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专利战略研究的特征分布与热点透视
——基于CNKI的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

2016-05-30赵芳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广东广州510507

图书馆学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专利聚类期刊

赵芳(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广东广州510507)



国内专利战略研究的特征分布与热点透视
——基于CNKI的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

赵芳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广东广州510507)

[摘要]以CNKI所属的CAJD期刊库收录的379条专利战略研究文献为数据源,从文献数量年度分布、载文期刊、发文机构和作者合著网络等4个方面分析其结构特征,并以知识图谱的形式展示了研究热点的主题领域,以期为相关研究的创新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专利战略专利制度技术竞争SWOT可视化

[分类号]G253

1 引言

专利战略是指通过有效利用专利制度、方针和政策,及时调整发展规划和布局,从而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的行为。专利战略的实施主体分为企业、行业和国家等3个层面,专利利用的策略主要分为防御型和进攻型两类,交叉使用的情况也较为普遍,但不管通过何种途径或方式,实施专利战略的目标只有一个,即在市场竞争中获取有利地位[1]。由于专利战略研究和实践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结构在不断变化,欲了解现状、发现未知,就需要我们不断地跟进研究动态,从这一点看,对已发表文献的系统梳理和热点追踪是一项具有积极意义的工作,也是推动相关研究迈向深入探究的客观动力。笔者采用多样化的计量和展示方法,剖析并揭示了国内专利战略研究的结构特征和热点主题,以期对相关研究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并提供借鉴。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简称CAJD)收录了约96%的核心期刊,出版内容涵盖了大部分学科门类,是国内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学术期刊数据库。为了全面地展示历年来国内专利战略研究的特征和热点,笔者选用CNKI(中国知网)所属的CAJD期刊库进行主题检索,检索条件设定为:主题=“专利战略”,来源=“核心期刊”和“CSSCI(含扩展版)”,其他选项为默认,检索日期为2014年9月20日。初次检索到的830条题录中夹杂着垃圾信息,需要进行清洗以保证来源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通过对830条文献的摘要内容进行逐一甄别和遴选,去掉“简介”“广告”“新闻”“企业资讯”等非学术性文章以及“优先出版”“增刊”和不相关文献,共得379条有效题录。

本次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和图谱展示方法,信息统计采取的措施是:将从CNKI采集到的有效题录经过预处理后导入Excel中进行分类统计,以便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其结构特征。运用VOSviewer软件对作者合著网络和研究热点进行可视化展示,该软件是荷兰Leiden大学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的Van Eck和Waltman博士基于Java编程语言开发的多功能知识图谱分析工具,在聚类(Cluster)技术和图谱(Mapping)展示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提供4类耦合(Bibliography Cou⁃pling)和3类共被引(Co-citation)分析的知识图谱,并以标签视图(Label View)、密度视图(Density View)、散点视图(Scat⁃ter View)和聚类密度视图(Cluster Density View)4种形式展示耦合与共现关系。其中,标签视图中字体的大小直接反映出节点的权重,节点间的连线数量可以从0调至∞,且能显示节点之间相连项目的共现频次,(聚类)密度视图以不同颜色来区分网络图谱中的主题领域,相同颜色表示属于同一聚类簇,散点视图则有助于宏观上把握网络节点的分布情况[2]。

3 国内专利战略研究的特征分布

3.1文献数量年度分布

文献数量年度分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该领域研究的发展水平,将清洗后的题录数据导入Excel并按时间升序排列,专利战略研究文献数量年度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国内专利战略研究的文献年度分布

从文献数量年度分布图可知,国内专利战略研究发展脉络主要分为3个时期,1989~1999年是第一个增长期(Z1),2000~2007年是第二个增长期(Z2),2008~2014年是一个衰减期(S1)。从各期内的文献分布特征判断,近25年来国内专利战略研究总体上呈现出先增再减的趋势;从全阶段的分布特点来看,年度文献数量在2007年达到峰值为51篇,从文献周期增长的曲线斜率可知,两个周期平均增速情况为Z2>Z1。在Z1期内,除了1990年度文献数量为0外,其他年份文献数量均在10篇以下,且反复在5篇左右徘徊。经过11年的低速增长后进入高速增长的Z2期,Z2期末的数量(51篇)是Z1期初(1篇)的50多倍。2008年文献数量出现了第一次最大幅度的跌落,但随后两年又缓慢上升以至于达到一个最近的小高峰(37篇),随后又再次跌落至20篇左右。2014年度的数据统计不全,2014年最新文献的刊出日期是8月底,从文献累积规律来看,2014全年的文献数据预计也在20篇左右,不会出现大幅度的增长或衰落。

