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建设特色化:图书馆行业路径探索研究
——以杨邦俊先生西安思源学院图书馆建设为例

2016-02-12张丽萍西安航空学院图书馆陕西西安710077

图书馆学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思源杨先生馆长

张丽萍(西安航空学院图书馆,陕西西安710077)



图书馆建设特色化:图书馆行业路径探索研究
——以杨邦俊先生西安思源学院图书馆建设为例

张丽萍
(西安航空学院图书馆,陕西西安710077)

[摘要]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民办高等院校图书馆的研究,特别是对推动民办高等院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代表性人物的研究,尚处于空白阶段。选取杨邦俊先生与民办院校——西安思源学院图书馆建设进行个案研究,通过对困境分析、理性思考与创业艰辛的描述,赞誉不同类型高校图书馆事业优秀开拓者和突出贡献者,展示他们的风采,挖掘他们促进图书馆行业发展、给予业界正能量的经历,是鼓励图书馆行业从业者爱岗敬业的一种特殊形式。

[关键词]图书馆建设图书馆类型民办髙校图书馆

[分类号]G258

1 引言

“民办教育的兴起和发展是新时期我国改革开放的一项标志性成果。”《国家中长期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大力支持民办教育。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1]。2011年底,陕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和规范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意见》。时任省长赵正永在关于民办教育发展研讨会上就陕西省民办高校政策扶持传达了省政府将每年筹措3亿元专门资金加强对民办高校的支持的决定:“建成一批特色鲜明、机制灵活、管理规范的民办高校,使陕西民办高校成为陕西省一张亮丽的‘名片’”。[2]除政策与资金扶持外,评估考核制度对民办教育也是有力的鞭策,尤其是考核高校办学条件的有关图书馆的评估指标与要求,有力地促进了民办高校的图书馆建设。

众所周知,民办高校图书馆与公办高校图书馆同样是高校办学三大支柱之一,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补充和重要支撑,在我国高校图书馆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民办高等教育包括民办高校图书馆的研究是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杨邦俊先生是陕西最早投入民办高校图书馆创办、实现多种类型图书馆建设的探索者、实践者和理论研究的先行者。杨先生与思源学院领导在创建民办西安思源学院图书馆过程中,在办馆理念、图书馆定位、馆舍、设计、藏书建设、网络布局、服务功能等方面,摸索出一条与民办高校实际相符合的发展道路,是建设理论与实际统一的高校不同类型图书馆的优秀推动者与贡献者。

2 陕西省民办图书馆专家杨邦俊

2.1图书馆专家杨邦俊概述

西安思源学院图书馆馆长杨邦俊,四川乐山人,现年72岁,1967年9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专业,研究馆员。杨先生大学毕业后,经解放军农场、农村和工厂的历炼以后进入高等院校,长期从事图书馆学教学与图书馆馆长工作。曾出版《社会科学工具书七千种》《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类名词典》《源远流长的篆刻艺术》《兰台逸品诗书印》《陕甘宁边区的图书馆事业》《无庸讳言》等9部编著,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先后获省、部级学术成果奖三项,全国学术会议奖一次,连续两届被陕西省教育厅授予“陕西省高等学校图书馆优秀管理干部”称号;曾兼任陕西省社会科学信息学会副会长及学术委员会主任、陕西省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教育书法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图书馆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等职。杨邦俊先生是陕西省图书馆界严谨务实、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专家学者。

2.2杨先生特质形成的轨迹

2.2.1图书馆事业的起点

北京大学图书馆曾有李大钊、毛泽东这样的伟人工作过。蔡元培先生说过,教育机构不限于学校,也包括图书馆。由于北大图书馆学系的设立,杨邦俊先生有机会师从于新中国图书馆学的奠基人刘国钧(主讲《中国书史》)、陈鸿舜先生(主讲《图书馆学概论》),以及我国“目录学之父”王重民等著作等身的专家学者;此外杨先生扎实的文史功底来源于明清史专家许大龄以及现代著名文学家川岛(章廷谦)和唐沅的影响。北大图书馆学系的专业学习和北大图书馆的熏陶,开启了杨邦俊先生图书馆职业生涯之旅。杨先生在不同层次与类型图书馆如高职高专图书馆、公办高校图书馆、民办高校图书馆,从事过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以及基础建设与管理工作,其专一的兴趣和对事业的忠诚,皆可追溯到他的大学教育时期。

