服务》[6]、周月萍等的《努力开发高校图书馆期刊信息资源,为经济建设服务》[7]等;对服务对象的研究也更为细致,如周带娣的《为杂交小麦研究服务的实践与思考》[8]、游丽华、李美文的《进入新世纪的高校图书馆农林信息服务》[9]等。
发展期(2007年~2013年):这一时期的发文量基本是呈稳步上升状态的,2008年文献量首次突破100篇,并在2010年迅速超过200篇;虽然在2012年时略有下降,但2013年又再次增长。这一时期的发展可谓是高潮迭起,这与当时的大环境和政策引导是密不可分的。2008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将“图书馆服务的公益性与社会化”作为会议的一个分主题,极大激发了从业人员对该主题研究的热情;2012年文化部表示在年底前,全国的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将全部实现向公众免费开放,无疑将高校图书馆再次推到公众的面前,刺激了公众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的需求欲望,也促使从业者对其进行更多的研究以适应大环境的需要。
综上所述,该主题领域的研究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未来还会有更多相关理论成果的产出,为更好地开展实践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 研究力量分布
笔者对2,086篇论文的第一作者隶属机构进行了统计,除去21个无法考证机构的作者外,这些作者共涉及765家机构,遍布22个省、4个直辖市和5个自治区,可见大陆范围内所有的省份/地区都开展了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研究,说明该主题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表1为具体的分布统计表。
从发文量来看,高产区域主要集中于河北、江苏、广东、山东、湖南、辽宁、河南、湖北和黑龙江,其余省份/地区的发文量均在100篇以下;从参研机构的数量来看,研究力量主要分布于江苏、广东、河北和河南,其余省份的参研机构数量均在40以下。总体上看,除了重庆、北京、天津、上海这4个直辖市受到地理范围限制导致参研机构的数量和发文总量都不高以外,绝大多数地理位置优越、经济较发达的地区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而像云南、新疆、宁夏、青海、西藏这些地理位置欠佳、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省份/地区在这方面的研究仍比较欠缺,这可能与它们当前更较注重经济建设的政策有关,这也从另一侧面印证了只有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才能更好地进行文化建设。
从机构的平均发文量来看,各省份/地区差别并不大,最多的是河北省,也仅为4篇;其次是山东、湖南、湖北、辽宁、广东、吉林和江西,为3篇;江苏、河南虽然发文总量和参研机构数都较多,但是平均发文量只有2篇。这些都反映了虽然有较多的机构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但是研究的深度还不够,有不少都是浅尝辄止,这可能与缺乏实践经验的支持有关,很多研究只能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而无法深入下去。
从参研机构的个体发文量来看,发文量最多的是河北联合大学(22篇),其次是广州大学(21篇),其余的均在15篇以下;从参研机构的类型来看,绝大多数为高校,其中有543所本科院校、147所专科院校、9所成人高校、1所独立学院,同时也包含9所党校、7所广播电视大学、3所军校以及20家公共图书馆、10家其他事业单位、4家企业单位、1个学会和1个编辑部,此外,还有2所中学和7所中专院校。高校图书馆作为社会化服务的直接执行者和利益关系者,自然成为该主题研究的主要力量,研究所涉及的范围也最为广泛和深入;公共图书馆对该主题的研究大多数是基于合作共建的视角进行的;而其他的一些企事业单位开展该主题的研究,大多数则是基于自身信息需求而引发的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一些思考。
4 结语
从该主题研究的发展过程来看,大陆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研究缘起于1982年图书馆业界会议上张健的发言,是他将“高校图书馆应该为社会服务”这一理念带入图书馆从业者的视野中,进而引发了后期的研究浪潮。总体而言,该研究发展态势是可喜的,特别是在相关政策的积极引导下,其发展更为迅猛。随着“全民阅读”和“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地深入人心,社会公众对高校图书馆走出象牙塔的呼声会越来越高,而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研究成果也会更为丰盛。
从该主题研究力量的分布来看,大陆地区对该主题领域的关注度还是较为广泛的,研究机构的类型也多种多样,这些都反映出该主题是有生命力的;而某一区域研究力量的多寡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状况有很大的关联;此外,机构的平均发文量偏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主题的理论研究还缺乏实践的支持,这样的研究容易走入“无源之水”的困境,因此今后政府等有关方面应配套出台更多的政策予以支持其实践活动。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从该主题研究的基金资助情况来看,虽然总体上得到了不少资助,但是国家级层面的资助较少,且主要面向一些直辖市和较落后的区域,而对一些研究实力较强区域的支持较为匮乏。这些区域实际上往往同时具备了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开展的主客观条件,更容易出成果、出绩效,进而带动其他落后地区的相应发展。因此,今后在国家级层面上应适当加大对这些区域的支持力度,如选择一到两个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予以支持,在理论与实践共同发展的基础上促进高校图书馆在探索全民信息共享和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道路上发挥作用。
总体上看,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研究在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对已取得的成果要予以巩固和加强,而对一些尚有欠缺的地方要积极完善。同时,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在提供社会服务方面有着一些公共图书馆无法替代的作用,对于上海这样一个国际化都市的高校图书馆而言,它们在该主题领域的研究中一定会有所作为,并希望今后也能积极参与进来,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助力。
[1]刘子辉,杨应全,李荣菊.近30年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综述[J].图书馆学研究,2011(12):6-10.
[2]景海燕.近30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研究统计与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2):116-119.
[3]华薇娜.信息检索“教”与“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张健.在全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委员馆馆长研讨班上张健同志的讲话——关于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部分[J].大学图书馆通讯,1983(Z1):30-33,29.
[5]李志明,蒋若舟.扩大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职能初探[J].高校图书馆工作,1983(4):38-41.