3.2载文期刊统计分析

将379条有效题录中的期刊数据导入Excel中统计其频次,共得到119种载文期刊,载文数量排名前20名(频次≥4)的期刊信息如表1所示。

从表1信息可知,我国专利战略研究载文期刊的特征分布如下:①从期刊属性上看,75%的前20期刊类别均为CSSCI来源期刊,其中属于管理学学科的有10种,属于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学科的有4种,属于法学学科只有1种。序号为18的期刊属于自然科学类,另有5种期刊属于“30种重要学术期刊”,这表明专利战略研究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交叉领域。②从载文数量上看,刊发文章数量最多的是《科技管理研究》(半月刊),载文数量≥10篇的期刊共有10个,只有《电子知识产权》不是“C刊”,载文量仅为1篇的期刊(75个)和两篇的期刊(18个)占期刊总数的78.15%,这表明专利战略研究的发文期刊集中特征较为明显。③从期刊出版周期上看,发文周期最短(旬刊)的是序号为17的期刊,发文周期最长(双月刊)的是序号为6和11的期刊,其余均为月刊,说明我国专利战略研究文献的刊发周期较为适中,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献的质量和价值。

3.3发文机构统计分析

从文章署名机构特点来看,署名机构名称一般都具体到了所属的二级单位,如果细分到二级单位,则每个单位的发文量较少,不利于从宏观上反映国内专利战略研究力量对比状态,同时一些机构的署名存在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因此需要做标准化处理。归并原则是将存在合著现象中第i个(i≥1)单位均统计在内,并将更名过的机构计入最新名称,具体操作包括:去掉二级单位名称,统一归入一级名称计量范围内,在Excel内逐一查找并统计所有机构的发文数量,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机构发文数量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1 国内专利战略研究载文期刊分布统计(Top20)

表2 国内专利战略研究机构发文数量排名(频次≥4)

续表

从表2并结合Excel统计结果可以发现,我国专利战略研究机构的特征分布如下:①从发文量上看,华中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华科”)发文量最大,占总量的11.87%,其次是中国政法大学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均为12篇,但不及“华科”的1/3。②从发文机构属性上看,Top20机构中,高校系统共有17家,占总数的85%,其中“211工程”大学共有15家,这说明我国专利战略研究机构呈现出层次高、实力强的特点。科研系统有两家,而作为承担管理职责的国家知识产权局也贡献了12篇,这也表明我国专利战略研究是一个具有广泛社会参与基础的领域。③以第一署名单位作为计量标准,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以25篇论文仍居第一位,华中科技大学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院和江苏大学科技信息研究所并列第二(5篇),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以4篇排名第三,通过对原始Excel统计数据分析可知,“华科”是我国专利战略研究实力最强的机构。④从发文机构所属二级单位属性来看,经济管理类院系(所、中心)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法学类单位,这与专利战略的管理特质密切相关,同时又表明专利战略还涉及法律层面,尤其是知识产权问题。

3.4核心作者合著网络

将379条有效题录中的作者数据导入Excel中统计其频次,共获得534位作者。其中,发表论文数量超过10篇的作者分别是冯晓青(13)和余翔(11)。发表两篇论文的作者有42人,占总数的7.87%,仅发表1篇文章的作者有464人,占总数的86.89%,这表明我国专利战略研究作者群体集中趋势较明显。依据普赖斯定律确定核心作者发文数量的方法[3],核心作者中发文数量最少应为N=0.74913,即3.61篇,符合条件的作者共有12位,亦即边缘作者超过总数的97.75%。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提取作者字段并统计频次,选取Top70(频次≥2)的高频作者和SATI内嵌的Co-Oc⁃currence Matrix(Valued)算法生成共词矩阵[4],然后通过Uci⁃net软件将该共词矩阵转换成VOSviewer软件可识别的格式,将文件导入VOSviewer软件,设置好参数(连线数量为100)后运行软件,截取的作者共现网络如图1所示。