2.2.2图书馆情怀

马克思在伦敦大英博物馆留下了脚印,列宁到各国游学必去图书馆,富兰克林25岁时在费城创办北美第一个公共图书馆,都印证了图书馆的重要。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学校教育的教材无非是些例子,目的是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要真正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水平,主要靠大量的阅读自学。”[3]杨先生12岁时便是家乡图书馆的热心读者,在那里阅读了大量的中外名著。他从小就喜欢图书馆工作,他认为这一岗位是知识和高尚的象征,馆员是高尚灵魂的守护者、优秀文化的传播者和实践者。图书馆员这个岗位不仅是谋取衣食的工作,更是一种有使命感的职业。

图书馆界长期的教学与实践经历,丰富了杨先生的知识结构,开拓了杨先生的视野。与其说杨先生有勤于思考、勇攀高峰、敢于创新的精神,不如说他对图书馆事业充满无限热爱,以至于还会在退休以后在“西安思源学院”尽享夕阳余晖。杨先生在西安思源学院图书馆的业绩,是其图书馆建设事业与贡献的集中呈现,也是其事业达到顶峰的智慧之作。

2.2.3历史使命

总结各阶段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院校图书馆实践经验,提升图书馆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是杨先生一生所从事的工作。上世纪80年代,在西安基础大学,他就致力于创办不同层次的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尤其是从事民办图书馆工作之后,他所做的工作无不围绕图书馆中心工作,无不为图书馆事业发展考虑,他从事了这个行业就肩负起了历史的使命。

从图书馆教育传播与建设角度讲,杨先生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动荡与变革,经历了不同类型学校建设与成长:1978年西安基础大学、1988年陕西工商学院、1996年陕西经贸学院、2002西安财经学院,以及退休后任西安思源学院图书馆教学与图书馆馆长工作。强烈的使命感促使他在民办教育领域中,以其智慧与才干,完成了西安思源学院图书馆“筹建—施工—建成”等一系列创新性的大手笔工作,付出的艰辛劳动可想而知。杨先生没有因公办院校退休而在民办院校谈经验、墨守成规,而是根据民办高校的实际情况探讨图书馆的发展策略,以学识、胆量、热情,在民办教育领域中披荆斩棘,开拓新路,他的工作业绩得到行业认可与肯定,为此连续两届被陕西省教育厅授予“陕西省高等学校图书馆优秀管理干部”[4]称号。

3 我国的特色教育

3.1图书馆建设特色化

作为高等教育办学形式的补充,民办高校发展前景与公办高校发展前景有很大的差别。民办高校,从资金到教学管理完全是民营的,它受办学经费来源单一性的制约,而体制的灵活性提升了后续发展的力度。目前民办高校在生源和教学质量上都逊色于公办高校,但民办高校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群体,民办高校已由起步阶段的“三无”(无资金、无师资、无校舍)状态和追求规模扩张,逐步走上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发展内涵、提高育人质量的特色化发展轨道。

无论是公办教育还是民办教育,图书馆资源在教学、科研、第二课堂延伸等方面都是举足轻重的。公办高校图书馆历史悠久,管理规范,馆藏丰富,经费有保障、硬件设施完善、专业人员学历高,占有发展优势;民办高校图书馆历史短,管理不规范,馆藏不成体系,加之经费投入有限、硬件设施不全、专业人员学历低等,其实力与公办高校图书馆有一定差距。但民办高校图书馆将会发挥体制灵活、人员精干优势,实行全员聘任制,借助网络技术提供的发展契机,加快图书馆数字化的发展。不同体制下的办馆理念、办馆方针、办馆实践,是公办民办高校图书馆取长补短快速发展的方向[5]。

3.2西安思源学院图书馆

西安思源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其前身是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培训中心,成立于1994年。1998年7月,经有关部门批准,西安交大机械学院培训中心与西安交通大学产业集团共同出资创建了“西安思源科技培训学院”[6]。在此基础上,于2002年6月,成立了“西安思源职业学院”,2008年4月又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西安思源学院,成为当时陕西7所民办本科院校之一。西安思源学院目前已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高等职业教育为辅,经、管、文、理、工等学科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和全国学校规范化管理示范单位[7]。西安思源学院在办学设施、人才培养、综合声誉、办学类型、办学层次2014年中国民办院校排行榜中,位列43名,是公认的中国区域高水平民办大学[8]。作为办学基本条件之一的西安思源学院图书馆,截至2014年12月,馆藏总量达到了261万册,期刊总量达到6920种。其中纸介图书100万册,电子图书161万册;纸本期刊1120种,电子期刊5800种。电子图书包括:超星数字化图书馆140万册、数据库21万册和超星数字化图书馆“读秀”远距离传送平台。图书馆有完善的网络设施,6台高端服务器,281台电脑,储存设备总量24TB,使用的实用数据库达38个,已成为一所名副其实的大型图书馆。

