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空间构建研究
2016-02-12姜进
姜进
(湖南图书馆,湖南 长沙 410011)
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空间构建研究
姜进
(湖南图书馆,湖南 长沙 410011)
阐述了多元智能理论的传播及应用,并对传统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空间现状进行了分析,从观念认同、扩大影响、完善功能3个角度展示了多元智能理论适用于公共图书馆阅读空间的优势,并基于此,从阅读区域、阅读环境、空间布局、空间设计4个方面论述了构建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空间的有效路径。
多元智能理论 图书馆 儿童阅读空间 构建路径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儿童是教育的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1]一切有关于儿童的行为活动都要充分遵循以儿童为中心的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可以准确地感觉视觉空间,并把所知觉到的变现出来”。因此,如何将公共图书馆的儿童阅读空间打造得更具吸引力,符合儿童需求,以拓展儿童的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成为当代图书馆发展的新方向。
1 多元智能理论的传播及应用
1.1 理论基础:多元智能内涵及理念
美国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人类智能”概念:“当我开始研究正常的和天资优异的儿童,研究大脑受到损伤的成年人时,我发现了人类拥有一定数量完全不同的能力,我决定将他们命名为人类智能(Hu⁃man Intelligence)。”[2],加德纳认为传统应用于数学、语文中的逻辑只是人类多元智能中的一种,而纯粹用成绩的优劣来定义一个人智力的高低也是片面的、不科学的。1983年,加德纳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正式提出“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将多元智能与传统智能定义区分开来,并将人类智能划分为“语言、数理逻辑、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自我认知、自然探索”[2]等八个范畴,这种多元化智能理论为拓展儿童智力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
1.2 实践基础:儿童阅读空间的发展趋势
随着国家对国民阅读和儿童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承载着文化知识传播的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空间的构建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传统的公共图书馆中,大部分图书馆并没有专门开辟符合儿童心理生理双重发展需求的阅读空间,极大地影响了儿童借阅图书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儿童多元化智能的培养发展。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研究发现,人类生来都具有多种智能,这些智能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与人的智力发展类似,智能虽然也受到先天遗传的影响,但人类后天所受到的文化教育、社会环境等因素也对智能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将儿童阅读空间与成人阅读空间区别开来,重塑能够激发儿童阅读兴趣,培养儿童多元智能的阅读空间势在必行。
2 传统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空间现状
2.1 藏书种类单一化
图书馆承担着文化教育功能,其馆藏儿童书目的种类和数量对扩大儿童阅读服务面有很大影响。通过对河南省许昌市某小学进行调查问卷分析,1~6年级儿童的课外阅读时间一天在1小时以上的仅占20%。调查问卷显示,有62%的小学生认为图书馆内面向儿童的馆藏书目种类单一,大多为童话故事、世界名著以及辅导书目。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当今儿童获得信息的途径较之以往更加多元,涉及的知识面更加广泛,但大多数公共图书馆的儿童书目并没有及时更新,藏书种类单一、输送知识陈旧,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儿童对知识的多元化需求,儿童阅读空间对儿童的吸引力自然愈来愈低。
2.2 阅读环境成人化
