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育人功能实现途径新探∗
——以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
2016-02-12郑松涛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河北石家庄050024
郑松涛(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河北石家庄050024)
高校图书馆育人功能实现途径新探∗
——以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
郑松涛
(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河北石家庄050024)
[摘要]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生课余活动的重要场所,其育人功能具有潜移默化、易于接受、影响深刻、动态辐射等优势。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近年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依托新馆舍和馆藏资源,将“一切为了读者”的理念渗透到工作细节之中。配合学校整体育人目标,创新服务方式,深化服务层次,开拓环境育人、文化育人、服务育人的新途径,在管理和服务中充分体现育人的力量和作用。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育人职能
[分类号]G258.6
*本文系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HB13SH020);2012年度河北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基金项目(编号:S2012Y25)研究成果。
高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处于人生历程转折点上的大学生,大学时期正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其夯实专业基础、开拓知识领域的关键时期。高校图书馆作为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理应配合学校整体育人目标,在管理和服务中充分体现育人的力量和作用。
1 高校图书馆育人功能的特点及优势
高校图书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其育人功能具有潜在性、多样性,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潜移默化
图书馆不公开直接向学生施教,而是通过相关场景无形引导,借助于言行举止、情景、知识、意志、信念等,潜移默化地把有关知识以及道德、审美等经验渗透到具体的人、事、物及活动过程中传达给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依靠自己感受、领悟、判断、选择,在其情境中无意识地受到价值观、经验、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的影响,利用文化约束力对学生产生精神影响[1]。
1.2易于接受
大学生自尊心、平等意识比较强烈,而图书馆育人功能的实现不是依靠课堂上的自上而下的讲授,既不靠灌输,也不带指令性和制约性,而是通过环境、资源、服务、管理等来实现的。对大学生来说,图书馆是一片敞开的蓝天,几乎没有任何阅读的羁绊。在这样的环境中,淡化了被教育者的角色,宽松、自由、愉快,以一个平等的、自主的个体耳濡目染,可以随意地选择、随意地浏览,因而是最可接受的[2]。
1.3影响深刻
图书馆作为一个开放式的课堂,打破了固定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有助于大学生从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被动教育中走出来,依据个人的意愿、爱好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学习内容。这种以大学生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他们自主性和个性的发展和张扬,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问题的兴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性学习的能力[3]。同时,由于其不存在强制性和统一性,而是通过启发、感染、暗示、激励、树立榜样等形式影响学生,学生在情感融合过程中通过体验和领悟内化为自己的认识,这种极具亲和力的潜移默化的形式最具渗透力,其效果可能在学校就显示出来,也可能经过与社会的磨合后产生,因此其影响是持久而深刻的。
1.4动态辐射
高校图书馆不断流动的读者、不断购进的新书、不断更新的各种文化学术活动使其不断呈现出新鲜的面貌和更大的吸引力。其知识信息的丰富性、信息更新的及时性,尤其是信息传输工具的现代性,使它极具扩张力,不仅影响到在馆的学生,还辐射到了非在馆的学生,许多信息通过图书馆网络迅速传播开来。高校图书馆就像一个知识信息源,时刻向周围释放着知识信息,影响着接收到信息的每一个人[4]。
2 高校图书馆育人功能实现途径
2.1充分利用馆舍空间实现其环境育人功能
环境育人是指通过有目的地利用环境和有计划地开发建设环境以实现其育人功能。随着硬件设施的更新,高校图书馆现代化的建筑、舒适的阅读环境成为吸引读者的基本条件。于2013年9月正式启用的河北师范大学新校区图书馆,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位于学校中轴线上。新图书馆融读书阅报、学术交流、知识获取以及文化休闲等功能于一体,体现了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便捷化和生态化的鲜明时代风格和以人为本特征,为全校师生提供了极大便利,是校园中轴线上最有魅力的建筑物,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2充分开发图书馆文化潜能实现其文化育人功能