4 图书馆行业路径探索者

4.1杨馆长西安思源学院图书馆实证研究

据早期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数据统计,全国25个省市百余所民办高校有一半还多的图书馆馆长由公办高校图书馆退休馆长担任。利用公办高校图书馆退休馆长是因为他们热爱图书馆事业,经验丰富,且精通业务。这种减少摸索过程、站在“巨人”肩膀上开展各项业务工作的模式是时代造就的,老馆长将多年的公办高校图书馆成熟管理经验和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管理制度及各种规章细则等运用到民办高校图书馆中[9],成为时代特色。

杨邦俊2002年9月9日正式就任西安思源学院图书馆馆长之职。1997年7月我国第一部专门规范民办教育的行政法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由国务院发布。使得民办教育进入了依法办学、规范运作、有序发展的新时期。2002年全国已有国家颁发学历文凭的民办高校89所,学历文凭试点高校436所,自学助考的高等教育机构766所,全日制在校生已达128万[10]。杨先生到思源之时,正是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那时西安已有5所生员万人以上的民办高校,它们在经过规模扩张以后,普遍考虑的是抓紧改善办学条件,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图书馆建设的投入。杨先生认为,建设一所馆藏丰富的现代化图书馆是提高教学质量、吸引生源、提高学校档次、增强学校竞争力、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于是向周延波院长建议,建一座现代化图书馆,使其成为西安思源学院的亮点。院长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角度大胆授权杨馆长,规划布局图书馆。杨先生说:“亲手创建一所现代化图书馆是我心灵深处的一个梦。”

4.1.1困境分析与理性思考

西安思源学院图书馆初期规模很小,当时馆舍长43米,宽约23米,总面积1000平方米。书库中放了128排书架,挤得满满的。有工作人员12位,藏书6万册,年订期刊348种。工作人员缺乏图书馆工作的基本常识,管理落后,还处在闭架借阅、手工操作阶段。业务工作没有规范和细则,分类、编目随心所欲,实际上只是个图书室和报刊阅览室[11]。

民办高校图书馆都是在图书室、报刊阅览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初期都没有固定的经费,没有独立的馆舍,甚至没有专业的工作人员。民办高校达到一定规模后,不约而同地把图书馆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当时西安5所万人以上的民办高校中,西京大学建了12516m2的新馆舍,西安外事学院也有11000m2的馆舍,西安翻译学院正在建一座20000m2的图书馆楼,西安欧亚学院计划建15000m2的独立馆舍,已完成设计,即将动工。面对民办高校图书馆建设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杨馆长从9月9日到校至9月21日,用10天观察和调研,向周院长提出建设设想及议案,即《西安思源学院图书馆建设刍议》。

杨馆长认为,现代科学技术为图书馆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契机。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但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和质量,也改变了图书馆的形象和管理理念,同时也缩小了图书馆在馆舍空间大小和文献收藏量上的差距,它使西安思源学院这样初始水平的图书馆与公办高校有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老馆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他还认为,图书馆遇到的最大挑战是网络化,主张利用当今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后发性优势,一起步便瞄准数字化、网络化,以此缩小西安思源学院图书馆与公办高校图书馆的差距。“数字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建设时就应心中有‘数’。”随着时间的推移,杨先生独到的前瞻性眼光得到印证。

他提出图书馆整改实施步骤是:第一步抓全员培训,建立全馆工作的工作规范和细则,使各项业务工作走上正轨;第二部上管理系统,由手工管理转向计算机管理,使图书馆工作上一个台阶;第三步建新馆,上网络,实现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型。这一方案与高瞻远瞩的周延波院长不谋而合,从而得到大力支持。

民办高校图书馆“私有”的属性决定了其先天弱势,就资金来源讲,由于民办图书馆是由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兴办、依法自行管理并面向公众提供有偿或无偿文献信息服务的机构[12],故资金扶持显得尤为重要。积极争取后续资金投入,是保证图书馆工作正常运转、服务上台阶的关键。