在国内外图书馆内,随处可见“请保持安静”的标语,与安静的阅读环境相对应,阅览室设计也大多是整齐划一,色彩趋于干净素雅,让人们自觉体会到规矩意识。但与成人拥有较强的自控能力不同,儿童天性好动,在图书馆进行阅读活动时,通常喜欢坐、趴、站等各种各样的姿势,很难像成人一样端坐于桌前认真阅读。通过对儿童观察即可发现,儿童对色彩鲜艳明亮的事物有浓厚的探索兴趣,其学习能力也主要通过自主感知来获得,因此,具有设计感、层次感、色彩感的阅读空间更能激发儿童阅读兴趣。而传统的公共图书馆阅读空间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儿童的阅读心理,成人化的阅读空间很难让儿童对阅读产生兴趣。
2.3 推广群体局限化
为了扩大公共图书馆的阅读群体,不少图书馆都针对儿童、青少年、妇女、中老年群体分别设立了专门的图书阅览室,配置了符合各个年龄层次的书籍以供阅览。目前我国大部分图书馆都专门开辟了儿童阅览室,但这些儿童阅读空间的设置却忽视了亲子关系在阅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阅读推广服务中过于重视阅读人数的增长,而没有认识到亲子阅读“1+1>2”的功效。吉姆·崔丽斯在《朗读手册》中这样形容亲子阅读的重要性:“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3]。上海图书馆儿童阅读空间就专门设有亲子阅览室,让家长在与孩子的共同阅读中主动发现孩子的阅读兴趣并掌握其阅读能力。因此,公共图书馆要在阅读推广过程中注重亲子阅读的推广,让家长与孩子以书为纽带,增进感情,提高儿童阅读的积极性。
3 多元智能理论适用于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空间的优势
3.1 观念认同:以多元智能理论引领阅读空间新模式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教育与环境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注重幼儿个体发展的整体性,全面发展幼儿本身所具备的多元综合能力;而在每一个个体发展的过程中又有他与众不同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是受各种不同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和制约的”[4],由此可见,基于儿童智能特征,构建符合儿童智能发展的阅读环境是尊重儿童心理需求的。传统的儿童阅读空间构建与成人阅读空间并无明显区别,其设计也并不符合儿童多元化发展需求,而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儿童阅读空间,则充分考虑到舒适愉悦的人文环境对于儿童智能发展的多元体验。将传统成人化、单一化的儿童阅读空间构建为集趣味性、色彩性、多功能于一体的阅读空间,将有利于提高儿童主动阅读的积极性。
3.2 扩大影响:以创新空间构建扩大儿童阅读推广
儿童阅读在我国的发展还有很长的推广之路,在传统的阅读观念里,儿童阅读不外乎两种模式:一种是家长带领孩子在家中开展阅读活动,但这种模式往往因为阅读氛围不够而失败;一种是家长带领孩子到公共图书馆借阅图书,但由于儿童的身心发育因素,大多数儿童不能独立完成书籍阅读。越来越多的公共图书馆关注到了儿童阅读的发展现状,并在阅读空间构建上做出了各种改变以扩大儿童阅读的影响,如图1所示,上海浦东图书馆少儿馆在阅读空间上就以鲜艳的色彩为设计原色,考虑儿童席地而坐的阅读习惯铺有地毯,利用屏风划分区域,还设有少儿影视专场、亲子阅读会来创新空间构建,以此来推广儿童阅读,扩大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空间的影响力度。
3.3 完善功能:以构建儿童阅读空间完善图书馆功能作用
学者周和平曾论述图书馆功能:“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的进步标志,其为历史的传承、文明的延续、未来的开拓等提供信息与知识的坚实保障;是一个国家进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5]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儿童文化素养的提高也是图书馆公共教育职能的一个重要部分,多元智能理论表明,儿童的创新智能、语言智能都是多元智能的一种。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精华的集聚地,其馆藏书目大多是系统而全面的,儿童所需的知识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而增长,作为对儿童信息素质发展起培养作用的公益性单位,图书馆要大力构建儿童阅读空间,培养儿童阅读的良好习惯,激发儿童阅读的积极性、创造性,进而完善图书馆的功能作用。
4 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空间构建的有效路径