2.2.1深入发挥文化阅读对大学生的文化引领功能
高校图书馆是“文化阅读”的殿堂,有责任、有义务通过内在机制和个性化的人文服务,开展一系列读书修身活动,为大学生“量身定制”读书修身计划,培养大学生养成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引导大学生文化阅读,以高校图书馆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浓厚的学习氛围引领大学生提升人文素养,为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养成营造环境氛围[5]。自2006年4月,河北师大图书馆在“世界读书日”之际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读书系列活动”,阅读推广已经成为其一项常态化的工作。
视频、音频等多媒体产品、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电子书等是大学生获取资讯的重要手段。针对这一现状,河北师大图书馆从数字化方式入手增加大学生对经典读物的认同。作为河北省唯一能够放映胶片和数字电影的高校图书馆,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特地举办了名著改编电影展播活动,相关老师精心挑选了由名著改编的电影进行放映,先从感性上让学生认识经典。通过视听文化解读经典作品,让单一的文字效果在视频中鲜活生动起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读者的阅读视野,享受视觉文化带来的作品意蕴,由此加深了学生读者对经典作品的理解。
针对大学生最常用移动终端阅读的现状,河北师大图书馆特地举办了“扫一扫,你就能读书——图书馆二维码之旅”系列特色活动。活动通过宣传推广二维码这一新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引导读者利用二维码快速、便捷地利用图书馆资源和服务。活动效果立竿见影。
为了从根本上唤醒大学生的读书意识,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自2005年就成立了以在校本科生为主体的“读者协会”,持续开展了诸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本科生阅读推广活动。为此,在“豆瓣社区”里成立了专门的小组,由“读书兴趣小组”的学生代表作为组长负责管理,每次活动内容、推荐书目都在“豆瓣社区”内予以整理发布。作为组织者的导读教师与学生组长,则根据同学们在“豆瓣社区”上对每次活动的反馈意见,不断调整日后活动的主题与活动方式。这种导读模式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6]。
2.2.2开展独具特色的图书馆文化活动
河北师大图书馆新馆开放后,带给学生们很多惊喜。二楼报告厅的各种学术会议、三楼多媒体教室的各种讲座、四楼多功能厅的电影放映活动,丰富了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增强了图书馆的文化氛围。此外,图书馆还创新性地举办了各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潜移默化地发挥其文化育人功能。
图书馆作为一个能耗很大的公共场所,在能源节约方面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2014年图书馆召开了节能管理现场会,以“图书馆里的低碳生活”为主题,从用纸、通信、电脑、空调、照明、用水、资源回收以及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方面提出了一套具体可行的低碳生活攻略,其新意在于提出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在资源节约方面独有的特点,即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尽量减少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实现低碳、高效的目的。为此,图书馆组织了一支低碳志愿者团队,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馆员以身作则,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并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和带动更多的读者,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和监督检查,使图书馆的低碳生活理念和实践普及化、常态化,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辐射作用和启示作用,为全校做出表率,推动全校节能型校园建设[7]。
2.3以服务为本,开拓探索服务育人新途径
2.3.1提升服务形象,言传身教育人
河北师大图书馆为推进各项工作,进一步树立“一切为读者服务”的思想,展开“微服务”活动,以“微小的服务:点滴出发,事无大小;微笑的服务:相由心生,周到热情;微行的服务:不求速效,春风化雨;精深的服务:永无止境,精益求精;灵活的服务:推陈出新,不拘一格”为理念,号召全体馆员结合自己本身的工作,在服务中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时刻践行“急读者之所急、想读者之所想”的服务理念,增强了读者对馆员的信任感和依赖感,学生在接受文献信息服务的同时,感受到平等和尊重、关爱与真诚、责任和奉献等人文品质,学习热情得到激发,图书馆服务育人功能落到实处。
2.3.2深化服务层次,学科服务育人
河北师大图书馆于2004年设立学科馆员岗位,以学校重点学科、重点学者为突破口,学科服务进入起步阶段。经过数年的实践和摸索,在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基础上,于2010年组建了学科服务团队,全面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学科服务。在数字网络环境下,依托于图书馆信息资源平台,按照学科、项目或用户层次的需要,初步构建起了一系列个性化和知识化的信息服务模式与服务机制,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