杨先生认为网络化、数字化是民办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契机,学校上层决策是图书馆发展的物质保证,而政府部门的各种评估、考核是促进图书馆发展的推动力,这是构建民办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三大关键措施。2004年6月,他建言献策于资金投入管理方西安思源学院董事会,以《高校图书馆的上层决策研究》这样的理性思考,以及《从评估指标探讨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建设》的建议,展现了他专家学者深谋远虑、审时度势的实干家气质和对民办图书馆建设的发展思路。

他的《高校图书馆的上层决策研究》,立足于民办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必须获得投资方的理解与支持。杨馆长从高校图书馆上层决策的必要性入手,在陈述民办高校图书馆历史的基础上,就高校图书馆上层决策的内容逐一阐述,以极具说服力的理论依据,向上层决策者强调了图书馆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极力推广正确的图书馆理念。杨先生《从评估指标探讨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建设》的论述,立足于“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借助于教育部和上级主管单位对民办高校评估考核的推动力,使民办高校图书馆工作上轨道、上台阶、上规模。

4.1.2创业艰辛

杨先生是行动派,在分析和思考民办图书馆现阶段存在问题之后,便致力于问题的解决。西安思源学院在决策上,重视专家意见,为其开辟了无限创造空间。学有所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用有才干的人、有用的人,即认规则不认潜规则,认学术不认权术,认风骨不认媚骨。在西安思源学院图书馆建设中得到充分体现。

(1)构建图书馆框架

杨馆长到思源后,用几天时间调研,并及时向院长汇报方案的情况。沟通当天,杨先生就开始了全员培训的第一课,第一讲便是《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区别》。他进入了当年教师授课的精神状态,在3个月中讲了30节图书馆学的基础课。陆续送馆员出去学习,深造。外出参观,组织馆员接连参观了各类型学院的图书馆,开拓了眼界。在实践中杨馆长手把手地指导分类、著录等工作,而且在工作的同时,建立了全馆各项工作的规范和细则。

2003年3月,陕西省教育厅对各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自动化资源建设工作”进行专项评估,杨先生是教育厅聘请的评估专家之一。他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对本馆自评,由于未采用自动化管理系统“不及格”,他如实向院长汇报,院长指示要不惜代价拿高分。有了学校资金保证,他安排全馆职工配合系通供货商夜以继日工作,仅用了一周时间完成了文献管理系统的安装。不仅顺利通过了评估,图书馆工作也上了一个台阶,实现了文献的采编、流通、查询的计算机管理及全馆的文献开架借阅,图书借阅量增加了4倍。

图书馆馆长是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杨邦俊馆长有一句名言“馆长应该顶天立地”。所谓顶天,指能了解学校上层的意图,能从学校发展的大局出发,制定图书馆的发展规划,并为发展争取到人、财、物的支撑。所谓立地,指馆长既要了解读者的需求,还要了解馆员的工作、生活、学习需求,对他们的生存发展给予人文关怀。他能够及时与校董事会磋商,为馆员提供适当的福利保障,提高员工待遇,为中青年馆员提供学习和深造的机会,鼓励和支持他们外出参加培训和各类学术会议及职称评定,让他们看到晋升空间,使他们有“归属感”[13]。

(2)新馆建设

建新馆,上网络,实现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型,这是杨先生在思源学院图书馆建设中迈出的第三步,可谓举步维艰,备尝苦辛。2002年10月底,杨先生相继写了《关于西安思源学院图书馆大楼建设的初步意见》《我院图书馆楼设计中应考虑的几个问题》《西安思源学院图书馆的设计要求》《西安思源学院图书馆馆舍布局及其功能的总体设想》4篇文章表述自己的想法。从2002年第四季度至2005年6月,有关图书馆楼建设的文字材料达四五百页,装订起来是厚厚的一册。

杨馆长对图书馆建设历来很关心。他在欧美参观访问过十几个图书馆,国内著名图书馆大多去过,拍摄了大量照片,搜集了不少资料。他本着“别人越尊重你,你越小心谨慎;别人越信任你,你越勤恳卖力”的处事态度,虔诚地“唯恐辜负了大家”。他说:“那段时间读了大量有关图书馆建筑的书籍和论文,和学校总务长走遍了西安新建的图书馆,走访了不少主持过新馆建设的馆长,总想汲取人家的成功经验,规避别人的教训和遗憾。那时满嘴的建筑术语,校基建处处长说:‘我还以为你是学建筑的呢!’那种投入程度近乎亢奋、近乎忘我。”