图1 国内专利战略研究作者共现网络标签

利用软件聚类分组功能可知,Top70的作者共形成了17个聚类簇,其中成员≥3个的簇共有6个,成员为两个的簇共有11个,去掉单个作者形成的诸多小簇(无统计意义)。限于篇幅,下面仅分析成员≥3的簇特征。第一簇(C1)是以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余翔为中心的研究团队,成员包括张玉蓉(4)、蒋文光和李振(2),与C1密切相连的两个簇分别是以戚昌文(7)、刘平(4)与张静(2)为中心的第二大簇和以朱雪忠(6)、周勇涛(4)与文家春(2)为成员的第五大簇;第三大簇是以景德镇陶瓷学院的余峰、郑乃章、卢希龙和陈婧(2)组成的小组,从CNKI获知,他们的研究旨趣是陶瓷企业专利战略。第四大簇是以北京理工大学朱东华(6)为核心的团队,还包括赖院根(3)和刘志强(2)两位成员,他们从情报分析、案例推理、投资组合等视角来研究企业专利战略选择与制定等问题。第六簇是以天津大学管理学院的和金生(5)、王会良和杨莹(3)组成的团队,主要研究产业专利战略问题。从系统生成的图谱可知,发表了两篇(含)以上论文且存在合作关系的作者还有9对,其中,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任声策(5)和宣国良(4)发表的论文数量最多,且全部刊发在CSSCI来源期刊上,其他作者群体的具体特征不再赘述。

4 国内专利战略研究的热点透视

关键词是作者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和精练描述,同时,文献之间的相互引用是知识发散的重要形式,因此,使用高频关键词来分析某学科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提取作者字段并统计频次,将生成的共现矩阵转换成固定格式后导入VOSviewer软件,设置好参数后(连线数量定为500)运行软件,截取的高频关键词(Top87)共现网络图谱如图2所示,节点的大小与节点关键词的研究热度成正比关系。利用软件内嵌的自动聚类功能,87个高频关键词可以归为10个聚类簇,簇所含关键词>10个的聚类有4个,聚类效果较好。图2展示的是聚类密度视图,相应的标签视图可以向作者索取。限于篇幅,下面仅以Top4簇来透视国内专利战略研究的热点。

图2 我国专利战略研究的Top87关键词共现聚类密度

4.1实施专利战略的制度环境

第一大聚类由20个关键词构成,其中,核心节点有“专利申请”(51)、“专利制度”(32)、“专利权人”(27)、“专利文献”(20)、“实施专利”(13)和“交叉许可”(12)等六大高频关键词,主要探讨的是专利制度环境对企业或其他组织实施专利战略的影响问题。专利制度是推动技术创新的基础性制度,充分发挥专利制度的引导作用,已成为企业保持可持续性发展创新动力的长效机制。田虹(1999)[5]认为专利战略具有法律性、机密性、非独立性和特殊性等特点,其中专利制度的实质就是依据法律确认和保护发明专利。董安然等(2000)[6]认为,我国专利保护的法律意识较弱,加之专利执法不力等现实问题,在此背景之下,西部地区专利战略集中于保持地位战略、进攻战略以及控制战略3个方面。廖兆龙等(2008)[7]比较了美国和日本技术创新特征与专利制度选择的差异,实质是受到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的制约和限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主流特征,提出了科技企业专业战略的取向和建议。王胜利(2008)[8]认为在我国尚未出台专利联盟(Patent Pool)制度规范的环境下,企业应当在《专利法》的法律框架内探索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突破现有的技术垄断和发展瓶颈。陈锦其等(2013)[9]分析了我国超前的专利制度环境对企业技术创新动机的影响,提出假设命题并以浙江省287家创新型企业的数据进行验证,认为过高的专利保护水平并不符合企业的发展实际,企业可以通过实施交叉许可、专利保险和专利联盟等战略获得更大的创新动力。

4.2跨国公司对华的专利战略

第二大聚类由17个关键词构成,其中,核心节点有“企业”(33)、“专利信息”(17)、“专利许可”(11)、“跨国公司”(10)和“专利使用费”(4)五大高频词,探讨的主题是跨国公司对华专利战略的特点及我国的应对策略。众所周知,拥有专利权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垄断地位和控制权,因此,有实力的跨国公司都在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专利战略,这样一种专利封锁态势对我国企业“走出去”产生了较大影响。齐欣(2004)[10]认为跨国公司专利战略特点包括:尽可能在华多申请专利以获得资源优势,控制与转让相结合以获取更多利润,技术标准与专利结合以保持垄断优势,专利战略与经营战略相结合以强化市场地位。宋河发(2005)[11]对全球最大500家跨国公司在华申请专利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这种形势可能带来的一些主要问题。我国本土企业应该从以下3个方面实施应对策略,包括加强专利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三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加大企业改革力度。谢光亚(2006)[12]将跨国公司对华专利战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具有全局性,二是以专利管理为核心,三是实施策略多样化,四是有目的地针对高新技术领域。并基于这种战略变化特征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即国家和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行业和企业要做好充足准备。陈欣等(2007)[13]分析了跨国公司对华专利战略的主要特征,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了6条对策建议。和金生等(2007)[14]在对我国ICT产业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和研究跨国公司技术控制的背景下,提出了我国ICT产业的专利战略选择方案。

