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98~2013年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进展
——基于CSSCI的文献计量分析

2016-05-30朱海燕徐州工程学院图书馆江苏徐州221018

图书馆学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嵌入式馆员论文

朱海燕(徐州工程学院图书馆,江苏徐州221018)



1998~2013年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进展
——基于CSSCI的文献计量分析

朱海燕
(徐州工程学院图书馆,江苏徐州221018)

[摘要]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从论文的发表时间、作者分布、机构分布、关联数据、基金分布等方面入手,检索1998~2013年发表的并被CSSCI收录的学术性论文,并通过计量统计和学术分析,客观地揭示近年来我国学科服务的研究状况、研究热点。指出机制不健全、学科馆员素质有待提高、学科服务发展参差不齐、评价机制不完善等诸多今后研究需要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学科服务CSSCI图书馆计量分析

[分类号]G252.8

1 引言

1950年,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大学图书馆首次聘用学科书志馆员,开启学科服务的先河,在之后的60多年间,国外的很多大学尤其是北美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开展取得了斐然的成绩,无论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走在了世界前列。1998年清华大学实施学科馆员制度,开启了中国学科馆员服务的大幕,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上海交通大学等一批重点科研院所通过实践,创立了学科馆员1.0至学科馆员3.0、IC2等一系列学科服务品牌。

2006年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李春旺比较明确地提出学科化服务的概念,即所谓学科化服务,就是按照科学研究(例如学科、专业、项目)而不再是按照文献工作流程来组织科技信息工作,使信息服务学科化而不是阵地化,使服务内容知识化而不是简单的文献检索与传递,从而提高信息服务对用户需求和用户任务的支持力度。此后的研究论文对学科服务的概念演化基本遵循这一主题思想,即服务内容由文献提供向知识发现转变,服务方式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笔者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选取1998~2013年的学术性论文,分析国内学科服务的研究现状、研究主题、主要的研究机构和作者以及未来的研究热点和趋势,为相关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文章以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研究论文为研究样本,时间跨度为1998~2013年。起于1998年是因为清华大学图书馆在该年率先将国外的学科馆员制度引入中国,从此国内图书馆开启学科馆员(学科服务)研究的序幕;截至2013年是因为CSSCI的论文收录时间相对于论文的正式出版时间有延迟,截至2014年12月25日,CSSCI收录的2014年有关学科服务的论文只有两篇,不足以反映学科服务在这一年的研究情况,所以笔者选取的时间截止到2013年。笔者以“学科服务+学科化服务”作为关键词检索CSSCI,共检索出学术论文249篇(检索时间为2014年12月25日)。拟通过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研究论文的总量分布、年度分布、基金分布、作者分布、载文期刊分布等,分析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研究现状,通过关键词和相关词频的分析,探析学科服务的研究热点。

3 文献统计和分析

3.1论文产出及时间分布

1998~2013年CSSCI收录的学术性期刊总共为245篇,历年的文献发布状况见图1。

图1 1998~2013年CSSCI论文发表点状分布

从图1可以看出,学科服务的研究性学术成果的产出每年都有增长,点状图中出现最早的一篇文章为2006年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李春旺撰写的《学科化服务模式研究》,在选取的研究时间段上,1998~2005年没有一篇学科服务的论文产出,是因为此时间段内主要的相关性研究成果为学科馆员服务,主要以学科馆员为关键词介绍国内外学科馆员的设置、业务工作的内容等。2010年以后学科服务研究上升趋势明显,比2009年的论文产出增长200%多,而且从整体的发展趋势看,学科服务仍然是目前图书馆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3.2期刊分布统计

检索出的245篇论文中,主要涉及17种CSSCI收录的期刊,其中图书情报类期刊16种,其他期刊1种,说明在学科服务的研究中,主要的研究者为图书情报界学者。期刊分布见表1。

表1 发文期刊的分布统计

由表1可以看出平均每种期刊载文14.4篇,图书情报工作载文69篇,约占全部载文量的28%,从表中也可以看出作为中国图书情报领域最核心的期刊《中国图书馆学报》竟然没有刊载过“学科服务”方面的论文,多少有点欠缺。

3.3发文作者统计

统计显示以“学科服务”或者“学科化服务”为关键词研究学科服务的作者有100多位,其中发表两篇的25位,发表3篇的14位,发表4篇及以上的10位。表2对发文3篇以上的作者进行统计。其中对学科服务持续关注的高产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郭晶,共发文16篇,从2008年开始持续关注并实践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发展,《图书馆学科服务规划及制订方法》[1]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图书馆学科服务规划的内涵和意义,并详细介绍了学科服务规划的制定过程、具体内容及方法。

表2 发文作者统计

3.4基金分布

按照基金统计,共有31篇论文来源于各级别课题研究成果,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篇,各省、市教育厅、社会科学、教育部、中央高校等的基金项目17篇,还有1篇是宁夏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3.5论文机构分布

笔者以3篇为基准作为研究对象,数据显示总共有18家单位的发文量在3篇以上,18家单位共发文122篇(见表3)。从数据上看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为机构(单位)发表的有关“学科服务”的文章共30篇,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发文24篇,两家单位共占发文3篇以上机构的44.3%。说明这两家机构已经形成了学科服务研究的热潮并以“学科服务”为研究对象汇聚了一大批的研究者和探索者。上海交通大学和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对学科服务研究的孜孜追求和不断探索,也为致力于学科服务的后起馆提供了可借鉴的操作模式。从表3中也可以看出,学科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高等院校和专业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在学科服务研究上的投入和实践方面的探索还有待加强和扩展。