根据民办高校图书馆基本建设依靠自筹资金的实际,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和实例比较,杨馆长提出了“不重豪华,讲究实用,力求以有限投资获得最佳空间效果和最大使用面积”的设计理念。在设计要求上,杨馆长提出:①图书馆建筑设计模数化或模块化,实行柱网、层高、荷载三统一,以此适应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多样性和使用空间的多变性。②图书馆不设专门的书库和检索厅,每一层平面上尽量少隔断,少曲折,少通道,所有阅读室是大开间,有利于实现收藏、借阅和检索咨询的一体化管理。③西安思源学院图书馆是智能性建筑,有局域网系统、安全监控系统、通讯和视频系统、防火系统、照明系统和断电保护系统等,要求网络综合布线设计与土建设计同时完成。④不搞高层,尽量扩大底层的平面使用空间。⑤建筑风格与校园景观融为一体,前有文化广场,周边有绿化空间,使图书馆成为学生活动中心。⑥重视自然采光,如设采光天井等,以节约能源……杨馆长深思熟虑的图书馆建筑理念与要求,得到学校总务处及建设处的支持,并为设计单位采纳。在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中,西安思源学院图书馆设计和施工堪称典范。使用部门、设计部门和学校基建处沟通频繁、配合默契,互相尊重。设计单位在两年中三易其稿,最后得到杨馆长和学校的认同,这在许多学校是办不到的。

深入实际、吃苦耐劳、平易近人是杨先生的工作作风。图书馆从挖坑搞基础工程到主体工程完工及内部装修,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工地度过,给工地总监送茶叶,夏天买西瓜慰问建筑工人,总希望工程质量好一些。特别是综合布线,他亲自盯着每层都铺设了布线铜管。图书馆基建工程于2005年12月6日开工,2006年10月5日完工。12月18日举行了新馆揭牌仪式。受邀前来的有航天英雄杨利伟等数百名贵宾,各路媒体缤纷而至,整个广场被多彩的礼花、悠扬的乐曲和欢声笑语包围。他说:“那天我如痴如醉,我的图书馆梦在陕西经贸学院没有实现,在西安财经学院没机会实现,竟然在我退休后到民办高校付诸现实。”

4.1.3思源特色

西安思源学院图书馆楼体为一主两辅,主楼7层,辅楼3层,建筑面积20740m2,占地50余亩,是一所具备自动化、网络化的多功能图书馆。其建筑飞檐高甍,红瓦黄墙,与其汉唐风韵的校园建筑融为一体。主楼分前后两部分,中间为采光天井,自然采光通风,是节能环保型建筑。楼前有“开卷有益”广场,楼后有竹木掩映的园庭,四周被花草绿地环绕,是学生课余最喜爱的地方。

楼内方正顺畅,一目了然,没有浪费的空间。每层为前后两个大阅览室,都在1000m2左右,有读者座位2600个,全楼可存放纸质图书150万册,既美观又经济实用。

图书馆以“传承文化、崇尚知识、以人为本、诚信服务”为馆训,以“读者第一”为宗旨,以为教学服务为重点服务方向,每天开放13个小时,每周开馆84小时。图书馆布局以方便读者为前提,实行全开架与三点一面的管理模式。不设专门的检索厅,将收藏、借阅、咨询集中在同一个阅览平面上,提供了读者与馆员直接交流的平台,创造了“书人和一”的阅览环境[14]。

图书馆重视民主管理、计划管理,更重视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与时俱进地改进组织架构和管理方法,10年中该馆3次全面修订了管理章程和工作细则。在藏书建设上以教学需要为主,以科研需要为辅,根据专业设置制定文献采集方案,并随时根据专业变动和学校发展方向的变化,把握读者的阅读需求和心理,使藏书建设更有实用性、针对性。为此建立了各专业教师参与的藏书建设委员会,让读者参加文献采集方案的制定和挑选工作,从而使该馆馆藏不是简单的数量积累,而是既有自身特色又能适应该校教学与科研工作需求的文献保障体系。