[6]谢耀凡.开发高校图书馆报纸信息资源,为市场提供信息咨询服务[J].热带作物研究,1997(1):59-61.
[7]周月萍,马利芹,于淑娟.努力开发高校图书馆期刊信息资源,为经济建设服务[J].张家口农专学报,2003(4):70.
[8]周带娣.为杂交小麦研究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1993(1):58-59.
[9]游丽华,李美文.进入新世纪的高校图书馆农林信息服务[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0(6):48-49,52.
[10]上海图书馆.覆盖城乡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建设十周年[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
汪志兵 男,1981年生。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
孙竹梅 女,1981年生。馆员,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检索,社会科学研究评价。
G252.8
笔者拟在扩大检索范围的基础上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3]对前期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并主要通过发展过程变化、研究力量分布以及基金资助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期望从中得到一些启发,为后期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进步提供参考。
期刊
总库(数据回溯至1915年)是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编辑出版的国家级连续电子出版物,是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了国内7970种学术期刊。笔者拟采用该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数据截至到2013年12月31日),以“高校图书馆”“社会”“社会化”“服务”“开放”“企业”“社区”“农村”“政府”等作为检索词对TI和KY字段进行检索,通过对检索结果的逐一核查,剔除重复与误检的数据,共得到2,086篇高度相关的期刊论文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分析
基金资助是我国科研经费投入的重要方式,能反映学科领域的研究重点和趋势。在2086篇论文中,总共有360篇论文得到了不同级别的基金资助,资助比例达17.26%。笔者对这360篇受资助的论文进行了统计,其中有部分论文同时得到不同级别的资助,对此类论文本文以该篇论文得到的最高级别资助为依据进行统计,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论文受资助情况统计表(单位:篇)
*其他类的资助主要包括学会、协会、委员会等组织或机构的资助。
省份资助发文量资助级别国家级校级省部级14市厅级57 17 8 5 2 1 0 3 1 11 9 7 3 1 2 6 2 1 79 34 29 27 22 20 18 16 14 12 11 11 11河北广东湖南江苏安徽河南浙江辽宁重庆黑龙江吉林陕西天津广西山东四川北京湖北江西甘肃新疆福建山西贵州海南青海上海云南合计0 0 0 0 0 0 0 0 1 0 1 0 1 0 0 0 1 1 0 2 1 0 0 0 0 0 0 0 8占各自总发文量比例(%)45 22 23 17 40 19 20 14 26 12 14 13 31 11 5 13 17 6 11 15 20 4 5 3 9 8 4 5 7 7 7 6 6 6 5 3 2 2 1 1 1 1 1 3 1 1 1 2 5 1 4 0 1 0 1 0 0 0 0 0 0 1 0 0 8 4 5 2 2 5 0 6 4 3 4 1 3 1 5 1 2 3 1 1 0 0 0 0 0 0 0 7 4 9 8 8 1 2其他3 5 7 5 2 3 3 2 2 2 2 1 2 0 2 2 1 1 0 0 1最早受资助年份2006 2007 2007 2002 2004 2002 2005 2008 2009 2008 2009 2006 2010 2010 2007 2010 2008 2008 2008 2007 2007 2011 2011 2012 2012 2010 2012 2008 360 168 1 1 0 0 0 0 1 0 1 3 1 0 0 0 1 1 1 0 1 0 0 0 0 0 1 0 2 6
从受资助发文量来看,最多的是河北,其次是广东、湖南、江苏、安徽和河南,其余省份/地区的资助发文量均在20篇以下,而内蒙古、宁夏和西藏尚未见相关资助发文。通过与上节的数据对比发现,受资助较多的省份/地区的发文量排名基本也比较靠前。同时,从基金资助发文量所占的比例来看,河北和安徽都达到了40%,天津也达到了31%,说明基金资助很好地促进了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研究。
从受资助的基金级别来看,绝大多数为市厅级的,省部级、校级的其次,国家级的最少,仅为8篇,而从仅有的几篇国家级资助的论文来看,其中就有3篇来自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说明国家在支持这些地方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很注重对其文化建设的扶持。同时,在其他类别的资助中,多数资助来源于图书馆学会、高校图工委等与高校图书馆工作密切相关的组织和机构,其中又以湖南省高校图工委的资助最多。
从受资助的最早年份来看,江苏和河南是最早的,均始于2002年,两地的从业者都较早地意识到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可能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资助相关研究;最晚的是贵州、海南和上海,直到2012年才有相关的资助论文发表,其中贵州和海南作为经济较落后地区,基金资助方面较弱尚可理解,然而上海作为地理位置、经济实力方面的佼佼者,同时还拥有66所普通高校和15所成人高校,在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研究方面的表现却差强人意,不仅总发文量排名靠后,而且在基金资助方面,也仅有1篇受助于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的论文,这可能与其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较为完善有关,如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已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10],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少公众对图书馆服务的需求。
2016-09-29;责编:杨新宽。)
*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5SJB855),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JGLX15_033),江苏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课题(YJG2014Z_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在业界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虽然目前对它的定义尚无统一的表述,但其核心都离不开“参与社会、服务社会”。中国大陆有很多学者都对其展开了研究,经过多年的努力,也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为了系统地了解大陆范围内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研究的进展情况,有学者对近30年来取得的相关成果进行了统计分析:2011年刘子辉等从年代分布、理论研究内容以及应用实践三个部分对1986~2011年间发表的相关论文进行了分析[1];2012年景海燕则从年代分布、来源期刊分布、作者分布以及主题分布4个方面对1980~2010年间发表的相关论文进行了分析[2]。总体上看,前者的论述侧重于定性分析,缺乏客观的定量分析,后者虽侧重定量分析,但其检索策略覆盖面偏窄,忽略了高校图书馆对企业、政府、农村等开展社会化服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