4.3专利战略研究的分析方法

第三大聚类由14个关键词构成,其中,核心节点有“专利战略”(239)、“知识产权”(19)、“企业竞争”(8)、“高校”(6)、“专利地图”(6)、“SWOT”(6)六大高频词。本簇论及的主题是多类型方法应用于专利战略研究,典型的应用方法是“SWOT分析”和“专利地图”两种,以及包括“AHP-SWOT”“改进的SWOT分析模型”等。构建专利战略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化过程,需要根据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和优化。孙丽芳(2007)[15]利用SWOT矩阵对我国高校专利战略选择进行了探讨,认为专利战略需要与技术标准战略、人才战略以及技术创新发展战略相结合,以充分发挥组合型战略的潜在优势。吴红等(2010)[16]采用AHP-SWOT组合分析方法,对我国专利战略影响因素的优先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显示:SO战略和WO战略是优选组合。米兰等(2010)[17]突破了传统SWOT方法的局限性,基于改进的SWOT模型对企业专利战略进行了量化分析。专利地图是企业专利情报分析的辅助性工具,也是企业研究专利战略的有效手段,因此它就成为企业成功实施专利战略的关键所在。杨薇炯(2010)[18]认为专利地图在企业专利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王珊珊等(2010)[19]利用专利地图来分析和制定R&D联盟专利战略,并对总体思路、原则和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李晓锋等(2010)[20]构建了基于专利地图的企业专利战略制定模型,并以天津某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外专利数据库对其优势技术进行了实证分析。

4.4企业专利战略的不同模式

第四大聚类由11个关键词构成,其中,核心节点有“企业专利战略”(27)、“技术竞争”(9)、“研究开发成果”(5)、“引进技术”(5)四大高频词,本簇论及的主题是面向技术竞争的专利战略制定模式。自主创新是企业获得市场地位的重要筹码,也是持续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技术竞争推动自主创新,而自主创新又与专利保护密不可分,因此企业实施专利战略对于促进自主创新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专利战略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各有侧重,戚昌文等(1994)[21]从研究开发决策阶段、技术开发阶段、新产品生产经营阶段以及技术引进和转让等阶段分析了专利战略的具体特征,并对我国专利战略提出了本土化构想。王琴梅等(1996)[22]认为新产品生产经营阶段的专利战略主要表现在法律方面,即专利权的合法取得与合理利用,而技术引进和转让中的专利战略主要涉及交叉许可问题。郭庆存(1999)[23]重点分析了研究开发阶段中的专利战略构建模式,认为首先要确定专利目标需求,其次在立项审查阶段应加大专利文献调研的力度,杜绝低水平的重复,再次在取得研究开发成果之后应及时进行知识产权判断,包括技术、法律和商业等方面。乔清杰(2000)[24]分析了日本东芝公司的专利战略模式,其典型特征是战略系统网络化,善于分析企业规划和研究开发各个阶段的专利环境,以便于制定有效的专利战略网络体系。曹继芝等(2006)[25]认为企业专利战略主要分为开拓型(或称为领先型)、追随型(也称为模仿改进型)和引进型3种模式,不同的企业应当结合研发能力、市场竞争态势以及所处的行业环境等因素,灵活利用专利战略。

5 结语

笔者以CNKI收录的国内专利战略研究文献为来源,运用多样化的文献计量工具和可视化分析软件,从文献数量年度分布、载文期刊、发文机构与作者合著网络4个方面分析了国内专利战略研究的结构性特征分布情况,并以知识图谱形式展示了热点领域,结论如下:①从文献数量年度分布情况看,1989~2001年是一个缓慢发展阶段,所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专利战略在企业技术研发不同阶段中的特征,以及对专利战略的重要意义等;2002~2007年是一个高速发展阶段,所探讨的问题主要集中于制度环境下跨国公司对华的专利战略特点及其应对建议,近5年来则主要探讨方法应用问题。