表3 机构发文统计

3.6关键词统计

为了更进一步地界定学科服务的内涵与外延,理清学科服务与其他关键词汇的相关性,对CSSCI收录相关性论文的关键词进行了统计。从统计的结果来看,与学科服务相关的关键词有100多个,表4中只列举了在文章中被选取3次以上的关键词。

表4 关键词统计

从表4可以看出,与学科化服务相关性最高的关键词是学科馆员,被选取87次,其次是学科化服务,被选取75次。学科服务的关键是学科馆员,学科服务要靠学科馆员去支撑、去实现,所以学科馆员与学科服务的相关性最密切。从关键词分析还可以看出,学科服务研究和实践的主体是高校图书馆,以高校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大专院校为关键词的文章总共出现73次。此外,服务的模式、服务的机制、学科服务的存在方式,支撑学科服务的资源建设、实现工具等都作为核心关键词出现。

4 结论与启示

4.1理论研究向实践探索转变

从1998年清华大学扯起了中国大陆学科服务的大旗开始,诸多图书馆人从各种角度介绍了国外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实施概况,比如2006年李春旺[2]重点讨论了学科化服务的工作模式,包括基于电子邮件、基于网络、代理式、伙伴式、团队式等工作模式,第一次比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学科化服务的特点及发展趋势。2007年,王春[3]等以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为例,从宣传推广资源与服务、资源保障与信息需求分析、个性化信息服务、学科情报研究以及建立学科馆员支撑平台等方面对学科馆员的学科化服务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并逐渐成熟,国内图书馆尤其是研究型图书馆摸索总结出一整套系统的、适合国内图书馆发展和可操作的理论体系。在系统的、成熟的理论指导下,近年来,图书馆人结合自身实际,开始就学科服务的实践做了大量可行的探索,摸索出许多操作性强的实践案例。初景利[4]系统地总结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概念界定,对学科服务的重新定位和衍生功能提供了理论指导。另外大量的作者在嵌入式科研、嵌入式教学、信息素质教育、学科服务平台、学科馆员考核、学科服务评价等方面取得可喜的成绩。

4.2围绕学科服务形成了稳定的研究群体

从表2和表3我们可以看出,学科服务的研究呈现规模化和群体化的趋势,表2中发表4篇以上(含4篇)学科服务相关论文的作者中,有7名(共9名)上海交通大学的作者,形成了以郭晶、陈进等为核心的学科服务研究群体。清华大学的韩丽风和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钟永恒分别发表6篇和4篇,也都形成了核心研究群体。其中以郭晶为核心的研究群体主要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为研究对象,从服务规划、嵌入式科研、平台建设等诸多方面展开了深入的剖析和探讨,为国内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提供了范本。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也以IC2、“鲜悦活动”等在国内图书馆界创立了特色鲜明的品牌。

4.3嵌入式学科服务成为热点

通过CSSCI检索,从2010年至今已经发表的学术论文有35篇之多。刘颖[5]等系统地介绍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目标和特点,并从信源、信道和信宿3个方面提出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实施对策。罗亚泓[6]对国内外嵌入式学科服务研究文献进行考察,并抽取主要观点进行评论。认为目前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文献数量很多,对相关实践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研究角度全面、案例研究充分,但缺乏从馆员和用户角度的评价以及对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影响、绩效的严密考证。学科服务新的嵌入模式与实践创新使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功能得到了拓展和发挥,通过多种手段,面对不同需求的服务对象,嵌入式学科服务正在发挥其个性化的服务优势。

4.4学科服务还存在很多问题

从表2的发文作者和表3的发文机构看,目前学科服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案例实施比较好的单位主要集中于研究型大学图书馆。但各高校重视程度相差很大,学科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万文娟[7]认为组织机构不健全,管理体制分散,学科馆员人数少,素质较低,评价制度不完善,缺乏激励机制,服务深度过浅,这些虽都是阻碍学科服务开展的不利因素,但也必将成为图书馆面对新的信息环境和服务环境实施主动变革的落脚点和突破点,智慧的图书馆人一定会迎着问题出发,在读者需求和学科服务中找到新的平衡点。

参考文献:

[1]郭晶,林琪.图书馆学科服务规划及制订方法[J].图书馆,2008(10):32-34.

[2]李春旺.学科化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6 (10):14-18.

[3]王春,等.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学科化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07(2):107-109.

[4]初景利.嵌入式图书馆服务的理论突破[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6):5-9.

[5]刘颖,项英.个人信息环境与嵌入式学科服务[J].情报杂志,2010(5):188-191.

[6]罗亚泓.国内外嵌入式学科服务研究文献述评[J].图书馆学研究,2015(8):11-16.

[7]万文娟.985工程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及不足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2(3):82-87.

朱海燕女,1978年生,馆员。研究方向:学科服务。

收稿日期:(2015-09-30;责编:姚雪梅。)

猜你喜欢

嵌入式馆员论文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搭建基于Qt的嵌入式开发平台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嵌入式软PLC在电镀生产流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Altera加入嵌入式视觉联盟
倍福 CX8091嵌入式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