一是嵌入教学过程,逐级引导需求。将学科服务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科研以及学位论文撰写的过程中,协助教师完成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信息意识,形成一套终身受益的信息检索技能。2013年在中国高校图工委组织的全国高校学科服务案例大赛中,河北师大图书馆申报的《嵌入过程逐级引导》脱颖而出,与复旦大学、上海交大、武汉大学等6所高校图书馆同获一等奖[8]。
二是嵌入学院重大科研课题中,为本校重点课题提供资源保障。如跟踪本校的国家级课题《近千年来畿辅文化形态与文学研究》,利用馆藏资源、电子资源以及网络搜索引擎、国家图书馆馆藏资源等为课题组查找了基本典籍、历史文献、目录文献、学术论著等4大类277部著作的相关资料,为本馆的学科服务开辟了一条新的服务途径。
三是开展知识合作实验性质的多元化、深层次信息服务。如学科服务部语言文学文献中心依托其中文、外语特色文献资源,开展针对留学生和外教的多元文化服务:建立针对留学生和外教的汉语教学博客网站——梓林汉语教学信息平台,将图书馆介绍视频、图书馆资源、中英文汉语学习网站、HSK考试网、中国文化网、网络电子词典等资源整合到博客网站中。根据学生的需求在博文中推荐纸本图书、电子图书、期刊论文等。通过一对一辅导,发现问题,具有普遍性的通过博文给予解决;开设留学生图书馆利用讲座,以中、英双语形式,对留学生进行馆藏资源获取、书刊检索借阅、中文数据库使用等方面内容的培训,培训课件在博客发布,可浏览下载;通过到馆咨询、电话咨询等途径,帮助留学生解决图书馆资源利用、汉语学习、论文写作等方面的问题。多元文化服务的开展,实现了虚拟服务与实体服务的对接与互补,加强了国际交流,拓宽了服务领域,提升了服务品质[9]。
2.3.3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育人效果
河北师大图书馆于2014年4月举办第三届新书展,呈现了许多创新点。一是图书馆现场为师生加工、借阅图书的举措,开创了全国高校书展的现选、现编、现借的一条龙服务新模式,博得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二是外文原版图书首次参加本校图书馆现场选书活动,保障了馆藏学术性和专业化,更好地为本校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提供资源保障。三是加强了图书馆与读者的直接沟通,使读者成为文献资源建设的决策者和最大受益者,大大提高了读者参与文献资源建设的积极性。四是书展活动让更多的老师和学生走进了图书馆大楼,领略到新建图书馆的魅力[10]。
河北师大图书馆资源建设部每年对上一年度的馆藏文献进行资源建设和使用情况的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报告包括纸本图书和电子书、数据库、读者借阅等信息。数据均来源于本馆的图书馆集成系统和数据库商的数据,比较全面客观地分析馆藏资源建设和使用情况的优劣。馆领导对统计分析报告非常重视,新馆启用后通过图书馆大屏幕滚动播放、在《河北师大学报》刊登全文等创新方式,大力宣传馆藏资源和学生使用馆藏资源的详细情况,并欢迎、鼓励学生多来图书馆,充分利用本馆丰富的文献资源。全校各学院反响热烈[11]。
河北师大图书馆充分利用于1990年创办、已由中国知网全文收录的内部资料出版物《高校社科动态》为师生服务。主要刊登各学会、各部门组织召开的学术会议观点综述、各学科专题文献综述、述评等方面的文章,除为师生提供独具特色的深层次二三次文献服务外,还提供科研园地,为学生学位论文撰写提供帮助,培养其科研及写作能力[12]。
参考文献:
[1]曾清秋.基于隐性课程开发的高校图书馆育人功能实现的途径[J].晋图学刊,2014(2):47-49,58.
[2]张艳鸣.高校图书馆文化的隐性课程功能[J].现代情报,2006(10):113-114.
[3]何传霞.对高校图书馆服务育人功能的新思考[J].文史博览:理论版,2011(3):81-82,85.
[4]张艳鸣.高校图书馆文化的隐性课程功能[J].现代情报,2006(10):113-114.
[5]宋雅琳,伍华玲.文化自觉: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的新向度[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5):127-129.
[6]我们生逢其时,怎敢不努力呢~小组[EB/OL].[2015-05-07].http://www.douban.com/group/327812/?qq-pf-to=pcqq. c2c.
[7]图书馆召开节能管理现场会[EB/OL].[2015-05-07]. http://www.hebtu.edu.cn/a/2014/05/30/20140530081948.html.
[8]我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案例获全国高校学科服务一等奖[EB/OL].[2015-05-07].http://202.206.108.10/2012/0401/616.html.
[9]梓林汉语教学_新浪博客[EB/OL].[2015-05-07].http://blog.sina.com.cn/u/3608858741.
[10]图书馆第三届新书展圆满结束[EB/OL].[2015-05-07]. http://www.hebtu.edu.cn/a/2014/05/12/20140512083020.html.
[11]河北师大图书馆.2013年文献资源使用情况统计分析[N].河北师大学报,2014-06-05(5).
[12]中国知网[EB/OL].[2015-05-07].http://epub.cnki.net/kns/brief/default_result.aspx.
郑松涛女,1966年生。硕士,《高校社科动态》编辑部副编审。研究方向:教育学及新闻传播学。
·案例赏析·
收稿日期:(2015-10-12;责编:姚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