②从载文期刊分布情况可知,刊发论文数量前20名期刊中的90%均属于最新版(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期刊所在的学科领域也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可以看出,专利战略研究不是单一学科所能完成的。③从发文机构统计分析得知,发文量≥4篇的机构中,高校系统处于领先地位,其中,华中科技大学独占鳌头,成为发文最多的大学。从机构的二级单位所属的学科领域来看,“管理学院”是独树一帜的二级学院,这与专利战略研究的内容密切相关。④从核心作者统计分析得知,余翔、戚昌文和朱雪忠是作者合著网络中的三大中心,发表论文数量≥2的前70位作者共聚类为17个研究小组或团队。⑤我国专利战略研究的热点主题主要集中于实施专利战略的制度环境、跨国公司对华的专利战略、专利战略研究的分析方法以及企业专利战略的不同模式四大领域或方向,这些问题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演化。

参考文献:

[1]陆新明.专利战略定义研究[J].知识产权,1996(5):17-20.

[2]Nees Jan van Eck and Ludo Waltman. Software Survey: VOS⁃viewer, A Computer Program for Bibliometric Mapping[J]. Scientometrics,2010(2): 523-538.

[3]钟文娟.基于普赖斯定律与综合指数法的核心作者测评——以《图书馆建设》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2(2):57-60.

[4]刘启元,叶鹰.文献题录信息挖掘技术方法及其软件SATI的实现——以中外图书情报学为例[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2(1):50-58.

[5]田虹.专利战略特点及国际比较研究[J].知识产权,1999 (2):24-26.

[6]董安然,马跃.西部地区实施专利战略的若干问题研究[J].软科学,2000(4):34-36.

[7]廖兆龙,张鹏.专利制度的基点与民营科技企业的专利战略[J].科技管理研究,2008(10):427-428.

[8]王胜利.一个攻守兼备的策略:专利池的演变及启示[J].软科学,2008(7):74-77.

[9]陈锦其,徐明华.专利制度超前背景下的企业专利行为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5):36-43.

[10]齐欣.跨国公司专利战略分析与应对策略构建[J].国际经贸探索,2004(5):65-69.

[11]宋河发.全球最大500家跨国公司在华专利战略的特点、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2005(6):70-74,26.

[12]谢光亚,王之惠,王宇.跨国公司在华专利战略的变化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6(5):61-64.

[13]陈欣,刘勇.跨国公司对华专利战略及我国的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7(5):224-226.

[14]和金生,代瑞红.跨国公司技术控制背景下我国ICT产业的专利战略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5):6-9.

[15]孙丽芳.我国高校专利战略的SWOT矩阵分析[J].情报科学,2007(8):1180-1184.

[16]吴红,李玉平.专利战略影响因素的AHP-SWOT分析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0(20):86-89,44.

[17]米兰,刘红光.基于改进的SWOT模型的企业专利战略制定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0(4):100-104.

[18]杨薇炯.专利地图与企业专利战略关联及其在专利战略中的作用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1):55-58.

[19]王珊珊,田金信.基于专利地图的R&D联盟专利战略制定方法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6):846-852.

[20]李晓锋,祝艳萍.基于专利地图的企业专利战略制定方法及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11):62-66.

[21]戚昌文,余翔.运用专利战略,增强企业的生存竞争能力[J].知识产权,1994(6):23-26.

[22]王琴梅,戚昌文.企业技术竞争的“法宝”——专利战略[J].科技进步与对策,1996(4):17-18.

[23]郭庆存.企业技术创新与专利战略[J].知识产权,1999 (4):30-31.

[24]乔清杰.企业专利战略探讨[J].知识产权,2000(2):38-39.

[25]曹继芝,田宝玉.自主创新中企业专利战略的模式分析和市场定位[J].企业活力,2006(6):70-71.

赵芳女,1979年生。本科学历,馆员。研究方向:读者服务、数字图书馆。

收稿日期:(2015-09-18;责编:杨新宽。)

猜你喜欢

专利聚类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专利
期刊问答
发明与专利
基于DBSACN聚类算法的XML文档聚类
基于改进的遗传算法的模糊聚类算法
一种层次初始的聚类个数自适应的聚类方法研究
自适应确定K-means算法的聚类数:以遥感图像聚类为例
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