通过对西安思源学院图书馆建设的历史回顾,可以归纳出3个特色。

一是争取上层决策的支持。杨馆长根据民办院校实际提出的图书馆建设议案,获得学院院长、董事长的赞同,他的“分三步走”的设想,竟与周延波院长(董事长)的想法“不谋而合”,所以在人、财、物上获得有力支持,这是西安思源学院图书馆建设顺利推进的有力保证。他每年初向院长提出年度工作计划和文献资源建设的资金预算,年终向学校提交年度工作总结和预算执行情况。12年来,图书馆完全按预定的规划和计划进行建设,这在陕西的民办高校图书馆中是绝无仅有的。2004年以来,图书馆每年的文献购置费都在150万元左右,大于学院教育事业费支出的3%,以每年新增纸质图书6.6万册、电子图书9万册的速度发展。

二是两个图书馆同步发展。西安思源学院从建馆初期就重视电子图书资源建设,目前该馆固定资产近3000万(不算馆舍),传统图书馆与电子图书馆各占一半。电子图书达到161万册,以镜像方式存储于本馆的存储设备中,全天候向读者开放。读者可在校园网的任何一个终端进入图书馆主页,进行书刊和数据库资源的检索与阅读。图书馆大厅内设有两部歌德电子书借阅机,读者可通过二维码扫描借阅电子书。目前该馆为混合型图书馆,即传统图书馆与电子图书馆并存,它们同步发展,互为补充,以此满足读者的全方位需求。

三是借助评估不断上台阶。杨馆长认为教育部设置的高校评估指标和各级政府组织的评估检查,是民办高校建设的巨大推动力。杨馆长多次说最欢迎评估检查。2003年1月陕西省教育厅的“民办高校教学工作评估”,使图书馆增加了部分硬件设施,并从此有了文献资源建设经费预算,首次一下子购买了20多万元的图书,并将图书馆建设列入了学校上层的议事日程。2003年4月陕西省教育厅组织的“陕西省高校图书馆评估”,促使西安思源学院图书馆采用了文献自动化管理集成系统,实现了开架借阅,变手工管理为计算机管理。2007年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和“西安思源学院设置本科评估(专升本评估),促使学校新建了图书馆大楼。2014年教育部“本科学院教学水平评估”,推动图书馆在环境建设、计算机硬件设施及文献资源建设上再上一层楼。可以说每一次评估使图书馆工作上一个台阶,成为民办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外在推动力。

4.2杨先生之特质

杨馆长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职业自豪感。这些正是人生建树的基础。他喜欢接受挑战,并能从克服困难中获得无穷乐趣。他能从民办高校的实际出发,用其开阔的思维、丰富的经验和超人的能力,迅速搭建起全方位、立体化、校园文化特质突出的图书馆架构,使其构想与蓝图能与学校的长远发展直接接轨。他以对事业的执着、雷厉风行的办事风格以及卓有成效的工作业绩,获得读者的肯定与上级部门的表彰,曾被评为学校“十佳人物”,并连续两届(五年一届)被陕西省教育厅授予“陕西省高等学校图书馆优秀管理干部”称号,西安思源图书馆也连续两届(五年一届)被陕西省教育厅和陕西省高校图工委评为高校图书馆先进集体。

杨先生的职业自豪感来自于他对图书馆的认识。他认为图书馆是守护灵魂、守护思想的地方。他在《无庸讳言》(华夏文艺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一书的扉页上写道:“图书馆是灵魂栖息之所。人的身体总要衰老死亡,唯有灵魂不死,思想之树常青。”他在书中说:“每天在林立的书架中逡巡,与古今中外的灵魂对话。”在杨先生看来,图书馆这个职业是天下最神圣、最有使命感的职业。他自从到西安思源学院工作后,不但从实践上摸索民办高校图书馆建设规律,而且从理论研究上丰富了图书馆学的内涵。他在民办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这一层次的院校中,利用一切交流平台和机会,不辞劳苦地传播优秀的图书馆文化和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在陕西地区,杨先生是民办高校图书馆研究的发起者和推动者,在他的带动下,截至2015年4月20日,CNKI可供检索的关于民办高校图书馆的报导、论文有1233篇,其中由西安思源学院图书馆馆员撰写的达43篇。

这些年来,杨先生实际成为陕西省民办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咨询顾问,有请必到,有求必应,穷尽所学,为他人提供专业帮助。他曾到十多所民办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指导图书馆工作或作专题讲座,并和著名民办教育家、西安翻译学院董事长丁祖诒,西京大学董事长任万钧,西安培华学院董事长姜波等讨论民办高校图书馆建设,还受邀为一些院校的图书馆设计方案会审,甚至受委托为新建的职业技术学院制定该院的图书馆建设实施方案,其受信任程度可见一斑。