4.1 依据儿童年龄划分阅读区域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儿童的个体差异性也是影响多元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对色彩、知识的感知能力都有所不同。传统的图书馆阅读空间主要是依据阅读和藏书功能来进行区域划分,但这种单一的划分方式会对儿童的阅读过程造成种种不便。因此图书馆应参考多元智能理论,以儿童在不同年龄段表现出来的心理、智力、感知等差异来划分阅读区域:3~6岁幼儿阅读区、6~12岁学龄儿童阅读区、12岁以上少儿阅读区,除此之外,还应考虑亲子阅读区、儿童游戏室等多元化服务区域的设立,“寓读于乐”,推动儿童阅读空间的良性发展。
4.2 契合儿童心理营造阅读环境
4.2.1 色彩性
多元智能理论中的空间智能主要强调人对色彩、线条、形状等形式的敏感度,认为儿童可以将对空间的感知表达出来。色彩心理学家也认为:“不同的颜色对人的情绪和心理的影响有差别”[6],相较于灯光、造型,色彩的变化给人的感官冲击是最强的。儿童比成人拥有更加强烈的色彩感受能力,人类从婴幼儿时期,就明显会被色彩鲜艳的事物所吸引。色彩也具备各种象征,如儿童玩具通常色调明亮,让人感觉生动活泼,因此在构建儿童阅读空间时,要充分考虑到色彩对儿童情绪的影响,在色彩应用上既要明亮鲜艳,又要注重色调的协调统一。
4.2.2 趣味性
我国的教育方式提倡“寓教于乐”,通过增加趣味性来提高儿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与传统图书馆的学习功能不同,现代图书馆儿童阅读空间则更多地赋予了儿童阅读空间的“游戏”功能,诸如匹斯堡儿童博物馆的重力屋:儿童在重力屋内必须依靠墙壁来保持平衡,图书馆以此来提高儿童对新鲜事物的探索性,激发他们主动探求“重力”原因的积极性;除此之外,装饰画的应用也是体现儿童阅读空间趣味性的一大法宝,在儿童阅览室悬挂各种充满童趣的装饰画来消除儿童对陌生环境的拘束感,让儿童通过涂鸦方式展现“自我认知”智能。
4.3 打造多层次空间布局
由于公共图书馆馆内空间的局限性,大多图书馆儿童阅读空间占地面积较小,这对儿童渴求探索心理明显不符。多元智能理论中的肢体运作智能指出:“人应该善于运用灵巧的双手生产或者改造事物”[4],现代图书馆的儿童阅读空间也越来越多地利用这一理论在空间设计上精巧构思,利用有限的空间进行多层次布局,激发儿童主动探索的能力。如香港图书馆的地灵儿童阅读区域,利用几个不同的格子将阅读空间分为活动区、阅读区、亲子区、玩具区、游戏区,各个区域紧密联系又互不干扰,让儿童阅读空间呈现多样化的形态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4.4 设计线上线下阅读空间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很多儿童在低龄时期就开始接触电子产品,而由于地域、时间、天气等种种人力不可抗拒的因素,线上阅读空间也开始逐渐推广开来。多元智能理论的空间智能分为形象的空间智能和抽象的空间智能,基于“互联网+”模式发展的线上儿童阅读空间就是抽象的空间发展。在我国大多数公共图书馆在线网站中,线上儿童阅读空间的发展才刚刚起步,并不完善,较之线下儿童阅读空间,线上阅读空间的发展仍需要很长的路要走。而只有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多元化需求,利用好儿童对网络信息技术的掌握,在线下儿童阅读空间内设置电脑室,在线上儿童空间打造多个图书馆资源链接共享,充分构建线上线下儿童阅读空间的双重发展,才是图书馆儿童阅读空间的未来发展蓝图(见图2)。
5 结语
当代图书馆儿童阅读空间要充分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和“互联网+”模式,通过发展线上儿童阅读空间和线下儿童阅读空间的方式,构建符合儿童年龄、心理需求的多层次阅读空间,让儿童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空间内进行学习,最大限度发挥图书馆的功能作用,同时让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空间的发展更加科学、健康。
[1]杜威.儿童与课程[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茆意宏.面向用户需求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1):76-86.
[3]万宇.多元理论维度中的儿童阅读空间构建——以我国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览室为例[J].图书馆杂志,2014(4): 42-47.
[4]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5]郁海平.图书馆儿童阅读空间设计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
[6]陆晓红.我国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模式研究[D].南京:南开大学,2014.
姜 进 女,1963年生。本科学历,副研究馆员。
G250
2016-09-19;责编:王天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