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

2016-02-12中央编办监督检查司

中国机构编制 2016年2期
关键词:职数机构编制督查

● 中央编办监督检查司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

● 中央编办监督检查司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围绕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分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形势和任务,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及一系列新的重大战略和重要举措,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前瞻性和指导性。

机构编制工作是配置党和国家执政资源、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贯彻落实党的重大决策部署、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体制机制保障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做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对机构编制和监督检查提出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严肃机构编制纪律等一系列工作要求。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通过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同时需要严格控制政府规模,降低行政成本,把更多的财力用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用到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因此,中央强调要严格控制机构编制,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总量。严肃机构编制纪律。机构编制纪律是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机构编制纪律就是维护党的纪律。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增强机构编制纪律的刚性约束,健全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协调机制,加大对机构编制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监督检查工作是党和政府全局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没有督查就没有落实,没有督查就没有深化。2015年以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开展对重大改革方案落实情况的督查,做到改革推进到哪里,督查就跟进到哪里,要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责任,努力使各项改革措施落地生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谋划部署“十三五”时期工作时,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立足国内和全球视野相统筹、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既从战略目标倒推部署治国理政各项工作,确定各节点必须完成的任务,又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顺推,突出薄弱环节和滞后领域,明确破解难题的途径和方法。这些要求和思路对进一步做好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夯实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基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作为研究部署工作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做好新时期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应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既要推动贯彻落实党的重大决策部署,确保各项工作目标不折不扣地实现,也要通过监督检查发现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短板问题,推动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从制度上和源头上解决问题。

以推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为目标,突出抓好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督查,跟踪分析各部门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工作,确定督查重点和督查方向,通过督查传导压力,持续推动各部门加大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力度,开展非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为完成审批制度改革任务提供有力保障。着力做好控编减编专项督查,按照中央编委部署要求,对各地开展控编减编方案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及时跟踪各地控编减编自查情况,统筹部署开展实地督查,保障控编减编目标顺利实现。

2013年以来,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和要求,机构编制管理纳入中央结合巡视选人用人检查,对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部分中央国家机关进行了检查。以巡视检查发现地方和部门较为突出的超职数配备干部问题为导向,明确提出严禁超出核定的领导职数配备干部等五项纪律要求,并组织在中央和地方开展全方位专项检查。针对领导职数管理不规范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领导职数管理,强化监督指导,增强领导职数刚性约束,提高各地各部门纪律意识,切实做到按规定核定领导职数、按职数配备领导干部。2014年,按照中央编委要求,通过一年时间,首次完成对机构编制的彻底核查。通过核查,实现了“机构清、编制清、领导职数清、实有人员清”,打通了机构编制管理的流程和环节,实现信息共用、资源共享,进一步增强机构编制对组织、人事、财政等管理环节的基础服务和刚性约束,逐步形成权力运行的综合制约机制和封闭运行系统。核查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建章立制和问题整改,使核查数据库由“死库”变为“活库”,同时健全机构编制管理台账和基础档案,建立机构编制动态监测机制,推动机构编制管理向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转变。

(二)全面推进和突出重点相结合,从全局上有效遏制机构编制违纪违规问题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按照全面推进和突出重点相结合的原则,提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可行思路和务实举措,同时秉持开放理念,注重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各方面资源。

机构编制监督检查要坚决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以新的精神理念去推动工作。一方面,继续加大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政、审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借助各类监督平台配置监督资源,构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综合约束机制和监管网络。全力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与组织、人事、财政等相关部门充分沟通协调,形成全面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合力,构建互联互通、运转协调、综合约束、信息共享的实名制管理网络和信息平台,指导地方进一步规范实名制管理。跟踪推动整改落实巡视检查发现的机构编制违规违纪问题。严肃机构编制纪律,要求各地各部门建立问题台账,逐项认真整改落实,并与完善管理制度、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加强和改进机构编制管理,推动各地将机构编制管理情况纳入省级党委巡视工作。深入推进机构编制审计工作。协同审计机关明确年度机构编制审计重点,并配合做好有关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指导推动各地机构编制部门加入本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总结提炼地方成熟的经验做法,加强对地方机构编制审计工作的指导。另一方面,要立足自身职责和使命,敢于较真、敢于担当,针对典型突出的机构编制违规违纪问题精准发力、严肃查处,让禁令生威。针对“吃空饷”集中治理暴露出一些单位编制使用效益低下的问题,要求各地核减“吃空饷”单位编制。协同组织部门继续抓好超职数配备干部整改消化工作,坚决遏制通过违规核增领导职数的方式消化超配干部。针对部门较为突出的干预地方机构编制事项(俗称“条条干预”)问题,加大案件查处和通报力度,以点带面发挥案件警示教育作用,同时,要求各部门提高机构编制意识,遵守机构编制纪律,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下级部门的机构编制事项。

(三)标准化和精细化相结合,确保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各项工作任务落地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发展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求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等各方面创新。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应当吸收借鉴标准化、精细化等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通过创新引领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各项工作。

标准化是通过制定工作的标准,明确工作要求、工作方法、工作流程、工作规范,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规范高效。在推进控编减编督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督查等重大督查工作时,要通过制定清晰明确的工作规范,统一督查要求、统一工作流程、统一政策口径,确保督查取得实效。围绕结合巡视选人用人检查、审计涉及的机构编制业务,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标准化建设,制定检查对照标准和细化内容,使各项检查有据可查。精细化是通过对战略和目标进行分解细化,层层落实责任,按照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规范,强化过程监控和结果反馈,使战略规划能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进而提升整体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针对机构编制监督检查重点工作和中心任务,要运用精细化的理念和方式,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落实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工作措施、时间表和路线图,层层分解落实、明确责任主体,形成年初“建账”、年中“查账”、年底“结账”的动态监控机制,同时跟踪工作落实的全过程,及时发现不足和偏差,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和调整,确保重点工作按时保质完成。

“十三五”期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十分重要的时期,机构编制监督检查要深刻把握中央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总体要求,从高处着眼,从细处着手,持之以恒,借势借机借力,坚定不移地通过监督检查严格控制机构编制、规范机构编制秩序,维护机构编制纪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猜你喜欢

职数机构编制督查
《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释 义
绿水青山里的奋斗足迹之森林资源督查
《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释义
明察暗访 国务院大督查直击民生“小”事
中国联通管理人员平均退出率为14.3%
环境保护部表扬强化督查第一轮次优秀团队
网通政务新浪潮 共话机构编制新未来
——2017年第一期机构编制部门信息化专项培训班(领导力班)顺利举办
甘肃省兰州市:为乡镇设立262名科级非领导职数
聚焦养老 跟踪督查