杨先生的特殊品格贵在他对图书馆事业的热爱和职业自豪感。他认为作一个称职的图书馆员应具有“五心”。

一是常怀谦卑之心。他常说:“有人说个人对自己的评价是分母,你越是谦卑你的价值就越大。”是以他能曲下身子,事必躬亲,从细小的事情做起。

二是常怀宁静之心。当今世界诱惑太多,许多学图书馆专业的人已不甘寂寞,不愿从事图书馆工作。杨先生从事图书馆行业之后,始终热爱本职工作,且为图书馆事业殚精竭虑、无私奉献,以宁静的心态尽享夕阳余晖。

三是常怀助人之心。他常说:“人需要为自己活,但不能只为自己活”。恪守职业道德,全心全意帮助和服务于他人是图书馆员的天职。他认为,人们到图书馆或为阅读求知,或为获取信息,或为提高素养,或为休闲娱乐,图书馆员都要竭诚为其服务,服务是图书馆存在的理由,助人为乐是图书馆员的情怀。

四是常怀公平之心。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核心内涵。他认为现代图书馆就是为社会公平而诞生的,是一个完全开放的文献信息系统。有幸在此工作的人,应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去填平城市与乡村、发达与欠发达地区、富人与穷人因文化知识差距和信息占有量的不同而形成的隔阂与鸿沟。

五是常怀感恩之心。杨先生说:“感恩是一种信仰,是一种向善的支柱。”在图书馆行业杨先生做了他一生引以为荣的工作,他经历了不少艰辛,经历了岁月的磨难,绝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他以感恩的心,仰承古代圣贤的教诲,虔诚地对待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事业。

5 结语

民办高校经过多年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有民办高校的创业者和教育工作者所付出的辛劳理应得到我们的尊重。对杨先生在民办西安思源学院图书馆建设与实践的记录,可以反映出一代图书馆人办馆理念、办馆特色、践行图书馆事业之历程。对图书馆专家学者开创新事业的事迹展示,是弘扬行业“正能量”、促进图书馆从业者找寻职业自信、实施爱岗敬业的最好素材。对西安思源学院民办高校图书馆创办与管理者的记录,是从一个侧面对民办高校图书馆特别是对陕西省民办高校图书馆发展壮大的写实,也是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新格局的具体呈现。

参考文献:

[1]人民出版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何颖.西部地区民办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3.

[3]张敏.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279-280.

[4]本馆简介[EB/OL].[2015-07-06].http://home.xasyu.cn/lib/bggk/bgjj.htm.

[5]霍灿如,殷洁.民办高校图书馆与公办高校图书馆比较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0(3):121-124.

[6]西安思源学院_互动百科[EB/OL].[2015-07-06].http://www.baike.com/wiki/%e8%a5%bf%e5%ae%89%e6%80% 9d%e6%ba%90%e5%ad%a6%e9%99%a2.

[7]西安思源学院[EB/OL].[2015-07-06].http://www.ruyile. com/school.aspx?id=846.

[8]2014年中国民办院校排行榜[EB/OL].[2015-07-06].http://www.ruyile.com/college/minbanpaiming.aspx?n=2014.

[9]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民办商等教育委员会.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9.

[10]杨邦俊,郭秦茂.我国民办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策略探讨[A].向数字化转型的图书馆工作[C].2004.

[11]杨邦俊.无庸讳言[M].北京:华夏文艺出版社,2013.

[12]马艳霞.民办图书馆的概念界定与类型[J].图书情报知识,2015(2):58-63.

[13]王庆如,司晓宏.民办高校发展面临的“高原现象”探析——以陕西民办普通校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1 (11):48-54.

[14]西安思源学院-陕西百科陕西百科全书,陕西省百科,陕西百科网,西安百科,汉中百科[EB/OL].[2015-07-06].http://www.ixbren.net/wiki/doc-view-940.html.

张丽萍女,1964年生。本科学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与图书情报学。

·理论园地·

收稿日期:(2015-09-07;责编:姚雪梅。)

猜你喜欢

思源杨先生馆长
我的老师是馆长
My Dreams
定积分及其应用
不会说话的杨先生
Hippie
艺术融汇与民族屹立——盛杨先生访谈
一只不会说话的羊
农民“馆长”李铜
不会说话的杨先生
2013年广西公共图书馆馆长高级研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